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教科書般處置學術質疑,獲得盛讚

2020-08-12 艾普蕾

發表文章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向世人展現研究成果,供同行參考。在同行的閱讀過程中,產生了問題和質疑、發生觀點的碰撞、甚至迸發出合作的火花是存在可能的。但很多論文作者針對同行質疑,採取不理睬、暴跳如雷、法律威脅等方式處理,完全背離了其發表文章的初衷,更難以洗刷學術不端的標籤,最終將被釘在科學的恥辱柱和永恆的網際網路上


竟敢質疑院士?


(圖片來源:搜狐)


院士往往代表的是該領域的研究頂點,備受該領域研究者的崇敬。質疑院士的研究需要承受極大的心理壓力,但合理的質疑是學術研究和發表論文的目的之一,也是對科學家這個稱號的尊重,院士也不例外。

2019年,國外同行質疑裴剛院士2014年發表於PLOS ONE的一篇關於阿爾茨海默病研究的論文:對照組和實驗組呈現兩張圖片幾乎一樣的情況。

(相同顏色框表明其中內容存在相似或相同)


甩鍋第一作者?數據丟失?電腦壞了?

實驗室發大水了?陰謀論?


論文第一作者Yujun Hou在第一時間進行了詳細回覆:說明了這是由於圖片放置錯誤所致。儘管論文發表已經過去6年了,但第一作者依然心平氣和的、理直氣壯的回覆,而不是像某些作者的奇異回覆:都是第一作者的錯、時間太長數據丟失、電腦壞了、實驗室發大水了、陰謀、關你什麼事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作者Yujun Hou保存好了原始數據和培養了規範的學術修養。

但第一作者Yujun Hou的這個回復能否消除質疑者對裴剛院士論文數據統計的質疑?


進一步展示原始數據


被質疑論文中明確說明了每組小鼠數量為5隻,理論上每隻小鼠都進行了染色,所以會產生大量圖片而出現圖片選擇失誤的可能。但也有人會說:這麼多圖片結果,我隨便選都不會選錯!

為此,第一作者Yujun Hou展現了用於統計處理的5組染色原始圖片,獲得了質疑者的認可。

質疑者甚至盛讚:「能這麼快和這麼友好的獲得作者的回覆,並展示原始數據,這是極其罕見的」。

不僅如此,裴剛院士還親自回復了質疑:真誠的承認論文出現的錯誤,並表示歉意。裴剛院士沒有讓其他作者獨自面對質疑,這表明裴剛院士是一個負責任、有擔當的通訊作者


打消質疑就是終點嗎?


毫無疑問,發表文章的目的之一是供全球同行參考。如果被合理質疑了,僅僅打消一個或多個同行的質疑是不夠的。如果錯誤是可以勘誤的,則應該儘快向雜誌提出勘誤;如果錯誤是不可以勘誤的,則應該儘快撤稿,以免傳播錯誤的科學信息。

上周,裴剛課題組的勘誤正式發表了:



至此,裴剛院士展現了一個教科書般的處置同行學術質疑程序,值得其他學者參考。別動不動就是不影響結論;更不要動不動就是嚴重損害個人名譽、保留訴諸法律的權利。學者們更需要明白針對學術不端的指控,迄今為止國內外還沒有勝訴的案例

