漩渦中的韓春雨:正實驗研究論文結果無法重複原因

2020-11-23 中國青年網

資料圖:韓春雨。

  一年前,英國《自然 生物技術》雜誌刊載了一篇有關「基因編輯工具」的論文。論文的負責人「一鳴驚人」,得到了學界和媒體給予的無限榮光。

  在《自然》雜誌社的所屬期刊上發表論文,通常表明,該科研成果走在了世界科學研究的最前沿,並有可能對未來科學的發展起到關鍵性作用。

  發表論文通訊作者韓春雨,來自河北科技大學,在生物技術領域幾乎名不見經傳。但是,這並不妨礙這篇論文在華人生物界獲得廣泛讚譽。眾多科學界人士認為,「我們的體制應當更多地支持那些對研究有興趣有耐得住寂寞的學者」。

  在學界得到熱烈討論的基因組編輯技術是當下基礎科學研究的重點項目之一。作為我國基因編輯領域最前沿的科學家之一,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魏文勝稱,「這是一個所謂革命性的技術。能夠治療以前想治不能治的病,比如說像遺傳病,可以通過修改基因組序列進行治療,從某種意義上面講,有點像扮演上帝的角色」。同時他也表示,「正是因為國內的這種底層原創技術太少,才會產生這種格外激烈地反應」。

  目前生物學界,可以成功實現人為介入基因組所必不可少的「剪刀」是由美國華裔科學家張鋒、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德納及法國科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為主要技術開發者的CRISPR-Cas9技術。而韓春雨論文中所述的NgAgo技術,被視為挑戰前者的一把「新剪刀」,也可實現對目標基因的有效切割。

  這項研究成果,也很可能打破國際基因編輯技術的壟斷,具有極高的科研和商業價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生命醫學院教授李大力認為,「如果NgAgo技術能夠拿到專利的話。就可以迴避CRISPR的技術的限制,很多的問題就可以利用NgAgo來解決了」。

  論文發表後,生物學相關專業的實驗室也競相去重複他的實驗,希望迅速掌握這把新「剪刀」。很快,北京大學魏文勝實驗室就宣稱了實驗重複成功。

  名不見經傳的韓春雨,在一夜之間成為了業內炙手可熱的科學家。曾經發現他才華的前河北科技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院長也感嘆韓春雨所取得的成果,並給予了祝賀。在回憶初次見到韓春雨時,他也表示,「初次見到韓春雨時,就感覺他很聰明,就心生喜歡」。

  2016年5月27日和6月2日,受到魏文勝及論文合作者沈嘯之邀,韓春雨分別在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作學術報告。據當時參加報告的學生描述,「會議廳根本沒有位置,好多人都是在樓道中聽取的報告」。

  同樣,因為論文的發表,科學界的熱議,韓春雨先後獲得了「石家莊市最美教師」和「河北省科技協會副主席」的頭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河北省政府、河北省科技廳也前往河北科技大學,對韓春雨取得的成果進行了考察。

  從生物學界的「一鳴驚人」到媒體和業內都熱捧的「諾獎級」科學家。韓春雨和他的NgAgo得到了無比熾熱的讚美之聲。但是,這瘋狂地讚譽卻在僅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就出現了巨大反轉。

  2016年12月27日,韓春雨接受《新聞調查》採訪時,講述了過去半年來他的經歷。

  他說道,「(論文發表後)每天全是電話,包括尋求合作的人也是特別多,實驗室沒法工作。之後就是質疑,一窩蜂又來,又幾乎沒法工作。所以就下定決定,不再跟他們糾纏了」。

  無法被重複的論文結果

  2016年6月7日,「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為主題的香山科學會議在北京香山飯店召開,韓春雨第一次作為受邀嘉賓參加了會議,並在會上作了中心議題評述報告。

  作為一個科學界的閉門內部交流會議,韓春雨的科研報告第一次當面遭受到了同行的質疑。同樣,原本兩天的會議,韓春雨也並沒有完成會議全部議程。

  2016年5月20日,原清華大學著名結構生物學教授顏寧,在微博上首先提出論文結果可重複性的問題。

  5月26日,「未名空間」論壇上出現了「純從科學角度分析韓春雨的文章」的帖子,認為韓春雨的論文從Ago理論上看行不通。

  6月23日開始,「知乎」,「百度貼吧」等網絡社交平臺上,關於「韓春雨論文無法重複」的話題開始增加。

  7月2日,韓春雨在百度貼吧「國際米蘭吧」回復網絡上的質疑。隨後他便停止在網絡上發聲,並開始拒絕採訪。

  7月31日,來自澳大利亞、美國、西班牙等國的科學家在推特上指出,無法重複韓春雨NgAgo系統的基因編輯結果。這些聲音刊登在由顏寧、文小剛、劉克峰三位國際著名科學家擔任主編的《賽先生》科學新媒體平臺上。

