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地動儀遭質疑,被移出歷史教科書,真的不能預測地震嗎?

2020-11-29 銘瑤風月

汶川地震時,舉國悲痛。人們無一不希望能有臺儀器準確預測地震發生,以保障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可惜現在的科技水平還達不到,電視臺上所謂的地震預警是在地震發生過之後才預警的,但僅僅提前幾秒幾十秒已是大功一件,能挽回多少損失。

或許有人會想起教科書上讓人以之為傲的張衡地動儀,它不能預測地震嗎?為何汶川地震時不見其起功效呢?很遺憾,事實證明教科書上那個地動儀確實不能,甚至有中科院院士道: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有關張衡地動儀的內容也被移除歷史教科書了。

張衡地動儀or王氏地動儀

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著名的發明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他在很多領域都有著出色的表現和傑出的貢獻,更被稱作「南陽五聖之一」。不過,他最為人稱道的是他發明的張衡地動儀。

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很頻繁,甚至三十多年間便發生二十六次大地震。房倒屋塌,山崩地摧,人民流離失所。當時天災被視為不吉,動輒禍及一方官員,還有人趁機宣揚迷信,以迷惑受苦受難的大眾。張衡對這個現象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對記錄下來的地震現象進行了細心的考察和試驗,而後發明了地動儀。

張衡地動儀材料為青銅,乍一看神似酒罈,四周鑄八龍,龍張口含銅球。若哪裡發生地震,龍口中的銅球就會掉落,落到下方蹲坐的蛤蟆口中。它可以準確地表明發生地震的方位。古代通訊基本靠快馬加鞭,若哪裡發生地震,朝廷還得過幾天才能知道,這無疑是對救援和賑災的延誤。張衡地動儀發明後,準確地報告了金城、隴西一帶的大地震,使得地動儀一時間被傳為神異。

可惜其發明距今已有1800多年,此後漢代不存,張衡地動儀也因戰亂消失了。有關於地動儀,只有史書中寥寥幾言留存於世,也並沒有什麼結構圖紙。中國幅員遼闊,地震向來沒有脫離過人們的生活,因著張衡地動儀的神異,後世一直沒放棄過對它的研究。

1934年,燕京大學歷史專業的研究生王振鐸產生了復原張衡地動儀的念頭,經研究史書記載,兩年後他畫出了一套復原模型圖稿。直到1951年,他才復原出一個地動儀模型。後來,王氏地動儀被擺入博物館,成了世人熟知的歷史教科書插圖。

王氏地動儀掉不出來的銅球

2010年,有網友發帖稱,博物館裡的地動儀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才造出來的模型,珠子也掉不出來。此言引起網友們熱議。此後科普作家方舟子在媒體發言,表示各國復原的地動儀均不能真正監測地震,是藝術品。他還懷疑失傳的張衡地動儀是否有監測地震的作用,質疑史書中張衡地動儀預測隴西地震這件事的真實性。

中國地震學奠基人、中科院院士傅承義也在某次講座中提及王氏地動儀時毫不客氣地發言稱: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

在王氏地動儀發明出來後,中國發生過許多次地震,它確實沒什麼反應,裡面的銅球也沒有掉出來。這點事實不能否認。不過專家們回應道,方舟子對地震這個領域並不了解,而專業的歷史地震學專家已經審核過史料,雖然年代久遠,但是當年的隴西地震確有其事

只是此事一出,對失傳的張衡地動儀是否具有監測地震作用的懷疑還是發酵了。其實從上世紀開始,美、日等國地震界權威都開始質疑中國的張衡地動儀。奧地利人雷立伯甚至發文稱:中國人對張衡是種崇拜和信仰,並不科學。古人智慧不會太領先,也創造不出能檢測地震的地動儀。

後來又有一件事引起國內輿論——張衡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移除了初中歷史教科書。張衡地動儀就這麼因王氏地動儀被殃及了。

張衡地動儀之我看

首先,張衡地動儀代表的是古代的科學研究精神,且對古代的應急賑災有著重要意義,對而今人們與地震這種天災的抗爭也有著很大的啟發性和激勵作用,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張衡地動儀並無結構原理圖留存,王氏地動儀只是現代人根據史書上寥寥幾言而復原出來的,是一種基於約束下的再創造。它沒有監測地震的作用,其圖像確實應該從歷史教科書上移除。但是張衡地動儀與之不是一碼事,歷史教科書不配圖不行嗎?

