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刊登中國學者饒毅文章後,遭到美國一群人瘋狂攻擊

2020-12-04 環球網

來源:環球時報新媒體

近日,中國知名科學家饒毅在美國《紐約時報》上撰文,通過講述他在美國紐約的一位叔叔因新冠肺炎不幸病逝的遭遇,並對比了他在中國武漢的親屬平安無事的情況,抨擊了美國川普當局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糟糕表現。

然而,這篇文章以及《紐約時報》,卻反而在社交媒體上遭到了美國一群「愛國人士」的瘋狂攻擊,不僅被扣上了「通中通共」的帽子,甚至還被要求放棄美國國籍和「滾去中國」。

在這篇名為「我在武漢的親戚活了下來,但在紐約的叔叔卻沒有」的文章中,饒毅先講述了自己在美國紐約的叔叔不幸的遭遇,稱今年75歲的叔叔,在今年5月20日因新冠肺炎不幸離世了。

(截圖來自饒毅刊登在《紐約時報》上的文章)

饒毅在文中先回顧了一番自己的家族史,稱父親和叔叔都是學醫的,但因戰爭兩人曾分開了35年,父親在中國學醫,叔叔則從臺灣去了美國,兩人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隨著父親去美國進修而重聚。詳戳:饒毅在紐約時報發文:武漢親戚挺過來了,紐約的叔叔去世了

之後,饒毅把視角轉回了現在,稱當新冠肺炎疫情在中美先後暴發後,他在武漢的12名親屬都平安無事地度過了疫情的衝擊,可他在紐約的叔叔,卻因為新冠肺炎醫治無效死在了那個「世界上軍事力量最強,經濟最富裕,醫學最先進的國家」。

「美國有兩個月甚至更多的時間去學習中國應對新冠病毒的經驗,本可以採取更多的措施去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饒毅寫道,「我的父親難以接受他兄弟的死,部分也是因為如果叔叔在中國的話,他認為自己就能醫治並救活他。」

(截圖來自饒毅刊登在《紐約時報》上的文章)

最後,饒毅感慨說,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對於家族中有6人在美國的父親一家來說,能選擇去美國生活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可如今叔叔的死卻說明美國已經不好了…..

耿直哥相信大家讀完饒毅的這篇文章後,都會覺得這篇寫得其實挺客觀的,既說出了美國曾經的強大,也指出了川普時代的美國是如何在走下坡路,如何在疫情上搞砸了一切。他文章中所流露出的對於美國墮落的嘆息,相信也是《紐約時報》選擇刊登他文章的其中一個原因。

遺憾的是,正如我們文章最開頭所介紹的那樣,在《紐約時報》把這篇文章發布到了境外的社交平臺「推特」上後,其評論部分竟迅速被一群美國的「愛國賊」給佔領和汙染了。

如上圖所示,這些美國「愛國賊」的頭目,是之前曾經炒作新冠病毒來自武漢病毒所這一謠言的美國國會議員湯姆·科頓。這個美國總統川普的鐵桿支持者,很好地「發揚」了他偶像「四處推鍋」和「張口就來」的特點,不反思自己的問題,反而毫無依據地造謠稱《紐約時報》是在給中國做政治宣傳。

而在他的攪動下,《紐約時報》這則文章帖子的評論區,也充斥著許多這種「不去解決問題,而是去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式的言論。

下圖所展現的,便是與湯姆·科頓屬於統一陣營的多名美國保守派右翼網絡大V,在瘋狂攻擊《紐約時報》的場景。這些留言的內容大多是說《紐約時報》被「收買」了,是「中國滲透美國的『第五縱隊』,「該報愛的是中國」,「是中國的宣傳機器」,以及「中共花了多少錢讓你們刊登這篇垃圾」等等….

有人還要求《紐約時報》讓同意刊登饒毅這篇文章的人都放棄美國國籍,並「滾去中國」。

另外,根據路透社的報導,美國那個謊言連篇的國務卿蓬佩奧,也在北京時間今天早上對《紐約時報》刊登的那篇饒毅的文章表達了不滿,稱《紐約時報》評論版昨天刊登了一篇「幫中國做政治宣傳的文章」,並指控《紐約時報》這麼做是「反美國的」。

不過,比這些「愛國賊」式的言論,更讓人為美國感到悲哀的是,這些言論在社交媒體上還獲得了數百甚至近千條的點讚,遠超過那些通過饒毅的文章呼籲美國反思自己問題的聲音。

當然,這種情況對了解美國社會真實情況的人來說,其實不算意外。今年5月美國民調機構「皮尤」發布的一項調查就顯示,更多美國人認為美國的防疫工作比中國做得好,認為美國做得不好的美國人數,也少於認為中國做得不好的人數。

