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快要高考的兒子,在悄悄看王小波寫的「小黃書」,我該管嗎?

2021-01-09 漫風說教育

王小波與《黃金時代》

在中國文壇,有很多作家作品,都以描寫情事大膽直白而被人「詬病」。比如陳忠實的《白鹿原》、賈平凹的《廢都》。而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更是其中的出位者。

遙想當年《黃金時代》在完成之後,就因為描寫「露骨」,被出版社直接改名《王二風流史》,被人當成「小黃書」看了二十多年。

所以,如果有的家長發現孩子在看《黃金時代》而如臨大敵,也並不能證明他們的審美有多低俗,而是還沒有完全理解這部「偉大作品」的真實含義。

其實,這本看似露骨描寫男女情事的《黃金時代》,其實是講述了特殊年代下,王二與陳清揚的一段「傳奇又荒誕」的往事。

王二是下放知青,陳清揚是畢業於醫藥大學的女神。

雲與泥之差的兩人,原本沒有交集。

但是因為王二是所有來看病的人中,真心找陳清揚治療的,不同於其他佔便宜的油膩男人。

所以一直被被眾人戲謔的「破鞋」陳清揚,就想找王二證明,自己並不是「破鞋」。

誰知道,王二的一番話,卻讓陳清揚啞口無言:

「大家說你是破鞋,你就是破鞋,沒什麼道理可講。大家說你偷了漢,你就是偷了漢,這也沒什麼道理可講。」

在那個特殊年代,人性和欲望都被壓抑,為了展現書中人物的不甘與反抗,男女情事描寫也是理所應當的。

在1992年,王小波的小說《黃金時代》獲第十三屆《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

時至今日,《黃金時代》中的很多名句,讀來仍感覺蘊含哲理,句句扎心:

那年我21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人生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

如果部分家長,因為這些為情節服務的必要描寫,就武斷不讓快高三的孩子看書,則是當今中國教育最大的悲哀:

永遠不相信已經成人的孩子,已經有了獨立思考、明辨時非的能力。

而對這部分家長,可以用王小波自己的一段話來回應:

「三流的影視觀眾不是天生的,他也是培養出來的。作為欣賞者,我們開頭都是二流水平,只有經過了培養,才會特別好或者特別壞。」

所以,真正能從閱讀同一本書中,得到的是塵土還是鮮花,關鍵還是父母家庭教育「培養」的結果。

王小波與李銀河

真正的天才,都是孤獨的。王小波的孤獨,則只有「靈魂伴侶」李銀河可解。

在那個年代,王小波和李銀河之間的差距,絕對不亞於《黃金時代》筆下的王二與陳清揚。

王小波哥哥曾在一篇悼文中,如此描述:

「小波和銀河在家世背景上有霄壤之別。當時小波在街道廠當一個小工人,處在社會底層,而李銀河已然在山西大學畢業,分到國務院政研室工作,在中南海裡上班。」

1977年,從雲南返程的王小波,在街道工廠裡做小工。他閒來無事,經常動筆寫豆腐塊文章。

而李銀河第一次讀到他的《綠毛水怪》,就感覺自己被「擊中」,「這個人與我心靈相通,早晚會與我發生什麼關係」。

可是兩人第一次見面,姑娘卻大失所望。

原因無他,王小波實在太醜了!

「不但醜,醜中還帶著一點兇樣。」

可王小波卻對清秀的李銀河一見鍾情。兩人第二次見面,王小波就大膽表白:

「你有男朋友嗎?」「你看我怎麼樣?」

被拒絕的王小波氣急敗壞,還寫信去質問:

你從這信紙上一定能聞得見二鍋頭、五糧液、竹葉青的味道……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好看的皮囊不過是過眼雲煙,有趣的靈魂才真正打動人心。

