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際團隊重複韓春雨實驗失敗,《自然》明年1月結束調查

2020-11-23 澎湃新聞

三國際團隊重複韓春雨實驗失敗,《自然》明年1月結束調查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王盈穎

2016-11-29 07:13 來源:澎湃新聞

《自然-生物技術》還發表了一篇「編輯部關注」,用來「提醒讀者對原論文結果(韓春雨課題組論文)的可重複性存有擔憂」。

當地時間11月28日,英國國際期刊《自然-生物技術》在線發表了德國弗萊堡大學醫學中心細胞與基因治療研究所負責人Toni Cathomen及同事針對韓春雨課題組的NgAgo基因編輯技術的評論通信文章,表示利用NgAgo技術未能檢測到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同時,《自然-生物技術》還發表了一篇「編輯部關注」,用來「提醒讀者對原論文結果(韓春雨課題組論文)的可重複性存有擔憂」。

《自然-生物技術》表示:「今天,我們不僅發表了Cathomen及同事的通信文章,這可能會否定原論文所稱的有效編輯內源性基因的這一主要發現」。

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的課題組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關於基因編輯技術NgAgo的論文,稱NgAgo有媲美「基因魔剪」CRISPR技術的效率,能高效地對特定DNA片段進行敲除、加入等。但近7個月過去,全球尚未有一家實驗室宣布利用NgAgo進行編輯有效。與之相反,陸續有國內外實驗室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的NgAgo實驗。

此次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評論通信文章的來自全球三個團隊: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教授Stephen C Ekker團隊、德國弗萊堡大學醫學中心細胞與基因治療研究所負責人Toni Cathomen團隊、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基因編輯中心Jin-Soo Kim團隊。他們都設法去重複韓春雨及同事發表在原論文中圖4的結果,這一關鍵圖表展示了對哺乳動物細胞內源性基因位點的編輯。這些團隊無一能在任何位點,或在任何高於檢測方法敏感度的條件下觀察到NgAgo所誘發的變異。

在《自然-生物技術》給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的一份《關於「利用NgAgo進行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的最新聲明》中,《自然-生物技術》表示:「讓原作者在能力所及的情況下對上述通信文章所提出的擔憂展開調查,並補充信息和證據來給原論文提供依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將繼續與原論文的作者保持聯繫,並為他們提供機會,以在2017年1月底之前完成其調查。屆時,我們會向公眾公布最新進展。」

同時,聲明中提到:「在任何情況下,如果一篇論文在發表後遭到批評,我們都會對各種批評進行審慎和全面的評估,此次也不例外。」

《自然-生物技術》透露,它向韓春雨課題組的所有作者通知了自己將發表編輯部關注,通訊作者韓春雨和第二作者沈嘯表示同意,而第一作者高峰、第三作者姜峰、第四作者武永強認為並不合適。

《自然-生物技術》表示:「我們和論文作者進行了溝通,他們正在調查造成可重複性缺乏的潛在原因。我們向其告知了這一聲明。儘管調查仍在進行中,但韓春雨和沈嘯同意我們發表的這一編輯部關注,高峰、姜峰和武永強則認為目前並不合適。這些調查一旦完成,我們會向讀者提供最新信息。」

此外,聲明中還提到了有另一篇報告類似結果的通信文章發表在中國期刊《蛋白質與細胞》上。11月16日,來自國內外20家實驗室的負責人聯名撰寫文章《關於NgaAgo的疑問》,以學術通訊的形式在線發表在國內期刊《蛋白質與細胞》上。通訊指出,各實驗組在不同細胞系和生物中按照韓春雨描述的實驗和檢測方法進行重複實驗,但均無法檢測到NgAgo介導的基因編輯的產生。

《自然-生物技術》聲明全文:

他們都設法去重複韓春雨及同事發表在原論文中圖4的結果,這一關鍵圖表展示了對哺乳動物細胞內源性基因位點的編輯。這些團隊無一能在任何位點,或在任何高於檢測方法敏感度的條件下觀察到NgAgo所誘發的變異。

《自然-生物技術》已審慎考慮過所有關於韓春雨及同事原著論文的評論。在任何情況下,如果一篇論文在發表後遭到批評,我們都會對各種批評進行審慎和全面的評估,此次也不例外。今天,我們不僅發表了Cathomen及同事的通信文章,這可能會否定原論文所稱的有效編輯內源性基因的這一主要發現;而且我們還連同原論文一起發表了「編輯部關注」,以確保讀者知曉Cathomen及同事的論文,以及另外一篇在別處發表的論文(doi:10.1007/s13238-016-0343-9)所提出的擔憂。目前,原論文的作者中有兩位,即韓春雨和沈嘯,同意我們發表的「編輯部關注」,而高峰、姜峰和Yongqiang Wu則認為這並不合適。

