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韓春雨與NgAgo

2020-05-21 六翼使徒

韓春雨的NgAgo已經過去了四年,現在是否造假已經杳無音信。2017年國家知識產權局消息,以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研究員沈嘯為發明人的專利——以Argonaute核酸酶為核心的基因編輯技術,因申請人未在規定期限內答覆國家智慧財產權的第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該專利的申請被視為撤回。2017年1月9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該專利申請的「視為撤回通知書」。

被遺忘的韓春雨與NgAgo


該專利的核心內容是韓春雨課題組於2016年5月2日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期刊的NgAgo基因編輯技術。因迄今為止國內外尚未有一家實驗室宣布能重複NgAgo實驗,技術的可重複性備受爭議。

2016年11月29日,《自然-生物技術》就該篇論文發表「編輯部關注」,提醒讀者人們對原論文結果的可重複性存有擔憂。一直以來,面對國內外學界、社會媒體的調查追問和質疑,韓春雨及其團隊均表明要以學術為最終落腳點細細核檢,不會出面「自證清白」。

對於韓春雨而言,細心和時間極為寶貴

此外,《自然-生物技術》還發布聲明稱,將在2017年1月底之前完成對韓春雨論文的調查。目前,仍在進行中的核檢工作已步步逼近尾聲。鑑於NgAgo基因編輯技術已在全球引起廣泛矚目,韓春雨團隊從幕後站到前臺為我們進一步剖析,無疑意義重大。

對於NgAgo基因編輯技術逾期未答覆「被視為撤回」一事,該專利的第一代理人——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的鄭海峰表示,是韓春雨和沈嘯告訴他讓專利自動撤回:

這是申請人的決策,他們是知道撤回這件事情的,他們願意讓這個專利自動期限到了撤回。他們沒有選擇去答覆。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6條的規定和「視為撤回通知書」的提示,韓春雨和沈嘯可在2個月內提交恢復權利請求書,說明理由,並辦理權利喪失前應當辦理的相應手續。當事人因其他正當理由延誤期限而請求恢復權利的,還應當繳納恢復權利請求費1000元。如果在規定的2個月內不進行上述操作,該專利申請將失效。

被遺忘的韓春雨與NgAgo


圖為專利申請的受理通知書

然而,鄭海峰並不清楚韓春雨、沈嘯是否會在規定時限內走恢復權利的程序,但他表示:「沈老師和韓老師既然願意讓這個專利撤回,肯定有一些別的策略在裡面」。

在不少人眼中,這可能是韓春雨及其團隊為核檢爭取時間的一個決定。據澎湃新聞消息,一位專利代理人透露:

採用這種方式可以作為儘量拉長審查進程的一種策略,但申請人究竟何意目前尚無法確定,兩個月之後或許可以看得更清楚。

從聲稱韓春雨博士論文造假,到槓上NgAgo基因編輯技術,知名公眾人物方舟子和韓春雨的糾葛已持續了大半年。他評論道:「韓春雨、沈嘯的專利申請被撤銷了,原因是不答覆專利局提的問題。他們是不是覺得對專利局也無需自證清白?還是覺得已經被揭露是假的了,有專利也沒用了?」

韓春雨團隊及其成果,遭到國內外同行的巨大質疑

隨著NgAgo實驗可重複性爭議不斷升級,NgAgo技術的專利問題因涉及商業利益也被廣泛關注。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22條規定: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實用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製造或者使用,並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仍處於可重複性爭議旋渦的NgAgo要想獲得專利,授權恐怕還要接受「實用性」的考驗。

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韓春雨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發表了一篇關於基因編輯的新文章:Background free tracking of single RNA in living cells using catalytically inactive CasE.

該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的活細胞RNA追蹤成像工具——VN-dCasE-VC,效果和可用性更強。

被遺忘的韓春雨與NgAgo


被遺忘的韓春雨與NgAgo


該文章署名單位為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研究中心,通訊作者為韓春雨,第一作者為高峰

2019年4月4日,預印本網站BioRxiv刊登了一篇來自美國普渡大學研究人員的研究論文,表明NgAgo通過核酸內切酶活性介導增強大腸桿菌的同源重組。BioWorld第一時間解讀並報導了該論文,該研究表明NgAgo可以編輯原核生物,但不能編輯真核生物基因組。

