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雨的NgAgo已經過去了四年,現在是否造假已經杳無音信。2017年國家知識產權局消息,以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研究員沈嘯為發明人的專利——以Argonaute核酸酶為核心的基因編輯技術,因申請人未在規定期限內答覆國家智慧財產權的第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該專利的申請被視為撤回。2017年1月9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該專利申請的「視為撤回通知書」。
該專利的核心內容是韓春雨課題組於2016年5月2日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期刊的NgAgo基因編輯技術。因迄今為止國內外尚未有一家實驗室宣布能重複NgAgo實驗,技術的可重複性備受爭議。
2016年11月29日,《自然-生物技術》就該篇論文發表「編輯部關注」,提醒讀者人們對原論文結果的可重複性存有擔憂。一直以來,面對國內外學界、社會媒體的調查追問和質疑,韓春雨及其團隊均表明要以學術為最終落腳點細細核檢,不會出面「自證清白」。
對於韓春雨而言,細心和時間極為寶貴
此外,《自然-生物技術》還發布聲明稱,將在2017年1月底之前完成對韓春雨論文的調查。目前,仍在進行中的核檢工作已步步逼近尾聲。鑑於NgAgo基因編輯技術已在全球引起廣泛矚目,韓春雨團隊從幕後站到前臺為我們進一步剖析,無疑意義重大。
對於NgAgo基因編輯技術逾期未答覆「被視為撤回」一事,該專利的第一代理人——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的鄭海峰表示,是韓春雨和沈嘯告訴他讓專利自動撤回:
這是申請人的決策,他們是知道撤回這件事情的,他們願意讓這個專利自動期限到了撤回。他們沒有選擇去答覆。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6條的規定和「視為撤回通知書」的提示,韓春雨和沈嘯可在2個月內提交恢復權利請求書,說明理由,並辦理權利喪失前應當辦理的相應手續。當事人因其他正當理由延誤期限而請求恢復權利的,還應當繳納恢復權利請求費1000元。如果在規定的2個月內不進行上述操作,該專利申請將失效。
圖為專利申請的受理通知書
然而,鄭海峰並不清楚韓春雨、沈嘯是否會在規定時限內走恢復權利的程序,但他表示:「沈老師和韓老師既然願意讓這個專利撤回,肯定有一些別的策略在裡面」。
在不少人眼中,這可能是韓春雨及其團隊為核檢爭取時間的一個決定。據澎湃新聞消息,一位專利代理人透露:
採用這種方式可以作為儘量拉長審查進程的一種策略,但申請人究竟何意目前尚無法確定,兩個月之後或許可以看得更清楚。
從聲稱韓春雨博士論文造假,到槓上NgAgo基因編輯技術,知名公眾人物方舟子和韓春雨的糾葛已持續了大半年。他評論道:「韓春雨、沈嘯的專利申請被撤銷了,原因是不答覆專利局提的問題。他們是不是覺得對專利局也無需自證清白?還是覺得已經被揭露是假的了,有專利也沒用了?」
韓春雨團隊及其成果,遭到國內外同行的巨大質疑
隨著NgAgo實驗可重複性爭議不斷升級,NgAgo技術的專利問題因涉及商業利益也被廣泛關注。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22條規定: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實用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製造或者使用,並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仍處於可重複性爭議旋渦的NgAgo要想獲得專利,授權恐怕還要接受「實用性」的考驗。
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韓春雨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發表了一篇關於基因編輯的新文章:Background free tracking of single RNA in living cells using catalytically inactive CasE.
該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的活細胞RNA追蹤成像工具——VN-dCasE-VC,效果和可用性更強。
該文章署名單位為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研究中心,通訊作者為韓春雨,第一作者為高峰。
2019年4月4日,預印本網站BioRxiv刊登了一篇來自美國普渡大學研究人員的研究論文,表明NgAgo通過核酸內切酶活性介導增強大腸桿菌的同源重組。BioWorld第一時間解讀並報導了該論文,該研究表明NgAgo可以編輯原核生物,但不能編輯真核生物基因組。
韓春雨是否造假也沒有明確的答覆,就讓時間來檢驗NgAgo的正確性吧。科學就應該有嚴謹和實事求是的態度,不容得半點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