  國外學者的公開質疑,各大媒體平臺上又一次出現了「韓春雨」的名字。一些中國學者也開始發聲,指出韓春雨論文結果無法重複。但也有零星學者表示,韓春雨的論文有效。

  作為世界頂級學術期刊,刊登任何一篇論文都要經過嚴格地審查,對中國科研人員來說,更是如此。韓春雨的論文也同樣經歷了這個過程。

相關焦點

  • 韓春雨實驗結果無法重複 撤下論文就沒事了嗎?
    (原標題:實驗結果無法被重複,韓春雨團隊主動撤下爭議論文就沒事了嗎?)
  • 20名中外學者發論文質疑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通過學術渠道解決學術問題  論文作者之一,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黃志偉告訴記者,論文內容主要為各自所在的實驗室無法重現韓春雨NgAgo的實驗結果。作者除了之前的13名學者,還有新加入的學者。「大家在同一群裡交流,全部都重複過實驗,但沒有得到預想結果」。
  • 韓春雨論文實驗結果「無法重複」
    韓春雨在公開場合的言論與他在論文裡的描述存在諸多矛盾,韓春雨曾在北大的演講中提出他的實驗NgAgo是初級版、需要高超的實驗技巧,而方舟子認為韓春雨描述的只是個並不複雜的轉染實驗,是現成的技術,並不需要高超的實驗技巧,按照其提供的步驟應該是不難被重複出來的才對,而不應該出現「沒法重複該實驗」 的情況。
  • 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是論文造假?還是實驗環境差異?
    而實際上,韓春雨的基因編輯工具研究始於2013年。3年後,他的團隊發明首個「中國創造」尖端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在確認實驗結果後,先被《科學》(Science)審稿小半年後拒稿,後歷時9個月才被《自然·生物技術》接收。
  • 《自然—生物技術》回應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今年5月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發表論文,稱自己的團隊發明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這項被看做可以衝擊諾貝爾獎的實驗卻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無人可以重複實現。近日,多名科學家向這家頂級刊物《自然·生物技術》提交其實驗結果證明無法重複韓春雨的實驗。
  • 韓春雨或已發現無法重複原因,但怕媒體批評暫不公布
    時隔3個多月,《自然》再次報導了韓春雨和他處於學術漩渦中的NgAgo。北京時間11月23日晚間,在這篇題為《NgAgo基因編輯爭議在同行評議論文中升級》的報導中,韓春雨、曾透露NgAgo初步有效的匿名科學家、學術通訊文的作者、發表學術通訊的期刊編輯、曾認為NgAgo無效的外國科學家、發表韓春雨論文的期刊《自然-生物技術》都做了發聲。
  • 韓春雨論文中實驗無法重複?諾獎級成果遭雙重質疑
    原標題:韓春雨論文中的實驗無法重複?「諾獎級」成果遭受雙重質疑  沒能重複出韓春雨實驗的研究團隊,基本都卡在論文中的圖片4上,這也是該實驗中最為關鍵的實驗證據。面臨造假的質疑時,韓春雨和其所在的大學,應對原始實驗數據進行公開或核查。
  • 溫醫大科學家質疑:「韓春雨實驗」 咋就無法重複
    這些科學家表示,這次聲明是想提醒韓春雨和他所在的河北科大:作為同行,大家都在很認真地重複實驗、驗證技術,生怕因誤解而給出的負面判斷累及新技術發展。但同樣作為科學共同體一員的韓春雨,也應儘快認真回應目前的科學質疑,完成作為論文通訊作者的責任和義務。
  • 韓春雨:實驗沒問題 已重複兩次
    ­  當天晚上10時47分,中青在線率先報導了北京大學教授魏文勝等12名學者實名公開他們沒能「重複」出韓春雨的實驗,其實驗方法「讓人懷疑」的消息。­  15分鐘後,在與《知識分子》的電話連線中,韓春雨表示不希望公布重複出他NgAgo實驗結果的實驗室。
  • 韓春雨的實驗結果能否重複?數據說話
    繼20名中外學者在Protein Cell雜誌發表實驗數據表明無法重複韓春雨的論文(以下簡稱韓論文)實驗結果之後,發表NgAgo原始論文的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術,NBT)雜誌也在幾天前發表了一篇經過同行評議(peer reviewed)的名為「無法檢測到DNA介導的
  • 中外20家實驗室發表文章 聲稱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
    因為實驗結果的整理整合和學術論文的發表需要較長的時間,學術刊物上面發表的學術質疑文章往往會晚於學術同行之間交流以及在其他平臺上的質疑。但通過學術期刊發表無法重複的實驗數據,無疑是最為學術的質疑方式。這些數據表明這些實驗室在按照韓春雨描述的實驗和檢測方法進行重複實驗的過程中,無法檢測到NgAgo介導的基因編輯的產生。
  • 韓春雨諾獎級新發現恐遭棄用:大面積無法重複實驗