韓春雨是否造假也沒有明確的答覆,就讓時間來檢驗NgAgo的正確性吧。科學就應該有嚴謹和實事求是的態度,不容得半點馬虎。


相關焦點

  • 韓春雨論文的可重複性問題,要怎麼「科學解決」?
    這一切,都源自韓春雨在《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的關於「新一代基因編輯系統」NgAgo的研究結果[1]。論文中那引起眾多同行、媒體乃至公眾關注的成果,被多國研究者反映「無法重複」。針對此事,果殼網科學人聯繫到了分享重複失敗數據的遺傳學家蓋坦·布爾焦(Gaetan Burgio)和呼籲韓春雨公開原始實驗數據的路易斯·蒙託柳(Lluís Montoliu)。
  • 韓春雨論文被撤銷並非塵埃落地
    韓春雨論文的被撤銷也許部分排解了長期以來國內國際圍繞這一研究課題產生的爭論和困擾,也揭開了涉及該研究的一些問題的面紗並提供了部分解答,但是問題遠非塵埃落定這在韓春雨論文發表後表現得特別充分,淋漓盡致。  國內一些媒體和科學界的權威大佬大神級人物迫不及待地稱韓春雨的發現是「一鳴驚人」,是中國科學家發明了「世界一流新技術」、是「創世」之作,是「諾獎級成果」,韓春雨將成為中國為數不多的「諾獎候選人」等等。
  • 「三無學者」發表國際頂級論文:韓春雨現象
    (原標題:「三無學者」發表國際頂級論文:韓春雨現象) 「不鳴則已,
  • 科技日報頭版評論:「韓春雨事件」折射實證精神缺位
    科技日報頭版評論:「韓春雨事件」折射實證精神缺位 每次討論科技界的學術不端問題,韓春雨事件總被反覆提及。
  • 媒體:韓春雨事件,學術界能否自證清白?
    對韓春雨研究成果的質疑一波接一波,利益相關者和機構也逐漸浮出水面原標題:韓春雨事件,學術界能否自證清白「實驗可控性非常高他認為,由於韓春雨有關該技術的論文插圖存在明顯的造假,而且韓在遭到質疑後,拒絕按照學術規範公布實驗原始數據,他判斷是屬於有意的造假。在整個質疑的過程中,被置於火中煎熬的韓春雨,數次給出了同一個理由:別人重複不了實驗,細胞被汙染的可能性最大。同行們卻稱,這種可能性幾乎沒有,因為不可能所有無法重複出韓春雨實驗的實驗室都出現了細胞汙染。
  • 中國新聞周刊:韓春雨的「基因剪刀」又復活了?
    韓春雨。在其論文發表後不到20天,現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教授、當時在清華大學任教的結構生物學家顏寧在微博上首次提出韓春雨論文結果的可重複性存在問題。此後,類似質疑在未名空間、知乎、百度貼吧等論壇上出現。至2016年9月,饒毅與中科院院士邵峰聯名致信河北科技大學校長,稱「宜謹慎對待韓春雨及其研究成果」,並建議成立專家委員會,核實韓春雨研究成果。
  • 韓春雨論文實驗結果「無法重複」
    【科研風波再起:方舟子公開叫板韓春雨】 劉方舟:方舟子在6月30日發表文章,聲稱韓春雨的實驗成果存在「不可重複複製操作」的問題,暗指韓春雨科研成果的真實性。】 薛宇:韓老師的論文發表至今也不過兩個月,並且是在線發表還沒有正式刊號,所以正處於第二個階段,大家或證實或證偽,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夠得到結論,當然因為基因編輯這個領域發展很快,估計1~2年內也就搞清楚了。另外,既然已經都問到細節,那麼預設的狀態是大家已經接受這是一個有趣並且重要的工作。
  • 媒體:韓春雨事件 學術界能否自證清白
    學術界呼籲韓春雨公開更多的實驗數據。 作為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的條件之一,作者須將材料、數據、代碼和相關的實驗流程及時向讀者提供,不可加以不當限制。8月8日,韓春雨曾向非營利性質粒共享信息庫Addgene提交了一份更詳細的實驗步驟,與其論文裡的實驗步驟大同小異,在試劑配方上有所差別。
  • 韓春雨事件始末梳理 韓春雨事件結局是什麼韓春雨論文造假了嗎
    【河北科大發布調查結果,稱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持續兩年多的韓春雨論文事件終於塵埃落定。31日,河北科技大學官網刊發《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稱,該校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調查和處理結果》還稱, 2016年5月2日,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NgAgo-gDNA為導向的基因編輯技術》論文。
  • 普渡大學團隊:NgAgo有基因編輯能力 韓春雨事件迎最新進展
    NgAgo 是否可以作為一種 DNA 引導的核酸內切酶在真核生物內靶向性切割 DNA,也是在韓春雨論文造假事件中的最關鍵問題之一。8 月 9 日,韓春雨應公益組織 Addgene 要求,發布新版的 protocol。直到 2017 年 8 月 3 日,Nature Biotechnology發布聲明,撤回韓春雨團隊 2016 年 5 月 2 日發表在該期刊的論文。該風波隨著撤稿公告的公示告一段落。
  • 袁嵐峰:這次的韓春雨論文撤稿事件能說明什麼?
    所以在韓春雨的論文發表之初,許多人為之振奮。例如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邵峰院士撰文《如何才能湧現更多「韓春雨」?》,我在觀察者網發表文章《韓春雨究竟做了什麼?意味著什麼?》,都是在相信這個結果的前提下做的討論。 韓春雨論文的可重複性遭到質疑後,有一段時間常有人在我的微博下留言批判我,說我「為騙子張目」之類。
