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醫大科學家質疑:「韓春雨實驗」 咋就無法重複

2020-11-23 浙江在線

  溫州醫科大學研究員谷峰在做相關驗證實驗。

  浙江在線10月12日訊 前天,溫州醫科大學研究員谷峰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的13位課題組負責人,就廣為關注「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公開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今年5月2日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上有關NgAgo的實驗。「不能再拖了,必須要發聲,要讓國際科學界看到我們這個領域(即基因編輯)中國科學家的態度。否則,世界同行將會怎樣看待中國的科研誠信?」

  這些科學家表示,這次聲明是想提醒韓春雨和他所在的河北科大:作為同行,大家都在很認真地重複實驗、驗證技術,生怕因誤解而給出的負面判斷累及新技術發展。但同樣作為科學共同體一員的韓春雨,也應儘快認真回應目前的科學質疑,完成作為論文通訊作者的責任和義務。 

  溫醫大谷峰團隊發出聲明

  谷峰為溫醫大2012年從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引進的海外人才,今年39歲,他於2006年獲得協和醫科大學遺傳學博士學位後,分別在人類胚胎幹細胞領域國際頂級專家徐仁和教授和美國基因與細胞治療學會前任主席若沙·大衛教授的團隊進行博士後研究。其間,利用凝膠阻滯實驗首次發現SMADs可以結合在人類胚胎幹細胞重要基因NANOG的啟動子上。

  溫醫大附屬眼視光醫院的公開資料顯示,谷峰領導的課題組主要從事遺傳病基因編輯(修復),是國內最早開展新型基因組編輯工具CRISPR/Cas9研究的團隊之一,建立了CRISPR/Cas9切割效率定量檢測的新型方法,並且首次提出在人類基因組上,NGA對應的PAM序列可以高效介導基因切割。其結論更新和豐富了該領域的認識。溫醫大一位教授說,非專業人士一般看不明白上述文字的意思,但可以肯定的是谷峰領導的課題組,在基因編輯領域一直在追蹤國際前沿技術。

  溫州醫科大學谷峰課題組聲明稱:「我們利用攜帶GFP的人類細胞,同時導入磷酸化的gRNA和NgAgo表達質粒(做了多個不同濃度梯度和重複),希望特異的看GFP敲除,以CRISPR/Cas9做陽性對照,但是NgAgo組我們沒有能夠檢測到GFP的失活。這個實驗我們後面又重複了,但是仍然沒有看到切割。所以此時,我們高度懷疑NgAgo的活性,該項目就先停了。」

  谷峰解釋,通俗講,他們用韓春雨先生發現的「剪刀」剪繩子(基因組),總是剪不斷,不是好用不用好的問題,而是可能沒法用。而用另一類型的「剪刀」(CRISPR/Cas9)就很容易剪斷。而韓春雨先生對科學家們的質疑很牴觸,總說「需要高超的實驗技巧」。所以他在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魏文勝的牽頭下發表了公開聲明。

  除谷峰、魏文勝外,這次願意站出來發表公開聲明的學者分別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孫育傑,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教授熊敬維,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王皓毅、李偉,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曉群,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勁松,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楊輝,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王立銘,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吳強,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李大力,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黃志偉。

  魏文勝教授說,在過去幾個月內,他所在實驗室的四五名學生,根據韓春雨論文裡所提到的實驗方法,做了多次、不同的嘗試,但實驗結果均沒有發現基因組序列的改變,即「實驗方法得不到重複的驗證」。

  王立銘說,雖然大家經歷了種種失敗,但這仍然只是一個學術爭議,無論發生在中國、美國,還是日本,都應當有標準的學術規矩來處理。

  避免科研上無謂的投入

  今年5月2日,《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韓春雨有關利用NgAgo進行基因編輯技術的論文,稱這是一種新的基因編輯工具,與目前實驗室最為流行的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各具優勢。論文發表之後立刻引來全球同行的廣泛關注。很多國內同行都紛紛聯繫韓春雨,希望重複並跟進他的工作。

