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嵐峰:這次的韓春雨論文撤稿事件能說明什麼?

2020-11-23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袁嵐峰】

2017年8月3日,著名的科學期刊《自然·生物技術》撤回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副教授團隊於2016年5月2日發表在該期刊的論文。這次撤稿,是韓春雨主動申請的。在歷時一年多後,這場戲劇性事件終於給出了一個科學方面的階段性結論。

如何理解這場事件?

我的專業是理論與計算化學,不是生物學,所以我無法對其中的科學原理和技術細節做太多解讀。不過,全世界的科學工作者組成了一個科學共同體,具有大致相同的價值觀和行為規範。在科學共同體內部,不同領域、不同學派、不同個人之間當然也可以有很大的區別,但這些區別還是遠遠小於科學工作者與科學共同體之外普通大眾的區別。

不少事情在科學共同體內部是常識,對大眾卻可能比較陌生。因此,此文就是基於這些科學共同體內部的常識,希望對大眾解釋清楚一些容易理解的要點。生物學專業的朋友肯定有更深入的解讀,我們也期待著他們的高見。

在我看來,對這件事的分析可以分為對韓春雨個人的和對相關單位的,而對韓春雨個人的分析又可以分為科學上和人品兩個層面。

首先來看科學層面的分析。這是目前公布的信息最多、最容易取得共識的一個層面,也是其他所有分析的基礎。

科學期刊發表論文和撤回論文,是什麼性質的事?這是許多人不太了解的。

現代的科學雜誌在發表一篇論文前,都會經過審稿的程序,請匿名的同行來對文稿提出評論和批評。越是高級的期刊,審稿的標準越嚴格,這是期刊信譽的生命線。

微博上有關《腫瘤生物學》雜誌撤稿的話題

不久前撤回107篇中國作者論文的《腫瘤生物學》雜誌,在審稿方面就做得一塌糊塗,許多論文用的審稿人全都是作者推薦的審稿人,而這其中許多推薦審稿人的郵箱又是偽造的,評審意見自然也是假的。這固然首先要怪作者和中介機構造假,《腫瘤生物學》尸位素餐的編輯部門也要負不小的責任。

我有不少同事朋友在擔任學術期刊的編輯,他們都兢兢業業地為每一篇稿子尋找合適的審稿人,消耗很多時間精力。這是他們為人類共同的科學事業做的奉獻,為此我們對他們深懷敬意。如果自己不去找審稿人,全盤接受作者推薦的審稿人,那還要編輯做什麼?無怪乎《腫瘤生物學》最近被SCI(科學引文索引)除名了,這樣荒唐混亂的雜誌確實應該從學術界清除出去。

因此,一篇論文經過嚴格的審稿流程發表出來,就意味著論文結果的可靠性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得到了雜誌和審稿人的支持。在沒有相反證據的情況下,其他人默認地就會相信這些結果。所以在韓春雨的論文發表之初,許多人為之振奮。例如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邵峰院士撰文《如何才能湧現更多「韓春雨」?》,我在觀察者網發表文章《韓春雨究竟做了什麼?意味著什麼?》,都是在相信這個結果的前提下做的討論。

韓春雨論文的可重複性遭到質疑後,有一段時間常有人在我的微博下留言批判我,說我「為騙子張目」之類。這些人不懂得,科學論文不是商業項目,更不是賭博、碰運氣,本質上是誠信度最高的一種人類活動,說一句就要頂一句的。《自然·生物技術》發表的論文,在有人提出相反的證據之前,我有什麼理由不信?

科學家的特點,不在於「未卜先知」地總是站在正確的一邊(這樣的「神人」並不存在),而在於尊重證據,在新的證據面前能夠改變自己的觀點。2016年9日,饒毅教授和邵峰院士致河北科技大學孫鶴旭校長的信件就是一個例子。此信全文如下:

河北科技大學

校長孫鶴旭

尊敬的孫校長,

我們屬於今年5月第一批對貴校韓春雨的科研工作給予正面評價的科學工作者行列。我們為中國科學的進步高興,尤其對目前條件不如我們自己所在單位的科研人員,能取得該成果,更感到由衷的高興。

