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爬《紐約時報》大樓的美國人被困5樓外牆,被紐約警方當場逮捕

2020-11-21 騰訊網

10月15日, 周四晚上,紐約警方逮捕了一名美國男子,此前有人看到他攀爬爬曼哈頓《紐約時報》大樓的外牆。在街道上拍攝的監控視頻顯示,這位攀爬者在《紐約時報》大樓的一個角落向上爬了幾層樓。

這名身份不明的美國男子攀爬上了《紐約時報》大樓5樓的外牆,在那裡,紐約警察局的緊急服務部門的警察通過窗戶將他拉了進來,並將他拘留,而且,這一瞬間被幾臺新聞攝像機記錄了下來。

《紐約時報》記者尼克·科拉薩尼蒂在推特上指出,《紐約時報》大樓裡的人們在周四下午5點30分左右,通過擴音器才知道有人正在試圖爬樓。一名推特網友還在推特上發布了一張照片,照片顯示一名男子緊緊抓住大樓外部的橫梁。

攀爬《紐約時報》大樓的美國人被困5樓外牆,被紐約警方當場逮捕。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人試圖攀爬《紐約時報》這座52層的建築了,該大樓位於美國紐約市中心第八大道的繁華地段。據《紐約時報》報導,2008年夏天,有三名美國男子曾嘗試攀爬大樓登頂,其中一人成功登頂,並打出了抗議氣候變化的橫幅標語。

攀爬《紐約時報》大樓的美國人被困5樓外牆,多次有人想挑戰登頂。《紐約時報》報導稱,在這些事故發生後,其大樓的外觀被修改,以增加任何試圖攀爬的人的難度。據該報紙報導,2012年,另一名美國男子試圖爬到五樓,但被困住,被警方救出。

