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頭版點讚!

2021-01-14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科技日報 ,作者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是富有鮮明科技特色的綜合性日報,是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中央主流新聞媒體,是黨和國家在科技領域的重要輿論前沿,是廣大讀者依靠科技創造財富、提升文明、刷新生活的服務平臺,是中國科技界面向社會、連接世界的明亮窗口。

科技日報 點讚無錫

12月16日,科技日報頭版刊發專題文章《太湖灣科創帶 創新驅動新格局——無錫打造蘇南模式「升級版」主題報導(上)》,並發表《時代重任 勇於擔當》評論文章,點讚無錫太湖灣科創帶建設。

此次報導是近30年來,科技日報再次以最大力度宣傳無錫科技創新工作,上次如此大力度的宣傳報導還要追溯到90年代末,連續發布鄉鎮工業發展系列報導。

太湖灣科創帶 創新驅動新格局

——無錫打造蘇南模式「升級版」

主題報導(上)

蘇湖熟,天下足。太湖流域自古以來便是物產豐饒之地。改革開放以來,蘇南模式發軔於此,太湖成了經濟騰飛、產業興旺的熱土。

時移世易,物換星移。如今,蘇、錫、常等太湖灣沿岸城市仍是當下經濟最活躍區域之一,但在加速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今天,怎樣實現發展新格局?如何擔當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怎樣打造改革開放的新高地?

科技創新!

面對一道道必答題

地處長三角幾何中心的無錫

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今年以來,無錫市將建設太湖灣科創帶作為「頭號工程」,突出體制機制改革,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在此集聚,一塊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示範高地正在飛速崛起……

瞄準關鍵技術

打造科技新基建

40年前,無錫人就在改革開放中嘗到了科技創新的甜頭。彼時,一個流行名詞從無錫傳遍全國:星期天工程師。企業要發展、經濟要進步,一批批來自上海的科研人員利用周末時間,幫助企業完成了技術升級;

40年後,當無錫邁入萬億GDP城市「俱樂部」,下一個萬億新動能自然而然地要向科技創新尋找答案。

為什麼是太湖灣?「多年來,太湖灣周邊地區已經發展成支撐帶動無錫創新驅動與高質量發展的科技高地、產業高地、人才高地,具備規劃建設太湖灣科技創新帶的紮實基礎和美好前景。」無錫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說。

對於無錫乃至長三角來說,太湖灣可謂一條科技創新的「黃金岸線」。這裡匯聚了眾多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各類創新型企業不勝枚舉。剛剛完成萬米深潛的「奮鬥者號」,就來自太湖灣畔的中國船舶集團702所;打破日韓技術壟斷,實現噸級供應光刻膠的博硯電子正摩拳擦掌,要一展身手……

「無錫的科研院所創新創業氛圍很強。」無錫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說,「我們把20餘家科研院所的資源利用起來,瞄準關鍵技術,針對科研院所的特點,採用一所一策的辦法,讓院所的科研成果能夠得到有效的承接,效果很明顯。」

不僅如此,太湖灣科創帶以「科產城人融合」為建設導向,最終目標是在集成電路、物聯網、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智能裝備等領域培育形成世界級產業集群,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機構,誕生一批原創新興產業,部分領域的技術創新能力進入全球前列,成為全省發展領先、長三角創新示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蘇南模式

「升級」關鍵在人

無錫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2007年太湖藍藻暴發引發供水危機事件,深刻警醒著人們:傳統鋪攤子、不環保的增長方式不可持續。蘇南模式的升級版,正是要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向科技要力量,創造新經濟發展源源不斷的動力。

「要集聚更多優秀人才來無錫創新創業,就必須要良好的生態環境,而集聚人才最重要的生態環境,就是要有創新的主體——企業。」無錫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無錫市科技局構建了創新型企業分類培育機制,按照企業成長規律,分別按照雛鷹企業、瞪羚企業和準獨角獸企業進行精準培育。入庫企業不但能得到研發補助,還能夠在融資上得到支持。

