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頭版評論:「韓春雨事件」折射實證精神缺位

2020-11-23 澎湃新聞

科技日報頭版評論:「韓春雨事件」折射實證精神缺位

每次討論科技界的學術不端問題,韓春雨事件總被反覆提及。儘管大家都覺得記憶猶新,但韓春雨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驚世」論文、名聲大噪已經是兩年前的事了。而且,很快就是韓春雨撤稿一周年的日子。

韓春雨事件給科技界帶來的「傷害」是顯而易見的。論文發表後的「佔地圈錢」,實驗無法重複後的強詞奪理,拒不接受質疑的蠻橫無知……讓科學共同體的聲譽「很受傷」。如果非要說它給社會有什麼好影響,那就是讓人們「反向」接受了一次科學精神的洗禮——這件事讓更多人知道了,科學實驗必須是可重複的,實證是科學的基石,沒有實證精神,一切關於科學精神的討論都是虛無的。

科學的內涵是事實與規律。在科學通向真理的路上,實驗是首要條件,是科學定律和科學理論的最高檢驗標準。換句話說,科學定律和科學理論的最終源泉在哪裡?實驗,可重複的實驗。

科學即是實證科學,一個事物如果不能通過實證是不能算作科學的,必須被排除在科學大門之外。這就是科學的實證精神。因為有了實證精神,科學才那麼與眾不同。今天,當我們談論科學精神的時候,有一個共同的背景,那就是對實證精神的認可與遵循。我們認可科學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然而,在我們的傳統中國文化裡,實證精神是缺乏根基的。表意含糊、邏輯不清、大而化之的「朦朧美學」一直不乏支持者,在今天的知識界,這種「印象派」仍大有市場。所以我們有些學者偏愛定性,不喜定量;所以有些人講究引經據典,不講究調查統計;所以還會有人認為「實驗有時候就是不可重複的」。韓春雨事件處在爭議中時,他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學相關領導曾有「你不能重複不代表別人不能重複」的「論斷」。

這些都是缺乏實證精神的典型表現。沒有了實證精神,何來科學精神?實證對普通人來說就是「推敲」二字,它講的是邏輯,講的是論據。它讓我們不迷信權威,不相信個案。

拋開實證精神來談科學的時候就已是「誤入歧途」。當實驗不能重複時,科學家首先要做的是什麼?接受質疑、查找原因、理性探討,這些才是實證精神的表現。正是因為拋開了實證精神,韓春雨才會在面對質疑時,編出了「別人的細胞被汙染了」「實驗者的操作技術不過關」「有人想要陷害我」等層出不窮的藉口。

最終的結果是什麼呢?撤稿,科研聲譽掃地……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印證了,沒有實證精神,不僅科學精神無從談起,連被稱為科學家的資格都沒有。

(原標題:韓春雨事件折射實證精神缺位)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81)