相關焦點

  • 以紮根理論看紐約時報的數位化轉型:讀《紐約時報是如何做新聞》
    2008年美國報業廣告收入跌幅,相較2007年達17.7%。廣告收入的減少,隨之而來的是報業的大裁員。這一背景下,傳統媒體為了生存,不得不擁抱網際網路,謀求數位化轉型,《紐約時報》就是這一過程中的典型代表。二、 背景《紐約時報》是什麼?以及它在美國媒體的地位《紐約時報》1851年創立,至今已有170年歷史。
  • 《紐約時報》這篇抹黑中國的報導,美國網民發覺不對了……
    其次,《紐約時報》這篇污衊中國的報導還迴避了一個更本質的問題,即中國作為疫情最先出現的國家,在經歷了幾萬人感染,數千人死亡的巨大犧牲,才終於將這個全新病毒所引發的疫情控制住,並將我們的戰疫經驗分享給全世界時,《紐約時報》所來自的美國和西方世界卻在輕視中國發出的警告。
  • 《紐約時報》刊登中國學者饒毅文章後,遭到美國一群人瘋狂攻擊
    在這篇名為「我在武漢的親戚活了下來,但在紐約的叔叔卻沒有」的文章中,饒毅先講述了自己在美國紐約的叔叔不幸的遭遇,稱今年75歲的叔叔,在今年5月20日因新冠肺炎不幸離世了。(截圖來自饒毅刊登在《紐約時報》上的文章)最後,饒毅感慨說,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對於家族中有6人在美國的父親一家來說,能選擇去美國生活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可如今叔叔的死卻說明美國已經不好了…..
  • 紐約驚現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ICE抓人!
    華裔新移民眾多的布碌侖日落公園五大道社區13日清晨驚現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ICE)閃電突襲,短短五分鐘內上門掃蕩,疑似試圖抓捕西語裔非法移民但未遂,據傳第二天(14日)將捲土重來。民選官員呼籲移民了解自己的權利,遇到ICE不要開門。日落公園警方也提醒僑胞們,特別時期可能有騙匪冒充ICE趁火打劫,希望民眾保持警惕。
  • 紐約華裔外賣郎晚上送餐遭搶 警方籲提高警惕
    紐約華裔外賣郎晚上送餐遭搶 警方籲提高警惕 2014-12-18 10:54:51(美國《僑報》/宋暘 攝)   中新網12月18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日前,紐約一名華裔外賣郎送餐至附近公寓,遇到兩名不明身份的劫匪襲擊,歹徒手持手槍搶劫,整個過程不到3分鐘,由於樓內沒有監控攝影機,因此並沒有拍到歹徒在現場作案的圖像,但位於樓外的監控攝影機卻將劫匪搶劫後逃走的情景拍了個一清二楚。
  • 紐約時報,馳名雙標
    今天紐約時報兩篇推文火了前後只隔了20分鐘兩種完全不同角度的解讀:前些天看《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把我氣笑了。作為全美最具影響力的百年老報,《紐約時報》邁著『新聞自由』的小碎步,終於把自己整成了英文版《故事會》。為了將新冠塑造成『黃禍』,美媒的臉都不要了。
  • 青年徒手攀爬央視大樓被行政拘留(圖)
    前天中午,網絡紅人「攀爬哥」張希鑫徒手爬上央視北配樓頂部。記者潘之望攝 資料圖片警方將「攀爬哥」(紅圈內)帶走。
  • 美國《紐約時報》發布最新一期暢銷書排行榜
    美國《紐約時報》發布最新一期暢銷書排行榜 2008年07月15日 15:12 來源:北京娛樂信報 發表評論   據新華社電 美國《紐約時報》13日發布了最新一期暢銷書排行榜
  • 《紐約時報》推薦這些暢銷書
    [摘要]《紐約時報》暢銷書榜7月新榜發布,戀愛寶典、總統自傳、特工手記……紛紛上榜。(圖片來自網絡)【編者按】《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The New York Times Best Seller List)是美國最具代表性的暢銷書榜之一。排行榜由《紐約時報》新聞調查(News Surverys)部門負責,調查數據來源於美國數百個獨立圖書零售商、國內和地方連鎖店、在線和多媒體娛樂零售商、大學、超市、折扣商店和報攤等部門的每周銷售報告。
  • 紐約時報"雪崩"重新定義報導?
    而這一專題的作者John Branch(《紐約時報》體育頻道記者)也因出色的報導在上個月獲得了普利茲特稿寫作獎。奧姆•馬利克(OmMalik)在自己創辦的GigaOM上發表文章認為,《紐約時報》等傳統新聞媒體巨頭應當大力發展類似《雪崩》這類新媒體專題報導,也還有做的更好的空間,可以「開創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重新定義新聞報導」。
  • 從紐約時報評出的2018重要建築看女性建築師的視界
    從《紐約時報》近日評選出的2018年14個重要建築來看,由女性主持或所有的建築事務所正在用新的方式對待建築和都市化的概念,拓寬著公共建築的邊界與可能。到了1990年代的美國,女性所有的建築公司所佔百分比仍然是個位數。現在,美國建築師協會(AIA)的成員中女性佔比少於三分之一。而建築設計雜誌Dezeen的一項針對全球最大的100家建築公司的調查顯示,最高等級的職位中女性佔比只有10%。第一次有女性獲得美國建築師協會最高榮譽的金獎是在2014年,而獲獎人朱莉亞·摩根(Julia Morgan)都已經去世57年了。
  • 以整版名單紀念美國新冠死者 《紐約時報》刊出「最令人痛心的頭版」
    參考消息網5月25日報導 美國《紐約時報》5月24日用整個頭版列出了1000名新冠肺炎死者的姓名、年齡和身份,並在導語中寫道:「這裡列出的1000人僅佔死者總數的1%。他們不僅是一個個名字。他們曾經是我們當中的一份子。」用這種方式向該國近10萬名新冠肺炎死者致哀。多家外媒對此事予以關注。
  • 疑似9·11 嚇煞紐約人(組圖)
    美國聯邦航空局說,飛機當天按計劃執行「拍照秀」任務,並未發生緊急情況。事件發生後,紐約市長和民眾因事先未獲通知感到憤怒。  白宮當天晚些時候發表聲明,就這一事件引起民眾恐慌道歉。  恐慌  紐約曼哈頓下城多座辦公大樓內工作人員當地時間27日10時左右聽到窗外嗡嗡作響,隨即向外張望,發現飛機低空飛行。
  • 現實中的鋼鐵俠斯塔克工業總部大樓,明年開業,紐約新地標
    電影裡鋼鐵俠的斯塔克工業總部大樓位於紐約,外形炫酷。其實這棟大樓是電腦合成的,其位置在現實生活中是Metlife Building,大都會人壽大廈近幾年,位於曼哈頓中城、緊貼哈德遜河和High Line的Hudson Yards(哈德遜廣場),已經成為了曼哈頓新的CBD。
  • 「紐約時報」支持克裡 民意調查有利於克裡
    「紐約時報」支持克裡 民意調查有利於克裡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新華網2月27日消息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克裡同競爭對手愛德華茲決戰
  • 老「陰陽人」《紐約時報》又來了!
    美媒《紐約時報》也承認這一點。它在1月5日的一篇文章中稱,當許多國家仍飽受新冠之害,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中國在2020年全年報告的感染人數不到10萬人。自去年11月初以來,美國每天報告的病例都超過了這個數字。但如果你以為這篇文章一反常態,傳遞中國的正能量,那就大錯特錯了。
  • 怒懟D&G辱華廣告的美國小哥更新啦 這次炮轟《紐約時報》
    這位本名內森·裡奇(Nathan Rich)的小哥是一位長期生活在中國的美國人,從事電影特效製作,其企業還參與了《流浪地球》的部分特效製作。在中國生活的經歷,讓裡奇了解真實的中國究竟是什麼樣的,也讓他對於一些西方媒體扭曲抹黑中國的報導十分無語。
  • 為什麼刊登饒毅文章的《紐約時報》被說成「傷害美國」?
    中新網7月25日電 題:為什麼刊登饒毅文章的《紐約時報》被說成「傷害美國」?  作者陳念  「我在武漢的親人活了下來,我的叔父卻因疫情死在了美國」——近日《紐約時報》評論版刊發了中國海歸學者饒毅的署名文章,由美國叔父的意外之死引入,講述大時代下中美兩地家族成員的分離聚合,道盡「一場疫情,同一家族,不同國家,陰陽兩隔」的人間悲涼。這個故事被認為映射了中美兩個大國的真實變遷,引人深思。
  • 紐約空警突然聽到不明語音:我們會駕駛飛機撞國會大樓
    據海外媒體報導,"9.11事件"一直是很多美國人心中難以癒合的創傷。該事件造成的影響力不但波及了美國國內,甚至通過蝴蝶效應改變了世界格局。事件發生後美國以遭到了嚴重恐怖襲擊為理由發動了反恐戰爭,出兵中東地區並迅速使伊拉克等國政權垮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