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20家實驗室發表文章 聲稱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

2020-11-23 網易手機

因為實驗結果的整理整合和學術論文的發表需要較長的時間,學術刊物上面發表的學術質疑文章往往會晚於學術同行之間交流以及在其他平臺上的質疑。但通過學術期刊發表無法重複的實驗數據,無疑是最為學術的質疑方式。這些數據表明這些實驗室在按照韓春雨描述的實驗和檢測方法進行重複實驗的過程中,無法檢測到NgAgo介導的基因編輯的產生。

儘管韓春雨提出細胞汙染影響實驗結果等可能性,但國內外二十家具有基因編輯經驗的實驗室都發生同樣問題導致陰性結果的可能性極低。據筆者了解,這些實驗室都是進行了多次實驗確定了一致的陰性實驗結果後才選擇發表這些數據的。因此韓春雨需要明確回應質疑,用自己的原始實驗數據以及第三方重複的證據和實驗細節來釐清科學的事實真相。

A圖表明NgAgo和dDNA所產生的GFP降低效應只是來自於gDNA而無關乎NgAgo的表達與否,因為將PUC19質粒(不表達NgAgo的質粒)和gDNA共同表達也可以達到同等水平的GFP表達抑制。作為陽性對照的CRISPR系統可以有效的降低GFP從質粒上表達的強度。B圖顯示經過CRISPR編輯的質粒發生了突變,可以被Surveyor assay(基因編輯領域通用的檢測靶向突變的方法)檢測。而NgAgo和gDNA處理過的樣品中在質粒上則檢測不到任何的突變。

多家實驗室按照韓春雨NBT論文中的方法,使用其發表的gDNA(圖中標記為不同的編號,與韓的文章對應),均無法檢測到定點的基因編輯的發生。

什麼是學術論文的重複

根據文章中的數據,NgAgo的基因編輯效率可以媲美目前最為高效的CRISPR技術,並且在某些方面還具有獨特的優勢,一時間引發了學術界乃至社會大眾的讚揚和關注。

當一個重要的研究成果被發表後,意味了這篇論文裡面的內容已經成為了大眾所共有的知識(public knowledge),也成為了未來這一方向科學研究的基礎,因此很多科研同行都會對其進行重複並以此為基礎進行下一步的工作。科學的發展就是靠著無數的科學家不斷的根據彼此的最新進展一起推動的。所以當一篇論文發表後,其主要結論可以被其他科學家重複並進一步發展,是科學發展的基礎。這也是為什麼科研論文的可重複性是至關重要的。

然而至今已經有近半年的時間,國內外的同行對於NgAgo基因編輯的可重複性產生了大量的質疑,至今沒有得到一個清楚的結論。隨著前幾天在Cell Research上面發表的利用NgAgo在斑馬魚中進行基因敲降的研究(Qi et al。, 2016),以及今天在Protein Cell在線發表的質疑文章(Burgess et al。, 2016),學術界的同行將其利用NgAgo嘗試進行基因編輯而未能得到預期結果的數據發表在學術刊物上,為釐清NgAgo技術的可重複性問題提供了實驗數據。

科學實驗的重複,是指具有同等實驗條件的實驗室使用與論文中描述一樣的樣品、試劑、嚴格按照論文中的實驗流程進行實驗,以期達到和論文中一樣的實驗結果。因此Cell Research上面發表的利用NgAgo在斑馬魚中進行基因敲降的研究並不屬於對於韓春雨論文的重複工作,而屬於對於該技術的其他應用(但未能在斑馬魚中檢測到NgAgo的基因編輯能力)。而在Protein Cell發表的這篇論文(Burgess et al。, 2016)則屬於嚴格的重複實驗。這些重複實驗的數據表明, 這二十幾個實驗室均無法重複出韓春雨論文中的結果,因此就在學術的平臺上要求韓春雨給予一個清楚詳細的答覆。

