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問韓春雨事件調查報告的四大痛點

2020-12-05 人民日報

「科學網」微信公號9月1日消息,昨天夜裡,河北科技大學發布了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千呼萬喚始出來。

一天不到,這條本該置頂的消息迅速被領導班子召開民主生活會、本科暑期招生錄取、教師黨支部培訓班等新聞覆蓋,沉到下面。

要知道,當年公布「一鳴驚人」好消息的時候,可是聲勢浩大地召開了一次新聞發布會啊!

這個報告有必要如此低調嗎?

在我們以字句為單位對這份語焉不詳的處理結果做分析時,發現了這四個大問題:

1、科學問題到底是什麼?

2、撤回韓春雨基於論文的所得是否合規合法?

3、除了韓春雨之外,其他人在這件事上的獲利,又應如何追回?

4、調查報告沒有涉及的事件,河北科大與諾維信的合作,然後呢?

1.科學問題到底是什麼?

原文:「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按照我們的理解,發表論文的基礎首先要實驗是真的、數據是真的,還需要前人沒有研究過,也就是說有創新性。

NgAgo當然是創新成果,那麼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問題就出在真實性上了。

「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那麼,真實的原因是什麼?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學術上的調查結果是什麼?

據此前《中國科學報》報導,針對韓春雨論文的質疑集中在論文中的第四部分結果上,即證明NgAgo能否編輯內源人類基因組。

2.撤回韓春雨基於論文的所獲是否合規合法?

原文:「在調查過程中,韓春雨主動要求退回基於撤稿論文所獲得的科研項目、績效獎勵、榮譽稱號、社會任職等。有關方面按照規定已取消了韓春雨所獲得的榮譽稱號,終止了韓春雨團隊承擔的科研項目並收回了科研經費,收回了韓春雨團隊所獲校科研績效獎勵。個別社會任職正在按法定程序辦理。」

也就是說,韓春雨在論文發表之後獲得的一切和這次發表牛論文完全掛鈎?撤回合規合法嗎?

根據此前的公開報導(「校科研績效獎勵」我們尚未獲得公開資料),在NgAgo論文發表後,韓春雨得到了這些:

(1)河北「最美教師」(2016年8月)。

按照河北省教育廳、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關於印發〈「美麗河北最美教師」評選展示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中稱,「存在弄虛作假、失職瀆職、藉機牟利等違法違紀行為的,將按照有關規定予以嚴肅處理」。

撤回「最美教師」,到底是哪類行為呢?

(2)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工程項目(2016年8月)

這是河北省發改委批覆的項目,總建築面積2.52萬平方米,包括科研用房、大型儀器設備公共用房、管理及保障用房及公用配套用房等。

是否已經動工?經費如何追回?

(3)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採購進口儀器設備項目(2016年8月-9月)

有報導稱,這次招投標存在評委故意讓高價公司中標和明顯圍標現象而遭到競標公司質疑。

這筆已經花出去買了儀器的錢,怎麼追回來?

當然,上述兩項可能會被認為不屬於學校公告中所謂的「科研項目」。

(4)任河北省科協副主席(2016年7月)——「個別社會任職正在按法定程序辦理」。拭目以待吧!

今天,韓春雨發布公告致歉:

在國際前沿的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領域,存在許多不可預知的問題。在經歷了質疑、撤稿和調查之後,通過校內外同行專家的指導和進一步的實驗驗證,深刻地認識到,撤稿論文的實驗設計存在缺陷、研究過程存在著不嚴謹的問題,論文的發表給國內外同行學者造成了誤導和人力物力的浪費。論文發表後,面對媒體和同行的質疑,未能冷靜理性對待,發表了一些不當言論,給社會公眾帶來了不必要的紛擾。對此,韓春雨表示了歉意,並對同行學者和社會的關注表達了感謝。

3.除了韓春雨之外,其他人在這件事上的獲利,又應如何追回?

上述分析中我們看到,在2016年5月論文發表後僅僅兩三個月時間,「韓春雨論文」事件就不再是韓春雨一個人的事,主角隊伍不斷擴大,學校、地方政府悉數登場。

鬧劇落幕,帳要怎麼算?

