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醫大谷峰團隊發出聲明質疑 "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咋無法重複

2020-11-23 浙江在線

  溫州醫科大學研究員谷峰在做相關驗證實驗。

  前天,溫州醫科大學研究員谷峰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的13位課題組負責人,就廣為關注「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公開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今年5月2日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上有關NgAgo的實驗。「不能再拖了,必須要發聲,要讓國際科學界看到我們這個領域(即基因編輯)中國科學家的態度。否則,世界同行將會怎樣看待中國的科研誠信?」

  這些科學家表示,這次聲明是想提醒韓春雨和他所在的河北科大:作為同行,大家都在很認真地重複實驗、驗證技術,生怕因誤解而給出的負面判斷累及新技術發展。但同樣作為科學共同體一員的韓春雨,也應儘快認真回應目前的科學質疑,完成作為論文通訊作者的責任和義務。

  溫醫大谷峰團隊發出聲明

  谷峰為溫醫大2012年從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引進的海外人才,今年39歲,他於2006年獲得協和醫科大學遺傳學博士學位後,分別在人類胚胎幹細胞領域國際頂級專家徐仁和教授和美國基因與細胞治療學會前任主席若沙·大衛教授的團隊進行博士後研究。其間,利用凝膠阻滯實驗首次發現SMADs可以結合在人類胚胎幹細胞重要基因NANOG的啟動子上。

  溫醫大附屬眼視光醫院的公開資料顯示,谷峰領導的課題組主要從事遺傳病基因編輯(修復),是國內最早開展新型基因組編輯工具CRISPR/Cas9研究的團隊之一,建立了CRISPR/Cas9切割效率定量檢測的新型方法,並且首次提出在人類基因組上,NGA對應的PAM序列可以高效介導基因切割。其結論更新和豐富了該領域的認識。溫醫大一位教授說,非專業人士一般看不明白上述文字的意思,但可以肯定的是谷峰領導的課題組,在基因編輯領域一直在追蹤國際前沿技術。

  溫州醫科大學谷峰課題組聲明稱:「我們利用攜帶GFP的人類細胞,同時導入磷酸化的gRNA和NgAgo表達質粒(做了多個不同濃度梯度和重複),希望特異的看GFP敲除,以CRISPR/Cas9做陽性對照,但是NgAgo組我們沒有能夠檢測到GFP的失活。這個實驗我們後面又重複了,但是仍然沒有看到切割。所以此時,我們高度懷疑NgAgo的活性,該項目就先停了。」

  谷峰解釋,通俗講,他們用韓春雨先生發現的「剪刀」剪繩子(基因組),總是剪不斷,不是好用不用好的問題,而是可能沒法用。而用另一類型的「剪刀」(CRISPR/Cas9)就很容易剪斷。而韓春雨先生對科學家們的質疑很牴觸,總說「需要高超的實驗技巧」。所以他在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魏文勝的牽頭下發表了公開聲明。

  除谷峰、魏文勝外,這次願意站出來發表公開聲明的學者分別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孫育傑,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教授熊敬維,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王皓毅、李偉,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曉群,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勁松,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楊輝,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王立銘,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吳強,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李大力,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黃志偉。

  魏文勝教授說,在過去幾個月內,他所在實驗室的四五名學生,根據韓春雨論文裡所提到的實驗方法,做了多次、不同的嘗試,但實驗結果均沒有發現基因組序列的改變,即「實驗方法得不到重複的驗證」。

  王立銘說,雖然大家經歷了種種失敗,但這仍然只是一個學術爭議,無論發生在中國、美國,還是日本,都應當有標準的學術規矩來處理。

  避免科研上無謂的投入

  今年5月2日,《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韓春雨有關利用NgAgo進行基因編輯技術的論文,稱這是一種新的基因編輯工具,與目前實驗室最為流行的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各具優勢。論文發表之後立刻引來全球同行的廣泛關注。很多國內同行都紛紛聯繫韓春雨,希望重複並跟進他的工作。

  可不久之後,各種無法重複實驗的質疑聲開始匯聚,最終引起《自然-生物技術》雜誌的重視,發表聲明要求韓春雨課題組「須將材料、數據、代碼和相關的實驗流程及時向讀者提供,不可加以不當限制」。