我們的高興與您以及其他關心中國科學發展的人一樣,依據於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可重複性。初期,鑑於韓春雨的工作經過嚴格的同行評議發表在嚴肅的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上,且未有同行看出論文有任何明顯問題,根據我們自己的學術背景,我們按照國際學術慣例正面肯定了韓春雨的工作。

後來,陸續有人對韓的該項工作提出質疑,現在看來國際和國內很多實驗室都未能重複韓春雨的實驗結果(雖然也還有極少數人稱好像還不能完全說不能重複),給韓本人、河北科大乃至中國生物學研究帶來了很大負面影響。且這些質疑一直未得到來自韓春雨及其團隊的正面和有說服力的回應。在經網絡傳播和發酵後,已演變為中國科研界令人矚目的一件大事,可能影響中國學術生態。

因此,在進一步實驗驗證其正確與否之前,各方(包括河北科大)宜謹慎對待韓春雨及其研究成果,不宜給予過高或不必要的支持。河北科大如果真的在近日開學典禮橫幅那樣熱捧韓春雨、繼續爭取2億以上經費,恐怕欠合適,建議考慮暫緩,待驗證結束後確定。

鑑於這件事的影響力和關注度,以及科學研究成果的嚴肅性,請允許我們建議河北科大按照國際慣例成立由校內和校外相關專家組成的委員會(如果需要,我們可以幫助建議委員會成員),認真仔細核實韓春雨的研究成果,如有必要,可安排韓及其團隊在委員會成員知曉或在場情況下,重複實驗結果,以儘快得出嚴謹的結論,澄清事實,幫助河北科大,也幫助韓春雨個人和實驗室,也許還能有助於我們國家其他單位建立起對重大學術爭議的合理解決方法。

饒毅   邵峰

2016年9月21日

令人遺憾的是,河北科技大學對二人來信的回應只是這樣一封簡短的信:

尊敬的饒教授、邵院士:

您們好!

非常感謝二位對河北科技大學的厚愛。

學校將認真考慮您們的建議,同時希望繼續支持河北科技大學的建設與發展!

此致

敬禮!

河北科技大學

2016.9.28

於是,2016年10月饒毅和邵峰公布了信件內容以及雙方溝通的始末。這就是很典型的科學家的做法,觀點跟著證據走,有一分證據講一分話。

韓春雨的論文既然通過了《自然·生物技術》的評審,為什麼又會出問題呢?這是因為別的研究組都無法重複他的實驗結果。一般而言,審稿人不會自己做實驗去檢驗論文的結論,他們能判斷的只是這項研究在科學原理和內部邏輯自洽方面有沒有硬傷,是否具有足夠的創新性和重要性。對結果可重複性的檢驗,是要等到論文發表以後,全世界所有對此文有興趣的研究組來做的。

在這裡必須強調一下,可重複性是對科學研究的一個非常強的要求。如果一個結果像《天龍八部》裡段譽的六脈神劍一樣時靈時不靈,那麼原則上它是不能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