4.調查報告沒有涉及的事件,河北科大與諾維信的合作,然後呢?

2017年1月19日,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與丹麥諾維信公司(Novozymes A/S)就NgAgo技術的應用與開發達成合作,並籤署協議。

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積極推進以Argonaute核酸酶為核心的基因編輯技術開發及其相關智慧財產權的轉化和應用。

2017年8月3日,諾維信公司回應《中國科學報》:科研工作需要大量的時間,我們將繼續關注包括NgAgo技術在內的,任何對我們的工作有潛在積極影響的技術發展。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嗎?

重要事件節點

2016.05.02

《自然-生物技術》發表韓春雨團隊新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被媒體以「甘坐冷板凳、十年憋大招」的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故事原型炒作,而一炮走紅。

2016.05.20

原清華大學教授顏寧,在微博上首先提出論文結果可重複性的問題,受小範圍關注。

2016.05.26

「未名空間」論壇上出現了「純從科學角度分析韓春雨的文章」的帖子,認為韓春雨的論文從Ago理論上看行不通。

2016.06.07

韓春雨在北京參加主題為「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的香山科學會議,做了會議報告。面對國內基因編輯大咖們的面對面質詢,他未直接回應,並提前離會。

2016.07.06

《中國科學報》報導該事件。記者調查結果顯示,針對韓春雨論文的質疑集中在論文中的第四部分結果上,即證明NgAgo能否編輯內源人類基因組。一名不願具名的院士表示「不能重複不能證明作假」。

2016.07.31

來自澳大利亞、美國、西班牙等國的科學家陸續在其社交平臺上指出,無法重複韓春雨NgAgo的基因編輯結果。

2016.08.03

《中國科學報》發表評論《科學結論應得到理性討論》,針對事件進程中相關領域科學家匿名發表質疑的現象,批評「專業意見的沉默助推了此次爭議變味」,而鼓勵科學家公開討論此次爭議。「無論韓春雨的實驗最終被證明能夠或者不能重複,都是基因編輯領域的一次重大進步。前提是科學家用實驗來充分論證其中的科學問題,而不是以人身攻擊、惡意揣測對科學家本人開展『口水戰』。」

2016.10.10

由北京大學教授魏文勝組織和發起,來自中國科學院等科研院所的13位科學家實名發布聲明,「沒能「重複」韓春雨的實驗,呼籲有關方面組織第三方介入調查」。11月17日,實名質疑的科學家團體增加到20人。

