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死不瞑目:他把《黃金時代》當寵兒,卻偏有人當「黃書」看

2021-01-09 陶陶愛歷史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

如果王小波活到現在,恐怕已經68歲了。如今名滿天下的他,將自己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5歲。在那個殘酷的夜晚,急促而劇烈的心臟病奪取了他的生命,一個偉大的靈魂就此隕落。

根據李銀河回憶,王小波是帶著巨大的痛苦和不甘離開了人世。1997年4月10日11點半鐘,樓下的鄰居聽到王小波的陋室中爆發出一聲悽厲的呼喊。或許誰也不知道,一位45歲的壯年大漢正經歷著常人難以想像的劇痛。

第二天,擔憂王小波的鄰居們踹了他的家門,看到慘不忍睹的一幕。當時的王小波已經倒在了地上,而他的臉則面頂南牆,牙齒裡儘是牆上的白灰,而身體早已僵硬而冰涼。王小波走得太突然,讓愛他、敬他的人肝腸寸斷。

頭撞南牆、頭撞南牆,王小波的一生何嘗不是「撞南牆」的一生呢?

王小波出生詩書之家,在特殊年代,他因為家庭成分不好,幹過許多工作。1968年,王小波在雲南兵團勞動,並開始嘗試寫作。這段經歷成為《黃金時代》的寫作背景。

1973年,在北京牛街教學儀器廠做工人。後在北京西城區半導體廠做工人。而在此期間,王小波一直筆耕不輟,並以手抄本小說《綠毛水怪》,博得了未來妻子李銀河的芳心。

在此之後,王小波參加高考,考入了人民大學,其後又赴美國留學,學習統計學。回國後,王小波又留在高校任教。

事實上,擺在王小波面前的出路有無數條。作為高校老師,手握鐵飯碗,王小波大可衣食無憂。與此同時,王小波還多才多藝,作為理工男的他善於搞發明,甚至他還是中國第一批程式設計師,能夠自己寫代碼。連馬化騰、雷軍等人,都是他的後輩。

作為網際網路第一批搶灘登陸者,王小波大可走上網際網路創業之路。以王小波的聰明才智,恐怕馬雲、丁磊等人都要為他提鞋。然而王小波卻走了一條最難、最艱深的道路。

王小波信奉自由主義,嚮往更具有詩意的生活。在他心裡,寫作才是他一生的工作。他要做一個自由的撰稿人,成為一個真正的作家,作為一個只為自己真理服務的國王。1992年,王小波更是辭去了教職,蝸居在一個破爛而狹窄的40平米陋室中,煮字而炊。

然而在那個時代,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養活自己,簡直有如天方夜譚一般。如果只從事作家行業,大概率連自己都養不活。以路遙為例,他寫出《平凡的世界》這樣的暢銷書,不也最終貧病交加而死嗎?

路遙寫書至少還賺了錢,而王小波則不同。因為他文章的內容實在太不和諧,甚至可以說有點「色情」。

以王小波所寫的《黃金時代》為例,和性相關的詞語、行為總共出現不下百個,還有好幾處野合場面的具體描寫——王小波把它稱之「敦一敦我們偉大的友誼」。

由於色情內容太多,導致王小波的文章、書籍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退稿。如果不是妻子李銀河收入尚可,夫妻倆或許真的要喝西北風了。

實際上,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早就被出版社編輯所注意,其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情節讓編輯們驚為天人。但是王小波的內容實在太過敏感,編輯對於出版《黃金時代》實際相當顧慮。

曾有一些熱心人試圖出版王小波作品,但均未能如願。王小波和李銀河曾抱著書稿,多次奔赴出版社,都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華夏出版社的老編輯趙潔平趁總編輯外出期間,打了一個時間差才讓《黃金時代》國內版問世。但事後,她也因此遭受到領導的嚴厲指責,心力交瘁,大病了一場。

