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發明地動儀被移出新歷史教材,院士稱: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強

2020-11-29 騰訊網

相信東漢時期著名的發明家張衡大家都不陌生,他發明了專門檢測地震的儀器——地動儀。據史料記載當時朝廷就是倚靠這個儀器來確定哪個方位發生地震而安排時間採取救援行動的。很多人第一次認識到他與他的發明是在學生時代的課本上,當時感覺這個人實在是太厲害了。書中描述的地動儀是用精銅組成,而且外表雕琢有精美的圖畫和文字,形狀就像酒樽一樣。儀器的八個方位八條龍,口含銅珠,而龍頭下方又各有一隻張開大口的蟾蜍,只要哪一方位地震了,那麼該方向的銅珠就會從龍嘴中掉出來,被蟾蜍含住,設計巧妙還富有藝術氣息。

不過實際上張衡所發明的地動儀早在公元200年左右的時候就失傳了,我們在教材中看到的地動儀是上個世紀我國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王振鐸設計出來的「仿製品」。王處長經過15年的研究推敲,儘可能地從無到有地復原了老祖宗記載的這個寶貝儀器,引起一時轟動,我國文化部隨即將其編入了小學課本當中。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早就從歷史上消失的儀器終究還是引來了現代學者專家的質疑:他們幾乎不認為地動儀能檢測到地震。甚至連外國科學家都不相信其存在的可能,認為地動儀完全是中國人的一種民族崇拜,與科學無關。

在2009年,中國科技館新館開幕,官方推出了地動儀與大家見面,但是經過幾番測試後均不如意,因為它只能感受到橫波,這個依靠「直立杆原理」的儀器並沒有起到作用,讓很多人失望。後來方舟子發文聲稱當年的地動儀與如今復原的地動儀一樣只是一個擺設陳列的藝術品,而且就連中科院院士傅承義也說「房梁吊塊肉都比那模型強」!地動儀飽受詬病,中國科學院教授馮銳與教育部溝通,希望能夠不要讓這個錯誤認識再傳遞下去,於是在2010年教育部同意修改這一章節。在2017年張衡和他的地動儀最終消失在新的歷史教材中,不過他這真的消失了嗎?

實際上它沒有從教材中消失,而是被做了整編,關於這部分的內容移放在了新的小學政治與法治教材上的「古代科技 耀我中華」一課中。這一做法保留了歷史文化也平息了爭議,王振鐸複製出來的地動儀可能存在某種錯誤,不能因此而認為張衡的地動儀不能預測,更不能否認它的價值。未來或許再經過調試研究,加以完善就能真正成功復原出了張衡地動儀,畢竟古人的智慧是無法想像的,而且張衡對於我國史上天文學做出的傑出貢獻很多,他依然是位值得我們尊敬的天文學家。

