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地動儀為何被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

2020-11-29 米醬讀書

你還記得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嗎?

據報導,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第15課不再收錄張衡地動儀的相關內容。

事實上,在2018版課本中,「兩漢的科技和文化」課程的「課後活動」欄目仍明確提到了「東漢張衡發明創製出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器地動儀。」只是刪除了正文介紹。

2018版初中歷史課本

而,2016版歷史課本卻顯示,在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中,課程正文、「課後活動」和「知識拓展」中都沒有提到張衡與地動儀。

2016版初中歷史課本

實際上,2010年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就選擇暫時拿掉了「張衡地動儀」這一知識環節。

原歷史課本內容

張衡地動儀為何被從教科書刪除?

早在2010年11月28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發帖,稱:

「我直到昨天才知道,那個國寶級的張衡地動儀,是上世紀50年代才造出來的,王振鐸(考古學家)根據古書描寫的196個字,結合英國科學家的地震理論,設計並發明了這個張衡地動儀。由於選進了教材,國人都以為是東漢貨色,事實上,那珠子掉不出來」。

這條微博在網上引發熱議,被轉發數萬次,評論近過萬條。

在大家感覺被騙的時候,其實原來的教科書中有提示到該地動儀乃複製品。只是許多人沒有注意到而已。

《後漢書》中記載的「驗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候風地動儀,其實早已失傳,沒有留下實物與圖樣,只留下一些簡略的文字記載。

1951年,王振鐸著手設計這臺卵狀體上含有8條飛龍的模型,即是在教科書中看到的地動儀。

不過由於存在原理性錯誤,這個復原模型不能正常工作,一直受到中外科學家的質疑和否定。

舊人教版教材(2010年之前)介紹了張衡和他的地動儀。課文稱:「科學家張衡製造了一種儀器,能測定地震方向,叫做地動儀。這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方舟子就曾對此提出質疑,認為現代復原地動儀並不科學,古代地動儀的故事更是編造的。

而早在宋朝,江少虞一文《宋朝事實類苑》提出質疑:「如嶺表兼海中洲渚頻動,居人以為常也。此儀可驗,則揚州之分,日日時時落丸也。」

意思是,山海一帶地震頻發,那東南揚州方向是不是要天天有銅丸掉下來?這樣說來,地動儀確實有諸多可疑之處。

上世紀60年代,張衡地動儀就被美國、日本等國地震界的權威專家質疑。

日本專家關野雄在1972年就用精密計算方式否定了「直立杆原理」,他這一研究成果被國際地震學的專家所承認。

1984年,美國地震學權威專家博爾特院士更斬釘截鐵地說:「張衡地動儀模型工作原理模糊,模型簡陋粗糙。由於機械摩擦太大,降低了地動儀靈敏度,對地震的反應低於居民的敏感,其作用應予以質疑,而且利用銅丸的掉落方向來確定震中也是不確定的。」

不僅如此,我們的老師也早就質疑張衡發明地動儀。在北京某初級中學教歷史的韓老師說,他們一般不會刻意向學生說明歷史課本圖片上的地動儀是原物還是復原模型。他介紹地動儀時,只會跟學生講「裡面有機關,發生地震就能感受到,珠子就會掉下來」。

除此之外,中國科學家們也質疑聲不斷。中國地震學奠基人、中科院士傅承義曾當著王振鐸的面說:「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

正因為學術界對「張衡發明地動儀」一事的真實性爭議較大,所以教育部早於2010年暫時刪除了中學歷史教科書中有關地動儀的內容。

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

儘管質疑聲不斷,我們仍不可否認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傳世傑作。至於它的科學性還有待後人進一步去驗證。