無奈之下,王小波只好將《黃金時代》放在港臺地區出版。在臺灣地區,王小波的小說在《聯合報》獲得中篇小說獎,並在當地出版。而在香港,《黃金時代》的發行卻相當魔幻。為了市場,《黃金時代》竟被定義為情色小說,並被命名為《王二風流史》,收入「風月系列」……

聽聞此事後,王小波雖然拿了稿酬,但也十分不開心。要知道,《黃金時代》可是王小波心目中最佳的作品。甚至他還親自說:「《黃金時代》是他心中的寵兒,是他心目中最佳作品。」

那麼《黃金時代》到底講述了什麼樣的荒誕故事呢

主角是一個名叫王二的浪蕩青年和一個名叫陳清揚的女青年。由於陳清揚「臉不黑而且白,乳房不下垂而且高聳」,因此被大家強加「破鞋」之名。

」陳清揚不是「破鞋」,她本人也不歧視「破鞋」,可由於她不是「破鞋」,所以對人們這麼叫她感到很不自在。

後來陳清揚找到了浪蕩青年王二,想要驗證自己是不是破鞋。最終,王二和陳清揚形成了一個奇妙的友誼。最終,陳清揚真的在這場友誼中成為了「破鞋」。

《黃金時代》所描寫的是一個非性的時期,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不但性行為是不被認可的,甚至連性本身的存在都不被承認。王二和陳清揚的行為看起來很荒誕,但實際上一群瘋子中最正常的人。

《黃金時代》哪是黃書,它明明寫得是現實,諷刺著當年那個荒誕和瘋狂的社會。而在那個較為封閉的時代,總有一堵南牆橫亙在王小波面前,《黃金時代》遲遲不能出版。

但令人扼腕的是,當王小波一頭撞在牆上、橫屍當場,那堵偏見之牆似乎也被撞出了裂縫,最終轟然倒塌——《黃金時代》終於在內陸上市。

然而很多人看不明白,《黃金時代》仍將之當作「小黃書」與大家津津樂道。但是大家在關注於「下三路」的同時,往往忘記了本書的初衷,那就是自由與青春。從這方面來說,王小波是死不瞑目的。