永中軟體就是一家入庫培育的瞪羚企業。該公司成功研發了完全自主可控的辦公軟體,已經進入到上市輔導階段。「我們公司今年員工就增加了近一倍。」該公司總經理談輝說。

「今年無錫市共有15家公司上市,其中10家就是我們培育的三類企業。」無錫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說。不僅如此,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度,無錫市2784家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稅收298.6億元,以不到全市1%的企業主體,創造了全市18.2%的稅收收入。

隨著太湖灣科創帶建設的深入,無錫市正為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作出新貢獻。

《無錫太湖灣科技創新帶發展規劃

(2020-2025)》

加快構建無錫太湖灣科技創新帶

「一核、十園、多點」

擁湖發展的空間格局

「一 核」

太湖新城,以無錫經濟開發區、無錫山水城科教產業園和無錫太湖國際科技園為核心,突出新城首位度、體現高端創新資源要素集聚,打造無錫產業技術創新的「中樞」和「內核」。

「十 園」

太湖灣科創帶沿線各市(縣)區發展潛力較強的園區平臺,突出產業承載主導功能,以特色化、集約化為發展導向,重點推動未來產業園、特色產業園和現代服務業產業園三類園區建設,推動重點園區圍繞主導產業,以造鏈、強鏈、補鏈、延鏈為核心,率先打造標誌性現代化產業鏈。

「多 點」

太湖灣科創帶沿線的高校、科研院所、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創新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資源,突出科技研發、創新孵化、文化教育等功能,強化高層次人才匯集、高水平高校院所集聚、高品質服務供給,推動形成載體平臺互聯互動、功能定位合理清晰、組織建設高效持續的發展格局。

●規劃強調●

1

·要堅持開放包容

打造環太湖新經濟生態圈,積極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1+N的規劃和政策體系,協同聯動滬蘇浙皖「環太湖」城市群,以太湖灣科創帶建設示範引領市域一體化、全面服務省域一體化、積極對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加快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以四大圈層聯動,推動構建由內到外、從弱聯繫到強連結的創新經濟生態圈,助力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

2

·要堅持產業主導

搶佔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聚焦集成電路、物聯網、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產業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突出科技型企業梯隊創新主體作用,加快技術創新與產業跨界融合,帶動無錫新舊動能加速轉換,搶佔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產業主導權、發展主動權。

3

·要堅持人才引領

建設創業創新人才首選地,深化實施「太湖人才計劃」,打響「太湖人才峰會」品牌,建設人才創新創業集聚區、人才體制機制試驗區、科技人才服務示範區為著力點,營造良好人才成長發展環境,以人的價值驅動帶動創新驅動格局構建。

4

·要堅持創新驅動

建設太湖灣區科創共同體,圍繞「開放、多元、活力、共贏」的新經濟創新生態圈構建,探索促進創業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的新組織新模式新機制新形式,形成生態賦能型發展結構,支撐太湖灣科創帶高水平建設與高質量發展。

5

·要堅持服務支撐

強化科技服務業賦能作用,圍繞各類創新主體需求,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優化科技資源共享服務運營機制,建設「雲上科創帶」,促進技術鏈、資金鍊融合發展,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以科技服務業賦能創新功能與產業功能協同提升。

