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beth M Bik再次質疑中國院士的文章,這一次是裴鋼

2020-10-05 科學家的司機

上個月,Elisabeth M Bik博士質疑中國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的幾十篇論文的圖片有問題,引起了中國學術界的轟動,並且同樣收到了國際學術界的關注,著名的《Science》《Nature》等雜誌均對此事做了報導和評論。

昨天,Elisabeth M Bik博士再次質疑了另外一名中國院士所發表的兩篇論文的圖片問題,這一次被質疑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以及曾經的同濟大學校長裴鋼教授。

被質疑的第一篇論文是《β-arrestin1 is critical for the full activation of NLRP3 and NLRC4 inflammasomes》,2015年發表在《Journal of Immunology》雜誌上。


被質疑的第一篇論文

Elisabeth M Bik博士認為,這篇論文的第二幅圖可能有問題,因為圖B和F裡的Pro-Casp1條帶太像了。為了讓大家辨認,她用紅色方框把可疑的兩個圖標了出來(下圖)。


Elisabeth M Bik博士指出可能有問題的圖


在Elisabeth M Bik博士提出質疑後,有一位網友對這個問題做了回復,他認為上面兩個圖雖然很像,但其實並不完全一樣,下面是他提供的證據。


在這篇文章裡,裴鋼是共同通訊作者。到目前為止,還未見論文作者對這一問題進行回復。


裴鋼院士被質疑的第二篇文章於2014年發表在《Plos One》雜誌上,在這篇文這裡,他是唯一的通訊作者。有趣的是,這篇文章研究的是一種"聰明湯"(一種重要湯劑)對阿爾茲海默症小鼠的認知功能的影響。


被質疑的第二篇文章

Elisabeth M Bik博士認為,這篇文章裡的圖2l裡有兩個螢光圖幾乎一模一樣,她提醒作者仔細檢查一下是否弄錯了。

就在這個質疑發表後的一天之內,文章的第一作者就對這個質疑給出了回復(見下圖):