看到信的李銀河,撲哧一笑,決定和王小波交往。多年之後,李銀河後來回憶說,

「我起初懷疑,一對不美的人的戀愛能是美的嗎?後來的事證明,兩顆相愛的心在一起可以是美的。我們愛得那麼深。」

王小波總是習慣用五線譜訴說對戀人的思念,李銀河回信就直接寫在空白處。

「你好哇,李銀河......作夢也想不到我把信寫到五線譜上吧?五線譜是偶然來的,你也是偶然來的。不過我給你的信值得寫在五線譜裡呢。但願我和你,是一隻唱不完的歌。」

而在實際生活中,初期的王小波無甚名氣,根本無法補貼家用。維持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妻子李銀河身上。但是李銀河毫不在意,她說:

「生計所需的那點兒物質太容易滿足,實在不行,我一個人工作也夠用了。文學是小波的生命,不寫小說這個人就成了行屍走肉,那樣的物質水平再高又有何意義呢?」

可以說,沒有李銀河,就沒有王小波。

為什麼人人都愛王小波?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心臟病突發去世。屈指算來,如今已經23個念頭了。

李銀河說:

如果你健在,咱倆同歲,可以共同步入晚年。可惜沒有如果,我們只好天各一方,如果用詞更嚴格些,是陰陽兩隔。我愛過你,我仍然愛著你。

在現今的文化圈,王小波更是以「精神符號」的面目出現,好多喜歡他的讀者,包括作家馮唐,都自封為「王小波門下走狗」。

小說家麥家甚至說,如果讓王小波多活10年,他也許會和魯迅齊名。

我想,王小波雖遠走多年,但是很多人仍舊愛他,大概就是愛他的「有趣」,愛他的「孩子氣」,愛他「醜萌」外表下的絕世才華和俏皮溫柔吧。

這套由李銀河授權重編的《黃金時代》(精裝紀念版),王小波最得中意的「寵兒」,僅需35塊錢,就是一頓飯錢,讓你跨越時空對話小波, 找尋自己真正的「黃金時代」。

庫存補多,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而在王小波去世多年後,記載著他對她全部愛戀的情致,重新集結成冊,便有了這一本《愛你就像愛生命》。李銀河重新核對原手稿,打動幾代人的「情書典範」。

