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專家如何看韓春雨風波?裴鋼院士:不要捧殺和棒殺

2020-12-06 東方網

韓春雨再一次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這位河北科技大學的副教授,原本籍籍無名,今年5月2日,他的一篇論文《NgAgo DNA單鏈引導的基因編輯工具》發表在著名學術刊物《自然·生物技術》上,引發了科學界的關注。

韓春雨,從一個名字到一個事件

恐怕韓春雨自己也沒有想到,這篇學術論文的影響後來超出了科學界。他使用的基因編輯手段被一些科學家認為是「顛覆性的第四代基因編輯技術」,甚至被譽為「諾貝爾獎級」成果。在「誰是韓春雨?」的追問聲中,很多人對於他在相對簡陋的環境中做出了這樣的工作感嘆不已。韓春雨一時成了「勵志」典型。

不過此後不久,就有人提出韓春雨的基因組編輯結果無法重複,其中最響亮的質疑聲音來自方舟子。他直截了當地提了幾個問題:第一,有沒有人或實驗室重複出了韓春雨論文中的實驗結果?第二,韓春雨說做這個「需要高超的實驗技巧」,究竟在哪個步驟需要什麼樣的高超實驗技巧? 方舟子的出現,使得這一備受爭議的事件繼續發酵。

北京時間7月29日,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基因學家Gaetan Burgio公開表示:「《自然·生物技術》應該要求韓春雨向公眾公開他所有的原始數據和實驗條件,這是學術期刊的義務。」這位科學家此前曾宣布可以重複該結果,在這一次聲明中,他也對此做了解釋:「我們的第一次PCR結果非常令人激動,它顯示在凝膠上有多條額外條帶。我最初以為這是基因組編輯的產物。」「像很多人一樣,多次嘗試後,我仍舊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證明NgAgo能進行基因組編輯。」這篇發表在推特上的長文使得韓春雨事件再次升級。

而處在輿論漩渦中的當事人韓春雨則對實驗的可重複性充滿信心,他在7月31日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電話採訪的時候表示,目前來說,實驗的操作確實不那麼容易,未來讓實驗實現起來更容易也是他努力的方向之一。

科學有著自我糾錯的能力

今日上午11點,《自然·生物技術》發言人就韓春雨事件發表聲明:「《自然·生物技術》對於人們提出的任何關於論文的疑慮都會認真對待,並加以慎重考慮。已有若干研究者聯繫本刊,表示無法重複這項研究。本刊將按照既定流程來調查此事。作為在自然科研旗下期刊發表論文的條件之一,作者須將材料、數據、代碼和相關的實驗流程及時向讀者提供,不可加以不當限制。」

事情還在推進中,業內的科學家們怎麼看待呢?中科院院士、同濟大學校長裴鋼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類似的爭議,在科學史上並不鮮見,現階段任何過度的臆測和揣測都是沒有意義的。科學的東西還是要靠科學的方法來解決,需要時間來檢驗。對展露頭角的新生事物,任何捧殺和棒殺,對於科學研究和研究人員特別是年輕人來說都是不利的。此外,政治和社會的過度幹預,也會影響科學的正常發展。與一般的信仰不同,科學有著自我糾錯的能力,它會在一次次實踐過程中,堅持真理修正錯誤。還是那句老話說得好,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長期從事基因編輯研究的斯丹賽生物技術公司首席科學家肖磊告訴記者,一項科學實驗有著許多細節,需要時間去重複。即使所有的科學家包括韓春雨本人,都無法重複這一實驗,也還有兩種情形,一是有意造假,二是無意錯誤。因為科學實驗也有失誤的時候。現在的爭議雙方證據都不夠充分,準確的結論只能在按學術界既定流程開展調查後才能得出。目前下結論為時尚早。

