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人寫小黃書入獄 紐約時報觀點讓人三觀盡毀

2020-11-27 中國網

這屆《紐約時報》,咋就這麼不行呢……

前兩天,國內一枚網絡作者因寫淫穢小說、並販賣給包括未成年人在內的讀者,被判刑10年半。

國內對此尚在爭論時,《紐約時報》居然也跑出來刷存在感了……

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網絡寫手劉某某,筆名「天一」,寫了本名叫《攻佔》的耽美小說,並拿來印刷販賣了7000冊,從中盈利了十幾萬。

▲劉某某撰寫的小說《攻佔》

所謂的「耽美小說」,相信很多年輕的盆友都知道,是以刻畫描寫男性之間的愛情為主的。

但「男性愛情」本身不是這次的重點。重點在於,天一的小說裡含有大量淫穢色情的描寫……

2017年,一本名叫《攻佔》的書籍突然在網絡上火爆起來,短短幾個月時間,該書籍就通過網絡銷售數千本。而這樣一本「暢銷書」也引起了國家掃黃打非辦的注意。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版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鑑定,鑑定樣本《攻佔》為淫穢出版物。

辦理此案的蕪湖縣公安局治安大隊民警朱佩告訴記者,《攻佔》是一本淫褻性地具體描寫男男同性戀性行為的書籍,其中還充斥著大量與性變態有關的暴力、虐待、侮辱等行為,內容十分的不堪入目。

這本小說的內容有多「不堪入目」呢?

據網友們反映,裡面含有「未成年的17歲男生強姦自己的男老師」等內容……

此案已判,爭論也有一些。

國內主要的爭論點在於,天一「寫本小黃書」被判了10年半,有點過重了。

對於「寫淫穢色情」+「牟利」+「向未成年人傳播」,判10年半究竟是不是過重了,隔壁的耿直哥昨天也寫過相關文章,其中有諮詢法律專家的部分,感興趣的盆友可以戳下面藍字閱讀:

女子寫淫穢小說賣錢被判入獄10年,對還是錯?

(圖via 蕪湖廣電生活頻道)

請注意:「天一案」受到關注,或者說引起爭論,主要的焦點還是在於「判得是否過重了」。

至於天一本人究竟「該不該判」,甚至「有沒有犯罪」——相信稍微有些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毋庸置疑、毫無爭議可言的。

@路易太太: 天一是很可憐,但……畢竟判決也是依法

@清醒人生最荒唐:我沒看過小說所以不知道她這本到底多yhsq(淫穢色情),但聽朋友介紹確實有點……法院已經定了yhsq,這就是她的錯。

@拾不盡_風前絮:我知道大家很憤怒,很不平,但創作、傳播yhsq在現在確確實實就是犯法的……也希望大家不要過度發散這件事,儘量把輿論重點放在為天一減刑上。特別是未成年粉絲,不要因此罵國家,……因為向未成年人傳播yhsq真的是一個很重的罪名。

@-Shyanne-糖糖-:法律不一定是完善的,但判決確實是依據法律的,所以引導輿論拿別的案件比來比去的可以消停了!

▲關於審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的相關內容(圖via公號@環球時報)

但是著名美媒《紐約時報》呢,卻硬要在這時刷刷存在感。

它昨天刊登了一篇「奇文」——

▲「中國耽美小說作者因製作販賣淫穢物品獲刑十年」(via New York Times)(文章中文翻譯via紐約時報中文網)

這篇文章有多「神奇」,看兩段你就懂了……

Her punishment captured national attention in recent days, with many Chinese citizensdenouncing it as harsh and excessive。

最近幾天,她(天一)的判決引起了全國關注。許多中國公民譴責量刑太嚴厲、太過分。

In tens of thousands of unusually blunt online comments, many questioned the fairness of the judicial system and said that the government was going too far in its efforts to stop the spread of obscene material。

在成千上萬條異常直言不諱的網絡評論中,許多人質疑司法系統的公正,並表示政府在阻止淫穢物品傳播方面做得太過不遺餘力。

「Pornography is a normal need of adulthood,」 one user wrote on Sina Weibo, a Twitterlike site。 「Where’s the crime?」

「色情作品是成年人的正常需求,」一名用戶在微博上寫道,「哪裡是犯罪?」

喲,「異常直言不諱(unusually blunt)」,您這詞用得可夠有意思的啊

微博上的留言和評論那麼多,《紐約時報》選的這條也很莫名其妙:「色情作品是成年人的正常需求,哪裡是犯罪?」

……等等,作者你中文不好嗎?