相關焦點

  • 王小波《黃金時代》:性描寫太多被當「小黃書」出版,那是他們沒看懂?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是部怎樣的作品?王小波的代表作《黃金時代》從二十多歲一直創作到中年,是以他年輕時在雲南的經歷為背景創作的小說,裡面對王二和陳清楊大量直白細微的性描寫一度被編輯認為是「小黃書」、「色情文學」而拒絕出版。
  • 發現快要高考的兒子,在悄悄看王小波寫的「小黃書」,我該管嗎?
    王小波與《黃金時代》在中國文壇,有很多作家作品,都以描寫情事大膽直白而被人「詬病」。比如陳忠實的《白鹿原》、賈平凹的《廢都》。而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更是其中的出位者。遙想當年《黃金時代》在完成之後,就因為描寫「露骨」,被出版社直接改名《王二風流史》,被人當成「小黃書」看了二十多年。
  • 王小波的一本「黃書」說出了魯豫的心聲,高曉松:神一樣的存在
    1997年,王小波在寫作的時候突發心臟病,一個人孤獨地去世。雖然他只活到了45歲,短短的一生,但無數的現代人,卻還在讀著他的書,討論這裡面的思想。王小波妻子李銀河曾追憶:「小波真是幸運,斯人已去,卻留下這些文字令我們哭,令我們笑,令我們沉思,令我們反省。他的文學成就還是讓文學史家去評論吧,我看中的只是他給我帶來的當下的快樂。」
  •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到底講了什麼故事?
    魯豫看了《黃金時代》後,說:「王小波的作品有一種力量,他有無堅不摧的破壞力,又有著超強的治癒力,喚醒了我,文字很解渴。」高曉松也曾高度評價:「王小波寫的小說,在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而且甩第二名非常遠,他是神一般的存在。」這兩位大咖為什麼會給王小波如此高的評價?
  • 看《黃金時代》,終於明白為何相愛的人沒有在一起?答案戳中人心
    -王小波重溫《黃金時代》,除了再次驚嘆王小波文字的魅力,更解決了自己的一個困惑,那就是,為何兩個有了愛情的人,偏偏卻分開了。在《黃金時代》裡,王二和陳清揚本是兩個互不認識的人,兩人都是知青。作為醫生的陳清揚,因為丈夫入獄,再加上生來就很漂亮,因此就會自然而然被認為是「破鞋」。
  • 充滿爭議的小說,你不懂的愛情,一種延遲的藝術—《黃金時代》
    王小波與《黃金時代》的文學魅力生前無名、死後出名的「最可憐作家」——王小波,其實他長得很醜,蒜頭鼻,厚嘴唇,但是他的文學素養是不可被否認的。後來,他山西的好朋友丁冬送給了《黃河》總編輯周山湖,並親自寫信給王小波,高度讚揚《黃金時代》。後來又因為時間節點較為敏感,手稿被轉移到北嶽文藝出版社、《十月》雜誌等出版社。但是不幸的是,雖然這部作品受到了每個編輯的喜愛,但是他們卻不敢出版,回復都是:這本書很棒,但不敢推。
  • 比起《廢都》此處略去XX字,《黃金時代》算是時代的幸運兒
    賈平凹的《廢都》中國當代文學史上,你很難看到一本書竟然有如此多的盜版數量,出版當年光盜版就有1000多萬冊,很多人爭相閱讀,怕引人批判的人,則是躲著看,很可惜,很多人看《廢都》只是衝著文章的大尺度,而不是針對內容本身要傳遞的思想。《廢都》出版後,很多學者抨擊賈平凹,認為他譁眾取寵,利用過量「性」描寫來引起關注度,說賈平凹的作品不過是地攤文學罷了。
  • 寫了29年「小黃書」的王小波,撞牆身亡後,為何葬禮無一同行弔唁?
    王小波已經去世23年了,但是作為一個特立獨行的思想家和一名作家,至今他仍然能夠引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他的粉絲馮唐評論說,他是中國當代中國文學的偉大代表的開始。
  • 王小波:為了避免被家豬同化,情緣長出獠牙,變成野豬
    ——馮唐很多人知道王小波,是因為他的《黃金時代》,更有人說王小波生前寂寂無名,死後大放異彩,這其實是對王小波的一種誤解。王小波生前就有名,不過不是在文壇,是在雜文界,更有人說他是「當代魯迅」,他是理工科出身的,言語犀利,邏輯縝密。
  • 清華文青要搞搖滾,王小波一句話讓其迷途知返,背靠騰訊賺錢發財
    背靠著騰訊這個「大老闆」,姚勇像他舅舅所說的那樣,將藝術發揮在自己的真正的強項上,走上了賺錢發財的路線。有人說,王小波這麼特立獨行,為啥還要勸自己的外甥迷途知返?王小波雖然已經去世但是他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以及他的著作使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他。他是一個活得明白的人,在《黃金時代.》