第一作者給出的回覆

第一作者YujunHou說她(他)仔細檢查了一下圖片,發現是自己無意間放錯了圖片。為了為自己的辯解提供證據,作者還給出了原始數據。

第一作者的快速回復讓Elisabeth M Bik博士很滿意,她鼓勵作者去聯繫雜誌社去做相應的更正。作者也表示會儘快去做這件事情(見下圖)。


Elisabeth M Bik博士和第一作者Yujun Hou 的對話

總體來說,裴鋼院士的這兩篇論文的圖片的確存在一些問題,但因為作者不小心放錯了圖片的可能性很大。這和曹雪濤所受到的質疑還是有區別的,因為曹雪濤有些論文裡的圖片是無法用「不小心放錯了圖片」來解釋的。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院士裴鋼論文在國外網站被質疑 期刊:已收到舉報 正調查
    荔枝特報專稿 記者/周詩婕繼首醫校長饒毅實名舉報中科院院士裴鋼論文涉嫌造假後,裴鋼參與署名的兩篇論文再度在國外網站pubpeer上被美國學者Elisabeth Bik博士質疑圖像異常。兩篇論文中,裴鋼均列在最後一位,且是文章的通訊作者。美國學者Elisabeth Bik博士在對兩篇文章的質疑中提出,兩篇文章中的部分圖片都存在特別相似的情況,希望作者做出解釋。
  • 北大藥學院院長被指涉嫌學術造假,同組院士做出回應
    今年1月,Elisabeth Bik博士(曾舉報曹雪濤院士大數量論文造假的學者)在pubpeer上質疑一位中國權威學者學術不端。該人系北京大學藥學院院長周德敏。網站上Elisabeth Bik博士指出,其作為通訊作者或共同作者的6篇學術論文,存在明顯的一圖多用現象。其中包括一篇發在Science上的重磅論文。
  • 回應阿爾茲海默症的文章圖片問題,裴剛院士課題組的勘誤正式發表
    事件回顧2019年12月,Elisabeth Bik博士在pubpeer網站上對裴剛院士的一篇文章提出質疑。裴鋼 1999 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1 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被質疑論文中明確說明了每組小鼠數量為5隻,理論上每隻小鼠都進行了染色,所以會產生大量圖片而出現圖片選擇失誤的可能。為此,第一作者Yujun Hou展現了用於統計處理的5組染色原始圖片,獲得了質疑者的認可。通訊作者裴鋼也作出回應稱,「我是這篇文章的負責人。
  • 饒毅:正式舉報裴鋼院士!謬誤不會因為權勢變成真理
    謬誤不會因為裴鋼一人在中國有權勢就能變成真理。經過將近一年的嚴肅調查處理,1月21日,科研誠信建設聯席會議聯合工作機制發布《有關論文涉嫌造假調查處理情況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通報了對網絡反映南開大學曹雪濤院士、中科院裴鋼院士、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首都醫科大學饒毅教授、武漢大學李紅良教授
  • 「結論明確,不再調查」 中科院回應饒毅舉報裴鋼論文造假
    「舉報」中所涉及的論文與2019年11月在網絡上質疑裴鋼院士的論文為同一篇論文(Ling K, et al. PNAS, 1999, 96: 7922-7927)。   1月21日,科技部發布《有關論文涉嫌造假調查處理情況的通報》表示對網絡反映的南開大學曹雪濤院士、中科院裴鋼院士、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首都醫科大學饒毅教授、武漢大學李紅良教授等的相關論文涉嫌造假問題進行調查後,發現部分「圖片誤用」,但均未發現有造假。
  • 超400 篇論文被疑造假:曾質疑曹雪濤院士的 Bik 博士再出手
    Bik 的團隊發現,超過 400 篇來自不同作者和機構的文章,在標題、圖片,特別是 Western blot 的圖版上極其相似,似乎都是由同一個「論文工廠」產生的,極有可能存在偽造數據的情況,論文發表單位涉及多家中國三甲醫院。
  • 著名科學家饒毅實名舉報裴鋼等三位科學家學術造假
    舉報人:饒毅 著名科學家、首都醫科大學校長繼近期中國免疫學界相關科研工作者被曝出多達饒毅校長向基金委實名舉報武漢大學李紅良、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國產阿爾茲海默症藥物GV971的研究者)造假。
  • 遭舉報論文造假,裴鋼教授接受記者專訪,對規範學術不端他這樣說
    裴鋼院士最讓人意外的是,竟然有3名院士級的學術名人捲入了這場聲勢浩大的學術不端浪潮裡。繼李兆申、曹雪濤兩位院士先後被舉報學術論文存在問題之後,前幾天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的一封似是而非的舉報信,把前南開大學校長、院士裴鋼等3位學術名人捲入了論文造假的輿論漩渦中,讓國內學術圈「大地震」。