天一是因為涉及「傳播淫穢色情並牟利」而獲刑,這跟你所謂「成年人的正常需求」有關係嗎??

接著,《紐約時報》又借某個社工之口,來了下面這段。

那更是三觀盡毀——

「If she is sentenced for 10 years for writing such a novel as a novelist, then I think it is totally not right,」 said Sophia Deng, 24, a social worker in Shanghai。 「It is not at all a very obscene thing。」

上海一名24歲的社會工作者索菲亞 鄧表示:「如果說她只是因為寫了這樣的小說而被判了十年,我認為是完全不正確的。這根本不是一個淫穢的事情。」

Writer of Erotic Novels in China Is Jailed for Producing Gay Pornography (via NYT)

……這就很尷尬了。

在《紐約時報》批評天一被判刑、還借別人之口表示「這根本不淫穢」時,咱們先來看看你們美國相關的法律吧。

主頁君去查了你國司法部的網站,發現了如下內容:

Federal law strictly prohibits the distribution of obscene matter to minors。 Any transfer or attempt to transfer such material to a minor under the age of 16, including over the Internet, is punishable under federal law。

聯邦法律嚴禁向未成年人傳播淫穢物品。根據聯邦法律,任何將此類材料傳播或試圖傳播給16歲以下未成年人的行為都應受到懲罰(包括通過網絡傳播)。

In addition, visual representations, such as drawings, cartoons, or paintings that appear todepict minors engaged in sexual activity and are obscene are also illegal under federal law。

此外,在聯邦法律下,描繪未成年人性行為及淫穢的圖像、漫畫或繪畫等視覺表現形式,也是非法的。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 standard for what is harmful to minors may be different than the standard for adults, and offenders convicted of obscenity crimes involving minors face harsher penalties than if the crimes involved only adults

尤其要注意的是,對於向未成年人(傳播淫穢)的有害標準,可能不同於成人的標準。違法者被判處淫穢類罪行時,但凡涉及到未成年人,將面臨更加嚴厲的處罰。

(via www.justice.gov/criminal-ceos/obscenity)

沒錯,當淫穢色情的內容裡本來就有未成年人(如天一的小說裡描述「17歲學生強姦老師」)時,你國的法律是更加重判的——

Section 1466A of Title 18, United State Code, makes it illegal for any person to knowingly produce, distribute, receive, or possess with intent to transfer or distribute visual representations, such as drawings, cartoons, or paintings that appear to depict minors engaged in sexually explicit conduct and are deemed obscene。

The matter involving minors can be deemed obscene if it (i) depicts an image that is, or appears to be a minor engaged in graphic bestiality, sadistic or masochistic abuse, or sexual intercourse and (ii) if the image lacks serious literary, artistic, political, or scientific value。

A first time offender convicted under this statute faces fines and at least 5 years to a maximum of 20 years in prison。

Citizen’s guide to U.S。 Federal Law on Obscenity (via justice.gov)

你國的初犯,碰到類似情況,都會面臨罰款和5-20年刑期的責罰。

現在你《紐約時報》卻跑過來說,中國對天一的懲罰「不正確」,她做的事「根本不淫穢」?

就連咱們國內的網友(甚至天一的讀者們),絕大多數都只是在說,天一判得「過重」了而已。她究竟有沒有違法,這大家心中都有桿秤。

倒是《紐約時報》在這不分是非、替人「喊冤」,你這是哪門子的雙標??

天一的事情引起輿論關注,並不算壞事。

如果它能推動咱們部分法律與時俱進、做出適當的調整和完善,相信這會讓不少人覺得欣慰。

但這絕不是某些外媒拿來搞雙標、顛倒黑白、抨擊中國的理由。

這屆《紐約時報》,咋就這麼不行呢……

你怎麼看天一的案件?你怎麼看《紐約時報》的報導?

