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地動儀才69歲被方舟子說是擺設,中科院院士說不如房梁吊塊肉

2020-05-09 麥穗小魚

文/麥穗小魚

說起張衡,最為大家津津樂道就是地動儀。

張衡所處的漢朝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地動儀有八個方位,他們分別是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張衡地動儀才69歲被方舟子說是擺設,中科院院士說不如房梁吊塊肉

《後漢書·張衡傳》中記載,

「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說,地動儀用精銅鑄成,形狀就像酒樽一樣。在其內部有一根支柱,旁邊有八道龍形機關,代表八個方向,只要發生地震,對應方向的龍珠就會掉下來。

是不是很神奇!

張衡地動儀才69歲被方舟子說是擺設,中科院院士說不如房梁吊塊肉

幾千年前就已經製造出了能檢測地震的玩意,我一度認為地震儀就是四大發明之一。

遺憾的是,張衡發明的地動儀並沒有流傳下來,早在公元200年左右就消失了。教科書中的地動儀是原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王振鐸設計出來的「仿製品」,因此也叫「王氏地動儀」。當時,從設計到最後完工,用了整整十五年的時間。

張衡地動儀才69歲被方舟子說是擺設,中科院院士說不如房梁吊塊肉

一向以學術打假著稱的著名科普作家方舟子曾在博客寫到: 「沒有證據能夠證明,也沒有理由讓人信服地動儀曾經發揮過驗震的功能,它很可能和今人復原的那些模型一樣,僅僅是個無用的擺設。」

方舟子:我們在教科書上看到的那個複製模型是1951年做出來的,那個是完全沒法檢測地震的,後來2005年國家地震局又複製了一個,這次他們說是可以檢測實際發生的地震,但是我看到他們的論文實際上也沒有,他只是把曾經發生過的幾次地震在實驗室裡模擬了一下,就說能檢測實際的地震,但2006年到現在國內又發生過很多次的地震,包括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等等,他們新的地動儀復原模型也沒有測出來。

張衡地動儀才69歲被方舟子說是擺設,中科院院士說不如房梁吊塊肉

不僅如此,就連中科院院士傅承義在一次講座中討論起地動儀的時候,毫不猶豫地說道:「房梁吊塊肉都比那模型強」。

「張衡地動儀科學復原」課題組組長,中國地震臺網中心馮銳教授認為,復原的意義不在檢測地震,重在探索科學精神弘揚傳統文化。

馮教授說:它的更大的意義不在於說我們用這個地動儀去監測一個地震,復原張衡地動儀有三個目的。第一個目的啟迪科學思想;第二個目的宣傳科學這個常識;第三個目的弘揚中華文化。