不過教育界曾回應過,這只是一種在教材編排上的調整,張衡地動儀會出現在小學五年級課本上,還專門設置了課文介紹古代為科技做出過巨大貢獻的人們。這對人們姑且也算一種安撫吧。

其次,由於歷史變遷,中國古代有很多科技並未留存下來,後人只能從史書中考證其存在過,對其產生嚮往。張衡地動儀雖然遺憾地不復存在,可史書記錄卻是板上釘釘的。

若說僅有史書不可作證,那作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巴比倫空中花園是否存在呢?世人未曾見過其真實面目,卻對它深信不疑,很大程度上不也是源於史書嗎?外國人可以嘴皮一碰便否認張衡地動儀,但是中國人最好不要輕易如此。正如沒人見過龍行九天,卻不願輕易否認我們是龍的傳人一般。

最後,古人的智慧現代人不一定全都懂,所謂古人智慧不會太領先的話,先弄明白金字塔的一系列謎團才有資格發言。現代人復原出的模型監測不了地震,不代表古代的張衡地動儀便監測不了。

質疑模型確實應該,但若質疑張衡地動儀,請苦心孤詣地研究其漏洞,拿出更多的科學結論再發言。最好直接創造一個能預測地震發生的儀器,相信張衡急人民之所急,九泉之下,也會老懷欣慰。

總之,張衡地動儀意義重大,其功績不可磨滅,也必將被人們永遠銘記。哪怕它被移除歷史教科書,也不會從中華文明的傳承中消失。而院士的發言是針對表現不佳的模型的,作為中國地震學權威,他一直苦心孤詣地研究地震,也有資格說出這樣的話,即使稍顯過激。

而作為龍的傳人的我們,從前不曾對地震妥協過,今後也不會,真心期待可預測地震的儀器問世!

