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發表了關於NgAgo基因編輯新技術的論文,受到國內媒體轟動性的報導。但是,可重複性是實驗科學的基本要求。按正常科學程序,論文發表後,接下來應是其它小組獨立驗證這一新技術的階段,進而將這一成果確定下來。但到了七月份,國內外很多小組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的結果。至今實驗重複性爭議已經過去兩個多月,據《人民日報》8月2日報導,河北科技大學表示在一個月之內,韓春雨將採取適當形式公開驗證,屆時將有權威第三方作證。然而,一個月過去了,針對NgAgo的實驗卻依舊沒有任何實驗室宣稱可以重複,亦未見河北科技大學的後續聲明。《賽先生》記者於9月2日-3日就此事聯繫韓春雨,截至發稿未得到任何回復。
近日,有讀者梳理了韓春雨事件的重要時間節點,《賽先生》刊發在此,希望國內有關部門和學術界能夠秉承專業化原則揭開謎團。我們相信,針對該事件的專業化調查將對我國的科研文化、科研風氣和對未確認的科學成果如何報導產生至關重要的深遠影響。《賽先生》將對此事件持續關注,報導此成果的確認情況。
作者 林小鹿(歐洲某研究所生物學博士)
深陷實驗重複性爭議漩渦中的韓春雨事件已經過去兩個多月,河北科技大學承諾的一個月給出調查結論之期將近,公眾仍未看到水落石出的跡象。
據多家媒體報導,8月9日,河北省發改委批覆同意總投資2.24億元的「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工程項目」,資金由省財政性資金安排。8月31日,財政部下屬的中國政府採購網發布預算1958萬元的「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採購進口儀器設備項目公開招標」的公告。據澎湃新聞報導,這些採購的儀器和資金用來支持韓春雨。以韓春雨為主導的一個巨型大科學項目,在NgAgo基因編輯技術重複性尚未得到驗證之前,已迫不及待呼之欲出。
為了方便公眾理解韓春雨事件的來龍去脈,筆者根據媒體報導中韓春雨的第一人稱描述和筆者核實的信息,整理了「韓春雨事件時間表」,讓我們看看發生了什麼。
2014年2月,韓春雨看到荷蘭科學家John van der Oost在《自然》雜誌發表的TtAgo可以在高溫條件下體外切割DNA的文章,受啟發著手開展利用Argonaut進行基因編輯的課題。
2014年5月中旬一天的凌晨3點,韓春雨在旁指導,學生高峰操作,確認了NgAgo符合他們的要求。實驗結束後,因為校門已經關了,韓春雨翻過圍牆回家。回到其58平方米的老房子後,韓春雨整晚失眠。後來在接受《光明日報》採訪時,韓春雨說5月份已經「做出了主結果」。
之後的9個月,韓春雨投稿《科學》失敗,他後來對《光明日報》說,「未收到任何退稿說明」。
2014年秋天,韓春雨在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讀博士期間的同學、浙江大學醫學院研究員沈嘯,加入韓春雨的NgAgo課題。因為沈嘯有「國外科學研究經歷,有經驗應對審稿」。
與此同時,韓春雨和碩士畢業未就業仍留在實驗室的學生高峰等繼續補充實驗,「發現了更多關於NgAgo的特性」。
2015年6月3日,韓春雨向《自然》雜誌的子刊《自然-生物技術》投稿。
2015年6月,韓春雨後來接受採訪談到此時「實驗經費拖光了」,「拖欠試劑公司30萬元試劑費」。
2015年12月21日,沈嘯(第一申請人)、韓春雨作為發明人提交「以Argonaute核酸酶為核心的基因編輯技術」的專利申請,申請單位是浙江大學。
2016年3月21日,《自然-生物技術》接收韓春雨的投稿。
2016年3月,韓春雨前往他的合作者沈嘯在浙江大學的實驗室。韓春雨後來接受《自然》雜誌記者採訪時說,那是他平生第一次坐飛機。
2016年4月13日,沈嘯、韓春雨的專利發表,並於5月11日進入實質審查。
2016年5月2日,《自然-生物技術》在線發表題為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的論文,高峰為第一作者,沈嘯為第二作者,韓春雨為通訊作者。
文章發表後,韓春雨因為「在條件不好的學校、多年默默無聞卻做出一流的研究」的形象迅速得到學術界內部的關注。