當然,據路透社6月的報導,另一項面向世界全球的民調顯示,世界上更多國家的民眾認為中國的防疫工作要比美國好很多。

所以,美國之前的民調,以及饒毅這篇文章如今遭到的攻擊,或許意味著不論今年11月的美國大選由誰勝出,美國的疫情也依舊會是現在這個差勁的樣子。

用一句咱們中國都熟悉的話來解釋就是:一個國家的民眾什麼樣,他們的國家也就什麼樣…..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刊登饒毅文章的《紐約時報》被說成「傷害美國」?
    中新網7月25日電 題:為什麼刊登饒毅文章的《紐約時報》被說成「傷害美國」?  作者陳念  「我在武漢的親人活了下來,我的叔父卻因疫情死在了美國」——近日《紐約時報》評論版刊發了中國海歸學者饒毅的署名文章,由美國叔父的意外之死引入,講述大時代下中美兩地家族成員的分離聚合,道盡「一場疫情,同一家族,不同國家,陰陽兩隔」的人間悲涼。這個故事被認為映射了中美兩個大國的真實變遷,引人深思。
  • 《紐約時報》這篇抹黑中國的報導,美國網民發覺不對了……
    其次,《紐約時報》這篇污衊中國的報導還迴避了一個更本質的問題,即中國作為疫情最先出現的國家,在經歷了幾萬人感染,數千人死亡的巨大犧牲,才終於將這個全新病毒所引發的疫情控制住,並將我們的戰疫經驗分享給全世界時,《紐約時報》所來自的美國和西方世界卻在輕視中國發出的警告。
  • 以紮根理論看紐約時報的數位化轉型:讀《紐約時報是如何做新聞》
    為了迎合這一部分人的口味,《紐約時報》應運而生。紐約時報的創始人雷蒙德,一開始就想創建一份理想的報紙:少刊登或者不刊登刺激性新聞、多刊登重要而正直的新聞,要保持「莊重嚴肅」的格調,與市面上其他小報區別開來。從一開始《紐約時報》就定位成嚴肅報紙,講求「客觀報導」,尤其是以國際新聞和闡釋見長。《紐約時報》剛面世,就贏得讀者的喜愛。
  • 怒懟D&G辱華廣告的美國小哥更新啦 這次炮轟《紐約時報》
    這位本名內森·裡奇(Nathan Rich)的小哥是一位長期生活在中國的美國人,從事電影特效製作,其企業還參與了《流浪地球》的部分特效製作。在中國生活的經歷,讓裡奇了解真實的中國究竟是什麼樣的,也讓他對於一些西方媒體扭曲抹黑中國的報導十分無語。
  • 中國控制疫情犧牲了「自由」?老「陰陽人」《紐約時報》又來了!
    新年伊始,儘管中國出現了一些零星的疫情,但是與西方世界相比,中國成為世界的「安全島」。美媒《紐約時報》也承認這一點。它在1月5日的一篇文章中稱,當許多國家仍飽受新冠之害,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中國在2020年全年報告的感染人數不到10萬人。自去年11月初以來,美國每天報告的病例都超過了這個數字。
  • 科學家饒毅放棄美國國籍10年,再赴美卻屢屢被拒
    在美學習工作長達22年,2007年放棄美國國籍回國,10年後,赴美進行學術活動卻屢屢被拒。 這就是中國生命科學界著名學者、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兩年間的遭遇。根據《南華早報》19日的報導,最近一次遭拒是饒毅收到位於維吉尼亞州亞歷山大市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邀請,於7月23日和24日在華盛頓參加一個科學研討會。但這次赴美籤證申請同之前一樣遭到美駐華大使館拒絕。 饒毅 圖自《南華早報》 美國《科學》雜誌18日的報導稱,這位中國頂級腦科學領域專家一直在困惑他是如何上了美國籤證黑名單的。
  • 第n+1次美國籤證被拒,饒毅做錯了什麼?
    工作狂施一公2013年在科學網發文《饒毅其人其事》裡寫,自己剛認識饒的時候,對他印象欠佳,因為自己忙於科研正道,比他早三年做PI的饒毅卻是在那裡花很多時間寫雜文,還是跟自己實驗室研究課題無關的雜文,比如評論科學史上的人物和事件,「他把這些文章通過email群發給在美國的中國學者教授們閱讀。由於對饒毅有成見,他發來的雜文我一般都直接刪掉、不會花時間閱讀。」
  • 美以製造病毒攻擊伊朗核設施被紐約時報曝光
    據新華社電 伊朗核設施去年11月遭計算機蠕蟲病毒Stuxnet侵襲,伊朗方面懷疑是美國和以色列所為。美國《紐約時報》15日披露,這種病毒由美國協助以色列技術人員開發,事先在以色列核基地內實施測試,旨在破壞伊朗核項目。
  • 臺灣網軍買廣告登《紐約時報》攻擊譚德塞,蔡英文發文力挺
    據臺灣媒體報導,由臺灣網軍發起募資併購買版面的廣告,14日在美國《紐約時報》刊登,其中提到「臺灣被世衛組織拒於門外」;對此,世衛組織在回應臺灣媒體採訪時強調,數十年來一直與臺灣衛生部門保持技術交流。據報導,這份廣告文案被切成上下兩塊,分別以黑、白為底色。
  • 《紐約時報》推薦這些暢銷書
    [摘要]《紐約時報》暢銷書榜7月新榜發布,戀愛寶典、總統自傳、特工手記……紛紛上榜。(圖片來自網絡)【編者按】《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The New York Times Best Seller List)是美國最具代表性的暢銷書榜之一。排行榜由《紐約時報》新聞調查(News Surverys)部門負責,調查數據來源於美國數百個獨立圖書零售商、國內和地方連鎖店、在線和多媒體娛樂零售商、大學、超市、折扣商店和報攤等部門的每周銷售報告。