相關焦點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後,引來一片質疑,難道張衡地動儀不存在
    從張衡地動儀發明出來以後,便不斷測算出哪個方位地震,關於一次地震,史料有專門的記載。當時,地動儀上曾經一龍機發,但是人們完全感覺不到地動,所以,雒陽學者都覺得地動儀不足為信。然而幾天過去後,有人前來送信,果不其然,在隴西地界發生地震。從那以後,眾人都對地動儀的巨大作用深信不疑,並且完全依賴於地動儀預測地震。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為什麼?
    說起張衡,你應該不陌生。張衡地動儀的發明讓很多學生崇拜,曾經出現在課本裡的張衡地動儀卻被移出了教科書。更有院士稱,它模型簡陋粗糙,對地震的敏感度低於居民。這是怎麼回事?這一切還要從學生時代的課文說起。我記得小時候看到地動儀的照片的時候,真的覺得張衡這個人很厲害,幾千年前就能檢測到地震。但其實,張衡製造的地動儀並沒有流傳下來,而且張衡的地動儀並不是預測地震的。因為古代通訊非常落後,地動儀其實是獲知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的。
  • 張衡地動儀不如房梁上的一塊肉?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
    張衡的地動儀為何被移出課本?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此前的仿造模型不具有張衡地動儀的預測功能,而張衡的地動儀又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因此真正的張衡地動儀究竟能否預測地震,就成了疑問,最終課本將其剔除。張衡生活在距今近2000年前的東漢時期,在那個科學尚屬懵懂,文化暗淡,思想束縛的年代,張衡能夠發明出地動儀,足以稱為不凡。張衡地動儀此前課本上的地動儀被認為就是張衡版地動儀,當然,即便當時這個模型出來時,遭來了很多人的質疑,但是其仍舊強勢登上了課本。
  • 張衡地動儀被貶「一文不值?」已經移出教科書?
    不過,隨著時代進步,科技發展,我們已經能夠儘量挽救損失,但是依然不能準確的預測地震。既然如此發達的現代都不能解決這一難題,在古代對地震又是如何預測的?大家都學過歷史課本中一篇文章,是被老師重點強調的,關於張衡地動儀。張衡是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發明家,科學家。就今來說,算河南南陽人。而張衡一生最傑出的發明就是能夠預測地震的候風地動儀。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測地震嗎?為何會被移出教科書?
    從古至今地震都是破壞性極大的天災,古人對於地震也是束手無策,直到張衡發明了地動儀,這預示著古人對於科學和地理也有很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張衡研究的地動儀能夠精準預測地震發生的方位比西方先進了近千年,但是為何如今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沒有在現代地震預測中普及,而且教科書中還移除了關於張衡地動儀的介紹。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真的能預測地震嗎?為何它被移出教科書?
    地動儀模型提到中國歷史中的地震,一定會提到張衡這個人物,張衡在千餘年前,發明了地動儀,準確預料了地震的發生,是中國地震史中一個裡程碑式的人物而地動儀作用如此巨大,為何現在還沒有被普遍使用呢?又為何被移出了教科書呢?張衡是東漢時期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文學家,他在我國的天文學、地震學方面都做出巨大貢獻。張衡的祖父就是當地大儒,漢光武帝登基後,張衡的祖父張堪就被漢光武帝提拔為蜀郡太守。在蜀郡內,張堪清正廉潔,備受百姓愛戴。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測地震嗎?為何被移出了教科書?
    最近,「地震」一詞又頻頻登上熱搜。翻開我們五千年的地震歷史,站在C位的那個人,叫「張衡」。他與他發明的「地動儀」,似乎是許多孩子對於地震知識的啟蒙。可是疑問也隨之而來:既然「地動儀」對於監測地震非常靈敏,為何如今沒有被普及?反倒是這段關於地動儀的內容,被悄然從教科書中刪除了。這不禁引起了我們的疑問:地動儀,真的能準確預測地震嗎?張衡與地動儀:教科書中的地動儀裝置,外表像個酒罈。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測地震嗎?它為何被移出了教科書?
    翻開我們五千年的地震歷史,站在C位的那個人,叫「張衡」。他與他發明的「地動儀」,似乎是許多孩子對於地震知識的啟蒙。 可是疑問也隨之而來:既然「地動儀」對於監測地震非常靈敏,為何如今沒有被普及?反倒是這段關於地動儀的內容,被悄然從教科書中刪除了。這不禁引起了我們的疑問:地動儀,真的能準確預測地震嗎? 張衡與地動儀: 教科書中的地動儀裝置,外表像個酒罈。那酒罈上附有八條龍,每條龍嘴裡含著一顆珠子。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精準預測地震,為何被移出了教科書?看完漲知識了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精準預測地震,為何被移出了教科書? 看完漲知識了 很多人從小便從教科書中,讀到過關於張衡和他發明的地動儀。往往還有這一張精美的配圖,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橢圓的大水壺,同時有八個仰著頭張牙舞爪的金龍,對於底下張嘴的金色大蟾蜍。每一條龍都象徵著一個方位。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國院士稱:房梁上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