5月5日,河北科技大學官網首頁發表《我校教師韓春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高水平論文》的新聞稿,並迅速被轉載到海外華人留學生為主的「未名空間mitbbs站」生物版,帖子被冠以「國內科研水平不得了」的標題。
5月8日,微信公眾號BioArt和《知識分子》先後報導韓春雨,其中《知識分子》題為《韓春雨:「一鳴驚人」的中國科學家發明世界一流新技術》的報導被廣泛轉載到朋友圈和其它媒體,閱讀量據稱超過320萬次。
5月10日,《知識分子》發文《海內外學者、讀者熱議韓春雨現象》,北京大學生科院教授饒毅稱「韓春雨的工作是國際一流的̷̷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做出這樣的工作,讓我們更加關注中國廣大科技工作者。」隨後國內幾十家主流新聞媒體跟進報導韓春雨及NgAgo基因編輯技術,該技術被多家媒體描述為「諾獎級」。韓春雨對此曾表示,做研究,他要衝著諾獎的水平去,而至於諾獎本身,他也想過,但也就那麼一想罷了。
5月10日前後,國內多家實驗室從韓春雨處直接得到NgAgo載體,用於合作實驗。
5月12日,《知識分子》又以「如何湧現更多的韓春雨」為題刊登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邵峰院士的文章,探討「小作坊與大科學」、科研體制改革和原始創新機制。
5月20日,非營利生物載體分享組織Addgene在推特宣布,得到了韓春雨的NgAgo載體並進入質量控制流程。
當所有媒體都在一邊倒宣傳韓春雨的個人魅力和NgAgo技術的重大意義並紛紛用「諾獎級」來報導時,質疑的聲音開始出現。
5月26日,未名空間mitbbs站生物版ID為yyadam的人發帖稱,「純從science角度分析韓春雨的文章」,表示根據已知Ago蛋白家族的結構及功能,覺得NgAgo理論上行不通,並且ssgDNA在韓春雨的文章前後用法不同,很奇怪。發帖人特別強調,「不針對任何個人,只對science」。
5月27日,韓春雨應邀在北大生科院鄧祐才報告廳做學術報告。據微信公眾號BioArt報導,韓春雨稱「我出來作報告實驗室要停工,因為養細胞泡板子都是我自己做的......。」在報告最後韓春雨強調:「該版本是初級版,需要比較高超的實驗技巧」,即將推出「2.0版和Smart版」。
5月27日,在未名空間mitbbs站,ID為zhouyangq的人發帖稱,已經重複了一個星期韓春雨的實驗,未能看到韓春雨《自然-生物技術》文章中報導的結果。據筆者向發帖人核實,其來自中科院上海分院一家專門從事基因編輯的實驗室。這是目前網絡上最早的通過實驗質疑韓春雨工作重複性的報告。
6月2日,韓春雨應其合作者沈嘯邀請,在浙江大學做關於NgAgo的學術報告。
6月2日,Addgene在推特宣布已經可以向科學界提供韓春雨的NgAgo載體。
6月4日,未名空間mitbbs站生物版ID為samalli的人發帖稱,完全按照韓春雨文章的protocol(實驗流程),未能重複出其文章的結果。關於韓春雨的NgAgo工作的重複性,特別是圖4相關的基因組編輯重複性問題逐漸成為該論壇的熱門話題,有更多匿名帖子表示未能重複。
6月7日,韓春雨參加在北京舉行的香山科學會議「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與應用」,被問及NgAgo的重複性問題。韓春雨未參加完全部日程,稱「有事」提前退場。後來他在百度貼吧以「槐北路」的ID和網友交流時,聲稱自己在香山會議上遭到CRISPR研究者的惡意攻擊。
6月22日,韓春雨應邀在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做學術報告。有聽眾在問答環節問到韓春雨NgAgo實驗的可重複性。韓春雨回答,根據他的統計,「未做出來與做出來的比例是三比一,做出來的有20家。」
6月23日,在網絡問答社區「知乎」,有匿名用戶發帖詢問「韓春雨的實驗被其他實驗室重複出來了嗎?」。在早期的回答中,包括北大在內的多個機構的研究人員用實名回答未能重複並且因此已經暫停實驗。之後韓春雨實驗的重複性話題在「知乎」逐漸吸引大量非專業人士發表不同的意見,各種口水帖滿天飛。
