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地動儀被刪出教科書?因測不出地震?專家:房梁吊塊肉比它強

2020-11-29 微微語言

張衡地動儀被刪出教科書?因測不出地震?專家: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

說到張衡,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我們在上歷史課的時候,一定有聽老師講過這方面的知識。而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

不過談起張衡的話,大家印象最深的應該是他發明的地動儀了吧。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聽到地動儀這個儀器的時候,都會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牛的東西。而且在歷史的漢順帝陽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公元134年12月13日),隴西(今甘肅省天水地區)發生過一起地震,而張衡的地動儀居然準確測到了,使得大家都稱讚張衡為天才。

而張衡擅長機械,特別用心於天文、陰陽、歷算,所以他的發明還是非常多的。但是讓人覺得可惜的,那就是由於歷史久遠,張衡地動儀已經失傳,只留下一百多字的文字記載,所以我們現在看不到當年張衡的地動儀了。

可能大家會問,那麼現在的一些地動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其實是上世紀50年代一位叫王振鐸的古代科技史學家,他根據史籍復原而出的概念模型。因為根本就沒有地動儀保存下來,王振鐸就按照了古書籍上介紹的地動儀,按照其比例造出來的。

雖然說這些地動儀的模型在外形上跟古書籍中介紹的差不多,但是這個地動儀卻沒有什麼實際效果,充其量只是一個擺設而已,根本就沒有測出地震的功能,這是讓人覺得非常可惜的地方了。

據了解,除了張衡之外,其實北齊的信都芳和隋朝的臨孝恭,也都製造過地動儀,還留下了相關著作,可惜他們的著作都亡佚了。而現在僅根據《後漢書》中的簡陋記載,要復原張衡的候風地動儀根本不可能。今天的複製品,其實是在史書那些"約束條件"之下所作的新創造。所以王振鐸的老朋友、中國地震學奠基人傅承義院士,當面指出了1951年模型的原理性錯誤並說道:「房梁下吊塊肉都比你那個模型強。」因為在他看來,這根本就沒有作用,只是一個模型而已。

最後說一下,現在張衡的地動儀是不是被刪除出了教科書呢?其實根據人教社的回應,張衡及地動儀內容並未從統編版教材中消失,只是教材編排上做了調整。所以說,張衡的地動儀,還是在教科書上的,只不過做了調整而已。大家還要確認清楚,不能夠人云亦云,尤其是現在的網絡時代,我們更加要具有很好的分辨能力。