學術論文、專利以及商業秘密

簡單的說,學術論文是由科研工作者發表在學術刊物(有些情況也包括學術會議) 的詳細描述其科學發現和進展的文章。雖然不同刊物的形式和具體要求各有不同,但其基本功能都是一樣的,即通過論文的發表,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與全世界分享,從而推動整個科學的發展。科學家發表學術論文,就是為了其他的科學家可以認同並獲益於自己建立的理論,使用自己發明的實驗方法。因此一般來說,科學家最在意的是自己的論文發表後是不是能夠被同行接受,其結果是不是能夠被同行重複。只有當一個科學家的工作不斷的被本領域接受,其發明的方法被更多的人重複、應用、並進一步發展,這個科學家的學術聲譽才會不斷得到提升。一篇論文的發表只需要經過審稿人(一般是三位)和編輯的認可, 不是對於裡面描述結果的絕對確認。學術論文發表後,才是真正對於這個工作的檢驗的開始。

有很多知識和技術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個人、科研機構或企業可以選擇申請專利,來保護從這些研究成果中獲利的權利。專利制度其實是為了鼓勵大家分享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尤其是具有商業價值的)所建立的一套體系。專利發明人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詳細的在專利申請中進行描述(很多時候比學術論文還要詳細), 並將其分享給整個社會。與學術論文的根本區別在於,如果另外一方想要利用這一技術或知識來創造商業利益,則需要獲得專利所有者的授權並支付相應報酬。因此,無論是專利還是學術論文,都是知識和技術共享的途徑。在很多情況下,一個科研團隊建立了具有商業價值的技術,會選擇先進行專利申請,再發表學術論文,這樣其成果可以被科研同行無償使用以推動科學的發展,建立學術聲譽,同時對於該技術產業化有興趣的公司則需要獲得專利的授權。

出於各種不同的考慮,很多企業或研究團隊也會選擇不分享特定的技術和知識,而是自己應用以獲得相關的商業利益,這些就可以作為商業秘密。為了其保密性,這類知識既不會發表科研論文,也不會申請相關專利。

回到韓春雨論文的可重複性問題

韓春雨團隊的NgAgo的技術不僅發表了科研論文,也在發表前進行了專利的申請,並不屬於商業秘密的範疇,因此有義務將所有的技術細節詳細的描述清楚,從而確保其他同行可以重複其工作,並進行下一步的發展。按照韓之前的說法,科學的爭議需要通過學術刊物的平臺來討論,那麼這一篇相關於NgAgo重複失敗的學術論文已經將同行們無法重複的科研數據進行了發表,下面就需要韓春雨進行正面的回應了。我們拭目以待。

Burgess S, Cheng L, Gu F, Huang J, Huang Z, Lin S, Li J, Li W, Qin W, Sun Y, Songyang Z, Wei W, Wu Q, Wang H, Wang X, Xiong J, Xi J, Yang H, Zhou B, Zhang B。 Questions about NgAgo。 Protein Cell, DOI 10.1007/s13238-016-0343-9 (2016)

Gao, F。, Shen, X。 Z。, Jiang, F。, Wu, Y。 & Han, C。 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 Nat Biotechnol, doi:10.1038/nbt.3547 (2016)。

Swarts, D。 C。 et al。 DNA-guided DNA interference by a prokaryotic Argonaute。 Nature, 507, 258-261, doi:10.1038/nature12971 (2014)。

Qi J, Dong Z, Shi Y, Wang X, Qin Y, Wang Y, Liu D。 NgAgo-based fabp11a gene knockdown causes eye development defects in zebrafish。 Cell research, doi:10.1038/cr.2016.134(2016)。

[廣告]活動入口:

