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科院院士稱:房梁上吊塊肉都比那個強

2020-11-29 方圓文史

說起張衡,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他是我國古代東漢時期著名的發明家、天文學家、數學家、地理學家和文學家,被稱作「南陽五聖之一」,更是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為「漢賦四大家」。可以說,在張衡的身上充斥了太多的光環。

即便是不熟悉他的這些名頭的人,都應該知道他發明過的一樣東西——地動儀。這是一種專門用來檢測地震的儀器,根據《後漢書·張衡傳》中記載:地動儀用精銅組成,外表雕琢有精美的圖畫和文字,其形狀就像酒樽一樣。在其內部還有一根支柱,旁邊有八道機關,為典型的牙套裝置,只要發生地震便可檢測出來!

地動儀

具體的檢測方式則是外面八個方位上的八條口含銅珠的龍,而在龍頭的正下方,則都有一隻對應的蟾蜍張開大口。只要任何一方發生了地震,那麼該方向的銅珠便會從龍嘴中掉出來,落到對應蟾蜍的嘴裡。這便是檢測地震大致的方式。

在學生時代,當我們學到這篇課文的時候,總覺得張衡這個人很厲害,居然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製造出了能檢測地震的儀器。更重要的一點是,連地震這種快速且危害巨大的自然災害都能用地動儀檢測出來,不得不承認張衡的厲害!

但遺憾的是,張衡所製造的地動儀並沒有傳下來,而是早在公元200年左右就消失了,因此這也使得人們懷疑地動儀是否真實存在過。而教科書中的地動儀並不是流傳下來的原件,而是原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王振鐸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設計出來的「仿製品」,因此也叫「王氏地動儀」。

地動儀畢竟是老祖宗發明的東西,它所代表的絕不僅僅只是一件儀器而已,它還是我國技術文明發展的象徵。因此在王振鐸將地動儀復原出來後,頓時便在國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而當時全國中小學教科書上便立即將其編入進去。

值得一提的是,雖說復原地動儀只花了一年多的時間,但真正從設計到最後完工,卻用了十五年的時間。

復原地動儀雖然耗費的時間很長,做出來的成品也非常的精美,但始終無法逃離人們對它的質疑,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復原出來的地動儀是否真的能檢測到地震。

當然了,這不僅僅只是我們普通人對它的質疑,還有很多專家學者都對其打上了問號。比如科普作家方舟子就發文稱:張衡當年建造的地動儀「很可能和今天復原的那些模型一樣,僅僅只是個擺設」。

不僅如此,就連中科院院士傅承義在一次講座中討論起地動儀的時候,毫不猶豫地說道:「房梁吊塊肉都比那模型強」。

不過,偉大的東西從來都是飽受爭議的,地動儀雖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和質疑,但同樣地,支持和贊同它的人也不少,比如中科院人文學院教師陳天嘉就是其中之一。

當然了,不管地動儀是否存在,它是否有檢測地震的功能,在筆者看來還要等進一步考證和反覆試驗才能得出結論。雖然張衡地動儀被移出了教科書,但也只是由於復原模型存在錯誤而已,我們並不能以此來輕易否定張衡地動儀的價值。

還是那句話,想要檢驗張衡地動儀是否真的存在,且是否能檢測地震,還是得做進一步探究才能知道!畢竟古人的智慧是無法想像的,一切皆有可能。你們覺得呢?

參考文獻:《後漢書·張衡傳》;