  7月2日,知名學術打假人方舟子發表《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的重複性問題》,對其進行公開質疑,NgAgo基因編輯技術的爭議開始進入大眾視野。

  8月3日,河北科技大學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承諾,在一個月內,韓春雨將採取適當形式公開驗證,屆時將有權威第三方作證。然而迄今為止,仍沒有公開驗證。

  「其實,真正有責任和權力對成果開展調查的,是作者所在的單位,以及為課題提供經費的資助者。」有關專家認為,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是,作者所在科研機構或資助者會指定領域內公信度高的幾個課題組,對實驗進行重複。在此過程中,受質疑課題組應配合指導完成實驗,如果不配合,就必須接受調查。

  谷峰說,如果指定課題組重複出實驗,則同行認可該成果,大家繼續向前推進;如果無法重複,至少從科學上給同行一個明確信號,避免大家無謂的投入。重複實驗需要經費,如果韓春雨先生早點解開謎團,也可以少浪費國家寶貴的科研經費。

  浙江大學教授王立銘則說,在著名的STAP幹細胞造假事件中,日本RIKEN的態度可以借鑑,安排小保方在攝像頭監督下重複試驗、利用基因測序方法驗證其論文使用的實驗材料等等,最終給出了存在學術不端的結論,並嚴肅處理了相關責任人。事實上,找出真相併解決問題的過程不僅無損相關機構的聲譽,反而能夠更好地淨化學術環境,維護學術共同體的信用。

  合作者沈嘯教授沉默了

  值得注意的是另外兩位關鍵學者最近卻沉默了。一位是浙江大學沈嘯教授,韓春雨Nature Biotechnology的論文共同作者,專利共同申請人。在這一質疑風暴之中,迄今未見發聲。另一位是上海神經所仇子龍教授,曾公開聲明重複實驗,後續數據如何,也未見進一步說明。

  王立銘教授還說,生物學有其特性,結果不能重複,也並不能一定表明其中存在學術不端與造假。在一定程度上,我們能夠理解韓春雨教授的牴觸情緒。但是,事情鬧到這一地步,中國學術界需要一個說法,老百姓需要水落石出,韓教授也需要自證清白。而這,正是我們的呼籲。

  而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研究員李勁松表示,他的課題組也絞盡腦汁,考慮了各種情況來重複實驗,卻得不到陽性結果。如果每項成果都要自己去驗證之後才能採信,整個科研體系的效率將會低下得難以容忍。「科研本來就是容許試錯的,但碰到問題大家可以一起討論、探索,以提高整體科研效率。」他說,不少國際同行已經不再關注NgAgo技術——不浪費資源,要麼等一篇系統否認該技術的論文出現,要麼等有人確認技術可行。

