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悲傷逆流成河》為何那麼能夠「抨擊人心」?
《悲傷逆流成河》由80後新銳導演、編劇落落執導,改編自青年作家郭敬明同名小說電影《悲傷逆流成河》公布「現實」版電影,電影結尾說到「那些逆流成河的悲傷」,表達了電影對美好的期待,每個人的青春都值得被善待。
這部電影從上映後的反響來看,該片的評價並不高,但小編覺得卻是一部合格的作品。電影幾位主演都是啟用新人,演技並不尷尬,也挺自然,年齡也適合,更加自然地表現出了劇情故事。
關於劇情方面,改編倒是挺大的,但是如果不這樣改編,按照原著肯定無法上映的,小說中太黑暗透底了,看得讓人壓抑。但這個電影,小編覺得它是真正地抨擊到了我的心靈。其實光看整個劇情,就是說了「校園霸凌」事件,但你在認真的看劇情細節,你會發現到其中人性的「真、善、美」和人心的「扭曲」。
任敏扮演的易遙由於暗戀著學校高人氣校草齊銘,因此惹惱了女校霸唐小米,生氣的唐小米帶著人欺辱霸凌,一個讓人「悲痛」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而她一個人默默地承受這些壓力,她的「不敢反擊」,小編認為是來自於她的家庭和被孤立。 在校園霸凌中,所有旁觀者,都是施暴者。
電影《悲傷逆流成河》裡,導致劇情「爆炸」的,正是那些在衛生間議論紛紛的那兩個女生,在校園裡言語暴力冷漠的同學……是電影畫面中,站在教室、走廊,最後站在海邊的,那群穿著校服指指點點冷漠嘲笑的「旁觀者」。電影中 易遙說「你們永遠不會承認自己做過的事情有多惡毒」, 是的,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會承認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情對與承受者來說有多惡毒!
劇情中,小編認為「真」來自於那些「旁觀者」的冷漠的態度,真切地描繪出現實生活中的「故事節」;「善」來自於顧家兩姐弟,顧森西和顧森湘他們在劇情中起到了一個襯託作用,正式他們的「溫柔以待」讓電影不再是那麼的悲傷;「美」,來自於易遙,她在被孤立的世界中一個人「掙扎」那麼久,終於爆發。
但在劇情中可以看到她與顧森西兩人的相處中,她是感受到快樂的;而人心的「扭曲」,小編認為是齊銘了,在電影中,他看到易遙反抗時對她的質問與冷漠,而在結尾他才真正地感受到易遙一直處於「孤獨與被欺凌」中,但那時為時已晚。
為何能抨擊人心?小編認為這部電影雖然沒有小說那樣的「悲傷」,但這部電影它真正地描述了真實生活,在電影結尾的彩蛋中,可以看到那些曾被欺凌的人,現在過得很好,但心裡還是對欺凌有著陰影,這是內心深處無法抽取的一根「魚刺」,小編只希望「願每個人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