註:文章原創, 歡迎轉發收藏。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張衡地動儀為啥被踢出課本?專家: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文/王呈祥張衡地動儀為啥被踢出課本?專家: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一塊肉的功效可以超過地動儀,專家說得忒神奇了!然而,如今的課本中的確沒有了張衡地動儀,它不再是小學生的必學課文。今後若再向小孩問及張衡是誰、地動儀是啥玩意的時候,他們的腦袋會搖的和撥浪鼓似的回答你:「我不知道!」或是:「王者農藥裡沒出這個角色哦!」
  • 為何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說到張衡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畢竟,這是一位被寫進歷史書中的傳奇人物,他發明了聞名遐邇的地動儀。實際上,張衡不僅發明了地震儀,他還發明了許多科學儀器,但張衡的地震儀是最著名的,而且曾經寫在中學教科書中,供學生閱讀,學生無不佩服張衡的偉大發明。但是,中科院院士卻說: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 地動儀真能預言地震?為何被移出課本?專家: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事實上近年來教科書上有不少文章已經被刪除,反而增加了《愛迪生救媽媽》之類的故事,使得不少人感到非常不滿。我國漢朝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出來的傳世傑作——地動儀,其內容就慘遭到了被移除課本的命運,由於有關地動儀的記載並不是很多,今日出現的地動儀其實是後世研究後的復原圖,從而引發了許多的質疑,那麼地動儀真能預言地震嗎?有位專家表示:「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 張衡地動儀才69歲被方舟子說是擺設,中科院院士說不如房梁吊塊肉
    文/麥穗小魚說起張衡,最為大家津津樂道就是地動儀。張衡所處的漢朝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 張衡地動儀才69歲被方舟子說是擺設,中科院院士說不如房梁吊塊肉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說,地動儀用精銅鑄成,形狀就像酒樽一樣。在其內部有一根支柱,旁邊有八道龍形機關,代表八個方向,只要發生地震,對應方向的龍珠就會掉下來。是不是很神奇!幾千年前就已經製造出了能檢測地震的玩意,我一度認為地震儀就是四大發明之一。遺憾的是,張衡發明的地動儀並沒有流傳下來,早在公元200年左右就消失了。
  • 為何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所長:房梁吊塊肉都比這個強
    張衡是東漢時期的人物,在歷史課本上描述他發明地動儀的動機是因為當時的交通很不方便,如果哪個地方發生了地震,即使經過快馬加鞭,也很難將消息即使傳遞給皇帝以及相關的官員。顧名思義就是檢測地震動向的儀器。 但是,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那個歷史課本上的地動儀,其實不是從東漢就流傳下來的樣圖。 那個課本中的圖,是一個名叫王振鐸的古代科技史學家通過史書上的記載進行復原的,但是,這個問題就出現了。
  • 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移除?中科院院士: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要強
    如今的科技已經能夠進行地震的預測,而古時的人們也用他們的智慧來完成了這些操作,張衡的地動儀就是其中的一個。可是,最近張衡地動儀居然被移除出了教科書,中科院士還說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強,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張衡出生於公元78年,是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數學家。自小博覽群書,受到祖父的影響,16歲就獨自一人離開家鄉四處遊學。
  • 為何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吊塊肉都比這強
    張衡地動儀是偽科學?王振鐸是中國科技史學家,他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根據史籍資料復刻出來的。該名網友還指出張衡地動儀根本就是偽科學而已,這種所謂的地動儀根本就沒有辦法記錄地震。因為爭議很大,在2018年的時候張衡地動儀被移出了教科書。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科院院士稱:房梁上吊塊肉都比那個強
    即便是不熟悉他的這些名頭的人,都應該知道他發明過的一樣東西——地動儀。這是一種專門用來檢測地震的儀器,根據《後漢書·張衡傳》中記載:地動儀用精銅組成,外表雕琢有精美的圖畫和文字,其形狀就像酒樽一樣。在其內部還有一根支柱,旁邊有八道機關,為典型的牙套裝置,只要發生地震便可檢測出來!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國院士稱:房梁上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
    其實教科書裡的地動儀模型應該稱為"王氏地動儀",是原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王振鐸耗時一年多時間設計出1:10比例的木質"張衡地動儀"。  由王振鐸復原的地動儀的消息一出,震驚中國,全國中小學生教科書馬上編入,就連中國地震局也用這部模型做標誌。耗時一年時間鑽心研究,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不僅成果顯著,就連世人都大加讚嘆。
  • 張衡地動儀移出教科書,為何說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它強?
    就比如2011年日本的九級大地震導致的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了爆炸與核洩漏事故,這場災難已經不僅僅是地震造成的傷亡了,更多的是核洩漏。但是直至今日我們在面對地震的時候,科學家只能模模糊糊的了解地震發生的地區範圍和時間範圍,具體的時間和地點卻是很難預測。張衡地動儀移出教科書,為何說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它強?
  • 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專家稱其無用,還不如房梁上吊塊肉
    在這之中也有著不少的發明,其中張衡的地動儀就是之一。地動儀對於不少人來說都很熟悉,因為它一直在課本上,給我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但是後來地動儀卻被教科書刪除了,只因專家稱其無用,還不如在房梁上吊塊肉。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強
    在這其中,東漢的張衡便是其中傑出代表。他曾經創造過許多超越時代的儀器,其中就有名聲大噪的地動儀。而地動儀自復原便爭議不斷,現今,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傅承義回應: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模型強。此言一出,無疑引起諸多質疑。
  • 張衡地動儀為何被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
    早在2010年11月28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發帖,稱:「我直到昨天才知道,那個國寶級的張衡地動儀,是上世紀50年代才造出來的,王振鐸(考古學家)根據古書描寫的196個字,結合英國科學家的地震理論,設計並發明了這個張衡地動儀。由於選進了教材,國人都以為是東漢貨色,事實上,那珠子掉不出來」。
  • 張衡地動儀不如房梁上的一塊肉?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
    張衡的地動儀為何被移出課本?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此前的仿造模型不具有張衡地動儀的預測功能,而張衡的地動儀又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因此真正的張衡地動儀究竟能否預測地震,就成了疑問,最終課本將其剔除。值得說一句的是,中科院院士傅承義就公開表示:「房梁上吊一塊肉都比那模型強」。那麼,問題來了,張衡地動儀真的那麼不堪?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後,引來一片質疑,難道張衡地動儀不存在
    何為地動儀,其實就是大地發生震動後,地動儀會做出一定的顯示。這個儀器看起來簡單,但是它的構造卻是極其複雜,它毫無保留的向世人宣揚著東漢時期的科技水平。然而,如此一件代表著科學技術的儀器,卻被移出了教科書,更有中科院院士稱:在房子上掛一塊肉都比它強。究竟是怎麼回事?
  • 張衡地動儀被移除教科書,中科院專家:你在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強
    意思是有一天張衡的地動儀有一條龍吐出銅丸了,但首都的學者們都沒有感覺到地震,於是覺得地動儀是假的,但數日後驛站傳來了隴西發生了大地震,所有人都對地動儀深感佩服。《後漢書》對張衡地動儀誇讚到「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為什麼?
    說起張衡,你應該不陌生。張衡地動儀的發明讓很多學生崇拜,曾經出現在課本裡的張衡地動儀卻被移出了教科書。更有院士稱,它模型簡陋粗糙,對地震的敏感度低於居民。這是怎麼回事?這一切還要從學生時代的課文說起。我記得小時候看到地動儀的照片的時候,真的覺得張衡這個人很厲害,幾千年前就能檢測到地震。但其實,張衡製造的地動儀並沒有流傳下來,而且張衡的地動儀並不是預測地震的。因為古代通訊非常落後,地動儀其實是獲知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的。
  • 張衡地動儀遭質疑,被移出歷史教科書,真的不能預測地震嗎?
    汶川地震時,舉國悲痛。人們無一不希望能有臺儀器準確預測地震發生,以保障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可惜現在的科技水平還達不到,電視臺上所謂的地震預警是在地震發生過之後才預警的,但僅僅提前幾秒幾十秒已是大功一件,能挽回多少損失。或許有人會想起教科書上讓人以之為傲的張衡地動儀,它不能預測地震嗎?
  • 張衡地動儀是「偽科學」?地震專家: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模型準
    這裡有必要說明一下,我們在教科書中看到的張衡地動儀,其實只是一個「贗品。」歷史上,張衡製作的地動儀早已不知所蹤,我們在教材中看到的地動儀,其實是上世紀50年代我國古代科技史學家王振鐸根據文章開頭的古籍記載復原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