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約殯葬業不堪重負 無人認領的死者將葬在哈特島
中新網4月11日電 綜合美媒11日消息,美國紐約市官員稱,由於新冠疫情導致的死亡人數持續增加,殯葬業不堪重負,該市計劃將死於新冠而無人領回的遺體,埋葬在哈特島(Hart Island)上。死者被放進松木棺材葬入壕溝,上面不會有墓碑,只有個小小的白色標記。紐約市長白思豪的發言人戈德斯坦9日稱,未來數天內,很可能會將一部分新冠病毒死者的遺體送往哈特島下葬。《紐約時報》報導稱,通常情況下,紐約市平均每天有150人死亡,而新冠疫情的暴發使這一數字增長了至少一倍,殯儀館、火葬場、公墓和太平間都已經不堪重負。
-
美國超3000確診!紐約時報:中國爭取的時間被西方白白浪費了!
他們認為,由於病毒有潛伏期,新冠病毒檢測需要在一個對的「時間點」。川普在此時檢測為陰性,並不代表他始終健康。不排除川普將進行第二次新冠病毒檢測的可能性。根據CDC的數據,目前有70個病例來自美國從各國撤僑的公民。根據CNN健康頻道的統計,美國本土病例中,有2655例發生在49個州、華盛頓特區和其他美國領土上。截至目前,美國總共有56人死亡。這絕對是一個危險的信號,證明新冠病毒在美國已經逐漸蔓延開來。
-
崔天凱《紐約時報》刊文:中美需要團結合作、互幫互助
崔天凱《紐約時報》刊文:中美需要團結合作、互幫互助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5日在《紐約時報》刊文指出,圍繞疫情中美兩國間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但現在不是相互指責的時刻,現在我們需要團結合作、互幫互助。」
-
紐約時報,馳名雙標
前些天看《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把我氣笑了。一周後,這位50歲的司機被確診為新冠,一種來自中國並傳染到了全世界的病毒。』這『社論』不但不可信,並且極度可恥。的士司機每天接送幾十位客人,憑啥認定是文中女士傳染給他的?
-
《紐約時報》這篇抹黑中國的報導,美國網民發覺不對了……
如下圖所示,在這篇名為「改變世界的25天:中國如何讓新冠病毒流竄出去」的報導中,《紐約時報》派出了長期以來一直對中國存在強烈偏見,並多次配合美西方政府煽動支持分裂中國勢力的4名記者,荒謬地宣稱,如果中國能在去年年底病毒剛出現時就宣布封城,那麼新冠病毒就不會流竄到全世界。
-
美國12月新增新冠死亡病例已近6.5萬例,紐約時報給了兩個數字
據美國《大西洋月刊》發起的追蹤全美疫情項目統計數據,截至27日,美國12月新增新冠死亡病例為近6.5萬例,創疫情暴發以來單月新增死亡病例數新高。新華社資料圖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7日報導稱12月為美國疫情暴發以來「最致命」月份。11月美國有36964人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美國先前最高紀錄為4月,當月報告至少有5.5萬人因感染新冠去世。
-
《紐約時報》刊登中國學者饒毅文章後,遭到美國一群人瘋狂攻擊
來源:環球時報新媒體近日,中國知名科學家饒毅在美國《紐約時報》上撰文,通過講述他在美國紐約的一位叔叔因新冠肺炎不幸病逝的遭遇,並對比了他在中國武漢的親屬平安無事的情況,抨擊了美國川普當局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糟糕表現。
-
紐約時報"雪崩"重新定義報導?
(《紐約時報》已經深諳數字平臺的巨大潛力,因此先在網站上發表《雪崩》,三天後才在印刷版中刊出。)打開移動應用和付費電子閱讀內容的銷路或許需要《紐約時報》想想新點子,但是後兩個渠道無需做出很大變化。此外,《雪崩》還蘊藏著巨大的品牌營銷商機——與網站上的生硬廣告相比,在報導中穿插一則路虎越野車或Moncler羽絨服的廣告豈不更自然、更生動?
-
為什麼刊登饒毅文章的《紐約時報》被說成「傷害美國」?