相關焦點

  • 我國院士:房梁上吊一塊肉,都比地動儀強,張衡地動儀被移出課本
    2017年,在新編的七年級上冊歷史教科書中,一個被國人廣為熟悉的身影消失了,它就是張衡的地動儀,它來自東漢時期,距今已經近2000年。張衡發明的地動儀一直以來都被國人津津樂道,在那個對科學懵懂的時代,受到時代限制和思想束縛的中國人,破天荒地發明了這樣一個能夠預測地震的充滿神奇色彩的科學物品,讓今天的人們充滿了好奇和崇敬。根據記載,張衡曾經在京師洛陽成功預測了一次地震。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語文教材,老教授:房梁上吊塊肉都比他的那個強
    ,其二是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張衡發明了地動儀和渾天儀。 可惜這篇文章失傳了,直到南朝時,後人根據流傳下來的歷史著作,編寫出了關於候風地動儀結構、性能的196個字。這近200個字的記載,也讓後人仿造出了候風地動儀模型。
  • 文物局花15年復原地動儀,卻被院士嘲笑: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強
    作為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中流砥柱,張衡發明了地動儀、渾天儀等,為我國天文學、地震學、機械技術等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被後人譽為"木聖"。聯合國還在月球表面命名了一個環形山叫"張衡環形山"。地動儀遭專家質疑?被移出課本?對於地動儀和張衡大家或許都不陌生,遙記當年學歷史,教材中還著重介紹張衡和他的地動儀。
  • 張衡的地動儀,為何要從教材中刪除?專家: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強
    此後它便消失在歷史的深壑裡,再也沒有任何信息留下來,地動儀是否真的存在過還是個謎。1934年,燕京大學歷史專業研究生王振鐸認真研讀了《後漢書》,產生了要複製地動儀的想法。隨後它被編入全國中小學教材,就連中國地震局也用這個複製品做了幾十年標誌。
  • 張衡地動儀為何被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
    你還記得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嗎?據報導,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第15課不再收錄張衡地動儀的相關內容。事實上,在2018版課本中,「兩漢的科技和文化」課程的「課後活動」欄目仍明確提到了「東漢張衡發明創製出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器地動儀。」只是刪除了正文介紹。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國院士稱:房梁上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
    地動儀的爭論  不僅僅是馮銳復原的地動儀受到質疑,就連選入教材的地動儀也受盡懷疑,學術性專家認為復原地動儀有著原理性錯誤,也有人懷疑這個復原模型是否能夠進行地震監測,更有許多人懷疑張衡發明地動儀這件事是否具有真實性
  • 張衡地動儀移出教科書,為何說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它強?
    除此之外,我國古代還有一個發明是出現在過我國教科書上的,但是現在卻被移出了課本,它就是東漢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在人類的歷史上有著很多的自然災害,比如火山爆發、海嘯、泥石流等,最近經常爆發的還是地震,人類已經幾千年飽受地震的荼毒,在地震面前,我們受到的只有數不清的人員傷亡,有的地震甚至不僅是房塌地陷,還會引起其他的災難。
  • 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移除?中科院院士: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要強
    天災,可謂是從古至今都令人畏懼的存在。我們如今高聳入雲的建築群,在地震等災難的面前根本不值一提,簡直是脆弱不堪。每一次天災的爆發,都會導致數之不盡的傷亡與損失,這就讓人們對其害怕不已。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科院院士:房梁上掉塊肉都比那個強
    2018年有媒體報導稱,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了,包括那張廣為人知的照片,一代人的回憶至此也消失在了課本之上,因此不少人你發出疑問,難道中國人所熟悉的「張衡地動儀」是假的嗎?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科院院士稱:房梁上吊塊肉都比那個強
    地動儀畢竟是老祖宗發明的東西,它所代表的絕不僅僅只是一件儀器而已,它還是我國技術文明發展的象徵。因此在王振鐸將地動儀復原出來後,頓時便在國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而當時全國中小學教科書上便立即將其編入進去。值得一提的是,雖說復原地動儀只花了一年多的時間,但真正從設計到最後完工,卻用了十五年的時間。
  • 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專家稱其無用,還不如房梁上吊塊肉
    在這之中也有著不少的發明,其中張衡的地動儀就是之一。地動儀對於不少人來說都很熟悉,因為它一直在課本上,給我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但是後來地動儀卻被教科書刪除了,只因專家稱其無用,還不如在房梁上吊塊肉。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強,如今張衡地動儀被教材除名
    「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模型強!」如果筆者要說這句話出自中國地震學奠基人、中科院院士傅承義之口,大家相信嗎?傅承義所指的模型就是中小學教材裡的張衡地動儀,如今已經從教科書中刪除,最大的原因是這個模型爭議太大了。
  • 張衡地動儀不如房梁上的一塊肉?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
    如取消文天祥、嶽飛的民族英雄身份,刪除霍去病、衛青的戰神形象等,都是這種情緒爆發的導火索和催化劑。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那就是張衡地動儀被移出了課本。張衡的地動儀為何被移出課本?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此前的仿造模型不具有張衡地動儀的預測功能,而張衡的地動儀又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因此真正的張衡地動儀究竟能否預測地震,就成了疑問,最終課本將其剔除。值得說一句的是,中科院院士傅承義就公開表示:「房梁上吊一塊肉都比那模型強」。
  • 張衡地動儀為何被教科書刪除?老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強!
    但現在這個智能時代不一樣了,隨著自媒體的發展,很多歷史上有趣的知識我們都能被動地獲取到了,但有一個歷史上有趣的知識就很有趣:在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應該算得上是我們最早熟知的科學儀器。但隨著科學家們對於地震深入的了解,地動儀所受到的質疑也是越來越多,如今地動儀已經被移出了教科書,甚至還有科學人員表示: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地動儀要強,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老教授: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它強
    在濤濤的歷史長河中,湧現了無數英雄人物,但這些人物大多都在某一特定的領域成就斐然,可以被成為全才的卻少之又少。來自義大利的達·文西可以算是全才中的一個,在整個文藝復興時期找不出比他更完美的存在。而我國也有這麼一個人,他是個理工男,又是個藝術家,是個機械師,還是個科學家,這個人就是張衡,《後漢書》中記載,他貫五經通六,且才高於世。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材,專家回應:在房梁上吊一塊肉都比它強
    因此從幾百年前起,就有人嘗試著是否能夠預測出地震的發生,讓眾人可以預防,於是"地動儀"就面世了。它的發明人便是著名天文學家張衡,然而到了現在,地動儀卻從教科書中刪除了,這是為什麼?但沒想到的是,在2017年的時候,有關於"地動儀"的內容,竟然從初中歷史課本中被刪除了,這是怎麼一回事?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院士解釋:房梁上吊一塊肉都比那個準確
    這幾年教科書對選用的文章越來越嚴苛,新教材進行了大換血,無論是陳勝吳廣起義的故事,還是魯迅的批判文章,又或者是張衡的地動儀都進行了刪減。或許這背後有著廣大群眾不知道的深刻原因,但是張衡的地動儀確實是難得一見的傳統文化當中的瑰寶。
  • 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科院士:這玩意還不如在房梁吊塊豬肉
    有些東西終將會在歷史的舞臺上退出,不是否定它存在的意義,只是不符合現如今的時代了。說到地動儀,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由張衡發明,在當時的時期用處非常大,因為經常能感應到地動。見過地動儀的人都知道,整個構造比較簡單。按照方位來說共有8個,每個方位都有龍頭,龍珠和蟾蜍。只要是一旦有異常,龍頭口中的龍珠就會落入蟾蜍口中,從而來判斷震動的一個方向。我們課本中看到的是經過歷史的推敲,然後根據現如今的智慧做出來的,不是原本的造型。
  • 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強
    「百花齊放春滿園」,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無數瑰寶橫空出世,智慧結晶陡然而出,他們代表了古代中國高超的創造能力,天地玄妙,巧借神力,很多的發明創造在我們看來都是驚嘆不止,難得其解。他曾經創造過許多超越時代的儀器,其中就有名聲大噪的地動儀。而地動儀自復原便爭議不斷,現今,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傅承義回應: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模型強。此言一出,無疑引起諸多質疑。
  • 張衡地動儀被移除教科書,中科院專家:你在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強
    上世紀末,美國也有學者表示:雖然張衡地動儀在歷史學中具有一定地位,但是將其原理再現,會發現它的原理模糊,前後理論不搭,即便是做出來了模型,也會發現它簡單粗糙,完全會因為機械摩擦而降低使用時的靈敏度,因此誰都有理由可以質疑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