    候風地動儀的發明  四川此次地震牽動人們心弦,華夏同胞扛過戰爭卻要因為地震而家破人亡。所幸如今科技的發展能夠儘量的挽救損失,保護百姓。如今科技發展社會進步,地震雖然可怕但依舊能萬全的準備。可在古代又如何預測地震呢?
  • 張衡地動儀移出教科書,為何說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它強?
    除此之外,我國古代還有一個發明是出現在過我國教科書上的,但是現在卻被移出了課本,它就是東漢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在人類的歷史上有著很多的自然災害,比如火山爆發、海嘯、泥石流等,最近經常爆發的還是地震,人類已經幾千年飽受地震的荼毒,在地震面前,我們受到的只有數不清的人員傷亡,有的地震甚至不僅是房塌地陷,還會引起其他的災難。
  • 漢代古人發明的「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專家:明顯是偽造的
    張衡親身經歷了不同震級的地震。為了掌握地震的動力學,預測和記錄地震的發生,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張衡製作了地動儀。他當時製作的地動儀有八個方向,當地震發生時,銅球會朝地震的那個方向掉落。當地動儀第一次測試時,西邊的銅球掉了下來,但此時洛陽沒有地震。直到幾天後,甘肅西部的人們回來報告幾天前發生了地震,人們才發現地動儀非常靈敏,能夠準確預測地震位置。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科院院士:房梁上掉塊肉都比那個強
    2018年有媒體報導稱,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了,包括那張廣為人知的照片,一代人的回憶至此也消失在了課本之上,因此不少人你發出疑問,難道中國人所熟悉的「張衡地動儀」是假的嗎?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科院院士稱:房梁上吊塊肉都比那個強
    即便是不熟悉他的這些名頭的人,都應該知道他發明過的一樣東西——地動儀。這是一種專門用來檢測地震的儀器,根據《後漢書·張衡傳》中記載:地動儀用精銅組成,外表雕琢有精美的圖畫和文字,其形狀就像酒樽一樣。在其內部還有一根支柱,旁邊有八道機關,為典型的牙套裝置,只要發生地震便可檢測出來!
  • 地動儀被中科院士說是裝飾品,被移出教材,事實真的如此嗎?
    可是遺憾的是張衡的地動儀並沒有流傳下來,而是早在公元200年左右便消失了。因此也有人懷疑地動儀存在的真實性,而教科書中的地動儀圖片並非是歷史上流傳下來的,而是原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王振鐸設計出來的仿製品。
  • 為何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吊塊肉都比這強
    曾幾何時,張衡的地動儀驚為天人,大家都感慨老祖宗的智慧,而在幾年之前網絡上流傳著一個質疑張衡地動儀的帖子。在這個帖子當中,有網友直言不諱的表示:以往大家所了解到的張衡地動儀並不是出自張衡之手,我們所了解的張衡地動儀應該更名為王氏地動儀,因為這個地動儀出自王振鐸之手。
  • 張衡地動儀頻遭質疑,關於地動儀的介紹,已被撤出教科書
    我們對於地動儀應該不陌生,因為在中學課本我們就都接觸過這個故事,張衡能製作出這臺地動儀和他親眼目睹過地震有著很大的關係,張衡經過多年的研究,終於做出了這臺機器,張衡做出的這臺地動儀之所以能讓世人記住,是因為當初成功的測出了隴西的那場地震。
  • 張衡1800年前就發明地動儀,真能測地震嗎?為何被教科書刪了?
    張衡是我國偉大的天文學家和科學家,他的身影可以說出現在每一個零零後,九零後的記憶之中,甚至更久也有可能,據史書記載,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張衡發明的地動儀能夠準確的測試地震的方向而使我們後人震驚不已,但是近些年來卻不斷被世人質疑,甚至連教科書也退出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我國院士:房梁上吊一塊肉,都比地動儀強,張衡地動儀被移出課本
    2017年,在新編的七年級上冊歷史教科書中,一個被國人廣為熟悉的身影消失了,它就是張衡的地動儀,它來自東漢時期,距今已經近2000年。張衡發明的地動儀一直以來都被國人津津樂道,在那個對科學懵懂的時代,受到時代限制和思想束縛的中國人,破天荒地發明了這樣一個能夠預測地震的充滿神奇色彩的科學物品,讓今天的人們充滿了好奇和崇敬。根據記載,張衡曾經在京師洛陽成功預測了一次地震。
  • 地動儀被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地動儀無法真正預測地震
    中華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在中國古代就有許多發明,這其中張衡的地動儀就是發明之一,相信有許多人知道地動儀還是因為他出現在教科書中,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後來地動儀因為真實性存疑的問題被教科書刪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