  可不久之後,各種無法重複實驗的質疑聲開始匯聚,最終引起《自然-生物技術》雜誌的重視,發表聲明要求韓春雨課題組「須將材料、數據、代碼和相關的實驗流程及時向讀者提供,不可加以不當限制」。

  7月2日,知名學術打假人方舟子發表《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的重複性問題》,對其進行公開質疑,NgAgo基因編輯技術的爭議開始進入大眾視野。

  8月3日,河北科技大學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承諾,在一個月內,韓春雨將採取適當形式公開驗證,屆時將有權威第三方作證。然而迄今為止,仍沒有公開驗證。

  「其實,真正有責任和權力對成果開展調查的,是作者所在的單位,以及為課題提供經費的資助者。」有關專家認為,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是,作者所在科研機構或資助者會指定領域內公信度高的幾個課題組,對實驗進行重複。在此過程中,受質疑課題組應配合指導完成實驗,如果不配合,就必須接受調查。

  谷峰說,如果指定課題組重複出實驗,則同行認可該成果,大家繼續向前推進;如果無法重複,至少從科學上給同行一個明確信號,避免大家無謂的投入。重複實驗需要經費,如果韓春雨先生早點解開謎團,也可以少浪費國家寶貴的科研經費。

  浙江大學教授王立銘則說,在著名的STAP幹細胞造假事件中,日本RIKEN的態度可以借鑑,安排小保方在攝像頭監督下重複試驗、利用基因測序方法驗證其論文使用的實驗材料等等,最終給出了存在學術不端的結論,並嚴肅處理了相關責任人。事實上,找出真相併解決問題的過程不僅無損相關機構的聲譽,反而能夠更好地淨化學術環境,維護學術共同體的信用。

  合作者沈嘯教授沉默了

  值得注意的是另外兩位關鍵學者最近卻沉默了。一位是浙江大學沈嘯教授,韓春雨Nature Biotechnology的論文共同作者,專利共同申請人。在這一質疑風暴之中,迄今未見發聲。另一位是上海神經所仇子龍教授,曾公開聲明重複實驗,後續數據如何,也未見進一步說明。

  王立銘教授還說,生物學有其特性,結果不能重複,也並不能一定表明其中存在學術不端與造假。在一定程度上,我們能夠理解韓春雨教授的牴觸情緒。但是,事情鬧到這一地步,中國學術界需要一個說法,老百姓需要水落石出,韓教授也需要自證清白。而這,正是我們的呼籲。

  而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研究員李勁松表示,他的課題組也絞盡腦汁,考慮了各種情況來重複實驗,卻得不到陽性結果。如果每項成果都要自己去驗證之後才能採信,整個科研體系的效率將會低下得難以容忍。「科研本來就是容許試錯的,但碰到問題大家可以一起討論、探索,以提高整體科研效率。」他說,不少國際同行已經不再關注NgAgo技術——不浪費資源,要麼等一篇系統否認該技術的論文出現,要麼等有人確認技術可行。

