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雨撤稿事件:事情遠沒有結束

2020-11-23 cnBeta

對於韓春雨從《自然 - 生物技術》撤稿一事,很多一直密切關注此事進展的人都覺得毫不意外,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撤稿,並不是最終的結果,反而可能是一系列複雜之事的另一個開始。撤稿意味著什麼?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一幫科學記者看到韓春雨的新聞就頭皮發麻,相互訴苦:他怎麼又出來了?

韓春雨

因為他本人和所在的機構很少接受採訪,沒有核心信息源,諸多業內人士也不願反覆捲入這場口水戰中,網上各種報導千篇一律,領導還偏偏總關心著他,老讓記者們寫稿子。有專家在私下聊天時說,「誰也不想攪合此事。起頭就是高音 C,後面誰都難以接著唱。」

一年多來,有關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的質疑、回應、質疑、回應較量了若干個回合,爭議不休,未有定論。8 月 3 日,一直關注此事的本刊記者苗千收到國際頂級期刊《自然 - 生物技術》回復的郵件,稱應韓春雨等作者的要求,撤掉了其發表於 2016 年 5 月 2 日的 NgAgo 論文。此事總算告一段落,但遠遠沒有結束。

對於韓春雨撤稿一事,很多長期關注此事的人都覺得在意料之中。「撤稿說明作者承認原論文中的主要結論是錯誤的。論文已不再成立,所以需要收回。」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廖侃說。

「撤稿就是否定研究成果的客觀性。韓春雨的實驗結果別人無法重複,自己又拿不出新的數據,撤稿是必須的。主動撤稿,只是一種程序上的禮貌,無論他撤還是不撤,最終都會被撤稿。」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段偉文說。

但是撤稿並不能證明論文就是造假。「接下來他所在的學校應該展開對此事的學術調查,最終由學校的學術委員會根據調查結果定性下結論。」廖侃說,「研究者的初衷是不是造假是最難判別的,我們只能從發生的事實依據上來判斷是錯誤還是作假。最重要的是用實驗的原始數據和論文進行對比,如果有不一致,要分析這種不一致是主觀產生的還是疏忽產生的。如果是人為造成的話,就算作者不承認,也會認定為作假。」

他所在的研究機構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某科研人員的論文被審稿專家認為有作假嫌疑,接到消息後研究所馬上組織專家對此人所有的論文和數據進行調查,用所有的原始數據和論文進行比對,發現有多處改動,「這就說明他的確作假了,這是很容易發現的事情」。

近年最常被人提起的學術造假事件就是日本的「學術女神」小保方晴子造假事件。2014 年 12 月,鑑於小保方晴子無法重現自己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的實驗結果,她所任職的日本理化學研究所正式公布調查結論,否定了她的研究結果,隨後小保方辭職。此事固然對日本科學家的聲譽造成了巨大影響,讓日本理化研究所蒙受了巨大損失,但是日本理化研究所尊重科學、勇於擔責、乾淨利落回應質疑的態度和做法,也贏得了國際同行的尊重。

「在韓春雨事件中,河北科技大學的做法非常不對。科研單位對科研人員的科研行為有監督和規範的職責,科研單位一定要公正。如果能力有限,可以尋求其他科研機構的幫助,但是不能什麼都不做。」廖侃說,「科研水平和科研道德的建設、維護怎麼進行需要深入反思,不能說利益攸關、家醜不可外揚就不進行了。國內很多地方還是很難做到公正的評價,如果不改,以後還會有類似的事情發生。」

韓春雨印象

我只見過韓春雨本人一次。2016 年 5 月 27 日上午 10 點,受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BIOPIC)魏文勝教授的邀請,韓春雨在北京大學生科院做學術報告。

那時候,我在媒體上讀到的韓春雨宛如一碗滾燙的雞湯。某官方媒體公號推送的標題是「河北一副教授十年沒發文章,一夜變諾獎級科學家」。他所發明的基因編輯技術 NgAgo 是一種基因編輯技術,可以對目標基因進行「編輯」,實現特定 DNA 片段的敲除、加入等。人們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來改寫 DNA ,就像用滑鼠和鍵盤編輯 word 文檔那樣。在過去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已經證實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 CRISPR-Cas9 可以治療小鼠的肌肉萎縮、罕見肝臟疾病,還可以使人類細胞對 HIV 免疫。近些年來,CRISPR-Cas9 技術一直被認為是諾貝爾獎的熱門候選,關於此項技術的專利官司近年來不時見注媒體,鬧得沸沸揚揚。而橫空出世的 NgAgo 被譽為第四代基因編輯技術,有可能取代當下最熱門的 CRISPR-Cas9。

