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難服眾 學界期待公布細節

2020-12-05 百度新聞

■本報記者 甘曉 見習記者 程唯珈

韓春雨圖片來源網絡

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學官網首頁發布了題為《學校公布學術調查和處理結果》(以下簡稱「結果」)的新聞。點開連結,這正是學術界期盼已久的對韓春雨團隊的調查結果。

結果中稱「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同時表示正在退回「基於撤稿論文所獲得的科研項目、績效獎勵、榮譽稱號、社會任職等」。

對此,《中國科學報》記者聯繫多名科學家,包括當時公開實名質疑韓春雨論文結果的13名科學家,他們均表示對於韓春雨論文事件的調查結果難以信服,期待公布調查細節,用證據說話。

調查結果缺乏證據

2016年5月,河北科技大學(以下簡稱「河北科大」)副教授韓春雨團隊在《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發表了其在NgAgo-gDNA基因編輯技術上獲得的進展。經媒體報導後,韓春雨「一鳴驚人」地成為一名「逆襲」的成功者。不久後,河北科大組織聲勢浩大的新聞發布會,一時間,韓春雨成為全科技界的榜樣。

和這件事開始時的聲勢浩大截然不同的是,對這件事的調查結果卻悄悄地在河北科大的網站上線。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曹則賢很快注意到一個用詞——主觀造假。「要麼造假要麼不造假,哪有主觀不主觀之分!」他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調查委員會成員都是誰,委託的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哪家,這些具體信息起碼應該公布。」 《中國科學報》記者在河北科大官網首頁上點擊新聞標題後,連結至該校發展規劃與政策法規處網站,學術委員會相關內容也在這一站點顯示,「學術委員會委員名單」一欄為空。記者撥通該網站上顯示的該校學術委員會秘書處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黃志偉也表示:「這份調查結果只是給出了一個非主觀造假的結論,卻沒有支持這個結論的證據,等於什麼都沒有說,讓人難以接受,看起來像在推脫。」

河北科大發布新聞同時公布了對此事的處理結果,即退回基於撤稿論文所獲得的榮譽和科研項目。

《中國科學報》記者通過公開信息查詢到,目前,韓春雨因發表論文獲得了河北「最美教師」稱號,其就職的河北科大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曾獲河北省發改委批覆的經費超過2億元的建設工程項目,該校亦投入超過2000萬元為該中心採購科研儀器。

該結果並未對如何合規、合法追回或處置上述榮譽和經費作進一步解釋。記者嘗試電話聯繫河北科大宣傳部,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此外,對於2017年1月河北科大與丹麥諾維信公司就NgAgo技術的應用與開發籤署協議一事,該結果沒有涉及。9月1日,記者撥通此前諾維信公司中國媒體聯絡人陳冬益手機。陳冬益表示:「我從諾維信離職,新招的人還沒有到位,目前該公司在中國沒有媒體聯絡人。」記者向丹麥總公司的致信詢問至截稿時未收到回應。

小同行表示失望

作為韓春雨的小同行,黃志偉表示,他迫切希望看到的是韓春雨論文結果無法重複的確切原因。「需要解釋清楚,這個東西(記者註:NgAgo有效的結果)為什麼所有人都出不來,包括他自己都出不來,原因到底是什麼?」黃志偉說。調查報告需要列出詳盡的原始數據,以及第三方實驗室在重複實驗上開展了哪些工作。「韓春雨論文中所述的30%的剪切效率原始數據擺出來,就是一個很直接的證據。」

2016年10月,距離韓春雨「一鳴驚人」論文發表僅僅5個月時間,在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魏文勝的倡議下,包括黃志偉在內的13名中國生物學家實名發聲,呼籲相關機構啟動對韓春雨的調查。

9月1日~2日,記者分別向上述13名實名發聲的生物學家致信、致電。作為實名發聲呼籲調查的倡議者,魏文勝在電子郵件中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之前已經表達過自己的看法,「沒啥可說的了」。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李大力在電話中也表示「沒什麼可說,事情已經這樣了」。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教授熊敬維則在電話中表示,他已經通過發表論文證實韓春雨論文無法重複,不再關注此事。

截至記者發稿時,其他實名發聲的生物學家未對此結果進行回應。

諸多教訓和啟示

如果用「一鳴驚人」來形容韓春雨事件的開頭,用「一地雞毛」來形容其結尾再恰當不過。在許多科學家看來,這一事件發展至今暴露出當今中國科技界的諸多問題,值得反思。

「『韓春雨事件』暴露的是我們的極端功利主義科學觀。」中國科技史專家、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王揚宗撰文稱。他強調,韓春雨的榮譽晉級之速,令人嘆為觀止。這所展現的科學與政治、地方或部門利益及單位利益的高度緊密結合,是當代中國科學發展中的一個突出現象。一旦出了問題,總是捂蓋子,實在捂不住,就要想方設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王揚宗期待,在科學事務中,我國科學家和學術共同體應當更加主動地發揮積極作用,從而促進科技體制的深化改革和學術生態的重塑。