相關焦點

  • 毀三觀是什麼意思?毀三觀是哪三觀?|三觀|是什麼-知識百科-川北...
    毀三觀是什麼意思?毀三觀是哪三觀?時間:2015-04-21 10:27   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毀三觀是什麼意思?毀三觀是哪三觀? - 請問網絡上的毀三觀是什麼意思?毀三觀是哪三觀?三觀盡毀、三觀不正是什麼意思?
  • 《紐約時報》刊登中國學者饒毅文章後,遭到美國一群人瘋狂攻擊
    來源:環球時報新媒體近日,中國知名科學家饒毅在美國《紐約時報》上撰文,通過講述他在美國紐約的一位叔叔因新冠肺炎不幸病逝的遭遇,並對比了他在中國武漢的親屬平安無事的情況,抨擊了美國川普當局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糟糕表現。
  • 「毀三觀」的阿德利企鵝,為了「房子」出賣色相,隔壁老王有話說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如今在這個年代裡,對於很多男性來說,沒有房子或者沒有房子是很難娶到老婆的,畢竟首先丈母娘那一關就很不好過了。在中國,房子對於組建家庭的新婚夫婦而言是很重要的。QQ企鵝原型——阿德利企鵝講起企鵝,我們大家都比較熟悉了,雖然有些人不一定會見過真企鵝,但是也用過QQ啊!QQ企鵝陪伴了很多人走過了最青蔥的一段歲月,如今雖然很多人都很少用到QQ了,但是企鵝呆萌可愛的形象也一直印刻在我們的腦海裡。而QQ企鵝的原型正是我們今天的主角——阿德利企鵝。
  • 《紐約時報》這篇抹黑中國的報導,美國網民發覺不對了……
    而且,當時這些指責中國防疫「嚴酷」的該報記者中,有人如今更是直接參與到了這篇反過來質問中國不提前封城的報導中。其次,《紐約時報》這篇污衊中國的報導還迴避了一個更本質的問題,即中國作為疫情最先出現的國家,在經歷了幾萬人感染,數千人死亡的巨大犧牲,才終於將這個全新病毒所引發的疫情控制住,並將我們的戰疫經驗分享給全世界時,《紐約時報》所來自的美國和西方世界卻在輕視中國發出的警告。
  • 攀爬《紐約時報》大樓的美國人被困5樓外牆,被紐約警方當場逮捕
    10月15日, 周四晚上,紐約警方逮捕了一名美國男子,此前有人看到他攀爬爬曼哈頓《紐約時報》大樓的外牆。在街道上拍攝的監控視頻顯示,這位攀爬者在《紐約時報》大樓的一個角落向上爬了幾層樓。
  • 以紮根理論看紐約時報的數位化轉型:讀《紐約時報是如何做新聞》
    這個並不讓人滿意,因此戲稱這樣的內容為「鏟品」(shovel ware),意思是「毫無新意地照搬媒體上的內容或產品」。1999年《紐約時報》嘗試將紙質版和網絡版的新聞編輯室(中國叫編輯部)合二為一,創建不間斷新聞部。儘管名義上合併,但是當時網絡新聞編輯室和報紙新聞編輯室仍然分開辦公。而且很多記者都抗拒為網絡版新聞寫稿的想法,因為都認為最好的新聞得放到紙質版。
  • 鍾偉:三觀盡毀還是三觀重建?從現代貨幣理論說開去
    ——鍾偉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成員、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 從現代貨幣理論看傳統貨幣理論面臨的挑戰 文 | 鍾偉 1900也是個庚子年
  • 王小波死不瞑目:他把《黃金時代》當寵兒,卻偏有人當「黃書」看
    當時的王小波已經倒在了地上,而他的臉則面頂南牆,牙齒裡儘是牆上的白灰,而身體早已僵硬而冰涼。王小波走得太突然,讓愛他、敬他的人肝腸寸斷。頭撞南牆、頭撞南牆,王小波的一生何嘗不是「撞南牆」的一生呢?王小波出生詩書之家,在特殊年代,他因為家庭成分不好,幹過許多工作。1968年,王小波在雲南兵團勞動,並開始嘗試寫作。這段經歷成為《黃金時代》的寫作背景。
  • 王小波的一本「黃書」說出了魯豫的心聲,高曉松:神一樣的存在
    王小波妻子李銀河曾追憶:「小波真是幸運,斯人已去,卻留下這些文字令我們哭,令我們笑,令我們沉思,令我們反省。他的文學成就還是讓文學史家去評論吧,我看中的只是他給我帶來的當下的快樂。」在王小波的所有作品中,不得不提就是他的三部曲:《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黑鐵時代》!也是因此,王小波被稱為中國的卡夫卡。
  • 中國控制疫情犧牲了「自由」?老「陰陽人」《紐約時報》又來了!
    新年伊始,儘管中國出現了一些零星的疫情,但是與西方世界相比,中國成為世界的「安全島」。美媒《紐約時報》也承認這一點。它在1月5日的一篇文章中稱,當許多國家仍飽受新冠之害,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中國在2020年全年報告的感染人數不到10萬人。自去年11月初以來,美國每天報告的病例都超過了這個數字。
