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地動儀為何被教科書刪除?老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強!

2021-02-23 記者和傳媒

    在智能時代還沒真正普及的時候,孩童時期的我們,想要獲取一些有趣的歷史知識,唯一的途徑便是圖書館,能不能學習到全靠主動,足以稱得上是用愛發電。

但現在這個智能時代不一樣了,隨著自媒體的發展,很多歷史上有趣的知識我們都能被動地獲取到了,但有一個歷史上有趣的知識就很有趣:在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應該算得上是我們最早熟知的科學儀器。

地動儀的造型也非常精妙,幾乎看一眼就能過目不忘,八條龍,八隻蟾蜍,代表著八個方向,只要哪個方向發生地震,對應的龍就會將口中的龍珠吐到蟾蜍口中,當時著實是一項震驚世人的發明。

但隨著科學家們對於地震深入的了解,地動儀所受到的質疑也是越來越多,如今地動儀已經被移出了教科書,甚至還有科學人員表示: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地動儀要強,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說來地動儀能夠受到這麼大的質疑,很大程度就是因為,它只能辨別地震的方向,而地震的位置以及地震的強度,這些都是無法檢測的,因此這地動儀就是成為了一個特別雞肋的功能。

更一言難盡的是,地動儀若是能夠預測地震的發生,那才是一項真正有用的發明,如果只是實時告訴大家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在如今這個智能時代,這就不見得是一個很有用的東西了。

另外還有必要一提的就是,如今真正的地動儀早已不知去向,它在公元132年被發明,之後便是根本不知流落到了哪裡,以致於如今爭辯的地動儀,只是在爭辯它的概念,並不是爭辯它的實物。

但不能否認的是,地動儀在當時的作用肯定不能夠跟如今相比,但地動儀剛發明的時代,它的作用基本上也滿足了當時人們的需求,簡單來說就是,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待古代的發明,還認為它很雞肋的話,那肯定是有些不理性的。

回到正題,地動儀之所以被移出教科書,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地動儀欠缺能夠使人信服的科學原理,為了避免對學生產生誤導,所以在歷史教科書中便是沒有了地動儀的身影,更一言難盡的是,也有一些科學家表示,在房梁下掛一塊肉都比地動儀的作用實在。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地震局的出現,利用科技幾乎能夠全方面地取代地動儀的作用,這就好比是工業時代跟科技時代的區別了。

並不是說科技時代就比工業時代要厲害,而是工業時代本就是科技時代一項過渡的時間段,畢竟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是逾越工業時代直接來到科技時代的,想要認真發展,必然都是要循序漸進的,沒有人,沒有國家能夠一口吃成個胖子。