    因為大面積無法重複實驗,作者和所在單位又不出面應對質疑聲,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領銜的NgAgo基因編輯技術的重複工作已經遇冷。自2016年5月2日在《自然-生物技術》在線發表論文,NgAgo已經問世5個月,韓春雨在論文中描述的NgAgo是一項和目前主流的「基因魔剪」CRISPR擁有同樣效率的基因編輯技術,能高效地實現對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
  • 13個課題組聲明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呼籲啟動相關調查
    10月10日,總計有13位中國科學家發表實名聲明,稱他們無法重複韓春雨的實驗結果。將這起事件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事件最初緣起於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學的韓春雨團隊在《自然·生物技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稱格氏嗜鹽鹼桿菌中的蛋白質NgAgo具有核酸內切酶活性,能夠被利用到基因編輯中,成為一種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工具。這樣一個發現很快被媒體稱作「諾獎級」的科學發現。 但在此後的三個多月時間裡,過多科學家紛紛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的實驗結果。
  • 方舟子質疑韓春雨「諾獎級」實驗不可重複
    方舟子在文中稱,「韓春雨獲悉有人重複不出其實驗結果後謾罵這些人」的做法不正確,讓人懷疑其科研成果的真實性。 這幾天我陸續收到幾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的來信,反映重複不出韓春雨論文中最關鍵的圖4結果(切割基因組,T7E1和測序),呼籲我關注一下這事。 有些人已在網上生物專業論壇公開討論此事,報告他們沒法重複該實驗,詢問有誰重複出來了。目前還未見有人反映重複出了圖4結果。
  • 多國科學家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 癌症百億級市場待解
    多國科學家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 癌症百億級市場待解  劉欣 • 2016-11-30 11:21:24
  • 13名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近日,13名國內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呼籲第三方介入調查。 資料圖片  希望有第三方介入;《自然-生物技術》稱正在調查,沒有進一步結論;韓春雨仍表示細胞汙染可能性大  新京報訊 (記者信娜)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將NgAgo基因編輯技術論文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已逾五個多月。這期間,多名國外科學家曾聲明無法重複實驗。
  • 韓春雨回應「重複實驗失敗」:我為什麼要自證清白?
    ,雖然身處「論文造假」「多人重複實驗失敗」的爭議旋渦,但他看起來十分平靜,依然侃侃而談,並不時反問記者:「你覺得我要是造假了,我還能這麼淡定?」他說,有人在網上說,韓春雨現在怎麼睡得著?「我告訴你,我睡得很好」。 當日下午,科技日報記者在石家莊對韓春雨進行了獨家專訪,以下為採訪實錄: 科技日報:現在有一些實驗室表示無法重複您的實驗,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 韓春雨回應"重複實驗失敗":我為何要自證清白
    10月8日,在河北科技大學那間實驗室裡再見到韓春雨時,雖然身處「論文造假」「多人重複實驗失敗」的爭議旋渦,但他看起來十分平靜,依然侃侃而談,並不時反問記者:「你覺得我要是造假了,我還能這麼淡定?」他說,有人在網上說,韓春雨現在怎麼睡得著?「我告訴你,我睡得很好」。
  • 韓春雨向《自然》提交實驗可重複性數據
    網友直戳韓春雨支吾遮掩 @沙漠的小狐:這不過是韓春雨再一次拖延時間,國內外業內人士剛開始都迅速投入研究,幾周後大家都無法重複後大規模質疑發生,加上韓春雨的支吾遮掩,以及採訪中的言談和照片中操作的業餘程度,實在讓人震驚。
  • 13名學者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 韓春雨:細胞汙染可能性大
    近日,13名國內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呼籲第三方介入調查。 資料圖片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將NgAgo基因編輯技術論文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已逾五個多月。這期間,多名國外科學家曾聲明無法重複實驗。近日,13名中國科學家也公開實名質疑,他們仍沒重複出實驗結果,並呼籲有關方面組織第三方介入調查。《自然-生物技術》雜誌昨日回應,正在繼續調查,現在沒有進一步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