買美股,上老虎 - 超低佣金,每股只需1美分

相關焦點

  • 韓春雨再遇波瀾!20位中外學者聲稱無法重複其實驗
    )又迅速以Letter形式在線發表了題為「Questions about NgAgo」的質疑文章,與Cell Research不同的是,這篇Protein Cell文章聯合了國內外20名學者共同署名,他們分別是:美國NIH人類基因組研究所Shawn Burgess;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程臨釗教授;溫州醫科大學谷峰教授;中山大學黃軍就教授、松陽洲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黃志偉教授;UCLA林碩教授;中科院上海生化細胞所李勁松研究員
  • 20名中外學者發論文質疑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新京報訊 (記者信娜)近日,國內外20名學者聯名撰寫的一篇名為《有關NgAgo的問題》(Questions about NgAgo)的學術論文在《蛋白質與細胞》(Protein& Cell)雜誌上發表。這也是首次公開發表的,專門針對無法重複韓春雨NgAgo實驗的學術論文。昨日,韓春雨回應,科學論文會用科學論文回應,會把近期實驗的發表出來。
  • 韓春雨面對質疑聲稱:實驗沒問題 已重複兩次
    從網上開始有聲音質疑韓春雨文章結果,《知識分子》一直保持追蹤國內外學術界最新的動態,但不依據私下匿名來源為主作報導,直到13位中國科學家公開實名發言後,《知識分子》才有可以較為完整、公開的事實可以報導。  韓春雨NgAgo實驗的可重複性爭議歷經數月之久,至今雖有多方表態,但仍然沒有跡象顯示很快會得到解決。如何在學術規範下尋找解決之道,是擺在中國科學界面前的重要挑戰。
  • 《自然—生物技術》回應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今年5月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發表論文,稱自己的團隊發明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這項被看做可以衝擊諾貝爾獎的實驗卻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無人可以重複實現。近日,多名科學家向這家頂級刊物《自然·生物技術》提交其實驗結果證明無法重複韓春雨的實驗。
  • 韓春雨:實驗沒問題 已重複兩次
    ­  《知識分子》了解到,包括北京大學教授魏文勝在內的多個科學家已經在匯總各自實驗室測試NgAgo的實驗數據,將在近期向《自然·生物技術》(NatureBiotechnology)提交聯署文章,反映無法重複或再現韓春雨實驗結果的情況。此舉或將推動學術期刊方面啟動相關調查。­  韓春雨多次強調「大約20天左右」會有重要進展,我們拭目以待。
  • 韓春雨諾獎級新發現恐遭棄用:大面積無法重複實驗
    因為大面積無法重複實驗,作者和所在單位又不出面應對質疑聲,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領銜的NgAgo基因編輯技術的重複工作已經遇冷。知情人士向澎湃新聞透露,張鋒實驗室無法重複NgAgo實驗,丘奇實驗室聽聞諸多實驗室無法重複後,保持觀望。有消息稱,在今年8月召開的一次重量級內部學術會議上,詹妮弗在問答環節被問及是否重複NgAgo成功,她的回應是否定,澎湃新聞尚未證實這一傳言。NgAgo不僅在國外遇冷。9月27-28日,「中國科協第114期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召開,主題是「基因組編輯新技術的興起將帶來的衝擊」。
  • 面對質疑 韓春雨聲稱:實驗沒問題,已重複兩次
    《知識分子》了解到,包括北京大學教授魏文勝在內的多個科學家已經在匯總各自實驗室測試NgAgo的實驗數據,將在近期向《自然·生物技術》(NatureBiotechnology)提交聯署文章,反映無法重複或再現韓春雨實驗結果的情況。此舉或將推動學術期刊方面啟動相關調查。 韓春雨多次強調「大約20天左右」會有重要進展,我們拭目以待。
  • 韓春雨實驗結果無法重複 撤下論文就沒事了嗎?
    (原標題:實驗結果無法被重複,韓春雨團隊主動撤下爭議論文就沒事了嗎?)
  • 韓春雨所在高校聲稱有機構重複實驗成功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13位學者無法重複其實驗」相關問題 圖/視覺中國  回應韓春雨論文受質疑;仍未公布成功實驗室名稱,稱具體信息適時發布  ■「13名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追蹤  新京報訊 (記者信娜)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實驗結果,引發13名學者質疑(新京報10月12日報導)一事,昨日又有新進展。
  • 漩渦中的韓春雨:正實驗研究論文結果無法重複原因
    論文發表後,生物學相關專業的實驗室也競相去重複他的實驗,希望迅速掌握這把新「剪刀」。很快,北京大學魏文勝實驗室就宣稱了實驗重複成功。  名不見經傳的韓春雨,在一夜之間成為了業內炙手可熱的科學家。曾經發現他才華的前河北科技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院長也感嘆韓春雨所取得的成果,並給予了祝賀。在回憶初次見到韓春雨時,他也表示,「初次見到韓春雨時,就感覺他很聰明,就心生喜歡」。