對科學家個體而言,在科學上做得更嚴謹、專業,則是「獨善其身」之道。「嚴謹對待實驗,是每一名科學家必須嚴格恪守的準則。」黃志偉說。而如何處理好質疑,與科學共同體一起前行,則是年輕科學家必修的功課。

曹則賢則表示,「可重複」是做科學實驗的通則。「嚴格說你的結果沒經自己重複,你就不該發表,你發表你就必須有義務把它重複出來。只有按照專業的標準去做學術,中國的科學才有未來。」

當然,如果說沸沸揚揚的韓春雨事件還有一點好處,那便是:NgAgo用來切割DNA這條路走不通,全世界科學家都知道了,並開始嘗試開發其他用途。

截至發稿時,韓春雨本人未接聽記者的電話。

轉自中國科學報

相關焦點

  • 追問韓春雨事件調查報告的四大痛點
    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學術上的調查結果是什麼?據此前《中國科學報》報導,針對韓春雨論文的質疑集中在論文中的第四部分結果上,即證明NgAgo能否編輯內源人類基因組。2.撤回韓春雨基於論文的所獲是否合規合法?
  • 中國科學報評韓春雨:當科學事件的「調查結果」缺了科學精神
    韓春雨韓春雨論文事件終於有了下文——8月31日晚間,河北科技大學在其官方網站貼了一份《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這本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科學勵志故事,只可惜看故事的人太認真,搞穿幫了。
  • 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為何遮遮掩掩
    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學官網發布了對韓春雨團隊的調查結果,稱「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同時表示正在退回「基於撤稿論文所獲得的科研項目、績效獎勵、榮譽稱號、社會任職等」。至此,韓春雨事件調查算是告一段落,但相關領域多位專家表示調查結果難以服眾。
  • 河北科大承諾公布韓春雨實驗驗證時間已到(附韓春雨事件表)
    我們相信,針對該事件的專業化調查將對我國的科研文化、科研風氣和對未確認的科學成果如何報導產生至關重要的深遠影響。《賽先生》將對此事件持續關注,報導此成果的確認情況。  作者 林小鹿(歐洲某研究所生物學博士)  深陷實驗重複性爭議漩渦中的韓春雨事件已經過去兩個多月,河北科技大學承諾的一個月給出調查結論之期將近,公眾仍未看到水落石出的跡象。
  • 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公布:未發現主觀造假
    據科技日報8月31日報導,記者31日晚從河北科技大學官方網站獲悉,該校在其網站刊發了《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以下簡稱《調查和處理結果》)《調查和處理結果》稱,該校學術委員會成立調查組,本著「依法依規、嚴謹規範、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
  • 韓春雨事件始末梳理 韓春雨事件結局是什麼韓春雨論文造假了嗎
    【河北科大發布調查結果,稱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持續兩年多的韓春雨論文事件終於塵埃落定。31日,河北科技大學官網刊發《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稱,該校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調查和處理結果》還稱, 2016年5月2日,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NgAgo-gDNA為導向的基因編輯技術》論文。
  • 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留給學界的疑惑:如何面對複雜的學術環境?
    韓春雨 資料圖宣布啟動學術評議逾1年之際,8月31日,外界終於等來曾經引起國內外學術界震動的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河北科技大學不足600字的《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的關鍵字是「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對這一姍姍來遲的調查結果,學界多數人士認為有「應付」之嫌。
  • 袁嵐峰:這次的韓春雨論文撤稿事件能說明什麼?
    在歷時一年多後,這場戲劇性事件終於給出了一個科學方面的階段性結論。 如何理解這場事件? 我的專業是理論與計算化學,不是生物學,所以我無法對其中的科學原理和技術細節做太多解讀。不過,全世界的科學工作者組成了一個科學共同體,具有大致相同的價值觀和行為規範。
  • 媒體:韓春雨事件,學術界能否自證清白?
    對韓春雨研究成果的質疑一波接一波,利益相關者和機構也逐漸浮出水面原標題:韓春雨事件,學術界能否自證清白「實驗可控性非常高韓春雨真得準備一個能被科學界認可的說法,因為《自然·生物技術》針對此事的調查將於2017年1月底之前完成,一旦該期刊決定撤銷論文,那時,對期盼韓春雨研究站得住腳的中國生物學界將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也許會促使國內學術界呼籲加劇對韓的懲罰。支持者轉而質疑驗證一項科學研究成果,可複製是硬條件。