一位不願意接受採訪的科學家,只說了一句話,給年輕人多點寬鬆的科研環境。

讓時間靜靜流淌,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Yamy談職場捧殺棒殺上熱搜:毀掉打工人最好的方法,就是這兩點
    其實,Yamy本人就是同時捧殺與棒殺的深度受害者。  今年7月,一段侮辱Yamy的錄音被曝出,從頭至尾都是一個男子對她容貌和實力的否定、嘲笑和批判。  後經證實,這個振振有詞的人,竟然就是Yamy的老闆徐朝陽。
  • 韓春雨有望衝諾獎的新基因編輯技術,尚無實驗室宣布重複成功
    NgAgo-gDNA的突破之處就在於,韓春雨課題組首次找到的NgAgo蛋白,是一種可以在37攝氏度常溫下進行操作的內切酶,且無需像CRISPR一樣以RNA為介導。若能廣泛應用,NgAgo將為基因編輯添加一種比CRISPR-CAS9更為簡便、經濟的技術,被國內媒體稱為「諾獎級」實驗成果。
  • 中國新聞周刊:韓春雨的「基因剪刀」又復活了?
    這篇文章發表後,在種種外界因素的推動下,隨即在國內引發轟動效應,某些國內專家和媒體稱之為「諾獎級」的發現。同時,NgAgo被視為新的基因編輯技術,可比肩目前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基因編輯,指人為對DNA片段進行有目的的改造,包括插入、敲除基因等操作,使其序列發生變化。
  • 袁嵐峰:這次的韓春雨論文撤稿事件能說明什麼?
    因此,一篇論文經過嚴格的審稿流程發表出來,就意味著論文結果的可靠性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得到了雜誌和審稿人的支持。在沒有相反證據的情況下,其他人默認地就會相信這些結果。所以在韓春雨的論文發表之初,許多人為之振奮。例如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邵峰院士撰文《如何才能湧現更多「韓春雨」?》,我在觀察者網發表文章《韓春雨究竟做了什麼?意味著什麼?》
  • 北大教授對韓春雨事件公開信:這是中國學術節點性事件
    初期,鑑於韓春雨的工作經過嚴格的同行評議,發表在嚴肅的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生物技術》上,且未有同行看出明顯問題,根據他們的學術背景,按照國際學術慣例正面肯定了韓春雨的工作。後來,國內外陸續有很多學者宣告無法成功使用韓春雨的這項新技術,對韓春雨的這項工作提出質疑,給韓春雨本人、河北科技大學乃至中國生物學研究帶來了很大影響,且這些質疑一直未得到來自韓春雨及其團隊的正面和有說服力的回應。
  • 韓春雨論文實驗結果「無法重複」
    【科研風波再起:方舟子公開叫板韓春雨】 劉方舟:方舟子在6月30日發表文章,聲稱韓春雨的實驗成果存在「不可重複複製操作」的問題,暗指韓春雨科研成果的真實性。 【全文】     【基因編輯工具箱,何不從新穎性、創造性和重要性來評判?】
  • 從「諾獎學者」到「學術騙子」,韓春雨事件給全社會上了一課
    韓春雨本人也回應稱,實驗設計有缺陷、研究過程不嚴謹。提起韓春雨,對科學圈稍有興趣的人想必都不陌生。兩年前,因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諾獎級」研究成果,這位籍籍無名的年輕副教授一鳴驚人。可沒過多久,「無法重複實驗」的質疑四起,經歷「撤稿」等幾番風波後,事件落得一地雞毛。
  • 追問韓春雨事件調查報告的四大痛點
    據此前《中國科學報》報導,針對韓春雨論文的質疑集中在論文中的第四部分結果上,即證明NgAgo能否編輯內源人類基因組。2.撤回韓春雨基於論文的所獲是否合規合法?在經歷了質疑、撤稿和調查之後,通過校內外同行專家的指導和進一步的實驗驗證,深刻地認識到,撤稿論文的實驗設計存在缺陷、研究過程存在著不嚴謹的問題,論文的發表給國內外同行學者造成了誤導和人力物力的浪費。論文發表後,面對媒體和同行的質疑,未能冷靜理性對待,發表了一些不當言論,給社會公眾帶來了不必要的紛擾。對此,韓春雨表示了歉意,並對同行學者和社會的關注表達了感謝。
  • 如何讓賀建奎、韓春雨事件不再重演?清華教授呼籲「三管齊下」
    如何讓賀建奎、韓春雨事件不再重演?在昨天舉行的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專家講壇」上,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李正風教授做了題為《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問題》的報告。 韓春雨犯了「誠實的錯誤」?造假、篡改、剽竊被稱為科學界的「三宗罪」,因為這三種科研不誠信行為最容易辨識,也最容易受處罰。「在一定意義上,我們把這三種行為看作最低級的學術不端行為,」李正風說,「但是似乎有一個誤解——科研誠信主要是反對這三種行為。
  • 中科院院士裴鋼論文在國外網站被質疑 期刊:已收到舉報 正調查
    荔枝特報專稿 記者/周詩婕繼首醫校長饒毅實名舉報中科院院士裴鋼論文涉嫌造假後,裴鋼參與署名的兩篇論文再度在國外網站pubpeer上被美國學者Elisabeth Bik博士質疑圖像異常。Elisabeth Bik博士同時強調,她只是將可能存在問題的圖像和論文標註出來,至於這樣的圖像是否構成學術不端,最終要看期刊的裁決,而期刊只有前期審查,才可能杜絕這樣的現象。隨後,有網友在推特上圈出國際學術期刊Plos One。該期刊回應稱,非常感謝告知信息,將對此事進行調查。
  • 韓春雨論文被撤銷並非塵埃落地