現價39.9,不到一頓外賣錢,就可以和有趣的靈魂相遇,重新感受愛與被愛的喜悅~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註: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王小波死不瞑目:他把《黃金時代》當寵兒,卻偏有人當「黃書」看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如果王小波活到現在,恐怕已經68歲了。如今名滿天下的他,將自己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5歲。在那個殘酷的夜晚,急促而劇烈的心臟病奪取了他的生命,一個偉大的靈魂就此隕落。根據李銀河回憶,王小波是帶著巨大的痛苦和不甘離開了人世。
  • 王小波的一本「黃書」說出了魯豫的心聲,高曉松:神一樣的存在
    1997年,王小波在寫作的時候突發心臟病,一個人孤獨地去世。雖然他只活到了45歲,短短的一生,但無數的現代人,卻還在讀著他的書,討論這裡面的思想。王小波妻子李銀河曾追憶:「小波真是幸運,斯人已去,卻留下這些文字令我們哭,令我們笑,令我們沉思,令我們反省。他的文學成就還是讓文學史家去評論吧,我看中的只是他給我帶來的當下的快樂。」
  • 王小波《黃金時代》:性描寫太多被當「小黃書」出版,那是他們沒看懂?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是部怎樣的作品?王小波的代表作《黃金時代》從二十多歲一直創作到中年,是以他年輕時在雲南的經歷為背景創作的小說,裡面對王二和陳清楊大量直白細微的性描寫一度被編輯認為是「小黃書」、「色情文學」而拒絕出版。
  • 寫了29年「小黃書」的王小波,撞牆身亡後,為何葬禮無一同行弔唁?
    2010年前後,根據北京大學圖書館的年度記錄,做出了「讀者的讀者名單」,結果令很多人大跌眼鏡,該名單的頂部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榜眼」竟是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數》,王小波及其作品,對於當代中國人的意義很大。
  • 看完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總結出了4條受益終身的人生哲理
    他寫小說,僅僅是因為喜歡可以維持生活,我們很難形容王小波這個人的偉大住處,看過他的書的人都會懂得,王小波對於每一個人讀他書的人來說,都有不同的意義。最近看了他寫的《沉默的大多數》,他筆下的社會很真實,又或者說他十分敢寫,對社會現象的種種批判與當今社會也有著契合的點,而他的種種思考,放在今天仍然適用。
  • 《愛你就像愛生命》王小波夫婦的傳世情書,你的愛情也如此炙熱嗎
    也許我們想要的愛情就如李銀河在戀愛中致信王小波:「我希望你愛我的全部肉體,我願意它因為你變得美。」她在給王小波的信中問道:「你能永遠滿足我的『要』嗎……而且我還很愛妒忌,我甚至妒忌你小說裡的女主角和那個被迷戀過的小女孩。」那是相愛的模樣。王小波(1952年5月13日~1997年4月11日),男,出生北京,中國當代學者、作家。
  • 王小波妻子:如果小波不死,最早獲得諾獎的中國人或許就是他
    但在王小波看來,這一生就唯有熱愛可低歲月漫長。  「寫作」在心中悄悄萌芽  興趣愛好就像是夢想的小小種子,它隨風飄揚不確定會在何時停落,當風停的時候或許它正掉落在心裡某個不起眼的角落,就這樣慢慢開始萌芽,最後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在心中根深蒂固。
  • 生活萬花筒——我教兒子寫作文
    02引導兒子由整體到局部,抓具體句子,在語言文字中出生入死,品味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事情寫清楚,寫具體,寫生動的。比如作者寫獵狗攻擊小麻雀的文字: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可以把這幾句描寫文字改為:獵狗想吃掉小麻雀。接著我引導兒子對比揣摩,哪一句寫清楚了,寫具體了,寫生動了。哪些詞語用得好。03讓兒子想一想,確定要寫的事情,並口述出來。
  • 高考作文我來寫:一條信息
    高考作文我來寫近日,北京日報小苗版與北京教育新聞中心、北京市教育融媒體中心聯合舉辦了「高考作文我來寫」徵文活動。此次徵文以2020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題為主題,得到廣大師生的積極參與。這是本次徵文的第二期。
  • 中國有人寫小黃書入獄 紐約時報觀點讓人三觀盡毀