相關焦點

  • 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強
    在這其中,東漢的張衡便是其中傑出代表。他曾經創造過許多超越時代的儀器,其中就有名聲大噪的地動儀。而地動儀自復原便爭議不斷,現今,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傅承義回應: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模型強。此言一出,無疑引起諸多質疑。
  • 張衡地動儀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
    引言:說到地動儀,百分之九十的人會想到張衡。因為這是從課本上學到的,但是在2017年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居然從課本中被刪除了,難道地動儀是假的?01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張衡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地震學家。
  • 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強,如今張衡地動儀被教材除名
    「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模型強!」如果筆者要說這句話出自中國地震學奠基人、中科院院士傅承義之口,大家相信嗎?傅承義所指的模型就是中小學教材裡的張衡地動儀,如今已經從教科書中刪除,最大的原因是這個模型爭議太大了。
  • 張衡地動儀移出教科書,為何說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它強?
    張衡地動儀移出教科書,為何說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它強?其實我們在中小學的課本上可能都學過一篇文章,就是關於張衡和地動儀的故事,這讓無數的中小學生了解到了在我國東漢時期就有了已經可以預測地震的儀器。這樣的作用就是用來提醒這個方向上居住的人要注意將會有地震發生,而且關於這個地動儀,在相關的史書上還有著它使用的記載,並且這些記載描述的都是它準確預測地震發生的記錄,可以說張衡的地動儀是我國文化集大成者的具體體現之一,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實用的發明為什麼會被從教科書中刪除呢?其實主要有兩個原因。
  • 為何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吊塊肉都比這強
    曾幾何時,張衡的地動儀驚為天人,大家都感慨老祖宗的智慧,而在幾年之前網絡上流傳著一個質疑張衡地動儀的帖子。在這個帖子當中,有網友直言不諱的表示:以往大家所了解到的張衡地動儀並不是出自張衡之手,我們所了解的張衡地動儀應該更名為王氏地動儀,因為這個地動儀出自王振鐸之手。
  • 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模型強,中科院院士質疑,張衡地動儀被移除
    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上面這句話來自《後漢書·張衡傳》,其描述的是東漢地理學家張衡所發明的候風地動儀,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張衡地動儀。
  • 張衡地動儀為何被教科書刪除?老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強!
    但隨著科學家們對於地震深入的了解,地動儀所受到的質疑也是越來越多,如今地動儀已經被移出了教科書,甚至還有科學人員表示: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地動儀要強,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說來地動儀能夠受到這麼大的質疑,很大程度就是因為,它只能辨別地震的方向,而地震的位置以及地震的強度,這些都是無法檢測的,因此這地動儀就是成為了一個特別雞肋的功能。
  • 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移除?中科院院士: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要強
    如今的科技已經能夠進行地震的預測,而古時的人們也用他們的智慧來完成了這些操作,張衡的地動儀就是其中的一個。可是,最近張衡地動儀居然被移除出了教科書,中科院士還說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強,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張衡出生於公元78年,是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數學家。自小博覽群書,受到祖父的影響,16歲就獨自一人離開家鄉四處遊學。
  • 張衡地動儀被刪出教科書?因測不出地震?專家:房梁吊塊肉比它強
    張衡地動儀被刪出教科書?因測不出地震?專家: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說到張衡,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我們在上歷史課的時候,一定有聽老師講過這方面的知識。而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不過談起張衡的話,大家印象最深的應該是他發明的地動儀了吧。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老教授: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它強