    在徵求專家評審人的反饋意見後,我們判定韓春雨及同事提供的最新數據不足以反駁大量與其初始發現相悖的證據。我們現在確信撤掉韓春雨的論文是維護已發表科研記錄完整性的最好做法。  既然沒有涉及造假,而是論文的結論不可重複,就直指如何看待科研論文的結果。顯然,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認知有著明顯的差異。在中國,發表論文,尤其是在世界著名期刊上發表論文(文章)就意味著成果,而且被認為是重大突破和發現,是了不起的成就。這在韓春雨論文發表後表現得特別充分,淋漓盡致。
  • Elisabeth M Bik再次質疑中國院士的文章,這一次是裴鋼
    上個月,Elisabeth M Bik博士質疑中國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的幾十篇論文的圖片有問題,引起了中國學術界的轟動,並且同樣收到了國際學術界的關注,著名的《Science》《Nature》等雜誌均對此事做了報導和評論。
  • 饒毅:正式舉報裴鋼院士!謬誤不會因為權勢變成真理
    經過將近一年的嚴肅調查處理,1月21日,科研誠信建設聯席會議聯合工作機制發布《有關論文涉嫌造假調查處理情況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通報了對網絡反映南開大學曹雪濤院士、中科院裴鋼院士、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首都醫科大學饒毅教授、武漢大學李紅良教授
  • 河北科大承諾公布韓春雨實驗驗證時間已到(附韓春雨事件表)
    我們相信,針對該事件的專業化調查將對我國的科研文化、科研風氣和對未確認的科學成果如何報導產生至關重要的深遠影響。《賽先生》將對此事件持續關注,報導此成果的確認情況。  作者 林小鹿(歐洲某研究所生物學博士)  深陷實驗重複性爭議漩渦中的韓春雨事件已經過去兩個多月,河北科技大學承諾的一個月給出調查結論之期將近,公眾仍未看到水落石出的跡象。
  • 被遺忘的韓春雨與NgAgo
    韓春雨的NgAgo已經過去了四年,現在是否造假已經杳無音信。2017年國家知識產權局消息,以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研究員沈嘯為發明人的專利——以Argonaute核酸酶為核心的基因編輯技術,因申請人未在規定期限內答覆國家智慧財產權的第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該專利的申請被視為撤回。2017年1月9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該專利申請的「視為撤回通知書」。
  • 溫醫大谷峰團隊發出聲明質疑 "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咋無法重複
    前天,溫州醫科大學研究員谷峰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的13位課題組負責人,就廣為關注「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公開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今年5月2日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上有關NgAgo的實驗。「不能再拖了,必須要發聲,要讓國際科學界看到我們這個領域(即基因編輯)中國科學家的態度。否則,世界同行將會怎樣看待中國的科研誠信?」
  • 韓春雨論文中實驗無法重複?諾獎級成果遭雙重質疑
    原標題:韓春雨論文中的實驗無法重複?「諾獎級」成果遭受雙重質疑  沒能重複出韓春雨實驗的研究團隊,基本都卡在論文中的圖片4上,這也是該實驗中最為關鍵的實驗證據。面臨造假的質疑時,韓春雨和其所在的大學,應對原始實驗數據進行公開或核查。
  • 著名科學家饒毅實名舉報裴鋼等三位科學家學術造假
    饒毅校長向基金委實名舉報武漢大學李紅良、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國產阿爾茲海默症藥物GV971的研究者)造假。饒毅於1983年江西醫學院本科畢業後考入上海第一醫學院研究生。1991年獲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科學哲學博士。1991年進入哈佛大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系做博士後,研究脊椎動物神經誘導的分子機理。1994年在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解剖和神經生物學系任教並領導獨立的實驗室。2004年起任(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神經科教授、(美國)西北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 「三無學者」發表國際頂級論文:韓春雨現象
    (原標題:「三無學者」發表國際頂級論文:韓春雨現象) 「不鳴則已,
  • 河北科大決定對韓春雨成果啟動學術評議,最壞結果會是什麼?
    河北科大決定對韓春雨成果啟動學術評議,最壞結果會是什麼?國內一所「985」高校在十年之前曾對本校一名影響惡劣的科研造假人員撤銷各項職務和學術頭銜等,但並未涉及彼時業內預計的刑事追究等。韓春雨出生於1974年,現為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本科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碩士就讀於中國農業科學院,在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取得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