2017.05.09

《自然-生物技術》雜誌發布聲明,韓春雨論文的調查還在繼續中。

2017.08.03

《自然-生物技術》發表題為《是該數據說話的時候了》社論,並宣布撤回韓春雨團隊於2016年5月2日發表在該期刊的論文。

(來源:科學網微信公號)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報: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難服眾 學界期待公布細節
    ■本報記者 甘曉 見習記者 程唯珈韓春雨圖片來源網絡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學官網首頁發布了題為《學校公布學術調查和處理結果》(以下簡稱「結果」)的新聞。點開連結,這正是學術界期盼已久的對韓春雨團隊的調查結果。
  • 韓春雨事件始末梳理 韓春雨事件結局是什麼韓春雨論文造假了嗎
    【河北科大發布調查結果,稱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持續兩年多的韓春雨論文事件終於塵埃落定。31日,河北科技大學官網刊發《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稱,該校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調查和處理結果》還稱, 2016年5月2日,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NgAgo-gDNA為導向的基因編輯技術》論文。
  • 如何讓賀建奎、韓春雨事件不再重演?清華教授呼籲「三管齊下」
    如何讓賀建奎、韓春雨事件不再重演?在昨天舉行的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專家講壇」上,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李正風教授做了題為《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問題》的報告。在他看來,近年來我國科技界發生的這幾起事件都與科研誠信缺失有關,我們一定要讓科學共同體成為學術評價的真正主體,同時政府部門要加強對科學共同體的監管,完善公共治理體系,「三管齊下」才能有效提高國內科技界的誠信指數。 韓春雨犯了「誠實的錯誤」?
  • 河北科大承諾公布韓春雨實驗驗證時間已到(附韓春雨事件表)
    我們相信,針對該事件的專業化調查將對我國的科研文化、科研風氣和對未確認的科學成果如何報導產生至關重要的深遠影響。《賽先生》將對此事件持續關注,報導此成果的確認情況。  作者 林小鹿(歐洲某研究所生物學博士)  深陷實驗重複性爭議漩渦中的韓春雨事件已經過去兩個多月,河北科技大學承諾的一個月給出調查結論之期將近,公眾仍未看到水落石出的跡象。
  • 媒體:韓春雨事件,學術界能否自證清白?
    對韓春雨研究成果的質疑一波接一波,利益相關者和機構也逐漸浮出水面原標題:韓春雨事件,學術界能否自證清白「實驗可控性非常高他認為,由於韓春雨有關該技術的論文插圖存在明顯的造假,而且韓在遭到質疑後,拒絕按照學術規範公布實驗原始數據,他判斷是屬於有意的造假。在整個質疑的過程中,被置於火中煎熬的韓春雨,數次給出了同一個理由:別人重複不了實驗,細胞被汙染的可能性最大。同行們卻稱,這種可能性幾乎沒有,因為不可能所有無法重複出韓春雨實驗的實驗室都出現了細胞汙染。
  • 被遺忘的韓春雨與NgAgo
    韓春雨的NgAgo已經過去了四年,現在是否造假已經杳無音信。2017年國家知識產權局消息,以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研究員沈嘯為發明人的專利——以Argonaute核酸酶為核心的基因編輯技術,因申請人未在規定期限內答覆國家智慧財產權的第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該專利的申請被視為撤回。2017年1月9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該專利申請的「視為撤回通知書」。
  • 科技日報頭版評論:「韓春雨事件」折射實證精神缺位
    科技日報頭版評論:「韓春雨事件」折射實證精神缺位 每次討論科技界的學術不端問題,韓春雨事件總被反覆提及。
  • 從「諾獎學者」到「學術騙子」,韓春雨事件給全社會上了一課
    紛紛擾擾兩年多,「韓春雨事件」終於有了新進展——河北科技大學日前公布調查結果,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韓春雨本人也回應稱,實驗設計有缺陷、研究過程不嚴謹。提起韓春雨,對科學圈稍有興趣的人想必都不陌生。
  • 面對質疑 韓春雨聲稱:實驗沒問題,已重複兩次
    此舉或將推動學術期刊方面啟動相關調查。 韓春雨多次強調「大約20天左右」會有重要進展,我們拭目以待。科學發現必然是真實的,且可以被其他科學家重複、驗證和理解。可以確定的是,韓春雨NgAgo實驗的可重複性爭議終將水落石出,科學的嚴肅性必然得到維護。
  • 河北科大讓韓春雨事件謎團加深:未定學術不端,但有疑似處理—新聞...
    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低調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下稱「《調查和處理結果》」),試圖以不足600字的一份結論結束關於韓春雨是否造假長達2年多的質疑。   韓春雨事件的結論究竟是什麼?這目前仍是「懸案」, 河北科技大學在結論中對韓春雨是否「學術不端」並沒有明確認定。