  • 特稿:韓春雨撤稿驗證科學界「自淨」機制
    新華社北京8月7日電  特稿:韓春雨撤稿驗證科學界「自淨」機制  新華社記者黃堃  備受關注的韓春雨基因編輯論文爭議事件近日有了結果,韓春雨團隊在英國著名學術刊物《自然》子刊《自然·生物技術》網站上發表撤稿聲明。
  • 北大教授對韓春雨事件公開信:這是中國學術節點性事件
    參考消息網10月13日報導 外媒稱,自5月2日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論文發表引起關注、5月底質疑的聲音開始出現,韓春雨實驗的可重複爭議在中國科學界和社會層面都引發了相關討論。初期,鑑於韓春雨的工作經過嚴格的同行評議,發表在嚴肅的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生物技術》上,且未有同行看出明顯問題,根據他們的學術背景,按照國際學術慣例正面肯定了韓春雨的工作。後來,國內外陸續有很多學者宣告無法成功使用韓春雨的這項新技術,對韓春雨的這項工作提出質疑,給韓春雨本人、河北科技大學乃至中國生物學研究帶來了很大影響,且這些質疑一直未得到來自韓春雨及其團隊的正面和有說服力的回應。
  • 從「諾獎學者」到「學術騙子」,韓春雨事件給全社會上了一課
    韓春雨本人也回應稱,實驗設計有缺陷、研究過程不嚴謹。提起韓春雨,對科學圈稍有興趣的人想必都不陌生。兩年前,因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諾獎級」研究成果,這位籍籍無名的年輕副教授一鳴驚人。可沒過多久,「無法重複實驗」的質疑四起,經歷「撤稿」等幾番風波後,事件落得一地雞毛。
  • 如何讓賀建奎、韓春雨事件不再重演?清華教授呼籲「三管齊下」
    如何讓賀建奎、韓春雨事件不再重演?在昨天舉行的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專家講壇」上,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李正風教授做了題為《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問題》的報告。 韓春雨犯了「誠實的錯誤」?造假、篡改、剽竊被稱為科學界的「三宗罪」,因為這三種科研不誠信行為最容易辨識,也最容易受處罰。「在一定意義上,我們把這三種行為看作最低級的學術不端行為,」李正風說,「但是似乎有一個誤解——科研誠信主要是反對這三種行為。
  • 面對質疑 韓春雨聲稱:實驗沒問題,已重複兩次
    當《知識分子》追問「錯了」的含義,「可能看到的是一個假陽性結果」,韓春雨解釋說,但強調「這個得用實驗來說明。我現在基本能確定不是我實驗室材料的事,發文章用的實驗材料是沒有問題的」。 但與此同時,他拒絕自己的實驗室公開做重複實驗,對於這種「自證清白」的做法,韓春雨認為「這個事如果去做的話就是一個有罪推論的事情」。他說,「我實驗室本來很小,推進就很慢,這樣就會干擾我實驗室的正常運作。(這件事)有更好的辦法可以解決。我希望找出確鑿的(細胞)汙染源,這樣的話別人也能做出來。」
  • 中國科學報: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難服眾 學界期待公布細節
    ■本報記者 甘曉 見習記者 程唯珈韓春雨圖片來源網絡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學官網首頁發布了題為《學校公布學術調查和處理結果》(以下簡稱「結果」)的新聞。點開連結,這正是學術界期盼已久的對韓春雨團隊的調查結果。
  • 河北科大承諾公布韓春雨實驗驗證時間已到(附韓春雨事件表)
    為了方便公眾理解韓春雨事件的來龍去脈,筆者根據媒體報導中韓春雨的第一人稱描述和筆者核實的信息,整理了「韓春雨事件時間表」,讓我們看看發生了什麼。  5月10日,《知識分子》發文《海內外學者、讀者熱議韓春雨現象》,北京大學生科院教授饒毅稱「韓春雨的工作是國際一流的̷̷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做出這樣的工作,讓我們更加關注中國廣大科技工作者。」隨後國內幾十家主流新聞媒體跟進報導韓春雨及NgAgo基因編輯技術,該技術被多家媒體描述為「諾獎級」。韓春雨對此曾表示,做研究,他要衝著諾獎的水平去,而至於諾獎本身,他也想過,但也就那麼一想罷了。
  • 追問韓春雨事件調查報告的四大痛點
    據此前《中國科學報》報導,針對韓春雨論文的質疑集中在論文中的第四部分結果上,即證明NgAgo能否編輯內源人類基因組。2.撤回韓春雨基於論文的所獲是否合規合法?上述分析中我們看到,在2016年5月論文發表後僅僅兩三個月時間,「韓春雨論文」事件就不再是韓春雨一個人的事,主角隊伍不斷擴大,學校、地方政府悉數登場。鬧劇落幕,帳要怎麼算?4.調查報告沒有涉及的事件,河北科大與諾維信的合作,然後呢?
  • 錢江晚報:韓春雨事件背後的諾獎焦慮
    原標題:韓春雨事件背後的諾獎焦慮   一般人,只知道圖書編輯,報刊編輯;「基因編輯」,離大眾太遠,太高深。但是,這個本來遠在大眾視野之外的科研課題,眼下成了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