  • 王小波最辛辣的一句話:被誤解20年的「風月小說」,扎心而又真實
    這是李銀河對丈夫王小波的第一印象。王小波的確其貌不揚,他的一生也如他的長相一樣,不盡如人意。但極具諷刺意味的是,王小波去世後,他的作品突然爆紅,他本人更是被文學界「封神」。雖然他的作品曾經飽受爭議,尤其是那本《黃金時代》,由於其中對「性」的描寫太過於詳細,它甚至一度被誤解為是「風月小說」,並且長達20年。
  • 一個又懶又醜的工人,一句話讓女神淪陷,高曉松稱他神一樣的存在
    王小波也知道自己不好看。說:「我遠看不像個好人,近看還是個好人。」長得醜還是次要的,關鍵是他還很懶。有多懶呢?在他成名後,有次記者去他曾經插隊的雲南,問當地的老鄉:「你知道王小波嗎?」幾天之後,王小波便找了一個藉口去找李銀河問到:「你有男朋友麼?」「你看我怎麼樣。」李銀河就此被這個表面上看起來很無賴但是卻很率真的男人給打動了。隨後,王小波給李銀河寫了一封情書,並且把愛寫在了五線譜上。
  • 王小波去世3個月,心碎的李銀河被大俠救贖,坦言:上天註定
    然而王小波說「愛你就像愛生命」,李銀河卻在他去世三月後愛上別的女人,這個女人就是「大俠」。在王小波去世三個月後的一天,加州大學的人類學教授麗莎拉李銀河去散心,希望她從失去王小波的悲痛中走出來。李銀河因為基本上誰都不認識,所以在聚會上顯得很落寞,這時,「大俠」過來搭訕。
  • 《愛你就像愛生命》王小波夫婦的傳世情書,你的愛情也如此炙熱嗎
    在裡頭她多次提到她的丈夫王小波,提到《黃金時代》,於是我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再後來,更深一步認識他們夫妻倆,是在買書的時候看到了《愛你就像愛生命》,封面簡簡單單,就只有那幾個字「愛你就像愛生命」,好奇使我將它買了回來。也許我們想要的愛情就如李銀河在戀愛中致信王小波:「我希望你愛我的全部肉體,我願意它因為你變得美。」
  • 看完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總結出了4條受益終身的人生哲理
    王小波雖一生短暫,但他的作品卻十分值得品讀。因為他活得很真實,也比絕大多數人活得清醒,通透。有人說他得作品不入流,也有人說他的作品就像是樹洞,還有人說他的作品彌補了自己缺失的性教育,但無論如何,王小波都沒有那麼在乎別人對他的評價。
  • 精選了王小波的34個名句,一起走進這位世紀奇才的內心!
    王小波的粉絲很多,生前就有,死後粉絲更是迅速倍增,人們似乎都是衝著他的名氣或者與李銀河的關係才去看他的書,了解他這個人的,其實這樣真的是太三俗了。王小波的思想很深,很廣博,他的作品讀起來不僅有趣、黑色諷刺那麼簡單,其背後往往蘊含著很深的哲學主題,反映著王小波對人生、對世界的獨特理解和感悟。今天精選了王小波的34個名句,一起來走進這位世紀奇才的內心。
  • 金觀濤 劉青峰:王船山的氣論與《黃書》
    此後,他的名著《讀通鑑論》《周易外傳》《宋論》《黃書》等,對清末反滿革命派和二十世紀中國思潮有很大影響。  千萬不要忽視船山在中國思想現代轉型中的重要性。船山開創的氣一元論,為二十世紀中國人迅速接受唯物論和歷史唯物主義打下了思想基礎。為什麼這樣講?
  • 王小波之後,她愛上變性人23年:真正的愛情,無關年齡與性別
    她愛過他——李銀河與王小波提起李銀河,大家都會想到王小波。他們之間的愛情,被傳為一段佳話,羨煞旁人。第一次讀到王小波的《綠毛水怪》,李銀河心中隱隱震顫,覺得自己似乎會與這個人發生點什麼。而第一次見到王小波時,李銀河被他的外形嚇到,沒有一點好感;王小波卻對她一見傾心,從此展開了猛烈追求。他會直接問李銀河:「你有沒有男朋友?你看我行嗎?」也會把情書寫在五線譜上,每天不間斷,樂此不疲。
  • 蕭紅:我的作品也許不會有人看,但緋聞永遠流傳
    我想,我寫的那些東西,以後還會不會有人看,但是我知道,我的緋聞,將會永遠流傳」初見發現這部電影,是因為關注朱亞文。在看他的作品時,發現了這部與王小波的小說同名的電影《黃金時代》,也正是這個機緣巧合,讓我這個生活在21世紀的無名小卒在電影中開始接觸蕭紅,就如同丁玲與蕭紅的相遇,大家都說是一個時代性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