以上圖片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科院院士:房梁上掉塊肉都比那個強
    2018年有媒體報導稱,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了,包括那張廣為人知的照片,一代人的回憶至此也消失在了課本之上,因此不少人你發出疑問,難道中國人所熟悉的「張衡地動儀」是假的嗎?
  • 我國院士:房梁上吊一塊肉,都比地動儀強,張衡地動儀被移出課本
    2017年,在新編的七年級上冊歷史教科書中,一個被國人廣為熟悉的身影消失了,它就是張衡的地動儀,它來自東漢時期,距今已經近2000年。張衡發明的地動儀一直以來都被國人津津樂道,在那個對科學懵懂的時代,受到時代限制和思想束縛的中國人,破天荒地發明了這樣一個能夠預測地震的充滿神奇色彩的科學物品,讓今天的人們充滿了好奇和崇敬。根據記載,張衡曾經在京師洛陽成功預測了一次地震。
  • 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強
    在這其中,東漢的張衡便是其中傑出代表。他曾經創造過許多超越時代的儀器,其中就有名聲大噪的地動儀。而地動儀自復原便爭議不斷,現今,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傅承義回應: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模型強。此言一出,無疑引起諸多質疑。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國院士稱:房梁上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
    地動儀的發明令人們嗤之以鼻,都不會相信一個簡簡單單,類似酒樽得儀器能夠測出那個地方地震,然而正當官員們研究的時候,卻發現對應西邊的龍從嘴裡吐出銅珠,可沒有任何地震的消息或徵兆。其實教科書裡的地動儀模型應該稱為"王氏地動儀",是原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王振鐸耗時一年多時間設計出1:10比例的木質"張衡地動儀"。  由王振鐸復原的地動儀的消息一出,震驚中國,全國中小學生教科書馬上編入,就連中國地震局也用這部模型做標誌。耗時一年時間鑽心研究,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不僅成果顯著,就連世人都大加讚嘆。
  • 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專家稱其無用,還不如房梁上吊塊肉
    在這之中也有著不少的發明,其中張衡的地動儀就是之一。地動儀對於不少人來說都很熟悉,因為它一直在課本上,給我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但是後來地動儀卻被教科書刪除了,只因專家稱其無用,還不如在房梁上吊塊肉。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張衡地動儀不如房梁上的一塊肉?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
    如取消文天祥、嶽飛的民族英雄身份,刪除霍去病、衛青的戰神形象等,都是這種情緒爆發的導火索和催化劑。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那就是張衡地動儀被移出了課本。張衡的地動儀為何被移出課本?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此前的仿造模型不具有張衡地動儀的預測功能,而張衡的地動儀又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因此真正的張衡地動儀究竟能否預測地震,就成了疑問,最終課本將其剔除。值得說一句的是,中科院院士傅承義就公開表示:「房梁上吊一塊肉都比那模型強」。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院士解釋:房梁上吊一塊肉都比那個準確
    這幾年教科書對選用的文章越來越嚴苛,新教材進行了大換血,無論是陳勝吳廣起義的故事,還是魯迅的批判文章,又或者是張衡的地動儀都進行了刪減。或許這背後有著廣大群眾不知道的深刻原因,但是張衡的地動儀確實是難得一見的傳統文化當中的瑰寶。
  • 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強,如今張衡地動儀被教材除名
    「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模型強!」如果筆者要說這句話出自中國地震學奠基人、中科院院士傅承義之口,大家相信嗎?傅承義所指的模型就是中小學教材裡的張衡地動儀,如今已經從教科書中刪除,最大的原因是這個模型爭議太大了。
  • 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移除?中科院院士: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要強
    如今的科技已經能夠進行地震的預測,而古時的人們也用他們的智慧來完成了這些操作,張衡的地動儀就是其中的一個。可是,最近張衡地動儀居然被移除出了教科書,中科院士還說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強,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張衡出生於公元78年,是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數學家。自小博覽群書,受到祖父的影響,16歲就獨自一人離開家鄉四處遊學。
  • 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模型強,中科院院士質疑,張衡地動儀被移除