6

·要堅持城市賦能

營造宜居宜業的人居環境,立足交通設施先導、生態環境為本的建設理念,優化基礎設施、「新基建」和服務配套供給,突出「最江南」生態文化底蘊。

7

·要堅持制度改革

營造現代化治理發展環境,發揮體制機制創新優勢,深化科技創新治理改革、建立完善管理運營機制、強化要素投入環境保障。

來源:綜合科技日報、無錫科技

原標題:《科技日報頭版點讚!》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光明日報頭版重磅報導:點讚濰坊高新區濰柴、歌爾、天瑞等企業和園區
    光明日報頭版重磅報導:點讚濰坊高新區濰柴、歌爾、天瑞等企業和園區 2020-01-06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日報頭版點讚,網友:掉錢眼裡了?
    網絡上的咒罵聲接連不時,但是,人民日報關於戴建業教授的行為卻頭版點讚,這是為何?今天讓我們一同來看一看事情的真相終究是怎樣樣的吧。網紅戴建業教授之所以能走紅,不只僅是由於他有才氣,還由於他詼諧搞笑,他是一位文學教授,主要解說古文,上過學的都曉得:以前教師解說古文:就是逐句把古文翻譯成文言文,再略微解說下,但學生總是聽得昏昏欲睡。
  • 浙江日報頭版:浦江多地找到EPT昆蟲
    202年1月4日,《浙江日報》頭版刊發新聞《尋找浦陽江中的水質指標「三巨頭」 水兒清 蟲兒歸 》,介紹專家在浦陽江浦江段的多個地方都找到耐汙值很低的EPT昆蟲,反映出「五水共治」後浦江的水質都保持在了一個高水平,浦陽江生態環境有了顯著改善
  • 科技日報頭版評論:「韓春雨事件」折射實證精神缺位
    科技日報頭版評論:「韓春雨事件」折射實證精神缺位 每次討論科技界的學術不端問題,韓春雨事件總被反覆提及。
  • 人民日報頭版點讚,網友:鑽錢眼裡了?
    網絡上的謾罵聲接連不斷,但是,人民日報對於戴建業教授的行為卻頭版點讚,這是為何?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麼樣的吧。網紅戴建業教授之所以能走紅,不僅僅是因為他有才華,還因為他幽默搞笑,他是一位文學教授,主要講解古文,上過學的都知道:以前老師講解古文:就是逐句把古文翻譯成白話文,再稍微講解下,但學生總是聽得昏昏欲睡。
  • 《科技日報》今起改版
    今天出版的《科技日報》在頭版發表《致讀者》稱: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形勢,服務廣大讀者受眾,《科技日報》今起改版。文章全文如下。
  • 媒體人金微起訴《科技日報》,法院一審判了
    因為一篇頭版評論文章,《科技日報》被媒體人告上法庭後輸了一場官司。  傳媒見聞近日獲悉,媒體人金微訴《科技日報》名譽侵權案有了最新進展。  這時候《科技日報》登場了,於是有了開頭提到了那一幕。  一審判決出爐後,《科技日報》結合案件刊發了一篇署名「本報評論員」的頭版評論文章,標題叫《淨化網絡空間,必須讓"金微們"付出承受不起的代價》。
  • 金微| 上頭條後,我起訴了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作為中央新聞媒體,是黨和國家在科技領域的重要輿論前沿,反覆地和我一個公民較勁,對我進行批判、不惜在頭版撕我,何為?  說到轉基因。那是十年前我在新華社工作,實事求是地報導山西、吉林等地種植轉基因出現的老鼠絕跡、動物流產、死胎現象,受到社會高度關注,在領導批示下,國家五部委組成聯合調查組親赴山西等地調查,最終結果是國家將這種玉米踢出國家主推品種行列。
  • 寧波三大報紙的頭版竟被它承包了!
    再來看今天的寧波晚報頭版,再看看今天的東南商報頭版,其實,小編也不知道,不過小編願意花點時間推理一下——首先,能在寧波三大報紙的頭版(注意是頭版)上做廣告,那不是一般人,至少得是個土豪,要知道隨便一張報紙的頭版一天就得好幾萬呢;其次,π已經這麼顯眼了,下面特地又寫了「3.141592653...89793
  • 光啟技術被人民日報點讚,超材料到底是什麼被披露
    深圳特區40周年之際,人民日報頭版對深圳40年來在高科技領域取得的成就給出了極高的評價。在提到深圳領跑世界的高科技成果時,特別為超材料領域點讚。作為全球超材料尖端裝備領域最大的研發機構,也是唯一能實現批量生產的行業龍,光啟技術再一次被點名。超材料行業也第一次被權威媒體披露浮出水面。
  • 以整版名單紀念美國新冠死者 《紐約時報》刊出「最令人痛心的頭版」
    參考消息網5月25日報導 美國《紐約時報》5月24日用整個頭版列出了1000名新冠肺炎死者的姓名、年齡和身份,並在導語中寫道:「這裡列出的1000人僅佔死者總數的1%。他們不僅是一個個名字。他們曾經是我們當中的一份子。」用這種方式向該國近10萬名新冠肺炎死者致哀。多家外媒對此事予以關注。