相關焦點

  • 特稿:韓春雨撤稿驗證科學界「自淨」機制
    新華社北京8月7日電  特稿:韓春雨撤稿驗證科學界「自淨」機制  新華社記者黃堃  備受關注的韓春雨基因編輯論文爭議事件近日有了結果,韓春雨團隊在英國著名學術刊物《自然》子刊《自然·生物技術》網站上發表撤稿聲明。
  • 韓春雨事件始末梳理 韓春雨事件結局是什麼韓春雨論文造假了嗎
    【河北科大發布調查結果,稱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持續兩年多的韓春雨論文事件終於塵埃落定。31日,河北科技大學官網刊發《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稱,該校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調查和處理結果》還稱, 2016年5月2日,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NgAgo-gDNA為導向的基因編輯技術》論文。
  • 追問韓春雨事件調查報告的四大痛點
    那麼,真實的原因是什麼?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學術上的調查結果是什麼?據此前《中國科學報》報導,針對韓春雨論文的質疑集中在論文中的第四部分結果上,即證明NgAgo能否編輯內源人類基因組。2.撤回韓春雨基於論文的所獲是否合規合法?
  • 《自然》中國區總監:韓春雨撤稿事件不影響中國學者發表論文
    對於韓春雨撤稿事件,他表示,「他文章的問題是不具備可靠的重複性,其實所有的科學家都面臨這一個挑戰。文章寫得越透明,提供的數據越是充分,論文可重複就會越強。」Ed Gerstner博士還否認了韓春雨撤稿事件是否會影響中國研究人員在國外的期刊上繼續發表論文的擔憂。他強調,《自然》關注的是文章的內容,而不是文章的作者是誰。
  • 韓春雨論文被自然子刊撤稿:作者主動撤回—新聞—科學網
    韓春雨。資料圖 北京時間8月3日,《自然-生物技術》發表題為《是該數據說話的時候了》社論(原文連結),並宣布撤回韓春雨團隊於2016年5月2日發表在該期刊的論文。澎湃新聞此前便已獲悉,論文撤回,是韓春雨主動申請撤回。《自然-生物技術》在社論中表示:「我們現在確信韓春雨的撤稿決定是維護已發表科研記錄完整性的最好做法。」
  • 科技日報頭版評論:「韓春雨事件」折射實證精神缺位
    科技日報頭版評論:「韓春雨事件」折射實證精神缺位 每次討論科技界的學術不端問題,韓春雨事件總被反覆提及。
  • 韓春雨撤稿事件:事情遠沒有結束
    而撤稿,並不是最終的結果,反而可能是一系列複雜之事的另一個開始。撤稿意味著什麼?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一幫科學記者看到韓春雨的新聞就頭皮發麻,相互訴苦:他怎麼又出來了?8 月 3 日,一直關注此事的本刊記者苗千收到國際頂級期刊《自然 - 生物技術》回復的郵件,稱應韓春雨等作者的要求,撤掉了其發表於 2016 年 5 月 2 日的 NgAgo 論文。此事總算告一段落,但遠遠沒有結束。對於韓春雨撤稿一事,很多長期關注此事的人都覺得在意料之中。「撤稿說明作者承認原論文中的主要結論是錯誤的。論文已不再成立,所以需要收回。」
  • 視頻丨年度五大令人尷尬科學事件:狗腦左右搞反、韓春雨撤稿
    然而他們在著名期刊《科學》上發表論文後卻發現,搞反了狗的左右腦。因為人在做磁共振的時候是躺著進去的,而狗是趴著的。團隊稱,可能有人在一開始就注意到這點並做了更正,另一個人不知情,又翻了回來。所幸主要結論沒出錯,狗能聽懂部分人話,並且,狗在理解人的指令時,用右腦分析語義,左腦分析語調,而順暢的溝通過程需要左右腦共同參與。
  • 韓春雨論文實驗結果「無法重複」
    【科研風波再起:方舟子公開叫板韓春雨】 劉方舟:方舟子在6月30日發表文章,聲稱韓春雨的實驗成果存在「不可重複複製操作」的問題,暗指韓春雨科研成果的真實性。】 薛宇:韓老師的論文發表至今也不過兩個月,並且是在線發表還沒有正式刊號,所以正處於第二個階段,大家或證實或證偽,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夠得到結論,當然因為基因編輯這個領域發展很快,估計1~2年內也就搞清楚了。另外,既然已經都問到細節,那麼預設的狀態是大家已經接受這是一個有趣並且重要的工作。
  • 韓春雨事件塵埃落定,河北科大: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
    8 月 31 晚,河北科技大學官網刊發了《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的通告,稱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校方表示,「在調查過程中,韓春雨主動要求退回基於撤稿論文所獲得的科研項目、績效獎勵、榮譽稱號、社會任職等。
  • 從「諾獎學者」到「學術騙子」,韓春雨事件給全社會上了一課