  • 上海專家如何看韓春雨風波?裴鋼院士:不要捧殺和棒殺
    韓春雨,從一個名字到一個事件恐怕韓春雨自己也沒有想到,這篇學術論文的影響後來超出了科學界。他使用的基因編輯手段被一些科學家認為是「顛覆性的第四代基因編輯技術」,甚至被譽為「諾貝爾獎級」成果。在「誰是韓春雨?」的追問聲中,很多人對於他在相對簡陋的環境中做出了這樣的工作感嘆不已。韓春雨一時成了「勵志」典型。
  • 媒體:韓春雨事件 學術界能否自證清白
    那是2016年6月2日,浙江大學醫學院報告廳內,座無虛席,過道都擠滿了學生,韓春雨在介紹新發現的一種基因編輯技術,講述過程中,他愉快地抖了很多「包袱」,基本都響了——人們報以陣陣笑聲。在專業論壇裡,質疑者指出了NgAgo論文中的一些可疑情況,主要集中在論文中一組關鍵圖表,它展示了對哺乳動物細胞內源性基因位點的編輯,是NgAgo實驗中最為關鍵的實驗證據。沒有重複出這一實驗的研究團隊,基本都卡在此。 對於造假的指控,最直接的應對方式就是公布實驗的原始數據。通常將原始數據和論文中的數據做比較,就能知道數據是否被修改過。 學術界呼籲韓春雨公開更多的實驗數據。
  • 韓春雨論文被撤銷並非塵埃落地
    韓春雨論文的被撤銷也許部分排解了長期以來國內國際圍繞這一研究課題產生的爭論和困擾,也揭開了涉及該研究的一些問題的面紗並提供了部分解答,但是問題遠非塵埃落定這在韓春雨論文發表後表現得特別充分,淋漓盡致。  國內一些媒體和科學界的權威大佬大神級人物迫不及待地稱韓春雨的發現是「一鳴驚人」,是中國科學家發明了「世界一流新技術」、是「創世」之作,是「諾獎級成果」,韓春雨將成為中國為數不多的「諾獎候選人」等等。
  • 韓春雨事件塵埃落定,河北科大: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
    在韓春雨撤回《自然·生物技術》論文的 1 年零 27 天后,這件從學術圈擴散至公眾視野的事件終於等來了當事人所在高校給出的正式處理結果。韓春雨就公布撤稿論文調查處理結果表態來源:河北科技大學官網2016年5月2日,韓春雨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NgAgo-gDNA為導向的基因編輯技術》論文,全球多個實驗室均未能重複其實驗結果。2017年8月3日,韓春雨團隊主動撤回該論文。
  • 河北科大決定對韓春雨成果啟動學術評議,最壞結果會是什麼?
    河北科大決定對韓春雨成果啟動學術評議,最壞結果會是什麼?值得一提的是,從國內類似的學術調查事件來看,目前最嚴重的後果為撤銷榮譽及追繳科研經費等。國內一所「985」高校在十年之前曾對本校一名影響惡劣的科研造假人員撤銷各項職務和學術頭銜等,但並未涉及彼時業內預計的刑事追究等。
  • 特稿:韓春雨撤稿驗證科學界「自淨」機制
    新華社北京8月7日電  特稿:韓春雨撤稿驗證科學界「自淨」機制  新華社記者黃堃  備受關注的韓春雨基因編輯論文爭議事件近日有了結果,韓春雨團隊在英國著名學術刊物《自然》子刊《自然·生物技術》網站上發表撤稿聲明。
  • 北大教授對韓春雨事件公開信:這是中國學術節點性事件
    參考消息網10月13日報導 外媒稱,自5月2日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論文發表引起關注、5月底質疑的聲音開始出現,韓春雨實驗的可重複爭議在中國科學界和社會層面都引發了相關討論。「這是中國學術生態節點性事件,需要科學共同體認真對待,我們此前通過多種方式致信河北科技大學校長孫鶴旭,但似乎收效甚微,所以選擇公開這封信。」在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等多家科研院所的13位課題組負責人實名公開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的NgAgo基因編輯新技術的實驗後,《知識分子》主編、北京大學講席教授饒毅和邵峰公開了這封信。報導稱,他們早在9月初就嘗試與孫鶴旭校長溝通。
  • 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公布:未發現主觀造假
    歷時兩年多,「韓春雨論文事件」塵埃落定。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學在其官方網站刊發《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結果稱,該校學術委員會成立調查組,本著「依法依規、嚴謹規範、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 袁嵐峰:這次的韓春雨論文撤稿事件能說明什麼?
    在歷時一年多後,這場戲劇性事件終於給出了一個科學方面的階段性結論。 如何理解這場事件? 我的專業是理論與計算化學,不是生物學,所以我無法對其中的科學原理和技術細節做太多解讀。不過,全世界的科學工作者組成了一個科學共同體,具有大致相同的價值觀和行為規範。
  • 錢江晚報:韓春雨事件背後的諾獎焦慮
    原標題:韓春雨事件背後的諾獎焦慮   一般人,只知道圖書編輯,報刊編輯;「基因編輯」,離大眾太遠,太高深。但是,這個本來遠在大眾視野之外的科研課題,眼下成了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