相關焦點

  • 韓春雨涉嫌買賣論文 科技日報:還能更low嗎?
    (原標題:沒了科學精神,也就沒了底線——從韓春雨被曝涉嫌買賣論文說起)韓春雨又上頭條了。韓春雨 資料圖據媒體9月10日公開的一份2014年錄音顯示,韓春雨通過代寫學位論文牟利,意圖組織學生進行學位論文買賣活動,還勸說學生花點錢買個論文很賺。
  • 韓春雨涉嫌買賣論文:沒了科學精神,也就沒了底線
    只能說,當科學精神缺位,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有位老院士曾經說,韓春雨事件是我國科研誠信體系的倒退,從根上說是科學精神缺失的後果。此次曝出的論文買賣事件又一次佐證了,在韓春雨所謂的科學生涯裡連最起碼的科學精神都沒有。這種缺失,讓師德、誠信、底線、科研規則在他那裡都變得可笑,如此一來,「客觀造假」就成為了必然。
  • 北大教授對韓春雨事件公開信:這是中國學術節點性事件
    參考消息網10月13日報導 外媒稱,自5月2日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論文發表引起關注、5月底質疑的聲音開始出現,韓春雨實驗的可重複爭議在中國科學界和社會層面都引發了相關討論。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0月13日報導,12日,北大教授饒毅及中科院院士邵峰表示曾在9月初嘗試與河北科技大學取得聯繫,遲遲沒得到答覆。直到10月10日下午,饒毅收到河北科技大學9月28日蓋章寄出的掛號信。中國媒體報導稱,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中科院院士邵峰11日表示。
  • 韓春雨事件始末梳理 韓春雨事件結局是什麼韓春雨論文造假了嗎
    【河北科大發布調查結果,稱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持續兩年多的韓春雨論文事件終於塵埃落定。31日,河北科技大學官網刊發《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稱,該校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調查和處理結果》還稱, 2016年5月2日,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NgAgo-gDNA為導向的基因編輯技術》論文。
  • 河北科大承諾公布韓春雨實驗驗證時間已到(附韓春雨事件表)
    我們相信,針對該事件的專業化調查將對我國的科研文化、科研風氣和對未確認的科學成果如何報導產生至關重要的深遠影響。《賽先生》將對此事件持續關注,報導此成果的確認情況。  作者 林小鹿(歐洲某研究所生物學博士)  深陷實驗重複性爭議漩渦中的韓春雨事件已經過去兩個多月,河北科技大學承諾的一個月給出調查結論之期將近,公眾仍未看到水落石出的跡象。
  • 韓春雨就河北科技大學調查結果表態!
    韓春雨事件梳理★2016年5月2日韓春雨團隊關於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成果科技日報評論員:韓春雨事件折射實證精神缺位韓春雨事件給科技界帶來的「傷害」是顯而易見的。如果非要說它給社會有什麼好影響,那就是讓人們「反向」接受了一次科學精神的洗禮——這件事讓更多人知道了,科學實驗必須是可重複的,實證是科學的基石,沒有實證精神,一切關於科學精神的討論都是虛無的。最新報導終於來了!
  • 追問韓春雨事件調查報告的四大痛點
    據此前《中國科學報》報導,針對韓春雨論文的質疑集中在論文中的第四部分結果上,即證明NgAgo能否編輯內源人類基因組。2.撤回韓春雨基於論文的所獲是否合規合法?上述分析中我們看到,在2016年5月論文發表後僅僅兩三個月時間,「韓春雨論文」事件就不再是韓春雨一個人的事,主角隊伍不斷擴大,學校、地方政府悉數登場。鬧劇落幕,帳要怎麼算?4.調查報告沒有涉及的事件,河北科大與諾維信的合作,然後呢?
  • 袁嵐峰:這次的韓春雨論文撤稿事件能說明什麼?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袁嵐峰】 2017年8月3日,著名的科學期刊《自然·生物技術》撤回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副教授團隊於2016年5月2日發表在該期刊的論文。這次撤稿,是韓春雨主動申請的。在歷時一年多後,這場戲劇性事件終於給出了一個科學方面的階段性結論。 如何理解這場事件?
  • 媒體:韓春雨事件,學術界能否自證清白?
    對韓春雨研究成果的質疑一波接一波,利益相關者和機構也逐漸浮出水面原標題:韓春雨事件,學術界能否自證清白「實驗可控性非常高在韓春雨的陳述中,能夠重複其實驗的實驗室是存在的。最初,他聲稱有20家實驗室重複出了他的實驗,後來改口說有六七家。10月14日,河北科技大學校方發表一份聲明稱:已經有獨立於我校之外的機構運用韓春雨團隊的NgAgo技術實現了基因編輯,該機構與韓春雨團隊的合作正在洽談中。在此信息中,重複出實驗的機構似乎又變成了一家。