    紛紛擾擾兩年多,「韓春雨事件」終於有了新進展——河北科技大學日前公布調查結果,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韓春雨本人也回應稱,實驗設計有缺陷、研究過程不嚴謹。提起韓春雨,對科學圈稍有興趣的人想必都不陌生。
  • 河北科大決定對韓春雨成果啟動學術評議,最壞結果會是什麼?
    河北科大決定對韓春雨成果啟動學術評議,最壞結果會是什麼?此前的一年時間裡,論文中新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的重複性備受國內外學者質疑。同日早間,河北科技大學官網刊發《韓春雨團隊發布聲明》,其中提到:「鑑於該論文已撤稿,學校決定啟動對韓春雨該項研究成果的學術評議及相關程序。」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研究成果將要面臨的學術評議究竟是什麼?
  • 河北科大讓韓春雨事件謎團加深:未定學術不端,但有疑似處理—新聞...
    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低調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下稱「《調查和處理結果》」),試圖以不足600字的一份結論結束關於韓春雨是否造假長達2年多的質疑。   韓春雨事件的結論究竟是什麼?這目前仍是「懸案」, 河北科技大學在結論中對韓春雨是否「學術不端」並沒有明確認定。
  • 「韓春雨事件」始末:「諾獎級研究」為何走向了撤稿
    而針對已撤回論文的官方調查是否會啟動、以什麼程序操作,國家與地方有關機構為此項結果所投入的資源是否會因撤稿而做出妥當調整,目前都仍不明朗。「簡單說就是造假,不用再解釋」隨著撤稿,「韓春雨事件」暫時告一段落,但是關於論文、關於無法重複、關於撤稿,還有很多問題值得關注。
  • 韓春雨論文被撤銷並非塵埃落地
    韓春雨論文的被撤銷也許部分排解了長期以來國內國際圍繞這一研究課題產生的爭論和困擾,也揭開了涉及該研究的一些問題的面紗並提供了部分解答,但是問題遠非塵埃落定在中國,發表論文,尤其是在世界著名期刊上發表論文(文章)就意味著成果,而且被認為是重大突破和發現,是了不起的成就。這在韓春雨論文發表後表現得特別充分,淋漓盡致。  國內一些媒體和科學界的權威大佬大神級人物迫不及待地稱韓春雨的發現是「一鳴驚人」,是中國科學家發明了「世界一流新技術」、是「創世」之作,是「諾獎級成果」,韓春雨將成為中國為數不多的「諾獎候選人」等等。
  • 中國科學報: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難服眾 學界期待公布細節
    結果中稱「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同時表示正在退回「基於撤稿論文所獲得的科研項目、績效獎勵、榮譽稱號、社會任職等」。對此,《中國科學報》記者聯繫多名科學家,包括當時公開實名質疑韓春雨論文結果的13名科學家,他們均表示對於韓春雨論文事件的調查結果難以信服,期待公布調查細節,用證據說話。
  • 一文讀懂韓春雨事件:論文已被撤稿 系作者主動申請撤回
    韓春雨(資料圖)一、韓春雨事件是怎麼回事?澎湃新聞獲悉,論文撤回,是韓春雨主動申請撤回。撤稿聲明全文在《自然-生物技術》雜誌的官網上,還清楚列出了韓春雨論文的前後發表和撤回的坎坷記錄。該論文最初於2015年6月3日投稿後被《自然-生物技術》雜誌收到,2016年3月21日接受,而後在2016年5月2日發表,2016年11月28日又進行過更正,最終於2017年8月2日(北京時間8月3日)撤回。
  • 韓春雨撤稿,凸顯科學的社會生命力
    與科技類媒體及其報導中引述的科學家對此的積極看法不同,一些網絡自媒體大呼「韓春雨論文撤回事件扯掉了中國科研體制的底褲」,聲稱「韓春雨學術造假事件,暴露了這個國家科研體制的荒誕從上述的arsenic life到這次韓春雨事件,我們都看到了社交媒體在推動事件發展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更加重要的是,事件到目前為止的解決方案讓我們認識到,就總體而言,社交媒體並沒有顛覆傳統的科學界的遊戲規則。這不能不讓我們覺得欣慰。
  • 袁嵐峰:韓春雨究竟做了什麼?意味著什麼?
    此外,我想在更廣泛的意義上談談這件事對科學界、對社會公眾、對青少年有什麼啟示,這想必是有更多人關心的。 韓春雨的成果究竟是什麼? 韓春雨發現的,是一種以DNA為先導編輯基因的方法,簡稱NgAgo。此前最常用的基因編輯方法叫做CRISPR-Cas9,是以RNA為先導。
  • 韓春雨事件塵埃落定? Nature子刊發布撤稿聲明
    不過,為了提供優化的方案,我們會繼續調查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重複性無法實現。2016年7月21日,中科院神經所研究員仇子龍發表聲明,稱能在基因組水平看到NgAgo引起的基因編輯,並呼籲韓春雨儘快發布NgAgo 2.0版和Smart版。這是韓春雨之外迄今唯一實名宣布加入NgAgo和ssDNA後可以看到基因編輯的研究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