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科技日報 ,作者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是富有鮮明科技特色的綜合性日報,是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中央主流新聞媒體,是黨和國家在科技領域的重要輿論前沿,是廣大讀者依靠科技創造財富、提升文明、刷新生活的服務平臺,是中國科技界面向社會、連接世界的明亮窗口。
科技日報 點讚無錫
12月16日,科技日報頭版刊發專題文章《太湖灣科創帶 創新驅動新格局——無錫打造蘇南模式「升級版」主題報導(上)》,並發表《時代重任 勇於擔當》評論文章,點讚無錫太湖灣科創帶建設。
此次報導是近30年來,科技日報再次以最大力度宣傳無錫科技創新工作,上次如此大力度的宣傳報導還要追溯到90年代末,連續發布鄉鎮工業發展系列報導。
太湖灣科創帶 創新驅動新格局
——無錫打造蘇南模式「升級版」
主題報導(上)
蘇湖熟,天下足。太湖流域自古以來便是物產豐饒之地。改革開放以來,蘇南模式發軔於此,太湖成了經濟騰飛、產業興旺的熱土。
時移世易,物換星移。如今,蘇、錫、常等太湖灣沿岸城市仍是當下經濟最活躍區域之一,但在加速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今天,怎樣實現發展新格局?如何擔當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怎樣打造改革開放的新高地?
科技創新!
面對一道道必答題
地處長三角幾何中心的無錫
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今年以來,無錫市將建設太湖灣科創帶作為「頭號工程」,突出體制機制改革,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在此集聚,一塊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示範高地正在飛速崛起……
瞄準關鍵技術
打造科技新基建
40年前,無錫人就在改革開放中嘗到了科技創新的甜頭。彼時,一個流行名詞從無錫傳遍全國:星期天工程師。企業要發展、經濟要進步,一批批來自上海的科研人員利用周末時間,幫助企業完成了技術升級;
40年後,當無錫邁入萬億GDP城市「俱樂部」,下一個萬億新動能自然而然地要向科技創新尋找答案。
為什麼是太湖灣?「多年來,太湖灣周邊地區已經發展成支撐帶動無錫創新驅動與高質量發展的科技高地、產業高地、人才高地,具備規劃建設太湖灣科技創新帶的紮實基礎和美好前景。」無錫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說。
對於無錫乃至長三角來說,太湖灣可謂一條科技創新的「黃金岸線」。這裡匯聚了眾多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各類創新型企業不勝枚舉。剛剛完成萬米深潛的「奮鬥者號」,就來自太湖灣畔的中國船舶集團702所;打破日韓技術壟斷,實現噸級供應光刻膠的博硯電子正摩拳擦掌,要一展身手……
「無錫的科研院所創新創業氛圍很強。」無錫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說,「我們把20餘家科研院所的資源利用起來,瞄準關鍵技術,針對科研院所的特點,採用一所一策的辦法,讓院所的科研成果能夠得到有效的承接,效果很明顯。」
不僅如此,太湖灣科創帶以「科產城人融合」為建設導向,最終目標是在集成電路、物聯網、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智能裝備等領域培育形成世界級產業集群,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機構,誕生一批原創新興產業,部分領域的技術創新能力進入全球前列,成為全省發展領先、長三角創新示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蘇南模式
「升級」關鍵在人
無錫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2007年太湖藍藻暴發引發供水危機事件,深刻警醒著人們:傳統鋪攤子、不環保的增長方式不可持續。蘇南模式的升級版,正是要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向科技要力量,創造新經濟發展源源不斷的動力。
「要集聚更多優秀人才來無錫創新創業,就必須要良好的生態環境,而集聚人才最重要的生態環境,就是要有創新的主體——企業。」無錫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無錫市科技局構建了創新型企業分類培育機制,按照企業成長規律,分別按照雛鷹企業、瞪羚企業和準獨角獸企業進行精準培育。入庫企業不但能得到研發補助,還能夠在融資上得到支持。
永中軟體就是一家入庫培育的瞪羚企業。該公司成功研發了完全自主可控的辦公軟體,已經進入到上市輔導階段。「我們公司今年員工就增加了近一倍。」該公司總經理談輝說。
「今年無錫市共有15家公司上市,其中10家就是我們培育的三類企業。」無錫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說。不僅如此,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度,無錫市2784家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稅收298.6億元,以不到全市1%的企業主體,創造了全市18.2%的稅收收入。
隨著太湖灣科創帶建設的深入,無錫市正為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作出新貢獻。
《無錫太湖灣科技創新帶發展規劃
(2020-2025)》
加快構建無錫太湖灣科技創新帶
「一核、十園、多點」
擁湖發展的空間格局
「一 核」
太湖新城,以無錫經濟開發區、無錫山水城科教產業園和無錫太湖國際科技園為核心,突出新城首位度、體現高端創新資源要素集聚,打造無錫產業技術創新的「中樞」和「內核」。
「十 園」
太湖灣科創帶沿線各市(縣)區發展潛力較強的園區平臺,突出產業承載主導功能,以特色化、集約化為發展導向,重點推動未來產業園、特色產業園和現代服務業產業園三類園區建設,推動重點園區圍繞主導產業,以造鏈、強鏈、補鏈、延鏈為核心,率先打造標誌性現代化產業鏈。
「多 點」
太湖灣科創帶沿線的高校、科研院所、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創新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資源,突出科技研發、創新孵化、文化教育等功能,強化高層次人才匯集、高水平高校院所集聚、高品質服務供給,推動形成載體平臺互聯互動、功能定位合理清晰、組織建設高效持續的發展格局。
●規劃強調●
1
·要堅持開放包容
打造環太湖新經濟生態圈,積極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1+N的規劃和政策體系,協同聯動滬蘇浙皖「環太湖」城市群,以太湖灣科創帶建設示範引領市域一體化、全面服務省域一體化、積極對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加快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以四大圈層聯動,推動構建由內到外、從弱聯繫到強連結的創新經濟生態圈,助力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
2
·要堅持產業主導
搶佔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聚焦集成電路、物聯網、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產業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突出科技型企業梯隊創新主體作用,加快技術創新與產業跨界融合,帶動無錫新舊動能加速轉換,搶佔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產業主導權、發展主動權。
3
·要堅持人才引領
建設創業創新人才首選地,深化實施「太湖人才計劃」,打響「太湖人才峰會」品牌,建設人才創新創業集聚區、人才體制機制試驗區、科技人才服務示範區為著力點,營造良好人才成長發展環境,以人的價值驅動帶動創新驅動格局構建。
4
·要堅持創新驅動
建設太湖灣區科創共同體,圍繞「開放、多元、活力、共贏」的新經濟創新生態圈構建,探索促進創業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的新組織新模式新機制新形式,形成生態賦能型發展結構,支撐太湖灣科創帶高水平建設與高質量發展。
5
·要堅持服務支撐
強化科技服務業賦能作用,圍繞各類創新主體需求,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優化科技資源共享服務運營機制,建設「雲上科創帶」,促進技術鏈、資金鍊融合發展,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以科技服務業賦能創新功能與產業功能協同提升。
6
·要堅持城市賦能
營造宜居宜業的人居環境,立足交通設施先導、生態環境為本的建設理念,優化基礎設施、「新基建」和服務配套供給,突出「最江南」生態文化底蘊。
7
·要堅持制度改革
營造現代化治理發展環境,發揮體制機制創新優勢,深化科技創新治理改革、建立完善管理運營機制、強化要素投入環境保障。
來源:綜合科技日報、無錫科技
原標題:《科技日報頭版點讚!》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