  而韓春雨回復媒體稱,對於多名科學家實名發聲無法重複實驗,「我不做任何評價,過上一兩周左右,我們這邊還會有回應。」

相關焦點

  • 溫醫大科學家質疑:「韓春雨實驗」 咋就無法重複
    溫州醫科大學研究員谷峰在做相關驗證實驗。  浙江在線10月12日訊 前天,溫州醫科大學研究員谷峰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的13位課題組負責人,就廣為關注「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公開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今年5月2日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上有關NgAgo的實驗。
  • 方舟子質疑韓春雨「諾獎級」實驗不可重複
    方舟子公開發文質疑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成果存在「不可重複複製操作」的問題,暗指韓春雨科研成果的真實性,並批評韓春雨對質疑的回應態度。 以下為方舟子《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的重複性問題》質疑全文: 韓春雨
  • 韓春雨論文中實驗無法重複?諾獎級成果遭雙重質疑
    原標題:韓春雨論文中的實驗無法重複?「諾獎級」成果遭受雙重質疑  沒能重複出韓春雨實驗的研究團隊,基本都卡在論文中的圖片4上,這也是該實驗中最為關鍵的實驗證據。面臨造假的質疑時,韓春雨和其所在的大學,應對原始實驗數據進行公開或核查。
  • 13個課題組聲明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呼籲啟動相關調查
    10月10日,總計有13位中國科學家發表實名聲明,稱他們無法重複韓春雨的實驗結果。將這起事件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事件最初緣起於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學的韓春雨團隊在《自然·生物技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稱格氏嗜鹽鹼桿菌中的蛋白質NgAgo具有核酸內切酶活性,能夠被利用到基因編輯中,成為一種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工具。這樣一個發現很快被媒體稱作「諾獎級」的科學發現。 但在此後的三個多月時間裡,過多科學家紛紛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的實驗結果。
  • 20名中外學者發論文質疑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這也是首次公開發表的,專門針對無法重複韓春雨NgAgo實驗的學術論文。昨日,韓春雨回應,科學論文會用科學論文回應,會把近期實驗的發表出來。但他表示,實驗論文不會馬上發表。  論文稱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距離韓春雨文章發表6個多月,仍沒有實驗室公開聲明實驗重複成功。昨日,記者了解到,一篇名為《有關NgAgo的問題》的學術論文在《蛋白質與細胞》雜誌上在線發表。
  • 韓春雨論文實驗結果「無法重複」
    【科研風波再起:方舟子公開叫板韓春雨】 劉方舟:方舟子在6月30日發表文章,聲稱韓春雨的實驗成果存在「不可重複複製操作」的問題,暗指韓春雨科研成果的真實性。韓春雨在公開場合的言論與他在論文裡的描述存在諸多矛盾,韓春雨曾在北大的演講中提出他的實驗NgAgo是初級版、需要高超的實驗技巧,而方舟子認為韓春雨描述的只是個並不複雜的轉染實驗,是現成的技術,並不需要高超的實驗技巧,按照其提供的步驟應該是不難被重複出來的才對,而不應該出現「沒法重複該實驗」 的情況。
  • 方舟子發文質疑韓春雨「諾獎級」實驗成果
    近日,方舟子公開發文質疑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成果存在「不可重複複製操作」的問題,暗指韓春雨科研成果的真實性。
  • 面對質疑 韓春雨聲稱:實驗沒問題,已重複兩次
    10月14日,河北科技大學通過河北新聞網發布了一份「關於輿論質疑韓春雨成果情況的回應」,聲稱「已經有獨立於我校之外的機構運用韓春雨團隊的NgAgo技術實現了基因編輯」,但未披露更多細節。 面對科學界多位同行的滾滾質疑,韓春雨所在大學呼籲「多一點時間,多一點耐心」,究竟應該如何解決這一爭議?
  • 韓春雨所在高校聲稱有機構重複實驗成功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相關問題 圖/視覺中國  回應韓春雨論文受質疑;仍未公布成功實驗室名稱,稱具體信息適時發布  ■「13名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追蹤  新京報訊 (記者信娜)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實驗結果,引發13名學者質疑(新京報10月12日報導)一事,昨日又有新進展。
  • 河北科大承諾公布韓春雨實驗驗證時間已到(附韓春雨事件表)
