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世上,就是為了忍受摧殘,一直到死。想明白了這一點,一切都能泰然處之。-王小波
重溫《黃金時代》,除了再次驚嘆王小波文字的魅力,更解決了自己的一個困惑,那就是,為何兩個有了愛情的人,偏偏卻分開了。
在《黃金時代》裡,王二和陳清揚本是兩個互不認識的人,兩人都是知青。作為醫生的陳清揚,因為丈夫入獄,再加上生來就很漂亮,因此就會自然而然被認為是「破鞋」。陳清揚不服氣,明明自己不是「破鞋」,卻被認為是破鞋,她內心很委屈,也很排斥。
王二的到來,改變了陳清揚的處境。王二腰不好,找陳清揚看病來的。王二與其他人不同,其他人來看病,都是因為陳清揚的「破鞋」名聲,實則沒病。可王二是真的腰不好,所以才來看的。因此,陳清揚認為王二和她才是同類人。
為了反抗世俗的偏見,在王二的建議下,陳清揚和王二開始了一場以「偉大友誼」為基礎的情誼。王二說,既然不能證明你自己無辜,那不如證明你不無辜,這樣陳清揚也不用覺得受委屈了。就這樣,兩人因此結合了,但不是因為愛。
在那個年代,王二與陳清揚的男女之事是很難被人理解的,甚至被認為是一種罪孽,連那時的陳清揚也這樣覺得。沒有任何感情的性,一開始純粹是為了反抗世俗偏見。可就是這樣多次的接觸,陳清揚對王二漸漸動了情。
在一次親肚臍,一個打屁股的動作後,讓陳清揚徹底愛上了王二。可那時的王二可能並不知情,或者說王二也動了情,但內心的卑微,以及兩人身份的懸殊,讓他選擇把這段感情埋藏在心底。
兩個本沒有交集的人,卻因為「偉大友誼」而結合,這看上去似乎不合情理。可就是這樣起初沒有愛,只有身體的接觸,讓這兩個沒有交集的人各自都有了情感與顧慮。
遺憾的是,王二與陳清揚最終並沒有在一起。
被世俗偏見所不認同的情感,似乎也像很多人預料的那樣,沒有結局。多年後,再次相遇,王二與陳清揚回憶起當初的歲月,就像兩個老友一樣,他們之間並沒有空間與時間差,雖然身份早已不同,但內心卻依然相通。
一部《黃金時代》,讓人看清人性的真與美,也讓人理解了相愛之人為何沒能在一起
魯迅先生曾在評論《紅樓夢》時說過這樣一句話,「經學家從《紅樓夢》中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對於同樣的作品,不同的人看,感受可能有很大不同。記得魯豫曾說,剛開始讀《黃金時代》時,是把它當作小黃書來讀的。可越往後看,卻發現了其中的真與美。王二與陳清揚,兩人在一起時,並不是因為愛情,只是因為陳清揚被錯認為「破鞋」的緣故,因此,兩人為了所謂的偉大友誼而在一起,可卻遭到了世人的不理解。
那時的陳清揚,接受了王二所謂的「破鞋」理論,也就是王二無法證明陳清揚不是「破鞋」,那不如證明她就是「破鞋」,所以答應了王二的所謂「偉大友誼」的建議。
但每次與王二在一起後,陳清揚都會有些感傷,她清楚,兩人之間並沒有愛情。直到兩人的交往越來越頻繁,在打屁股的不經意間,陳清揚對王二產生了感情,她甚至產生了要與王二生孩子的想法。
然而,那時的王二也並未意識到陳清揚的感情變化,因此當陳清揚提出要跟他生孩子時,王二並未答應。等到王二想要孩子時,陳清揚卻不想了。
當初那個努力想證明自己,不願意跟隨世俗偏見的陳清揚。如今看來,她對愛情是有過期許,她內心希望兩個人是因為愛而結合。這也足以看出,陳清揚本性的真。在她心裡,愛情是神聖而美好的。因此,離開或許才讓那份美好留在了過去。
而王二呢,等到他發現愛情到來時,他卻因為內心的自卑,於是選擇了把這份感情藏在心底。兩個人的各自顧慮,也讓雙方錯過了彼此。多年後,兩人再次相見,再次重溫那份美好,兩人似乎並未因時間和距離而改變。王小波還是延續了當初的美與真,讓讀者對王陳兩人的結局有所思考:也許,有些人,即使愛過,也不能在一起,只因他們心中仍想留存那份美好。
魯豫說,王小波的《黃金時代》,看了後相當解渴。
沒錯,在《黃金時代》裡,那些被世人認為醜陋而不堪的事物,似乎都變得合情合理,這些都是人之常情,也符合人類的本能。就如王小波說的一樣,在坦蕩善良的人之間,性和其他事一樣,都可以討論;其中的痛苦、快樂也可以得到共鳴。
作為一本被誤解了的《黃金時代》,它有著它獨特的意義,王小波要告訴我們的不單單是情或是愛,而是我們對於自身思想自由的反思,以及對情感、對人類生存狀況的反思。
作為王小波"時代三部曲"中的其中一部,《黃金時代》曾被入選《亞洲周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被認為是中國當代文壇"最美的收穫"。
王小波把他的黑色幽默、風趣以及極具諷刺意味的語言,融入進文學創作中。讓人看清人性真與美的同時,又讓人不斷去反思自我,尋找自我,最後救贖自我。
高曉松曾在提到王小波時,曾滿臉崇拜,直呼他是神一樣的存在。
如若你也曾在繁雜的世界裡找尋不到自我,如若你也想感受王小波天生的黑色幽默,如若你曾迷茫,不如來讀讀這本被王小波當作寵兒的《黃金時代》。一套三冊的王小波三部曲,現在只用88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