    國內主要的爭論點在於,天一「寫本小黃書」被判了10年半,有點過重了。對於「寫淫穢色情」+「牟利」+「向未成年人傳播」,判10年半究竟是不是過重了,隔壁的耿直哥昨天也寫過相關文章,其中有諮詢法律專家的部分,感興趣的盆友可以戳下面藍字閱讀:女子寫淫穢小說賣錢被判入獄10年,對還是錯?
  • 金觀濤 劉青峰:王船山的氣論與《黃書》
    作為一個明遺民,復明無望,他躲到湘西苗瑤貧瘠山區,以「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為生命意義,著書立說,尋找天道。他窮得有時連三餐都沒著落,無錢買紙,有的書只好寫在帳本的反面。老友方以智(字密之,1611~1671)寫信勸他當和尚,進寺廟還有碗飯吃哩。船山不肯,拒佛的儒生又怎可以遁入空門呢?
  •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到底講了什麼故事?
    魯豫看了《黃金時代》後,說:「王小波的作品有一種力量,他有無堅不摧的破壞力,又有著超強的治癒力,喚醒了我,文字很解渴。」高曉松也曾高度評價:「王小波寫的小說,在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而且甩第二名非常遠,他是神一般的存在。」這兩位大咖為什麼會給王小波如此高的評價?
  • 王小波之後,她愛上變性人23年:真正的愛情,無關年齡與性別
    而第一次見到王小波時,李銀河被他的外形嚇到,沒有一點好感;王小波卻對她一見傾心,從此展開了猛烈追求。他會直接問李銀河:「你有沒有男朋友?你看我行嗎?」也會把情書寫在五線譜上,每天不間斷,樂此不疲。但李銀河一直看好王小波,覺得他有文學才分,全力支持他。如同李銀河在《我的編年史》中寫道的:「我早就看出,我的這個『灰姑娘』天生麗質,他有一顆無比敏感、無比美麗的心,而且,還是一個文學天才。
  • 清華文青要搞搖滾,王小波一句話讓其迷途知返,背靠騰訊賺錢發財
    王小波與愛人李銀河雖然沒有孩子,但是王小波對孩子的教育方面卻頗有成就。當年王小波眼裡不務正業的小外甥考上了清華後,鬧著要搞搖滾,家裡人一致反對。但是和舅舅這隻「特立獨行的豬」一樣,他還是和朋友創建了自己的小樂隊——水木年華。家裡人看到自己的孩子整日披頭散髮,聽起音樂來如痴如狂的樣子心裡實在是心急如焚。於是找來和兒子關係最好的王小波來勸導。
  • 王小波:為了避免被家豬同化,情緣長出獠牙,變成野豬
    因為當時文學界和雜文界是分開的,王小波本人又沒有加入作協,背後沒有機構支撐,所以他的雜文沒有帶動小說。王小波的恩師許倬雲就說他的雜文寫得特好,王小波的讀者甚至打電話讓他別寫小說了,專攻雜文。喜歡理性與思維的的讀者更喜歡王小波的雜文,他的雜文強調理性、智慧、自由,充滿思辨之風。
  • 男子用一輩子教兒子「孝」字該怎麼寫
    ,只想用自己的行動去教會我兒子『孝』字應該怎麼寫,我想這也是有意義的事情。」「我『嶽父』對我好,跟老婆離婚後,他把我介紹到他親戚的店裡學習汽車美容,我的技術就是在那裡學的。他也經常做好飯,喊我去吃,沒因為我和老婆分開了就區別對待。」趙雲告訴記者,即使後來自己去閬中了,前嶽父也經常帶著兒子去幫忙。趙雲一邊回憶,一邊用注射器給嶽父餵流食。注射器吸滿一管後,他便用紙巾輕輕擦去注射器口粘著的流食,不時還會用嘴抿去食物。
  • 被黑成黃書的「金瓶梅」,究竟厲害在哪?(一)
    「我不是黃書」 — 笑笑生作為小文青,怎麼能不知道金瓶梅呢?今天開一個系列,以「小黃書」,啊呸,四大名著之首的《金瓶梅》的忠粉的身份,來談談到底它,厲害在哪?快,上車…「果然悶騷」這是我把這篇文章初稿拿給基友看時,就被丟下白眼。其實來談金瓶梅,會覺得是在找噱頭?(⊙﹏⊙)不存在的,有米君初開的公眾號也是要噱頭噶?但我想自證清白:雖然不敢說廣博文學,但以我粗淺的文學見識,金瓶梅算作我認為的,中國最偉大的現實主義批判文學。
  • 「我寫的是內心而不是外形,是神似而不是形似」——紅拂夜奔
    太宗皇帝管這機器叫衛公神機車,裝備了部隊,打死了好多人,有一些死在根號2下,有些死在根號3下。不管被根號幾打死,都是腦漿迸裂。我有權相信王小波在他寫作之初對今天的文化現狀是有一個準確的預期的,而且他當時一定是心裡充滿了悲傷和絕望。我一直覺得,每一個真正懂得幽默真諦的人都是深度抑鬱症患者。正如在我寫下這些文字的前些天死掉的羅賓威廉士。當然我覺得我並不如理解王小波那麼理解羅賓,所以還是回到現在的話題吧。
  • 徐志摩寫過三月情,林徽因寫過四月天,網友:詩意的接龍
    而林徽因一直否定寫的不是她。但是 ,這麼多年過去了,研究林徽因和徐志摩的人數不勝數,徐志摩的歌裡的那個人物卻從來沒有落實到某一個人的頭上。所以,大家還是願意往林徽因的身上想。徐志摩有一首著名的詩歌叫《再別康橋》,好像每一個年輕人都會吟誦兩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