  • Bik博士質疑北大藥學院院長周德敏教授6篇文章涉嫌造假,本人已回應
    ~本文綜合自百家號「教育很有料」、搜狐號「查爾斯沃思論文潤色」繼曹雪濤院士之後,又一位國內學術權威人士被同一人質疑涉嫌學術造假。Elisabeth Bik博士提出質疑在自己作為通訊作者或者共同作者發表的論文被質疑後,周德敏教授針對其中的3篇論文進行了回應,不過有一篇文章的回應並沒有獲得質疑者認可, 甚至被提出了新的質疑。
  • 剛剛,曹雪濤院士本人回復「數據造假」質疑
    剛剛,針對Elisabeth Bik發文質疑2008年發表在Blood上的文章數據,曹雪濤院士本人進行了回應:
  • 裴鋼院士:不要捧殺和棒殺
    不過此後不久,就有人提出韓春雨的基因組編輯結果無法重複,其中最響亮的質疑聲音來自方舟子。他直截了當地提了幾個問題:第一,有沒有人或實驗室重複出了韓春雨論文中的實驗結果?第二,韓春雨說做這個「需要高超的實驗技巧」,究竟在哪個步驟需要什麼樣的高超實驗技巧? 方舟子的出現,使得這一備受爭議的事件繼續發酵。
  • 一個科研狗對「南開校長曹院士論文造假事件」的完全剖析
    我周圍認識曹院士的人對他的評價是:能力強,人品好。總之我傾向於認為,曹院士是牛逼科學家,但手下帶的人多了,學術倫理漸漸惡化,帶出了P圖的惡劣風氣。最近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出40多篇論文涉嫌學術造假,數據圖有PS痕跡。曹院士是免疫學大牛,在全世界的學術地位都極高!但學術界是一個特別容不得造假的地方。
  • 中科院院士魏於全學術論文遭造假質疑(圖)
    從3月份一直持續到現在,西安交通大學司履生教授質疑四川大學魏於全院士學術造假的公開信,已經成為學術圈裡的熱點話題。  「鑑於魏於全能夠在2003年當選中科院院士,主要由於他發表在國內外科學刊物上的兩篇論文,如果司履生教授對這兩篇論文的質疑成立,中科院應該嚴肅處理,取消魏於全的院士稱號。」知名科學打假人士方舟子日前表示。
  • 舒紅兵院士團隊發文回應論文被質疑
    1987年畢業於蘭州大學生物學系,1990年獲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碩士學位,1995年於美國Emory大學獲博士學位。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44歲的舒紅兵是當年全國生命科學領域最年輕的院士。
  • 裴鋼校長訪問香港理工大學
    11月5日至7日,作為香港理工大學國際顧問委員會成員,我校校長裴鋼出席了香港理工大學第五屆國際顧問委員會會議。      期間,裴鋼校長與香港理工大學校長唐偉章、副校長阮曾媛琪、中國內地事務處總監羅璇等就兩校未來的合作進行了討論。
  • 曹雪濤院士論文被質疑 工程院:會展開調查
    原標題:工程院回應:會展開調查   本報訊(記者 雷嘉)針對近期在網絡上出現的質疑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的論文重複率高等問題,中國工程院昨天作出回應,稱會對此問題展開調查。
  • 院士教科書般處置學術質疑,獲得盛讚
    發表文章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向世人展現研究成果,供同行參考。在同行的閱讀過程中,產生了問題和質疑、發生觀點的碰撞、甚至迸發出合作的火花是存在可能的。但很多論文作者針對同行質疑,採取不理睬、暴跳如雷、法律威脅等方式處理,完全背離了其發表文章的初衷,更難以洗刷學術不端的標籤,最終將被釘在科學的恥辱柱和永恆的網際網路上。
  • 清華醫學院院長董晨被質疑 24 篇論文造假,本人回應:基本排除惡意...
    例如,5月份,跨國論文打假王lisabeth Bik揭露出的:8篇文章,不同作者,不同醫院,不同癌症種類,不同蛋白表達,愣是完全一樣的結果,竟然發了8篇論文。再例如,6月26日,核心學術期刊《生物化學雜誌》(JBC)在首頁醒目位置刊登公告,稱對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團隊在JBC上發表的12篇文章中的數據和結論可信性保持高度關注。
  • 畢文章:我支持方舟子質疑鍾南山
    畢文章:我支持方舟子質疑鍾南山     方舟子「炮轟」鍾南山?灰霾跟肺癌到底是什麼關係?這是剃頭洗腳面——從上錯到下,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人來質疑,尋求真相就要敢於質疑,敢於辯論,正所謂真相越辯越明。    方舟子質疑「霧霾致肺癌」,並非就是主張霧霾無害,更不會影響到整治霧霾的方向。PM2.5對於身體健康的危害那是禿頭上的蝨子——明擺著的,方舟子質疑的是「霧霾導致肺癌」沒有足夠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