相關焦點

  • 北大副校長詹啟敏院士被質疑學術不端!本人回應
    據中國新聞周刊等媒體報導,近日,海外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曝出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25篇論文涉嫌「造假」,其中存在實驗圖像重複、違反動物倫理、實驗結果存在錯誤等問題。
  • 張衡地動儀遭質疑,被移出歷史教科書,真的不能預測地震嗎?
    或許有人會想起教科書上讓人以之為傲的張衡地動儀,它不能預測地震嗎?為何汶川地震時不見其起功效呢?很遺憾,事實證明教科書上那個地動儀確實不能,甚至有中科院院士道: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有關張衡地動儀的內容也被移除歷史教科書了。
  • 浙大副書記鄭強:學術成果堪比高福院士,卻常遭人質疑譁眾取寵
    浙大副書記鄭強:學術成果堪比高福院士,卻常遭人質疑譁眾取寵 五年前,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和中國青年報社聯合主辦了評選「學生喜愛的大學校長」的活動。在這場完全由學生評選、頒獎的活動中,時任貴州大學校長的鄭強入選並獲獎。
  • 中科院院士魏於全學術論文遭造假質疑(圖)
    從3月份一直持續到現在,西安交通大學司履生教授質疑四川大學魏於全院士學術造假的公開信,已經成為學術圈裡的熱點話題。  「鑑於魏於全能夠在2003年當選中科院院士,主要由於他發表在國內外科學刊物上的兩篇論文,如果司履生教授對這兩篇論文的質疑成立,中科院應該嚴肅處理,取消魏於全的院士稱號。」知名科學打假人士方舟子日前表示。
  • 張衡和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科院院士:房頂上掛個肉都比這個強
    張衡和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科院院士:房頂上掛個肉都比這個強張衡和地動儀的故事曾出現在中小學的課本中,讓無數中小學生知道在古老的中國就已經出現可以預測地震的儀器,文章中還有地動儀的模型。1952年《人民畫報》詳細地描述了王振鐸仿製的地動儀,此後的教科書中也引用了《人民畫報》中關於地動儀的描述,但是把《人民畫報》中的一句話刪除了,「可惜張衡這一重要發明早就失傳了,隋朝時科學家臨孝恭尚寫有一部《地震銅儀經》,也未能傳流下來。這裡介紹的這個模型,是我們在1951年設計完成,主要是根據《後漢書·張衡傳》的記載,及考古材料而複製的。」
  • 他41歲成院士,任985大學校長,被「美國方舟子」質疑,該如何解決
    在學術研究方面,他曾多次獲得榮譽表彰,發表了SCI論文230餘篇,引用了一萬餘次,並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6項,獲得國家II類新藥證書2個。不論是在科研還是在教育上,曹雪峰院士都可以說是一路順風順水,成績斐然,他甚至還是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
  • 他41歲成院士,任985大學校長,被"美國方舟子"質疑,該如何解決
    在學術研究方面,他曾多次獲得榮譽表彰,發表了SCI論文230餘篇,引用了一萬餘次,並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6項,獲得國家II類新藥證書2個。不論是在科研還是在教育上,曹雪峰院士都可以說是一路順風順水,成績斐然,他甚至還是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
  • 中科院院士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遭質疑!其實袁隆平也是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公布了最新入選院士名單,表彰他們在原創研究方面深耕所獲得的傑出成就。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名單中包含120名美國本土院士和26名外籍院士,仔細查看後我們發現,這26名外籍院士中有一位中國院士的身影。
  • 北大藥學院院長被指涉嫌學術造假,同組院士做出回應
    今年1月,Elisabeth Bik博士(曾舉報曹雪濤院士大數量論文造假的學者)在pubpeer上質疑一位中國權威學者學術不端。該人系北京大學藥學院院長周德敏。網站上Elisabeth Bik博士指出,其作為通訊作者或共同作者的6篇學術論文,存在明顯的一圖多用現象。其中包括一篇發在Science上的重磅論文。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後,引來一片質疑,難道張衡地動儀不存在
    然而,如此一件代表著科學技術的儀器,卻被移出了教科書,更有中科院院士稱:在房子上掛一塊肉都比它強。究竟是怎麼回事?其實還要從地動儀的來源前來了解。正是這個「王氏地動儀」成功取代張衡地動儀在教科書的位置,與此同時,也意味著張衡地動儀被移出了教科書。不僅如此,因為「王氏地動儀」的一些操作,也讓世人對張衡地動儀產生了一些質疑。雖然王振鐸做出的復原地動儀像極了張衡的地動儀,但是它畢竟是個紡織品,是否真的可以發揮作用。經過一番實驗,「王氏地動儀」的作用似乎並沒有發揮出來。