  • 總書記點讚的科技亮點 你知道幾個?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天宮、天眼、蛟龍、墨子號、悟空、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1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專門點讚科技成果。  現在向我們走來的,就是5年科技成果代表隊方陣了,來看看前排6位朋友的「模樣」吧。
  • 科技日報頭版:世界首套超聲技術水下兩相溼氣流量計研製成功
    科技日報天津7月9日電 (記者孫玉松 通訊員劉曉豔)記者9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徐英教授課題組主持研發的世界首套基於超聲技術的水下兩相溼氣流量測量裝置通過中國船級社    科技日報: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8-07/10/content_398849.htm?div=-1
  • 竹內亮回應華春瑩點讚:中國後疫情時代值得記錄
    繼《南京抗疫現場》後,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又一部紀錄片《後疫情時代》在中日兩國引起熱烈反響,登上日本雅虎頭版和中國微博熱搜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日前也為之點讚。他如何回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又如何闡述自己持續記錄中國的緣由?未來還計劃拍攝中國哪裡?
  • 光明日報頭版聚焦!國際領先,全球唯一,湖北院士團隊20年研製"人造太陽"
    前不久,參與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的情侶劉林子、佟瑞海的合影,"刷屏"了華中科技大學師生的朋友圈。12月22日,《光明日報》頭版刊發了這群華中大人的奮鬥歷程,譜寫了新時代"夸父逐日"的故事。
  • 別忘點讚|2020中國科技交出的完美答卷
    別忘點讚|2020中國科技交出的完美答卷 企業 來源:財訊網      時間:2021-01-01 10:51:17 2020年,國內全民動員全線抗疫,國外對中國口誅筆伐
  • 「點讚」《法制日報》頭版刊登我省為抗擊疫情貢獻一份法援力量案例
    清朗天空感受法治新生態6月5日,法制日報第一版刊登《為抗擊疫情貢獻一份法援力量》相關報導,報導我省法律援助工作,現轉載如下:講述人:林舒雯(福建省福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師)2019來源:法制日報責編:劉興審核:方琮 高奇■習近平: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問題■
  • 「點讚」忻州市再添兩個「國字號」名片!
    原標題:點讚 | 再添「國字號」名片!中國森林體驗基地3處保德縣國有林場、沁源縣韓洪鄉沁河之源生態農業文化旅遊有限公司、五臺山國有林管理局門限石林場駝梁景區中國森林養生基地4處山西省煤礦工人夏縣溫泉療養院、沁縣山上人家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鴻興山莊)、靈丘縣北泉鄉村文化旅遊有限公司、山西省梅洞溝溼地公園
  • 嶽陽日報頭版報導《執行路上的一縷金色陽光》,說的是?
    3月23日,《嶽陽日報》頭版報導了市中院執行幹警楊光的辦案故事--執行路上的一縷金色陽光。 『他是一把「尖刀」,利劍出鞘、千裡「獵賴」,參與各類案件執行500餘件,承辦重案難案40多起。他也是一個「硬漢」,碰硬攻堅時有勇有謀,抗爭病魔時卻又雲淡風輕。
  • 點讚火爆!邀您繼續為候選四川「誠信產品」點讚打Call!
    網絡點讚專題頁面自10月15日上午9時正式上線以來,網友參與熱情火爆,紛紛為自己喜愛的候選四川「誠信產品」點讚!截至10月18日17時,點讚數已超60萬,評論留言上千條。  記者在留言區看到,網友們對自己喜愛的候選四川「誠信產品」進行了熱情點讚。比如網友「青春無悔」留言點讚「築盾」人防工程設備「築造祖國地下長城,盾護人民生命安全!」。網友「成都澳斯特印務羅小珍」留言點讚「特安」人防防護設備「特安是誠信企業,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網友「相依為命」留言點讚「聯暢」漏纜卡具「聯暢信通,鐵路安全布線專家,值得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