6月底,韓春雨在和第三軍醫大學一位學生的電話中回答其實驗重複性問題和實驗細節,並要求學生在微信群中公布其電話錄音和談話要點。韓春雨在電話錄音中強調,做出來NgAgo實驗的前提是「防止細胞汙染」,並暗示對他的質疑是從事 CRISPR基因編輯研究的人士抹黑,因為NgAgo的出現將「導致黃軍就、黃行許等CRISPR研究者損失幾個億」。
7月2日,方舟子發表文章《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的重複性問題》,詢問有沒有人能重複出其《自然-生物技術》論文的圖4,韓春雨在遺傳所報告會上說的能重複出的20家實驗室是哪些,以及高超的實驗技巧到底是什麼。
同日,韓春雨在百度貼吧 「國際米蘭吧」發帖做出了回應,說高超的實驗技巧「其實也很簡單」,主要是避免細胞汙染,同時公布了一些實驗細節。韓春雨同時稱審稿人曾經重複過他的圖3。之後一段時間,韓春雨不再對質疑做任何回應。
7月13日,為期三天的河北省科協第九次全省代表大會閉幕,韓春雨當選為河北省科協副主席。
7月13日,丹麥奧胡斯大學生物醫學系博士後蔡宇伽在未名空間mitbbs站發帖,指出「韓̷̷如果用cas9代替NgAgo的話,就有可能一不留神留下蛛絲馬跡」,提出韓春雨論文圖4的矛盾之處。
7月15日,澳大利亞科學家Gaetan Burgio在推特發帖, 公開宣布初步數據顯示能重複出韓春雨的工作。在此前後,有多位國外科學家公開宣布初步數據顯示能重複,後來又發表聲明稱之前的結果是假陽性。
7月21日,中科院神經所研究員仇子龍發表聲明,稱能在基因組水平看到NgAgo引起的基因編輯,雖然效率較低。他呼籲韓春雨儘快發布NgAgo 2.0版和Smart版。(註:這是韓春雨之外全世界迄今唯一實名宣布加入NgAgo和ssDNA後可以看到基因編輯的研究組。)
7月29日,澳大利亞科學家Gaetan Burgio發表長文,表示不能重複韓春雨Fig.4的結果;國際轉基因技術協會給會員群發郵件,告誡大家「NgAgo無法在哺乳動物細胞中進行基因編輯。看清楚,不要再浪費你的時間、金錢、人力和課題。」
7月31日凌晨,《賽先生》發表《多國科學家宣布:迄今未能重複韓春雨NgAgo實驗結果》。此後兩天,澎湃新聞、財經、南方都市報等多家主流媒體報導針對韓春雨的質疑,或發表評論,探討如何正確報導有關科學發現的新聞。韓春雨回答媒體詢問時稱這些質疑「是非科學的,不會再作出回應」。
8月2日,《自然-生物技術》雜誌回應人民日報駐英國記者表示,「已有若干研究者聯繫本刊,表示無法重複這項研究。本刊將按照既定流程來調查此事。」另據《人民日報》報導,河北科技大學表示,在一個月之內韓春雨將採取適當形式公開驗證,屆時將有權威第三方作證。
8月8日,《自然》雜誌以「複製、嘲弄和一個隱士:NgAgo基因編輯的爭議加劇」為題,報導了圍繞著韓春雨實驗重複性的爭議。
8月9日,韓春雨應Addgene要求,發布新版的protocol(實驗流程)。新版protocol大部分內容來自韓春雨發表的《自然-生物技術》論文附錄,增加了防止細胞汙染、實驗用水的pH值、禁用EDTA和添加鎂離子等要求。
8月11日,媒體報導,韓春雨接受採訪稱不會公開更多數據以幫助開展重複實驗。
8月17日,蔡宇伽博士在科學網個人博客發布按照韓春雨的新版protocol重複實驗的結果,稱在他感興趣的ccr5和aavs1兩個位點未看到「基因組水平的敲除」。蔡博士坦承,儘管他嚴格地按照新版的protocol,確保了細胞無汙染,無EDTA等條件,但由於實驗室不同,無法確保實驗條件100%的一致。他呼籲,更多的科學家們分享他們成功或者失敗的經驗,共同創造一個良好的學術氛圍,促進真相的揭開。
8月18日,官方媒體報導,韓春雨在由河北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主辦的「美麗河北·最美教師」評選活動中,獲評「美麗河北·最美教師」榮譽稱號。
8月31日,媒體報導,河北省發改委已經批覆同意建設投資2.24億的河北科大基因編輯研究中心,而屬於韓春雨的預算1958萬元的採購進口儀器設備項目招標即將開標。
截至發稿,已知僅有仇子龍實驗室宣稱可低效率檢測到韓春雨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