  • 河北科大讓韓春雨事件謎團加深:未定學術不端,但有疑似處理—新聞...
    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低調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下稱「《調查和處理結果》」),試圖以不足600字的一份結論結束關於韓春雨是否造假長達2年多的質疑。   韓春雨事件的結論究竟是什麼?這目前仍是「懸案」, 河北科技大學在結論中對韓春雨是否「學術不端」並沒有明確認定。
  • 韓春雨事件塵埃落定,河北科大: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
    2018年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公布了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未發現主觀造假情況,撤回榮譽稱號及相關科研經費和獎勵。9 月 1 日,韓春雨通過校方對處理結果表態:撤稿論文的實驗設計存在缺陷、研究過程存在著不嚴謹,面對質疑未能冷靜對待,對此致歉。
  • 韓春雨論文實驗結果「無法重複」
    【科研風波再起:方舟子公開叫板韓春雨】 劉方舟:方舟子在6月30日發表文章,聲稱韓春雨的實驗成果存在「不可重複複製操作」的問題,暗指韓春雨科研成果的真實性。】 薛宇:韓老師的論文發表至今也不過兩個月,並且是在線發表還沒有正式刊號,所以正處於第二個階段,大家或證實或證偽,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夠得到結論,當然因為基因編輯這個領域發展很快,估計1~2年內也就搞清楚了。另外,既然已經都問到細節,那麼預設的狀態是大家已經接受這是一個有趣並且重要的工作。
  • 韓春雨就河北科技大學調查結果表態!
    韓春雨團隊9月1日就前一天河北科技大學公布的《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表態稱,接受國家級實驗室獨立第三方驗證實驗結果、校學術委員會調查結論和有關方面的處理意見。9月6日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劉珺稱:「對於韓春雨論文的調查,我們目前還維持之前的官方回應,尚未有新的結果公布。」
  • 錢江晚報:韓春雨事件背後的諾獎焦慮
    原標題:韓春雨事件背後的諾獎焦慮   一般人,只知道圖書編輯,報刊編輯;「基因編輯」,離大眾太遠,太高深。但是,這個本來遠在大眾視野之外的科研課題,眼下成了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
  • 媒體:韓春雨事件 學術界能否自證清白
    韓春雨真得準備一個能被科學界認可的說法,因為《自然·生物技術》針對此事的調查將於2017年1月底之前完成,一旦該期刊決定撤銷論文,那時,對期盼韓春雨研究站得住腳的中國生物學界將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也許會促使國內學術界呼籲加劇對韓的懲罰。 支持者轉而質疑 驗證一項科學研究成果,可複製是硬條件。
  • 北大教授對韓春雨事件公開信:這是中國學術節點性事件
    中國媒體報導稱,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中科院院士邵峰11日表示。「這是中國學術生態節點性事件,需要科學共同體認真對待,我們此前通過多種方式致信河北科技大學校長孫鶴旭,但似乎收效甚微,所以選擇公開這封信。」
  • 河北科技大學公布調查結果: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
    國外學者的公開質疑,各大媒體平臺上又一次出現了「韓春雨」的名字。一些中國學者也開始發聲,指出韓春雨論文結果無法重複。但也有零星學者表示,韓春雨的論文有效。  作為世界頂級學術期刊,刊登任何一篇論文都要經過嚴格地審查,對中國科研人員來說,更是如此。韓春雨的論文也同樣經歷了這個過程。  但是,科研論文是否具有可重複性,是科學研究的重要基礎之一。
  • 科技日報頭版評論:「韓春雨事件」折射實證精神缺位
    科技日報頭版評論:「韓春雨事件」折射實證精神缺位 每次討論科技界的學術不端問題,韓春雨事件總被反覆提及。
  • 從「諾獎學者」到「學術騙子」,韓春雨事件給全社會上了一課
    紛紛擾擾兩年多,「韓春雨事件」終於有了新進展——河北科技大學日前公布調查結果,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韓春雨本人也回應稱,實驗設計有缺陷、研究過程不嚴謹。提起韓春雨,對科學圈稍有興趣的人想必都不陌生。
  • 河北科大決定對韓春雨成果啟動學術評議,最壞結果會是什麼?
    河北科大決定對韓春雨成果啟動學術評議,最壞結果會是什麼?從河北科技大學官網的聲明來看,韓春雨團隊同意按學校安排選擇一家第三方實驗室,在同行專家支持下開展實驗,驗證NgAgo-gDNA基因編輯的有效性,並將實驗結果公布。至於學術評議結束後的相關程序,目前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