《自然-生物技術》認為,讓原作者在能力所及的情況下對上述通信文章所提出的擔憂展開調查,並補充信息和證據來給原論文提供依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將繼續與原論文的作者保持聯繫,並為他們提供機會,以在2017年1月底之前完成其調查。屆時,我們會向公眾公布最新進展。

「編輯部關注」全文:

《自然-生物技術》的編輯就上述論文發表「編輯部關注」,以提醒讀者人們對原論文結果的可重複性存有擔憂。此次,我們發表三個團隊的實驗結果(http://dx.doi.org/10.1038/nbt.3753),他們都設法去重複韓春雨及同事發表在原論文中圖4的結果,這一關鍵圖表展示了對哺乳動物細胞內源性基因位點的編輯。這些團隊無一能在任何位點,或在任何高於檢測方法敏感度的條件下觀察到NgAgo所誘發的變異。另外一組作者在《蛋白質與細胞》期刊也報告了類似結果(doi:10.1007/s13238-016-0343-9)。

我們和論文作者進行了溝通,他們正在調查造成可重複性缺乏的潛在原因。我們向其告知了這一聲明。儘管調查仍在進行中,但韓春雨和沈嘯同意我們發表的這一編輯部關注,高峰、姜峰和 Yongqiang Wu則認為目前並不合適。這些調查一旦完成,我們會向讀者提供最新信息。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韓春雨,自然生物技術,論文調查,NgAgo,澎湃,澎湃新聞

相關推薦

評論(1312)