河北科技大學裡,就連做飯的廚師和打掃衛生的阿姨都知道韓春雨做了一件不得了的事情。他那小小的實驗室擠滿了慕名而來的同學,一撥撥記者一邊喝茶一邊聽他講述自己的理想和情懷,他的郵箱裡每天會收到數百封來自世界各地的祝福、請教以及合作邀請,他的電話時刻響個不停,其中不乏一些他所仰慕的專家學者……

在報告廳,我很快意識到他比想像的還要紅。上午 9:30,約能容納 300 人的鄧祐才報告廳就已爆滿,後來的人擠滿了大廳兩側和後面。一些遲來的人被擋在外面,苦苦哀求也沒被放行。

韓春雨

韓春雨個子不高,光頭,穿著大一號的休閒 T 恤和黑色白邊運動褲。他的報告不按常理出牌,經常自嘲,引得哄堂大笑。比如,「Ago 家族龐大,備選甚多,總有一款適合你。」「作為一個科學家終身追求未知的世界,才是……那什麼來著?我以後要回去多練練再出來講。」「PPT 有個地方寫錯了,這是我的學生做的,就是論文第一作者。他是三本考過來的,肯定沒有你們強,請原諒他吧。」

他的幻燈片白底黑字異常樸實,據說是因為很少出來作報告而不擅於制的緣故。途中,他放出一張片子,上書幾個大字「知乎上的問題」,聽眾立刻笑彎了腰。旁邊有人低聲打趣道:「下一張是不是『百度貼上吧』的問題?」

那時候的韓春雨時不時在網絡論壇上發言,他還曾在百度貼吧上招募學生,給考研的同學一些建議。受到質疑後,他也在網上針對質疑進行過回復,直到後來爭論愈演愈烈,他才終於消失在網上。

講座結束後,有聽眾提問:您成了一個傳奇,請問您在蛻變的過程中,有沒有發自肺腑想和我們說的話?韓春雨答:「就像很多報導裡寫的,我覺得科學是一種好的生活方式。我最嗨的事情就是有個想法,然後驗證出來了感覺很棒!一直要堅持自己的理想。不管你做什麼,心靈上要達到自給自足的狀態。即便我不發這個論文,我也過得很嗨。在這一點上,我一直是個副教授的心態。」

講座結束後,一堆人圍上去和他交談,交換名片,索要聯繫方式,還有很多旁觀者來求合影,他微笑著一一滿足大家的需求。我和他聊了一會,告別之前說:「最近採訪您的媒體太多,我們想看看後續的研究情況如何,再找個合適的時機做報導。」他面露笑容,信心滿滿:「我不會只有這一篇文章的,我還會有新的研究出來。」

在那個熱鬧而興奮的時刻,沒有人預料到之後學界對他的質疑如此聲勢浩大,也沒有人會料想到後來在媒體上出現的韓春雨是一個前後矛盾、反覆無常的形象,甚至有人稱其為「無賴」。

2016 年 10 月 8 日,關於他的新聞又進入新一輪刷屏,韓春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回應「重複實驗失敗」時稱,「我為什麼要自證清白,自己有病嗎?」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王立銘很不理解韓春雨的做法,他說:「我覺得作為科學家,被人說一句『你的結果我重複不出來』,那真就是噩夢一樣的事,哪怕是假警報。」

韓春雨被人詬病很多的一點是,他先和媒體說,「他們要是願意實名出來,我們就讓重複實驗成功的人實名出來」。 2016 年 10 月 10 日晚,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科院等 12 位學者實名發聲,公開表示他們所在的實驗室未重複出韓春雨的實驗。挑頭做這件事的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魏文勝表示,「不能再拖了,必須要發聲,要讓國際科學界看到我們這個領域(即基因編輯)中國科學家的態度。」之後韓春雨並沒有公布重複出實驗的實驗室的名單,他說:不公布聲稱可重複者的名單是「保護他們也保護自己」。

很多人期待著故事出現反轉,韓春雨能自證清白,但是曲折生動的反轉故事在如今的科研界很容易出現嗎?韓春雨在採訪中曾自比布魯諾,對此有不願具名的科研人員說,「現在很少有達爾文、布魯諾那種被質疑多年才證明是對的的研究。以前科學研究的條件只有某些人或者某些機構具備,現在基本上很多人都具備實驗條件。一個人發表了成果,很多人可以在相同的實驗條件下重複相同的實驗研究。重複的實驗多了,很難會不認可對的研究。」

繁華過後,一片狼藉。自那次講座起,我一直沒有機會再和他深入交談,只是偶爾在電話中和他聊上幾句。有幾次通話是晚上,他在實驗的間隙似乎想聊點什麼,但又對媒體保持了很高的警惕,語焉不詳,經常拒絕回答問題,只聊幾句自己想說的內容。他最想表達的內容是,「我真的能做出來,請讓媒體不要再打擾我了,他們一來我就沒法工作。」他回絕媒體,偶爾接受一兩家上門媒體的採訪。他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學,每次都以非常官方的態度發出聲明,並拒絕一切採訪。

會否啟動調查?