  而韓春雨回復媒體稱,對於多名科學家實名發聲無法重複實驗,「我不做任何評價,過上一兩周左右,我們這邊還會有回應。」

相關焦點

  • 溫醫大谷峰團隊發出聲明質疑 "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咋無法重複
    這些科學家表示,這次聲明是想提醒韓春雨和他所在的河北科大:作為同行,大家都在很認真地重複實驗、驗證技術,生怕因誤解而給出的負面判斷累及新技術發展。但同樣作為科學共同體一員的韓春雨,也應儘快認真回應目前的科學質疑,完成作為論文通訊作者的責任和義務。
  • 20名中外學者發論文質疑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這也是首次公開發表的,專門針對無法重複韓春雨NgAgo實驗的學術論文。昨日,韓春雨回應,科學論文會用科學論文回應,會把近期實驗的發表出來。但他表示,實驗論文不會馬上發表。  論文稱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距離韓春雨文章發表6個多月,仍沒有實驗室公開聲明實驗重複成功。昨日,記者了解到,一篇名為《有關NgAgo的問題》的學術論文在《蛋白質與細胞》雜誌上在線發表。
  • 遭多國科學家質疑,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爭議再升級
    圍繞韓春雨NgAgo實驗可重複性的爭議已經持續了幾個月,日前爭議再次升級。 7月29日,來自澳大利亞、美國、西班牙等國的多位科學家公開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NgAgo系統的基因組編輯結果,並呼籲《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介入,要求韓春雨公開原始數據。
  • 《自然—生物技術》回應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今年5月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發表論文,稱自己的團隊發明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這項被看做可以衝擊諾貝爾獎的實驗卻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無人可以重複實現。近日,多名科學家向這家頂級刊物《自然·生物技術》提交其實驗結果證明無法重複韓春雨的實驗。
  • 韓春雨面對質疑聲稱:實驗沒問題 已重複兩次
    從網上開始有聲音質疑韓春雨文章結果,《知識分子》一直保持追蹤國內外學術界最新的動態,但不依據私下匿名來源為主作報導,直到13位中國科學家公開實名發言後,《知識分子》才有可以較為完整、公開的事實可以報導。  韓春雨NgAgo實驗的可重複性爭議歷經數月之久,至今雖有多方表態,但仍然沒有跡象顯示很快會得到解決。如何在學術規範下尋找解決之道,是擺在中國科學界面前的重要挑戰。
  • 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是論文造假?還是實驗環境差異?
    多國科學家卻陸續表示韓春雨的基因編輯實驗無法重複,懷疑其論文造假,要求公開所有數據。7月29日,一度支持韓春雨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基因學家Gaetan Burgio反戈一擊。他在Twitter上發布長文《我的NgAgo經歷》,否認了自己7月15日之前部分重複實驗時得出的結論,表示並無嚴格意義上的證據顯示韓春雨的NgAgo-gDNA技術有基因編輯的跡象,並且要求韓春雨公開所有原始數據和實驗條件。
  • 方舟子質疑韓春雨「諾獎級」實驗不可重複
    方舟子公開發文質疑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成果存在「不可重複複製操作」的問題,暗指韓春雨科研成果的真實性,並批評韓春雨對質疑的回應態度。 但方舟子在文中表示,韓春雨在公開場合的言論與他在論文裡的描述存在諸多矛盾,方舟子稱,「韓春雨在北大和遺傳所的報告上都強調,他目前的NgAgo是初級版、需要高超的實驗技巧」,而方舟子認為韓春雨描述的只是並不複雜的轉染實驗,是現成的技術,並不需要高超的實驗技巧,按照其提供的步驟應該是不難被重複出來的才對,而不應該出現「沒法重複該實驗」的情況。
  • 漩渦中的韓春雨:正實驗研究論文結果無法重複原因
    論文發表後,生物學相關專業的實驗室也競相去重複他的實驗,希望迅速掌握這把新「剪刀」。很快,北京大學魏文勝實驗室就宣稱了實驗重複成功。  名不見經傳的韓春雨,在一夜之間成為了業內炙手可熱的科學家。曾經發現他才華的前河北科技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院長也感嘆韓春雨所取得的成果,並給予了祝賀。在回憶初次見到韓春雨時,他也表示,「初次見到韓春雨時,就感覺他很聰明,就心生喜歡」。
  • 中外20家實驗室發表文章 聲稱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
    因為實驗結果的整理整合和學術論文的發表需要較長的時間,學術刊物上面發表的學術質疑文章往往會晚於學術同行之間交流以及在其他平臺上的質疑。但通過學術期刊發表無法重複的實驗數據,無疑是最為學術的質疑方式。這些數據表明這些實驗室在按照韓春雨描述的實驗和檢測方法進行重複實驗的過程中,無法檢測到NgAgo介導的基因編輯的產生。
  • 韓春雨:實驗沒問題 已重複兩次
    ­  《知識分子》了解到,包括北京大學教授魏文勝在內的多個科學家已經在匯總各自實驗室測試NgAgo的實驗數據,將在近期向《自然·生物技術》(NatureBiotechnology)提交聯署文章,反映無法重複或再現韓春雨實驗結果的情況。此舉或將推動學術期刊方面啟動相關調查。­  韓春雨多次強調「大約20天左右」會有重要進展,我們拭目以待。