    而張衡發明地動儀是在公元132年,《後漢記·張衡傳》中也把它叫做候風地動儀,這是因為在古人的認知中,地下存著的是氣,氣的變化導致地震的形成。古籍中關於地動儀的記載多為外觀,並沒有涉及到它的內部結構和工作原理。
  • 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專家稱其無用,還不如房梁上吊塊肉
    在這之中也有著不少的發明,其中張衡的地動儀就是之一。地動儀對於不少人來說都很熟悉,因為它一直在課本上,給我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但是後來地動儀卻被教科書刪除了,只因專家稱其無用,還不如在房梁上吊塊肉。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科院院士:房梁上掉塊肉都比那個強
    1951年,科技史專家王振鐸根據史書記載對張衡的地動儀進行了復原,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地動儀模型。也就是說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個地動儀也就只有70年的歷史,至於是不是歷史上的原貌,是否達到了歷史上的功能,是還需要考證的。而且這件復原品出來之後也一直受到了學界相關人士的質疑,畢竟誰都沒看見過它的原貌。
  • 張衡地動儀模型,影響中國三代人,中科院院士:不如房梁下吊塊肉
    原來張衡製作的地動儀,真的能探測出地震方向。張衡,字子平,章帝建初三年,他出生於一個落魄的官僚家庭,他的祖父是當地的一個小官吏,曾經任蜀郡太守和漁陽太守。不過,張衡年幼的時候,家境已經衰敗了。自小生活條件艱苦,有時候還要依靠親友的階級。
  • 張衡的地動儀,為何要從教材中刪除?專家: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強
    ,皆都不信,甚至嗤笑張衡,然而數日後果然有人快馬趕來報信,隴西發生地震,大家都對張衡心服口服。這段描寫長期以來不斷出現在教科書、電視、郵票、博物館裡,人們已經爛熟於心,然而也僅僅只有這一次記載。此後它便消失在歷史的深壑裡,再也沒有任何信息留下來,地動儀是否真的存在過還是個謎。
  • 為何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說到張衡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畢竟,這是一位被寫進歷史書中的傳奇人物,他發明了聞名遐邇的地動儀。實際上,張衡不僅發明了地震儀,他還發明了許多科學儀器,但張衡的地震儀是最著名的,而且曾經寫在中學教科書中,供學生閱讀,學生無不佩服張衡的偉大發明。但是,中科院院士卻說: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為什麼?
    說起張衡,你應該不陌生。張衡地動儀的發明讓很多學生崇拜,曾經出現在課本裡的張衡地動儀卻被移出了教科書。更有院士稱,它模型簡陋粗糙,對地震的敏感度低於居民。這是怎麼回事?這一切還要從學生時代的課文說起。我記得小時候看到地動儀的照片的時候,真的覺得張衡這個人很厲害,幾千年前就能檢測到地震。但其實,張衡製造的地動儀並沒有流傳下來,而且張衡的地動儀並不是預測地震的。因為古代通訊非常落後,地動儀其實是獲知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的。
  • 我國院士:房梁上吊一塊肉,都比地動儀強,張衡地動儀被移出課本
    2017年,在新編的七年級上冊歷史教科書中,一個被國人廣為熟悉的身影消失了,它就是張衡的地動儀,它來自東漢時期,距今已經近2000年。地震發生在今天的甘肅天水一帶,身在洛陽的張衡成功預測了一千多公裡外的地震,震動了國人。張衡是東漢人,不僅是一個科學發明家,他還是一個天文學家、數學家、地理學家以及文學家,標籤多,能力強,是當時的「五聖之一」,可見張衡絕非凡人。張衡的地動儀是在公元132年發明的。這個地動儀是什麼樣子的呢?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科院院士稱:房梁上吊塊肉都比那個強
    地動儀畢竟是老祖宗發明的東西,它所代表的絕不僅僅只是一件儀器而已,它還是我國技術文明發展的象徵。因此在王振鐸將地動儀復原出來後,頓時便在國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而當時全國中小學教科書上便立即將其編入進去。值得一提的是,雖說復原地動儀只花了一年多的時間,但真正從設計到最後完工,卻用了十五年的時間。
  • 張衡地動儀不如房梁上的一塊肉?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
    如取消文天祥、嶽飛的民族英雄身份,刪除霍去病、衛青的戰神形象等,都是這種情緒爆發的導火索和催化劑。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那就是張衡地動儀被移出了課本。張衡的地動儀為何被移出課本?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此前的仿造模型不具有張衡地動儀的預測功能,而張衡的地動儀又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因此真正的張衡地動儀究竟能否預測地震,就成了疑問,最終課本將其剔除。值得說一句的是,中科院院士傅承義就公開表示:「房梁上吊一塊肉都比那模型強」。
  • 張衡地動儀是「偽科學」?地震專家: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模型準
    這裡有必要說明一下,我們在教科書中看到的張衡地動儀,其實只是一個「贗品。」歷史上,張衡製作的地動儀早已不知所蹤,我們在教材中看到的地動儀,其實是上世紀50年代我國古代科技史學家王振鐸根據文章開頭的古籍記載復原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