伴隨著韓春雨的撤稿聲明,《自然 - 生物技術》發表了一篇社論,文中對媒體進行了委婉的批評。「這篇 NgAgo 論文也顯示了社交媒體的利與弊。顯然,這些平臺對於迅速提醒廣大科學界留意該論文可能存在的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它們也抬高了人們的預期,以為有關這篇論文的問題是直截了當,可以快速解決的。然而,關於 NgAgo 的各種問題是無法在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內就能澄清的,這是有原因的。即使是簡單的實驗也需要花費數周來準備、實施、分析和解決出現的問題……難怪在希望得到快速、明確答案的全天候媒體和公眾眼中,論文發表後的同行評議流程似乎慢得讓人沮喪。」

《自然 - 生物技術》發表的社論

「科學的問題要科學內部來解決。」中國科學院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仇子龍認為。他也曾因為韓春雨處於風口浪尖之上,去年 7 月 20 日,科學網有博文稱仇子龍成功重複了韓春雨的實驗,被稱為「唯一一個重複出韓春雨實驗的人」。但仇子龍本人的回應則是,實驗室仍在重複,優化各種條件,實驗結果距離韓春雨論文中的結果「相差甚遠」,並呼籲韓春雨提供「可重複 NBT(《自然 - 生物技術》)發表文章的 NgAgo,或者優化的 NgAgo2.0、Smart 版本等等」。

「學術界的事情一定要停留在學術的範圍內,媒體把學術界的事情講給公眾聽,大家也不理解這個事情。出現問題之後,首先需要各方面了解情況,以寬容的態度探討事情,不要搞成相互之間的攻擊,不能在媒體上解決問題;第二學術圈裡應該正大光明寫信去雜誌社質疑,讓韓春雨通過雜誌社回復,最多也就半年時間,雜誌社肯定會採取措施,實在不滿意會撤稿,也算是學術處理的過程。」仇子龍說。至於針對 NgAgo 的研究進行到了哪個階段,他則避而不談。

也有對此持不同意見的人。聯名質疑韓春雨中的一名科學家說:「走紅的時候怎麼不怪媒體,被質疑就怪媒體了?」

採訪時,一部分研究人員表示,此事可能會不了了之;另一部分研究人員表示,此事如此轟動,一定要有個結果。去年冬天的一次會議上,我就韓春雨一事詢問某院士,他隱晦地說,韓春雨事件捆綁了各方利益,大家被迫上了同一條船。

論文發表後,韓春雨本人成了河科大的「寵兒」。他當選為河北省科協副主席,獲評「最美教師」榮譽稱號,基因編輯項目得到 100 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河北科技大學獲得了 2.24 億元的財政撥款,用於建設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

儘管質疑聲越來越大,河北科技大學去年 9 月的開學典禮上,校長孫鶴旭發表演講時依然說:「(學校)擁有一批在教學上認真負責、在科研上勇於創新的教師隊伍,特別是一批像韓春雨一樣的年輕老師。」

「河北科技大學、河北省科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等原本應該對韓春雨展開調查的機構不是利益攸關,就是騎虎難下。」一位不願具名的學者說。「我們真的是太心急了,做出成果是好事,但是不見得馬上給這個人多大的頭銜。諾貝爾獎也是多年以後才發給本人,就是要看接下來研究結果如何。對於個人來說,褒獎也好,批評也好,都可以等一段時間。發表重要的文章之後,如果接下來半年、一年陸續發表的相關論文都是好的,再給他獎勵和榮譽也不遲。」該學者認為,撤稿之後,科研經費應該退回,韓春雨可以自行辭去所得的頭銜。

韓春雨論文撤稿的當天,河北科技大學在其官網發文回應稱:「鑑於該論文已撤稿,學校決定啟動對韓春雨該項研究成果的學術評議及相關程序。」針對韓春雨的調查遠沒有結束,撤稿並不是最終的結果,還可能是一系列複雜之事的另一個開始。