不管是地震儀能否測出地震,也不管是不是僅僅是個擺設,或者還不如房梁吊塊肉,勇於懷疑與科研實踐同樣重要,這種精神能將引領我們創造更多的科學奇蹟。

大家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張衡地動儀才69歲被方舟子說是擺設,中科院院士說不如房梁吊塊肉
    文/麥穗小魚說起張衡,最為大家津津樂道就是地動儀。張衡所處的漢朝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科院院士稱:房梁上吊塊肉都比那個強
    說起張衡,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他是我國古代東漢時期著名的發明家、天文學家、數學家、地理學家和文學家,被稱作「南陽五聖之一」,更是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為「漢賦四大家」。可以說,在張衡的身上充斥了太多的光環。
  • 張衡地動儀是否只是擺設?中科院院士:房梁上掉塊肉更切合實際
    但非常可惜的是,張衡所創造的地動儀並沒有流傳下來,而是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據考證,張衡地動儀早就在公元200年左右就已經消失了,這也讓人們不禁懷疑,張衡地動儀在歷史上是否是真實存在的,是不是只是一個構想或傳說。
  • 地動儀被中科院士說是裝飾品,被移出教材,事實真的如此嗎?
    可是遺憾的是張衡的地動儀並沒有流傳下來,而是早在公元200年左右便消失了。因此也有人懷疑地動儀存在的真實性,而教科書中的地動儀圖片並非是歷史上流傳下來的,而是原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王振鐸設計出來的仿製品。
  • 為何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所長:房梁吊塊肉都比這個強
    這個東西,就是地動儀,而這個發明地動儀的人,正是我們熟悉的歷史人物—張衡。 張衡是東漢時期的人物,在歷史課本上描述他發明地動儀的動機是因為當時的交通很不方便,如果哪個地方發生了地震,即使經過快馬加鞭,也很難將消息即使傳遞給皇帝以及相關的官員。
  • 張衡地動儀為啥被踢出課本?專家: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文/王呈祥張衡地動儀為啥被踢出課本?專家: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一塊肉的功效可以超過地動儀,專家說得忒神奇了!然而,如今的課本中的確沒有了張衡地動儀,它不再是小學生的必學課文。今後若再向小孩問及張衡是誰、地動儀是啥玩意的時候,他們的腦袋會搖的和撥浪鼓似的回答你:「我不知道!」或是:「王者農藥裡沒出這個角色哦!」
  • 為何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說到張衡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畢竟,這是一位被寫進歷史書中的傳奇人物,他發明了聞名遐邇的地動儀。實際上,張衡不僅發明了地震儀,他還發明了許多科學儀器,但張衡的地震儀是最著名的,而且曾經寫在中學教科書中,供學生閱讀,學生無不佩服張衡的偉大發明。但是,中科院院士卻說: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 教科書上「張衡地動儀」只是擺設?中科院教授:就沒有實際作用!
    教科書上「張衡地動儀」只是擺設?中科院教授:根本就沒有實際作用!地震作為一個自然災害,帶給了我們很多慘重的損失和教訓,我們的防震演習從沒停止過,探測地震的儀器也越來越先進。不只是現在,在古代就已經有了預測地震的儀器,就是張衡的地動儀。但由於地震儀早已經不存在,我們現在對於地震儀的作用是否真實提出了質疑。歷史是通過先人記載的,很多我們只能夠通過推敲來辨別真假,即使這樣,難免歷史的撰寫者會帶有主觀色彩和被客觀因素影響,我們也無法進行百分百正確的科學考證。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後,引來一片質疑,難道張衡地動儀不存在
    何為地動儀,其實就是大地發生震動後,地動儀會做出一定的顯示。這個儀器看起來簡單,但是它的構造卻是極其複雜,它毫無保留的向世人宣揚著東漢時期的科技水平。然而,如此一件代表著科學技術的儀器,卻被移出了教科書,更有中科院院士稱:在房子上掛一塊肉都比它強。究竟是怎麼回事?
  • 方舟子稱張衡地動儀不管用 僅僅是個擺設(圖)
    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發帖,稱歷史教科書中人所熟知的張衡地動儀其實是上世紀50年代的復原模型,1800年前的地動儀到底是啥模樣早已無據可查。科普作家方舟子則於昨日發文,稱張衡當年建造的地動儀「很可能和今人復原的那些模型一樣,僅僅是個擺設」。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馮銳昨天對此表示,2005年復原成功的地動儀模型確實可以監測地震。
  • 張衡發明地動儀被移出新歷史教材,院士稱: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強
    相信東漢時期著名的發明家張衡大家都不陌生,他發明了專門檢測地震的儀器——地動儀。據史料記載當時朝廷就是倚靠這個儀器來確定哪個方位發生地震而安排時間採取救援行動的。很多人第一次認識到他與他的發明是在學生時代的課本上,當時感覺這個人實在是太厲害了。書中描述的地動儀是用精銅組成,而且外表雕琢有精美的圖畫和文字,形狀就像酒樽一樣。
  • 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移除?中科院院士: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要強
    如今的科技已經能夠進行地震的預測,而古時的人們也用他們的智慧來完成了這些操作,張衡的地動儀就是其中的一個。可是,最近張衡地動儀居然被移除出了教科書,中科院士還說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強,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張衡出生於公元78年,是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數學家。自小博覽群書,受到祖父的影響,16歲就獨自一人離開家鄉四處遊學。
  • 張衡地動儀不如房梁上的一塊肉?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那就是張衡地動儀被移出了課本。張衡的地動儀為何被移出課本?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此前的仿造模型不具有張衡地動儀的預測功能,而張衡的地動儀又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因此真正的張衡地動儀究竟能否預測地震,就成了疑問,最終課本將其剔除。
  • 為何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吊塊肉都比這強
    曾幾何時,張衡的地動儀驚為天人,大家都感慨老祖宗的智慧,而在幾年之前網絡上流傳著一個質疑張衡地動儀的帖子。在這個帖子當中,有網友直言不諱的表示:以往大家所了解到的張衡地動儀並不是出自張衡之手,我們所了解的張衡地動儀應該更名為王氏地動儀,因為這個地動儀出自王振鐸之手。
  • 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專家稱其無用,還不如房梁上吊塊肉
    在這之中也有著不少的發明,其中張衡的地動儀就是之一。地動儀對於不少人來說都很熟悉,因為它一直在課本上,給我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但是後來地動儀卻被教科書刪除了,只因專家稱其無用,還不如在房梁上吊塊肉。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方舟子質疑張衡地動儀是個擺設 馮銳教授正面回應
    中廣網北京12月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科普作家方舟子一向以學術打假著稱,最近更是把質疑的目光投向了1800年前的一位古人,我國漢代著名科學家張衡。事情源於一條微博:一位網友發微博稱,「國寶級的張衡地動儀,是上世紀50年代才造出來的『古董』,並不是1800年前的原物。」
  • 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強
    在這其中,東漢的張衡便是其中傑出代表。他曾經創造過許多超越時代的儀器,其中就有名聲大噪的地動儀。而地動儀自復原便爭議不斷,現今,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傅承義回應: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模型強。此言一出,無疑引起諸多質疑。
  • 張衡地動儀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
    引言:說到地動儀,百分之九十的人會想到張衡。因為這是從課本上學到的,但是在2017年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居然從課本中被刪除了,難道地動儀是假的?01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張衡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地震學家。
  • 張衡地動儀被刪出教科書?因測不出地震?專家:房梁吊塊肉比它強
    張衡地動儀被刪出教科書?因測不出地震?專家: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說到張衡,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我們在上歷史課的時候,一定有聽老師講過這方面的知識。而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不過談起張衡的話,大家印象最深的應該是他發明的地動儀了吧。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 張衡的地動儀被從教材中刪除,專家說沒有用,不如把肉掛在梁上
    其中,張衡的地動儀是發明之一。地動儀之所以被很多人所熟悉,是因為它一直出現在教科書中,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後來地動儀被從教科書中刪除,因為專家說它沒有用,不如在房梁上掛一塊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張衡是中國兩漢時期的科學家。他那個時代地震頻繁,於是他研製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第一臺地震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