    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上面這句話來自《後漢書·張衡傳》,其描述的是東漢地理學家張衡所發明的候風地動儀,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張衡地動儀。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為什麼?
    說起張衡,你應該不陌生。張衡地動儀的發明讓很多學生崇拜,曾經出現在課本裡的張衡地動儀卻被移出了教科書。更有院士稱,它模型簡陋粗糙,對地震的敏感度低於居民。這是怎麼回事?這一切還要從學生時代的課文說起。我記得小時候看到地動儀的照片的時候,真的覺得張衡這個人很厲害,幾千年前就能檢測到地震。但其實,張衡製造的地動儀並沒有流傳下來,而且張衡的地動儀並不是預測地震的。因為古代通訊非常落後,地動儀其實是獲知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的。
  • 張衡地動儀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
    引言:說到地動儀,百分之九十的人會想到張衡。因為這是從課本上學到的,但是在2017年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居然從課本中被刪除了,難道地動儀是假的?01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張衡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地震學家。
  • 張衡地動儀移出教科書,為何說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它強?
    除此之外,我國古代還有一個發明是出現在過我國教科書上的,但是現在卻被移出了課本,它就是東漢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在人類的歷史上有著很多的自然災害,比如火山爆發、海嘯、泥石流等,最近經常爆發的還是地震,人類已經幾千年飽受地震的荼毒,在地震面前,我們受到的只有數不清的人員傷亡,有的地震甚至不僅是房塌地陷,還會引起其他的災難。
  • 為何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吊塊肉都比這強
    曾幾何時,張衡的地動儀驚為天人,大家都感慨老祖宗的智慧,而在幾年之前網絡上流傳著一個質疑張衡地動儀的帖子。在這個帖子當中,有網友直言不諱的表示:以往大家所了解到的張衡地動儀並不是出自張衡之手,我們所了解的張衡地動儀應該更名為王氏地動儀,因為這個地動儀出自王振鐸之手。
  • 張衡和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科院院士:房頂上掛個肉都比這個強
    張衡和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科院院士:房頂上掛個肉都比這個強張衡和地動儀的故事曾出現在中小學的課本中,讓無數中小學生知道在古老的中國就已經出現可以預測地震的儀器,文章中還有地動儀的模型。但是後來證實,文章中地動儀的模型是上世紀50年代考古學家王振鐸復原的,王振鐸根據史書中的記載和英國科學家地震理論仿照出來的模型,張衡的地動儀誰都沒見過,是否長這個樣子,誰也不知道。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張衡和地動儀的文章被刪除,包括那張人們熟悉的地動儀照片。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語文教材,老教授:房梁上吊塊肉都比他的那個強
    張衡,河南南陽人,他跟姜子牙、範蠡、張仲景、諸葛亮並稱為「南陽五聖」,張衡家族世代都是大家,祖父徵戰匈奴有功,官拜漁陽太守場。張衡也同祖父一樣,刻苦向學,16歲就四處遊歷,精通算術、天文、地理和機械製造。公元132年,遷升太史令。
  • 張衡地動儀為何被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
    早在2010年11月28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發帖,稱:「我直到昨天才知道,那個國寶級的張衡地動儀,是上世紀50年代才造出來的,王振鐸(考古學家)根據古書描寫的196個字,結合英國科學家的地震理論,設計並發明了這個張衡地動儀。由於選進了教材,國人都以為是東漢貨色,事實上,那珠子掉不出來」。
  • 張衡的地動儀,為何要從教材中刪除?專家: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強
    ,皆都不信,甚至嗤笑張衡,然而數日後果然有人快馬趕來報信,隴西發生地震,大家都對張衡心服口服。這段描寫長期以來不斷出現在教科書、電視、郵票、博物館裡,人們已經爛熟於心,然而也僅僅只有這一次記載。此後它便消失在歷史的深壑裡,再也沒有任何信息留下來,地動儀是否真的存在過還是個謎。
  • 張衡地動儀是否只是擺設?中科院院士:房梁上掉塊肉更切合實際
    雖然王振鐸只花了一年多就成功復原了地動儀,但是真正從設計到完工,這中間整整用了十五年的時間。02地動儀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文明發展的一種象徵,因而,當王振鐸成功地復原了地動儀後,全國上下都是一片沸騰。全國的中小學教科書上也很快把這個地動儀編入到了教科書之中。
  • 張衡地動儀被移除教科書,中科院專家:你在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強
    意思是有一天張衡的地動儀有一條龍吐出銅丸了,但首都的學者們都沒有感覺到地震,於是覺得地動儀是假的,但數日後驛站傳來了隴西發生了大地震,所有人都對地動儀深感佩服。《後漢書》對張衡地動儀誇讚到「驗之以事,合契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