  • 13個課題組聲明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呼籲啟動相關調查
    10月10日,總計有13位中國科學家發表實名聲明,稱他們無法重複韓春雨的實驗結果。將這起事件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事件最初緣起於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學的韓春雨團隊在《自然·生物技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稱格氏嗜鹽鹼桿菌中的蛋白質NgAgo具有核酸內切酶活性,能夠被利用到基因編輯中,成為一種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工具。這樣一個發現很快被媒體稱作「諾獎級」的科學發現。 但在此後的三個多月時間裡,過多科學家紛紛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的實驗結果。
  • 韓春雨論文中實驗無法重複?諾獎級成果遭雙重質疑
    原標題:韓春雨論文中的實驗無法重複?「諾獎級」成果遭受雙重質疑  沒能重複出韓春雨實驗的研究團隊,基本都卡在論文中的圖片4上,這也是該實驗中最為關鍵的實驗證據。面臨造假的質疑時,韓春雨和其所在的大學,應對原始實驗數據進行公開或核查。
  • 韓春雨實驗結果無法重複 撤下論文就沒事了嗎?
    (原標題:實驗結果無法被重複,韓春雨團隊主動撤下爭議論文就沒事了嗎?)
  • 河北科技大學回應韓春雨受質疑:已有校外機構重複實驗成功
    (原標題:河北科技大學回應韓春雨受質疑:已有校外機構重複實驗成功)
  • 13名學者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 韓春雨:細胞汙染可能性大
    近日,13名國內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呼籲第三方介入調查。 資料圖片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將NgAgo基因編輯技術論文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已逾五個多月。這期間,多名國外科學家曾聲明無法重複實驗。近日,13名中國科學家也公開實名質疑,他們仍沒重複出實驗結果,並呼籲有關方面組織第三方介入調查。《自然-生物技術》雜誌昨日回應,正在繼續調查,現在沒有進一步結論。
  • 韓春雨諾獎級新發現恐遭棄用:大面積無法重複實驗
    因為大面積無法重複實驗,作者和所在單位又不出面應對質疑聲,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領銜的NgAgo基因編輯技術的重複工作已經遇冷。知情人士向澎湃新聞透露,張鋒實驗室無法重複NgAgo實驗,丘奇實驗室聽聞諸多實驗室無法重複後,保持觀望。有消息稱,在今年8月召開的一次重量級內部學術會議上,詹妮弗在問答環節被問及是否重複NgAgo成功,她的回應是否定,澎湃新聞尚未證實這一傳言。NgAgo不僅在國外遇冷。9月27-28日,「中國科協第114期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召開,主題是「基因組編輯新技術的興起將帶來的衝擊」。
  • 多國科學家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 癌症百億級市場待解
    多國科學家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 癌症百億級市場待解  劉欣 • 2016-11-30 11:21:24
  • 韓春雨回應"重複實驗失敗":我為何要自證清白
    當日下午,科技日報記者在石家莊對韓春雨進行了獨家專訪,以下為採訪實錄: 科技日報:現在有一些實驗室表示無法重複您的實驗,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韓春雨:我現在也在研究別人為什麼會重複實驗失敗,但還沒有科學的結論,我私底下可以說一些猜測的原因,比如可能是材料汙染,但是科學的結論還要等一段時間。 科技日報:您自己重複過這個實驗嗎?
  • 韓春雨回應「重複實驗失敗」:我為什麼要自證清白?
    韓春雨回應「重複實驗失敗」:我為什麼要自證清白?他說,有人在網上說,韓春雨現在怎麼睡得著?「我告訴你,我睡得很好」。 當日下午,科技日報記者在石家莊對韓春雨進行了獨家專訪,以下為採訪實錄: 科技日報:現在有一些實驗室表示無法重複您的實驗,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 13名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近日,13名國內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呼籲第三方介入調查。 資料圖片  希望有第三方介入;《自然-生物技術》稱正在調查,沒有進一步結論;韓春雨仍表示細胞汙染可能性大  新京報訊 (記者信娜)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將NgAgo基因編輯技術論文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已逾五個多月。這期間,多名國外科學家曾聲明無法重複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