  • 美國《時代》周刊發布新一期雜誌封面:「民主」遭到攻擊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當地時間1月6日,川普的大批「狂熱支持者」暴力衝擊美國國會大廈,造成大規模騷亂,讓人震驚。此事也遭到了美國國內媒體、兩大政黨以及國際社會的齊聲譴責。7日,美國《時代》周刊(TIME)發布了新一期雜誌封面,所用畫面正是來自於6日的那場國會騷亂。
  • 《紐約時報》官網遭受惡意攻擊 部分服務中斷
    網易科技訊 8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紐約時報》官方網站周二遭受外來惡意攻擊致部分伺服器宕機。
  • 美國大使館內的詭異響聲!所有人耳鳴頭痛,竟遭到微波武器攻擊?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2017年,美國大使館內的奇怪響聲,也困擾了美國專家們一年多,不過近日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稱,大使館疑似遭到了微波武器的襲擊,長期以來接收微波的照射侵襲,給館內人員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小影響。
  • 紐約時報發文稱,中國人川普在華盛頓白宮,我們的總統不是美國人
    紐約時報發文稱,中國人川普在華盛頓白宮,我們的總統不是美國人。估計川普總統也是哭暈在廁所。或許他自己永遠都想不通,在那個每天都被他拼命針對和抹黑的國家,自己竟然是個全民網紅。甚至還被中國網民親切地稱作川建國同志……川普在帶領美國和中國對峙期間,總是會做一些噁心中國卻對美國不利的決策,平白消耗美國國力。
  • 紐約時報,馳名雙標
    之前日報轉載過來自公眾號維京女俠的文章中這樣解讀紐約時報的歪曲報導:前些天看《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把我氣笑了。至於在新聞中強調『中國女士』,並用春秋筆法渲染該女子『美麗而沒有素質』,言下之意更是明顯:『正是因為缺乏素質的中國人,新冠病毒才會傳染到全世界』。作為全美最具影響力的百年老報,《紐約時報》邁著『新聞自由』的小碎步,終於把自己整成了英文版《故事會》。
  • 饒毅直言回國後最大的痛苦是中國人際關係,為何他不離開?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人際關係會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面對這個問題,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方法,而饒毅直言,回國後最大的痛苦就是中國的人際關係,那麼為什麼他不離開?放棄優厚待遇,回國後最大的痛苦是中國人際關係隨著時間的發展,國際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密切。2007年,饒毅放棄美國國籍和優厚的待遇,回到中國,對於自己的舉動,他曾經表示:想要通過自己的行動,讓更多留學海外的人才回國。
  •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放棄美國國籍10年後再赴美卻屢屢被拒
    在美學習工作長達22年,2007年放棄美國國籍回國,10年後,赴美進行學術活動卻屢屢被拒。  這就是中國生命科學界著名學者、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兩年間的遭遇。  根據《南華早報》19日的報導,最近一次遭拒是饒毅收到位於維吉尼亞州亞歷山大市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邀請,於7月23日和24日在華盛頓參加一個科學研討會。但這次赴美籤證申請同之前一樣遭到美駐華大使館拒絕。  美國《科學》雜誌18日的報導稱,這位中國頂級腦科學領域專家一直在困惑他是如何上了美國籤證黑名單的。
  • 《紐約時報》補發林徽因、梁思成訃告:夫妻攜手,用一生探索中國...
    《紐約時報》推出了「被遺漏的逝者」(Overlooked)欄目,開始補發歷史上該報遺漏的重要人物訃告。美國當地時間4月11日,《紐約時報》在該欄目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紹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故事 —— 《林徽因與梁思成,中國古建築的編年史家》。
  • 高通接受處罰,紐約時報叫什麼屈
    美國晶片製造商高通9日同意支付9.75億美元罰款,從而了結了中國政府對該公司違反《反壟斷法》的調查。高通股價在9日的盤後交易中上漲3%。高通2013財年生產了7.16億張晶片,其中約一半賣給了中國手機製造商等IT企業。
  • 中國有人寫小黃書入獄 紐約時報觀點讓人三觀盡毀
    它昨天刊登了一篇「奇文」——▲「中國耽美小說作者因製作販賣淫穢物品獲刑十年」(via New York Times)(文章中文翻譯via紐約時報中文網許多中國公民譴責量刑太嚴厲、太過分。在《紐約時報》批評天一被判刑、還借別人之口表示「這根本不淫穢」時,咱們先來看看你們美國相關的法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