  • 張衡地動儀為何被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
    在大家感覺被騙的時候,其實原來的教科書中有提示到該地動儀乃複製品。只是許多人沒有注意到而已。《後漢書》中記載的「驗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候風地動儀,其實早已失傳,沒有留下實物與圖樣,只留下一些簡略的文字記載。
  • 舒紅兵院士團隊發文回應論文被質疑
    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44歲的舒紅兵是當年全國生命科學領域最年輕的院士。在2020年10月28日,有報導稱武漢大學舒紅兵院士被指眾多文章涉嫌學術不端(點擊閱讀),尤其是一圖多用(同一文章一圖多用,不同文章一圖多用),包括了Immunity,PNAS,Cell Research等研究成果。有部分共同的作者參與,通過翻轉,在2009年發表在Science in China.
  • 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強
    而地動儀自復原便爭議不斷,現今,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傅承義回應: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模型強。此言一出,無疑引起諸多質疑。科技宣傳,儀器復原進入現代科技時代,許多的技術被蒸汽和內燃取代,巧奪天工變化為大工廠製造,隨之流失的,還有我們的科技優越和智慧自信。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為什麼?
    張衡地動儀的發明讓很多學生崇拜,曾經出現在課本裡的張衡地動儀卻被移出了教科書。更有院士稱,它模型簡陋粗糙,對地震的敏感度低於居民。這是怎麼回事?這一切還要從學生時代的課文說起。我記得小時候看到地動儀的照片的時候,真的覺得張衡這個人很厲害,幾千年前就能檢測到地震。
  • 張衡地動儀從教科書中刪除,中科院院士:梁下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
    然而,《人民畫報》的一段話卻從教科書中刪去,「可惜張衡的重要發明早已失傳。隋朝時科學家臨孝恭尚寫有一部《地震銅儀經》,未能傳世,這裡介紹的模型是1951年設計完成的。主要是根據後漢《後漢書·張衡傳》的記載和考古資料因此,隨著中國逐步對外開放,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了解中國古代科學,對張衡的地動儀產生了強烈的懷疑。筆者發現,地震儀最早的記載是範曄所著《後漢書·張衡傳》。
  • 美權威學術期刊質疑臺灣一教授論文造假(圖)
    美權威學術期刊質疑臺灣一教授論文造假(圖) 2006年12月21日 16:34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 張衡地動儀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
    張衡和他的地動儀被從歷史課本刪除02地動儀其實在地動儀在被請進課本以後,就經常遭受多方質疑。第一個質疑的聲音就是:張衡的地動儀早在公元200年左右就失傳了。那麼教科書上的地動儀是哪來的呢?原來教科書上我們看到地動儀,並不是張衡地動儀的原型。而是古代科技史學家王振鐸,根據史籍復原而出的概念模型。他依據的史籍就是《後漢書·張衡列傳》對地動儀不到200字的文字描述。
  • 「院地共建」產出讓院士盛讚的食用菜籽油
    11月27日,中國農科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漢中,對望江菜籽油給出了這樣的盛讚。其實,早在30多年前,望江縣就與中國農科院油料所開始聯手合作。而院地正式籤約是在2019年,雙方由此共建綜合試驗基地,開展油菜新品種、新技術的示範推廣及多功能開發利用。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科院院士:房梁上掉塊肉都比那個強
    此前,網上還有過一個帖子,說的是:「大家在教科書上看到的張衡地動儀,其實是上世紀50年代中國古代科技史學家王振鐸根據古籍復原出來的,應該稱為」王氏地動儀。「該帖子還指出張衡的地動儀就是偽科學,這種地動儀從科學層面上來講不可能準確地記錄地震。
  • 又一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被質疑十多篇論文學術不端
    Semenza),被質疑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目前Pubpeer已經掛了他至少42篇論文。這些被質疑的論文所涉及的學術不端,主要是一圖多用,圖片PS等。然而,僅僅幾天之後,與格雷格·塞門扎一起獲獎的彼得·拉特克利夫( Peter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