相關焦點

  • 韓春雨回應「重複實驗失敗」:我為什麼要自證清白?
    韓春雨回應「重複實驗失敗」:我為什麼要自證清白?日消息,10月8日,在河北科技大學那間實驗室裡再見到韓春雨時,雖然身處「論文造假」「多人重複實驗失敗」的爭議旋渦,但他看起來十分平靜,依然侃侃而談,並不時反問記者:「你覺得我要是造假了,我還能這麼淡定?」
  • 韓春雨回應"重複實驗失敗":我為何要自證清白
    10月8日,在河北科技大學那間實驗室裡再見到韓春雨時,雖然身處「論文造假」「多人重複實驗失敗」的爭議旋渦,但他看起來十分平靜,依然侃侃而談,並不時反問記者:「你覺得我要是造假了,我還能這麼淡定?」他說,有人在網上說,韓春雨現在怎麼睡得著?「我告訴你,我睡得很好」。
  • 《自然—生物技術》回應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今年5月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發表論文,稱自己的團隊發明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這項被看做可以衝擊諾貝爾獎的實驗卻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無人可以重複實現。近日,多名科學家向這家頂級刊物《自然·生物技術》提交其實驗結果證明無法重複韓春雨的實驗。
  • 韓春雨面對質疑聲稱:實驗沒問題 已重複兩次
    10月10日晚,12位科學家實名呼籲調查(後增加一名科學家),《知識分子》當晚連線韓春雨,並於第二日中午趕赴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實驗室面訪。當天下午,我們來到河北科技大學校長孫鶴旭的辦公室,遺憾的是,孫校長拒絕回應任何問題。
  • 12位學者未能重複韓春雨實驗 呼籲第三方介入調查
    10月10日晚,12位學者決定實名公開他們「重複」韓春雨實驗方法的結果:「陰性的」「不工作」等等。這樣的結論通俗表達即是,他們沒能「重複」出韓春雨的實驗,其實驗方法「讓人懷疑」。  這並非第一次有人質疑韓春雨的實驗方法,但願意實名站出來,並接受公共媒體的採訪,卻十分罕見。
  • 韓春雨回應「13個課題組重複實驗失敗」
  • 一周聲音|韓春雨回應「重複實驗失敗」:我為什麼要自證清白,自己有...
    韓春雨回應「重複實驗失敗」:我為什麼要自證清白?近日,關於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的最新發現是否可重複實驗的爭議持續發酵,引發了科技界甚至普通公眾的強烈關注。近日,多名中國科學家公開實名質疑,他們仍沒重複出實驗結果,並呼籲有關方面組織第三方介入調查。
  • 韓春雨:實驗沒問題 已重複兩次
    ­  10月14日,河北科技大學通過河北新聞網發布了一份「關於輿論質疑韓春雨成果情況的回應」,聲稱「已經有獨立於我校之外的機構運用韓春雨團隊的NgAgo技術實現了基因編輯」,但未披露更多細節。­  面對科學界多位同行的滾滾質疑,韓春雨所在大學呼籲「多一點時間,多一點耐心」,究竟應該如何解決這一爭議?
  • 《自然》子刊稱獲得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新數據
    原標題:《自然》子刊稱獲得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新數據  河北科技大學的韓春雨及其團隊在《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在線發表研究論文《NgAgo DNA單鏈引導的基因編輯工具》、後其技術的可重複性受到不斷質疑一事再傳新消息:元月19日,《自然-生物技術》聲明獲得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新數據
  • 《自然》雜誌發聲明:獲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新數據
    法制晚報訊(記者 黎史翔)《自然-生物技術》發布最新聲明指出,該期刊已獲得有關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的新數據,需要調查研究這些數據。(法晚微信ID:fzwb_52165216)  《自然-生物技術》19日給法晚記者發來其發言人的最新聲明。
  • 韓春雨實驗結果無法重複 撤下論文就沒事了嗎?
    (原標題:實驗結果無法被重複,韓春雨團隊主動撤下爭議論文就沒事了嗎?)
  • 13個課題組聲明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呼籲啟動相關調查
    10月10日,總計有13位中國科學家發表實名聲明,稱他們無法重複韓春雨的實驗結果。將這起事件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事件最初緣起於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學的韓春雨團隊在《自然·生物技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稱格氏嗜鹽鹼桿菌中的蛋白質NgAgo具有核酸內切酶活性,能夠被利用到基因編輯中,成為一種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工具。這樣一個發現很快被媒體稱作「諾獎級」的科學發現。 但在此後的三個多月時間裡,過多科學家紛紛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的實驗結果。
  • 河北科大發布調查結果: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
    記者31日晚從河北科技大學官方網站獲悉,該校在其網站刊發了《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以下簡稱《調查和處理結果》)《調查和處理結果》稱,該校學術委員會成立調查組,本著「依法依規、嚴謹規範、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 河北科技大學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
    新華社石家莊9月1日電(記者 齊雷傑)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公布了備受輿論關注的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相關情況的調查處理結果,稱河北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成立調查組,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
  • 溫醫大科學家質疑:「韓春雨實驗」 咋就無法重複
    溫州醫科大學研究員谷峰在做相關驗證實驗。  浙江在線10月12日訊 前天,溫州醫科大學研究員谷峰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的13位課題組負責人,就廣為關注「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公開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今年5月2日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上有關NgAgo的實驗。
  • 河北科大公布調查結果,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
    韓春雨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學在官方網站公布了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2016年5月2日,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NgAgo-gDNA為導向的基因編輯技術》論文。2017年8月3日,韓春雨團隊主動撤回該論文。
  • 20名中外學者發論文質疑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對於未重複實驗成功是由於材料汙染,他解釋稱,也不能完全說實驗無法重複因為材料汙染,如果要說無法重複實驗結果的原因,必須有大量的實驗證據。  是否已有實驗室重複成功韓春雨實驗?10月14日,河北科技大學表示,已經有獨立於學校之外的機構運用韓春雨團隊的NgAgo技術實現基因編輯,並稱具體信息將適時發布。但一個月後,仍無下文。
  • 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是論文造假?還是實驗環境差異?
    而實際上,韓春雨的基因編輯工具研究始於2013年。3年後,他的團隊發明首個「中國創造」尖端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在確認實驗結果後,先被《科學》(Science)審稿小半年後拒稿,後歷時9個月才被《自然·生物技術》接收。
  • 河北科技大學公布調查結果: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
    《調查和處理結果》稱,該校學術委員會成立調查組,本著「依法依規、嚴謹規範、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 韓春雨拒自證清白, 12學者實名不能重複, 中國式調查何去何從?
    「他們(指重複失敗的科學家)要是願意實名出來,我們就讓重複實驗成功的人實名出來。」  韓春雨的這一說法迅速得到多名學者的響應。據中青在線報導,當天晚上,即有來自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溫州醫科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的12名生物學家實名發聲,證實自己實驗室未能重複韓春雨實驗,並呼籲第三方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