相關焦點

  • 「韓春雨事件」始末:「諾獎級研究」為何走向了撤稿
    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王深琪:「我認為只要韓春雨沒有造假的話,體現了韓春雨的嚴謹、負責,不能責備他。」武漢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吳旻:「撤稿意味著雜誌社對於本次事件,對於韓的研究成果的真偽判斷已經有了清楚的認識,明確表態韓的實驗結果是不可重複的。而表述為韓的主動撤稿,這是對於作者的尊重,並且希望能夠對作者的學術聲譽造成儘量少的影響。
  • 新華社追蹤韓春雨事件:撤稿是否等同造假?調查能否啟動?
    焦點一:撤稿是否等同於學術造假?按國際慣例,研究團隊發表的文章結論必須是可重複的。「主動撤稿表明韓春雨團隊也意識到他們文章有不能重複的問題。」美國梅奧醫學中心教授樓振昆說,「能夠主動撤稿需要勇氣,很多重複不出的文章作者也不願主動撤稿。實驗不能重複可能有多種原因,現在還沒有證據可以證明韓春雨團隊是造假。
  • 韓春雨事件塵埃落定? Nature子刊發布撤稿聲明
    該研究沒有發現NgAgo能夠進行基因編輯,但可以把基因敲低。文章沒有支持或者反駁韓教授的結果。而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魏文勝教授為代表的很多國內學者不能接受這樣的解釋,並將事件上升到了影響中國學術界聲譽的層面,認為官方對此事的態度和處理不夠明確有效。針對勢必引發廣泛關注的NgAgo撤稿,一位因事件敏感而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連線知社,就撤稿的後續發展,談了幾點看法。
  • 15個月,韓春雨撤稿了
    2017年8月2日,韓春雨撤稿了。2016年發表NgAgo論文的五位作者——高峰,沈嘯,姜峰,武永強以及韓春雨8月2日在發表該論文的期刊《自然-生物技術》上發布在線撤稿聲明,稱「因為科研界一直無法用我們論文中提供的實驗方案把論文圖4中的關鍵結果重複出來,我們決定撤回我們的這項研究」[1]。
  • 韓春雨撤稿,凸顯科學的社會生命力
    類似的,在徵求專家評審人的反饋意見後,我們判定韓春雨及同事提供的最新數據不足以反駁大量與其初始發現相悖的證據。我們現在確信韓春雨的撤稿決定是維護已發表科研記錄完整性的最好做法。」上述的描寫顯示出,調查一直在進行中,而且該刊既關注了包括媒體、同行研究和社交媒體評論在內的各種聲音和信息,也沒有讓這些信息和聲音形成壓力,打擾對此事的處理過程。
  • 【韓春雨撤稿】數據已經說話,生物學家們怎麼說?
    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王深琪:「我認為只要韓春雨沒有造假的話,體現了韓春雨的嚴謹、負責,不能責備他。」武漢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吳旻:「撤稿意味著雜誌社對於本次事件,對於韓的研究成果的真偽判斷已經有了清楚的認識,明確表態韓的實驗結果是不可重複的。
  • 韓春雨事件 我們該反思什麼
    一年多的紛爭和等待,以韓春雨團隊主動撤稿,而暫時告一段落。然而,就韓春雨團隊論文中實驗的可重複性,則依舊是個迷。韓春雨事件所引發的學術爭論也並未因此結束。韓春雨主動撤稿也並不意味著就是學術造假,相反,韓春雨主動撤稿卻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學術研究的一些信心。
  • 韓春雨造假事件最新消息 調查報告:論文撤稿回歸普通教師行列
    當晚官網貼出的報導在新聞欄目內的標題甚至簡化為「學校公布學術調查處理結果」,沒有提及韓春雨的名字。剛到第二天午間,這兩條新聞在該校官網已經下沉難尋。 但一年前河北科技大學聲明稱「學校決定啟動對韓春雨該項研究成果的學術評議及相關程序」,終於有了「調查和處理結果」。 學校對韓春雨撤稿事件進行了學術和行政兩條線進行了核查。
  • 「韓春雨事件」的警示
    作者:子 長  延宕兩年有餘的「韓春雨事件」終於有了調查結果。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在其官網公布了對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稱該校學術委員會調查組本著「依法依規、嚴謹規範、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同時有關方面按照規定已取消了韓春雨所獲得的榮譽稱號,終止了韓春雨團隊承擔的科研項目並收回了科研經費
  • 韓春雨撤稿怎麼看? 科學會「自淨」 定性別倉促
    新華社北京8月7日電(記者黃堃)備受關注的韓春雨基因編輯論文爭議事件近日有了結果,韓春雨團隊在英國著名學術刊物《自然》子刊《自然·生物技術》網站上發表撤稿聲明。「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安諾傑告訴新華社記者:「此次撤稿展現並證明了科研群體對於維護科學發現過程基本規律的承諾。」
  • 韓春雨撤稿一周年回顧-虎嗅網
    與此同時,河北科技大學宣布,決定啟動對韓春雨該項研究成果的學術評議及相關程序。到現在已經一周年了,還沒有調查結果公布,因此我們覺得,回顧一下這個事件是有意義的。在沒有相反證據的情況下,其他人默認地就會相信這些結果。但是,韓春雨的這篇文章卻打破了「默認值」。從2016年6月開始,就不斷地有學術界同行表示,不能重複論文的結果。此後的發展,如果是關心過這件事的人就一定會記得,在那段時間裡多次刷屏,越鬧越大,最後以2017年8月韓春雨等人從《自然·生物技術》雜誌撤稿而告一段落。
  • 一文讀懂韓春雨事件:論文已被撤稿 系作者主動申請撤回