  • 一拳超人:怪人餓狼居然是這樣的,毀你三觀
    在一拳超人第二季中,餓狼一人屠殺眾多英雄,這種反人類的人被英雄總部成為怪人。餓狼心狠手辣,以獵殺英雄為樂。餓狼的實力強大,一般的英雄根本就不是他的對手。雖然餓狼被稱為怪人,惡魔般的存在,但事實並不是那樣,他其實也是心地善良的人。這個觀點是不是有點毀你三觀呢?餓狼在一拳就是一個思想有問題的人,居然會有那種反人類的思想。
  • 紐約時報,馳名雙標
    今天紐約時報兩篇推文火了前後只隔了20分鐘兩種完全不同角度的解讀:之前日報轉載過來自公眾號維京女俠的文章中這樣解讀紐約時報的歪曲報導:前些天看《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把我氣笑了。至於在新聞中強調『中國女士』,並用春秋筆法渲染該女子『美麗而沒有素質』,言下之意更是明顯:『正是因為缺乏素質的中國人,新冠病毒才會傳染到全世界』。作為全美最具影響力的百年老報,《紐約時報》邁著『新聞自由』的小碎步,終於把自己整成了英文版《故事會》。
  • 《紐約時報》數位化專題"雪崩"獲得大讚(圖)
    他在自己創辦的GigaOm上發表文章認為,"雪崩"項目的新媒體探索具有很高的價值,《紐約時報》完全可以沿著目前的路子走下去,"以這類型的數位化報導模式為起點,開創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重新定義新聞報導"。他的觀點可以提煉為:  一、 作為傳統媒體人,你還認為新媒體就是把舊媒體內容改一改,"移植"到網絡上,你就大錯特錯了。
  • 科學就是毀三觀
    科學就是毀三觀
  • 《紐約時報》2015最佳兒童繪本 還有一本中國的
    2015年《紐約時報》最佳兒童繪本書單,新鮮出爐了!值得一提的是,其中還有一本是中國人寫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紐約時報》自1952年起,書評版每年都會組建一個獨立評審小組
  • 美國《紐約時報》發布最新一期暢銷書排行榜
    美國《紐約時報》發布最新一期暢銷書排行榜 2008年07月15日 15:12 來源:北京娛樂信報 發表評論   據新華社電 美國《紐約時報》13日發布了最新一期暢銷書排行榜
  • 世衛組織專家怒罵《紐約時報》
    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權,請聯繫小編微信號:yyxxzz520,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央視新聞客戶端2月14日消息,《紐約時報》在內的多家美媒近日刊文援引多位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的話稱,在世界衛生組織新冠病毒溯源研究聯合專家組的調查過程中,中國方面的某些行為嚴重阻礙了調查進程。
  • 什麼是三觀,三觀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我們經常說一個人三觀很正或者毀三觀等等,這裡的三觀是指我們大多數認知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解釋起來更偏向於一個系統的哲學體系,而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人,沒有那麼大的宏觀,所以我也只是在我的角度說一說「三觀」。
  • 另類APP是「情感樹洞」還是「毀三觀」?
    自其誕生以來,力挺者美譽其為「情感樹洞」,可以緩解工作壓力釋放不良情緒,反對者稱之為吐槽的「垃圾醬缸」,毀三觀無底線。就在爭議聲中,這款匿名社交軟體就展現出了驚人的爆發力,粉絲量快速上升,似乎前景無限光明,但「色情」話題的困擾以及抄襲國外同類軟體的原罪,似乎隨時可能被叫停。
  • 《紐約時報》補發林徽因、梁思成訃告:夫妻攜手,用一生探索中國...
    《紐約時報》推出了「被遺漏的逝者」(Overlooked)欄目,開始補發歷史上該報遺漏的重要人物訃告。美國當地時間4月11日,《紐約時報》在該欄目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紹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故事 —— 《林徽因與梁思成,中國古建築的編年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