  • 韓春雨論文實驗結果「無法重複」
    【科研風波再起:方舟子公開叫板韓春雨】 劉方舟:方舟子在6月30日發表文章,聲稱韓春雨的實驗成果存在「不可重複複製操作」的問題,暗指韓春雨科研成果的真實性。韓春雨在公開場合的言論與他在論文裡的描述存在諸多矛盾,韓春雨曾在北大的演講中提出他的實驗NgAgo是初級版、需要高超的實驗技巧,而方舟子認為韓春雨描述的只是個並不複雜的轉染實驗,是現成的技術,並不需要高超的實驗技巧,按照其提供的步驟應該是不難被重複出來的才對,而不應該出現「沒法重複該實驗」 的情況。
  • 溫醫大科學家質疑:「韓春雨實驗」 咋就無法重複
    溫州醫科大學研究員谷峰在做相關驗證實驗。  浙江在線10月12日訊 前天,溫州醫科大學研究員谷峰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的13位課題組負責人,就廣為關注「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公開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今年5月2日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上有關NgAgo的實驗。
  • 韓春雨論文中實驗無法重複?諾獎級成果遭雙重質疑
    《財經》  截至2016年8月8日,三個多月過去了,全球仍沒有一家實驗室對外宣布,能夠完全成功重複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的實驗。  5月2日,英國《自然》雜誌子刊《自然·生物技術》雜誌在線發表了韓春雨團隊發明的一項新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
  • 12位學者未能重複韓春雨實驗 呼籲第三方介入調查
    10月10日晚,12位學者決定實名公開他們「重複」韓春雨實驗方法的結果:「陰性的」「不工作」等等。這樣的結論通俗表達即是,他們沒能「重複」出韓春雨的實驗,其實驗方法「讓人懷疑」。  這並非第一次有人質疑韓春雨的實驗方法,但願意實名站出來,並接受公共媒體的採訪,卻十分罕見。
  • 韓春雨的實驗結果能否重複?數據說話
    繼20名中外學者在Protein Cell雜誌發表實驗數據表明無法重複韓春雨的論文(以下簡稱韓論文)實驗結果之後,發表NgAgo原始論文的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術,NBT)雜誌也在幾天前發表了一篇經過同行評議(peer reviewed)的名為「無法檢測到DNA介導的
  • 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是論文造假?還是實驗環境差異?
    多國科學家卻陸續表示韓春雨的基因編輯實驗無法重複,懷疑其論文造假,要求公開所有數據。7月29日,一度支持韓春雨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基因學家Gaetan Burgio反戈一擊。他在Twitter上發布長文《我的NgAgo經歷》,否認了自己7月15日之前部分重複實驗時得出的結論,表示並無嚴格意義上的證據顯示韓春雨的NgAgo-gDNA技術有基因編輯的跡象,並且要求韓春雨公開所有原始數據和實驗條件。
  • 三國際團隊重複韓春雨實驗失敗,《自然》明年1月結束調查
    三國際團隊重複韓春雨實驗失敗,《自然》明年1月結束調查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王盈穎 2016-11-29 07:13 來源
  • 韓春雨或已發現無法重複原因,但怕媒體批評暫不公布
    韓春雨告訴《自然》,他已經發現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可能被他人忽視但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難以重複他的實驗。韓春雨表示,他正在進行確認工作,以保證發表的實驗操作和數據能讓批評者滿意。「我現在不能說,因為中國的媒體對我說的任何話都進行批評。」韓春雨將無法公開的原因歸結於媒體,「我需要一點時間。」
  • 方舟子質疑韓春雨「諾獎級」實驗不可重複
    方舟子公開發文質疑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成果存在「不可重複複製操作」的問題,暗指韓春雨科研成果的真實性,並批評韓春雨對質疑的回應態度。 但方舟子在文中表示,韓春雨在公開場合的言論與他在論文裡的描述存在諸多矛盾,方舟子稱,「韓春雨在北大和遺傳所的報告上都強調,他目前的NgAgo是初級版、需要高超的實驗技巧」,而方舟子認為韓春雨描述的只是並不複雜的轉染實驗,是現成的技術,並不需要高超的實驗技巧,按照其提供的步驟應該是不難被重複出來的才對,而不應該出現「沒法重複該實驗」的情況。
  • 20名中外學者聯名質疑韓春雨 過去半年無人重複試驗(3)
    「今年8月,校方突然停電造成了實驗室的實驗材料全部損壞,讓我一直很被動。」韓春雨語氣中帶有一些無奈,但語速很快,他多次強調自己很忙,半年來被一波波記者追訪,他已經頗有些疲憊。  同在今年8月,韓春雨曾透露已有六七家實驗室成功複製NgAgo研究結果,但拒絕透露是哪幾家。而近日在接受《成都商報》記者採訪時,韓春雨表示「讓我自證清白是明顯給我設的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