    但此後不久,該論文內容就陷入爭論:有人提出韓春雨的試驗無法重複,有人說可以重複,彼此爭論不休、難有定論。2017年8月3日,《自然-生物技術》發布聲明稱,撤回韓春雨團隊於2016年5月2日發表在該期刊的論文。《自然-生物技術》在社論中表示:「我們現在確信韓春雨的撤稿決定是維護已發表科研記錄完整性的最好做法。」澎湃新聞獲悉,論文撤回,是韓春雨主動申請撤回。
  • 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 關於基因編輯的論文撤稿
    《自然·生物技術》昨天發表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等論文作者的主動撤稿聲明,持續發酵近一年的「韓春雨事件」有了一個初步結果。在學術出版裡,受到廣泛質疑的論文在期刊的調查和協調下,往往由論文作者主動向期刊申請撤稿,以減少對論文作者科學信譽的傷害,同時避免更多的科研工作者繼續引用該論文。
  • 韓春雨事件暴露的是我們的極端功利主義科學觀—新聞—科學網
    「韓春雨就公布撤稿論文調查處理結果表態」的信息。至此,一年前河北科技大學聲明稱「學校決定啟動對韓春雨該項研究成果的學術評議及相關程序」,終於有了「調查和處理結果」。 選擇這個人們即將進入夢鄉的時刻和休息日公布「調查處理結果」和韓春雨的表態,河北科技大學可謂用心良苦,顯然就是要將此事的反應儘可能降低。當晚官網貼出的報導在新聞欄目內的標題甚至簡化為「學校公布學術調查處理結果」,沒有提及韓春雨的名字。
  • 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公布:未發現主觀造假
    歷時兩年多,「韓春雨論文事件」塵埃落定。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學在其官方網站刊發《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結果稱,該校學術委員會成立調查組,本著「依法依規、嚴謹規範、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 韓春雨事件始末梳理 韓春雨事件結局是什麼韓春雨論文造假了嗎
    【河北科大發布調查結果,稱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持續兩年多的韓春雨論文事件終於塵埃落定。31日,河北科技大學官網刊發《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稱,該校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調查和處理結果》還稱, 2016年5月2日,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NgAgo-gDNA為導向的基因編輯技術》論文。
  • 河北科技大學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
    新華社石家莊9月1日電(記者 齊雷傑)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公布了備受輿論關注的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相關情況的調查處理結果,稱河北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成立調查組,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
  • 韓春雨 NgAgo 論文被《自然 - 生物技術》撤稿:系作者主動申請
    《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題為《是該數據說話的時候了》社論,文中宣布韓春雨團隊撤回了於2016年5月2日發表在該期刊的論文。《自然-生物技術》在社論中表示:「我們現在確信韓春雨的撤稿決定是維護已發表科研記錄完整性的最好做法。」《自然-生物技術》在發表社論的同時,還發布了韓春雨團隊的撤稿聲明。
  • 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留給學界的疑惑:如何面對複雜的學術環境?
    韓春雨 資料圖宣布啟動學術評議逾1年之際,8月31日,外界終於等來曾經引起國內外學術界震動的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河北科技大學不足600字的《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的關鍵字是「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對這一姍姍來遲的調查結果,學界多數人士認為有「應付」之嫌。
  • 韓春雨事件塵埃落定,河北科大: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
    2018年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公布了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未發現主觀造假情況,撤回榮譽稱號及相關科研經費和獎勵。9 月 1 日,韓春雨通過校方對處理結果表態:撤稿論文的實驗設計存在缺陷、研究過程存在著不嚴謹,面對質疑未能冷靜對待,對此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