中新網7月25日電 題:為什麼刊登饒毅文章的《紐約時報》被說成「傷害美國」? 作者陳念 「我在武漢的親人活了下來,我的叔父卻因疫情死在了美國」——近日《紐約時報》評論版刊發了中國海歸學者饒毅的署名文章,由美國叔父的意外之死引入,講述大時代下中美兩地家族成員的分離聚合,道盡「一場疫情,同一家族,不同國家,陰陽兩隔」的人間悲涼。這個故事被認為映射了中美兩個大國的真實變遷,引人深思。
-
《紐約時報》唱衰基因研究 圖譜未發揮醫學作用
《紐約時報》「唱衰」基因研究:誰說斑馬的條紋完全由其基因決定? 本報特約撰稿 森堡 基因組學研究是近20年來最受關注的科研項目之一,許多媒體曾宣傳它在癌症、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等疑難雜症治療方面具有廣闊前景,投入大量科研經費的多國政府也對其寄予厚望。6月13日,美國《紐約時報》在頭版刊出「唱衰」基因組學研究的評論文章,認為這項研究還停留在基礎階段,要用於臨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紐約時報》長文:他們逃離美國 在中國找到了最基本的自由
來源:中央政法委長安劍原標題:《紐約時報》長文:他們逃離美國 在中國找到了最基本的自由美國《紐約時報》1月5日文章,原題:在一個混亂的疫情大流行世界裡,中國提供了自己版本的自由《紐約時報》報導截圖去年10月下旬,鄧肯·克拉克所乘坐的航班在巴黎機場跑道上開始滑行時,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該國開始實施第二次全國封鎖。
-
《紐約時報》粗略統計發現:全美270所大學逾6300...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在美國大學決定是否返校上課及重開校園之際,《紐約時報》29日發表文章指出,新冠肺炎其實早已在校園之內傳播。美國大學新冠肺炎病例數量多《紐約時報》網頁截圖 《紐約時報》對全美270所四年制公立大學、精英型研究大學以及屬於一級體育聯賽的私立大學進行的研究表明,儘管大部分學校尚未開始新的學期,但與學校有關的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已經超過6300例。 研究指出,今年夏天,美國華盛頓大學學生會宿舍暴發了新冠疫情,至少136人受到感染。
-
紐約時報:新冠沒有成為中國的車諾比 卻成了美國的滑鐵盧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0月14日刊載題為《新冠沒有成為中國的車諾比,卻成了美國的滑鐵盧》的文章,作者系該報專欄作家託馬斯·弗裡德曼,文章稱,美國今天患上的病,用新冠肺炎疫苗是治不好的。人們已經失去對彼此、制度以及最基本的是非觀的信任——這些都是應對一場衛生危機所必需的。
-
世衛組織專家怒罵《紐約時報》
央視新聞客戶端2月14日消息,《紐約時報》在內的多家美媒近日刊文援引多位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的話稱,在世界衛生組織新冠病毒溯源研究聯合專家組的調查過程中,中國方面的某些行為嚴重阻礙了調查進程。然而報導發出後,文章中援引的專家陸續發文闢謠,稱自己的觀點被扭曲,指責《紐約時報》的行為「無恥」。
-
那「美國最黑暗實驗中心」應接受國際調查
美國《紐約時報》5月24日的頭版大標題是《美國接近10萬人死亡,無法計算的損失》。1000名新冠肺炎病亡者的姓名、年齡和身份密密麻麻地鋪滿了頭版,而這僅是美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數的約百分之一。每一個名字都曾代表著一條鮮活的生命,由於美國政客抗疫不力,才讓美國人民承受了如此巨大的代價,讓成千上萬的家庭承受喪親之痛。
-
世界十大最令人失望景點 艾菲爾鐵塔居首
然而,英國最近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這些名勝已經成為不少遊客心中的「最令人失望」景點。對此,一些旅遊專家呼籲,遊客在選擇旅遊景點時應該具有自己的判斷力,不要過分依賴「假日指南」,以免失望而歸。 登上鐵塔像被裝進罐子 研究人員通過詢問1267名成年人,總結出世界十大「最令人失望」旅遊景點,法國巴黎的艾菲爾鐵塔名列榜首。
-
以紮根理論看紐約時報的數位化轉型:讀《紐約時報是如何做新聞》
與當時流行的「故事模式+黃色新聞潮+簡訊息模式」不同,《紐約時報》獨闢蹊徑,尤其喜歡看在長篇大論和報告,這些讓《紐約時報》更是顯眼,「它讓美國人形成了一個堅定的信念:每逢大事,欲求信息之全,非買《紐約時報》不可」。100多年下來,《紐約時報》被公認為美國最有權威性的報紙,它擁有無比倫比的新聞權威,並且是決策者、精英人士和越來越多普通人的信息來源。
-
紐約時報:一些新冠患者出現嚴重精神疾病症狀(雙語)
,發布於2020年12月29日Pam Belluck是時報健康和科學作者,曾與團隊共同獲得普立茲獎,還曾獲得娜麗·布萊最佳頭版新聞獎。在南橡樹醫院,有一個針對新冠患者精神疾病的入院治療項目,古利博士還不確定新冠病毒是否與這名女性的心理症狀有關。「也許這與新冠有關,也許無關,」他回憶自己當時是這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