  • 媒體:韓春雨事件 學術界能否自證清白
    在韓春雨的陳述中,能夠重複其實驗的實驗室是存在的。最初,他聲稱有20家實驗室重複出了他的實驗,後來改口說有六七家。10月14日,河北科技大學校方發表一份聲明稱:已經有獨立於我校之外的機構運用韓春雨團隊的NgAgo技術實現了基因編輯,該機構與韓春雨團隊的合作正在洽談中。在此信息中,重複出實驗的機構似乎又變成了一家。
  • 「三無學者」發表國際頂級論文:韓春雨現象
    (原標題:「三無學者」發表國際頂級論文:韓春雨現象) 「不鳴則已,
  • 科技日報頭版點讚!
    以下文章來源於科技日報 ,作者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科技日報》是富有鮮明科技特色的綜合性日報,是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中央主流新聞媒體,是黨和國家在科技領域的重要輿論前沿,是廣大讀者依靠科技創造財富、提升文明、刷新生活的服務平臺,是中國科技界面向社會
  • 如何讓賀建奎、韓春雨事件不再重演?清華教授呼籲「三管齊下」
    如何讓賀建奎、韓春雨事件不再重演?在昨天舉行的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專家講壇」上,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李正風教授做了題為《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問題》的報告。在他看來,近年來我國科技界發生的這幾起事件都與科研誠信缺失有關,我們一定要讓科學共同體成為學術評價的真正主體,同時政府部門要加強對科學共同體的監管,完善公共治理體系,「三管齊下」才能有效提高國內科技界的誠信指數。 韓春雨犯了「誠實的錯誤」?
  • 從「諾獎學者」到「學術騙子」,韓春雨事件給全社會上了一課
    紛紛擾擾兩年多,「韓春雨事件」終於有了新進展——河北科技大學日前公布調查結果,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韓春雨本人也回應稱,實驗設計有缺陷、研究過程不嚴謹。提起韓春雨,對科學圈稍有興趣的人想必都不陌生。
  • 被遺忘的韓春雨與NgAgo
    韓春雨的NgAgo已經過去了四年,現在是否造假已經杳無音信。2017年國家知識產權局消息,以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研究員沈嘯為發明人的專利——以Argonaute核酸酶為核心的基因編輯技術,因申請人未在規定期限內答覆國家智慧財產權的第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該專利的申請被視為撤回。2017年1月9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該專利申請的「視為撤回通知書」。
  • 中國科學報: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難服眾 學界期待公布細節
    ■本報記者 甘曉 見習記者 程唯珈韓春雨圖片來源網絡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學官網首頁發布了題為《學校公布學術調查和處理結果》(以下簡稱「結果」)的新聞。點開連結,這正是學術界期盼已久的對韓春雨團隊的調查結果。
  • 河北科大讓韓春雨事件謎團加深:未定學術不端,但有疑似處理—新聞...
    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低調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下稱「《調查和處理結果》」),試圖以不足600字的一份結論結束關於韓春雨是否造假長達2年多的質疑。   韓春雨事件的結論究竟是什麼?這目前仍是「懸案」, 河北科技大學在結論中對韓春雨是否「學術不端」並沒有明確認定。
  • 錢江晚報:韓春雨事件背後的諾獎焦慮
    原標題:韓春雨事件背後的諾獎焦慮   一般人,只知道圖書編輯,報刊編輯;「基因編輯」,離大眾太遠,太高深。但是,這個本來遠在大眾視野之外的科研課題,眼下成了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
  • 面對質疑 韓春雨聲稱:實驗沒問題,已重複兩次
    攝影:陳曉雪 編者按: 5月初,《知識分子》以國際科學媒體的標準,第一時間報導依據國際科學同行評議的學術刊物上發表的韓春雨論文以及當時多位科學家評論,並說明其是發展了荷蘭科學家的工作。此後,國內媒體和單位紛紛跟進,因為沒有新的工作進展,《知識分子》未繼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