    然而,一個月過去了,針對NgAgo的實驗卻依舊沒有任何實驗室宣稱可以重複,亦未見河北科技大學的後續聲明。《賽先生》記者於9月2日-3日就此事聯繫韓春雨,截至發稿未得到任何回復。  5月27日,在未名空間mitbbs站,ID為zhouyangq的人發帖稱,已經重複了一個星期韓春雨的實驗,未能看到韓春雨《自然-生物技術》文章中報導的結果。據筆者向發帖人核實,其來自中科院上海分院一家專門從事基因編輯的實驗室。這是目前網絡上最早的通過實驗質疑韓春雨工作重複性的報告。  6月2日,韓春雨應其合作者沈嘯邀請,在浙江大學做關於NgAgo的學術報告。
  • 「韓春雨事件」始末:「諾獎級研究」為何走向了撤稿
    韓春雨等5位作者在《自然-生物技術》期刊上發布了在線撤稿聲明,稱「因為科研界一直無法用我們論文中提供的實驗方案把論文圖4中的關鍵結果重複出來,我們決定撤回我們的這項研究」[1]。韓春雨這項曾被吹捧為「諾獎級研究」的學術成果,是怎樣一步一步走向撤稿的?
  • 多國科學家質疑韓春雨論文 《自然》要求提供原始數據
    論文發表後,韓春雨受到一些科學家及媒體熱捧,但此後不久,該事件又陷入持續性爭論,多國科學家表示其基因組編輯結果無法重複,也有科學家稱其可以重複。在多方呼籲下,8月2日,《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聲明,要求韓春雨公開相關實驗數據。  多國科學家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不可重複?
  • 韓春雨事件始末梳理 韓春雨事件結局是什麼韓春雨論文造假了嗎
    【河北科大發布調查結果,稱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持續兩年多的韓春雨論文事件終於塵埃落定。31日,河北科技大學官網刊發《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稱,該校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調查和處理結果》還稱, 2016年5月2日,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NgAgo-gDNA為導向的基因編輯技術》論文。
  • 上海專家如何看韓春雨風波?裴鋼院士:不要捧殺和棒殺
    他使用的基因編輯手段被一些科學家認為是「顛覆性的第四代基因編輯技術」,甚至被譽為「諾貝爾獎級」成果。在「誰是韓春雨?」的追問聲中,很多人對於他在相對簡陋的環境中做出了這樣的工作感嘆不已。韓春雨一時成了「勵志」典型。不過此後不久,就有人提出韓春雨的基因組編輯結果無法重複,其中最響亮的質疑聲音來自方舟子。他直截了當地提了幾個問題:第一,有沒有人或實驗室重複出了韓春雨論文中的實驗結果?
  • 20名中外學者聯名質疑韓春雨 過去半年無人重複試驗(3)
    該期刊新聞發言人回應稱,已收到關於韓春雨論文的多個意見,批評意見經同行評議後,有可能會被刊登。  10月31日,前後十幾通電話之後,時代周報記者終於聯繫上韓春雨本人。他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希望質疑的科學家能當面與他討論。  「今年8月,校方突然停電造成了實驗室的實驗材料全部損壞,讓我一直很被動。」
  • 韓春雨論文的可重複性問題,要怎麼「科學解決」?
    這也許讓這位彼時被國內媒體捧成新一個「諾貝爾獎候選人」,此時卻必須承受眾多科學家質疑的副教授始料未及。這一切,都源自韓春雨在《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的關於「新一代基因編輯系統」NgAgo的研究結果[1]。論文中那引起眾多同行、媒體乃至公眾關注的成果,被多國研究者反映「無法重複」。
  • 韓春雨事件塵埃落定,河北科大: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
    有關方面按照規定已取消了韓春雨所獲得的榮譽稱號,終止了韓春雨團隊承擔的科研項目並收回了科研經費,收回了韓春雨團隊所獲校科研績效獎勵。個別社會任職正在按法定程序辦理。」在韓春雨撤回《自然·生物技術》論文的 1 年零 27 天后,這件從學術圈擴散至公眾視野的事件終於等來了當事人所在高校給出的正式處理結果。
  • 從「諾獎學者」到「學術騙子」,韓春雨事件給全社會上了一課
    紛紛擾擾兩年多,「韓春雨事件」終於有了新進展——河北科技大學日前公布調查結果,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韓春雨本人也回應稱,實驗設計有缺陷、研究過程不嚴謹。提起韓春雨,對科學圈稍有興趣的人想必都不陌生。
  • 13名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近日,13名中國科學家也公開實名質疑,他們仍沒重複出實驗結果,並呼籲有關方面組織第三方介入調查。《自然-生物技術》雜誌昨日回應,正在繼續調查,現在沒有進一步結論。  韓春雨昨日接受媒體採訪稱,他依然認為(實驗失敗)細胞汙染的可能性最大,至於誰重複成功了實驗,他暫不方便透露。截至記者發稿前,河北科技大學未對此作出回應。
  • 媒體:韓春雨事件,學術界能否自證清白?
    當韓春雨團隊發表論文,宣稱NgAgo技術比目前廣泛使用的CRISPR-Cas9技術更有優勢。全球都沸騰了,很多實驗室馬上跟進實驗。這個實驗並不複雜,一兩周時間基本可以完成。很快,一些實驗室就發現無法重複NgAgo的編輯效果。不僅國內其他實驗室,美國、西班牙等國的多位科學家也公開表示,無法重複韓的實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