畢竟國家地震局的LOGO就是採用了地動儀,很大程度就是因為對這項科技的認可,畢竟科技就是一項成長式的發展,不要因為如今的成就,就忽視之前的發展。


相關焦點

  • 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強
    在這其中,東漢的張衡便是其中傑出代表。他曾經創造過許多超越時代的儀器,其中就有名聲大噪的地動儀。而地動儀自復原便爭議不斷,現今,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傅承義回應: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模型強。此言一出,無疑引起諸多質疑。
  • 張衡地動儀為何被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
    你還記得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嗎?據報導,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第15課不再收錄張衡地動儀的相關內容。事實上,在2018版課本中,「兩漢的科技和文化」課程的「課後活動」欄目仍明確提到了「東漢張衡發明創製出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器地動儀。」只是刪除了正文介紹。
  • 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強,如今張衡地動儀被教材除名
    「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模型強!」如果筆者要說這句話出自中國地震學奠基人、中科院院士傅承義之口,大家相信嗎?傅承義所指的模型就是中小學教材裡的張衡地動儀,如今已經從教科書中刪除,最大的原因是這個模型爭議太大了。
  • 張衡地動儀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
    引言:說到地動儀,百分之九十的人會想到張衡。因為這是從課本上學到的,但是在2017年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居然從課本中被刪除了,難道地動儀是假的?01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張衡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地震學家。
  • 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模型強,中科院院士質疑,張衡地動儀被移除
    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上面這句話來自《後漢書·張衡傳》,其描述的是東漢地理學家張衡所發明的候風地動儀,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張衡地動儀。
  • 為何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吊塊肉都比這強
    曾幾何時,張衡的地動儀驚為天人,大家都感慨老祖宗的智慧,而在幾年之前網絡上流傳著一個質疑張衡地動儀的帖子。在這個帖子當中,有網友直言不諱的表示:以往大家所了解到的張衡地動儀並不是出自張衡之手,我們所了解的張衡地動儀應該更名為王氏地動儀,因為這個地動儀出自王振鐸之手。
  • 張衡地動儀移出教科書,為何說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它強?
    張衡地動儀移出教科書,為何說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它強?其實我們在中小學的課本上可能都學過一篇文章,就是關於張衡和地動儀的故事,這讓無數的中小學生了解到了在我國東漢時期就有了已經可以預測地震的儀器。這樣的作用就是用來提醒這個方向上居住的人要注意將會有地震發生,而且關於這個地動儀,在相關的史書上還有著它使用的記載,並且這些記載描述的都是它準確預測地震發生的記錄,可以說張衡的地動儀是我國文化集大成者的具體體現之一,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實用的發明為什麼會被從教科書中刪除呢?其實主要有兩個原因。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老教授: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它強
    由於年代久遠,張衡製作的地動儀已經在公元200年左右失傳,如今人們沒辦法再觀測到地震儀內部的結構,也無法對其科學性進行檢測。但據史料記載,公元138年時隴西地震,地動儀「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說明張衡的地動儀在發明之後是經過檢測的。
  • 張衡地動儀被刪出教科書?因測不出地震?專家:房梁吊塊肉比它強
    張衡地動儀被刪出教科書?因測不出地震?專家: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說到張衡,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我們在上歷史課的時候,一定有聽老師講過這方面的知識。而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不過談起張衡的話,大家印象最深的應該是他發明的地動儀了吧。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科院院士:房梁上掉塊肉都比那個強
    2018年有媒體報導稱,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了,包括那張廣為人知的照片,一代人的回憶至此也消失在了課本之上,因此不少人你發出疑問,難道中國人所熟悉的「張衡地動儀」是假的嗎?
  • 張衡地動儀模型,影響中國三代人,中科院院士:不如房梁下吊塊肉
    一個由張衡製作出來的奇怪儀器突然啟動了,在面朝西北方向的門口上銜著的珠子,重重地落了下來。很多人對這個現象也是不理解,雖然議論紛紛,但很快都因為不解而失望離去。在那個通訊落後的年代裡,過了好幾天,才有一個西北而來的譯者乘著快馬而來,高喊「隴西地震」。原來銅球掉落的方向就是地震的方向,人們被這古怪的儀器震驚得說不出話了。
  • 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專家稱其無用,還不如房梁上吊塊肉
    在這之中也有著不少的發明,其中張衡的地動儀就是之一。地動儀對於不少人來說都很熟悉,因為它一直在課本上,給我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但是後來地動儀卻被教科書刪除了,只因專家稱其無用,還不如在房梁上吊塊肉。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為什麼?
    說起張衡,你應該不陌生。張衡地動儀的發明讓很多學生崇拜,曾經出現在課本裡的張衡地動儀卻被移出了教科書。更有院士稱,它模型簡陋粗糙,對地震的敏感度低於居民。這是怎麼回事?這一切還要從學生時代的課文說起。我記得小時候看到地動儀的照片的時候,真的覺得張衡這個人很厲害,幾千年前就能檢測到地震。但其實,張衡製造的地動儀並沒有流傳下來,而且張衡的地動儀並不是預測地震的。因為古代通訊非常落後,地動儀其實是獲知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的。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科院院士稱:房梁上吊塊肉都比那個強
    即便是不熟悉他的這些名頭的人,都應該知道他發明過的一樣東西——地動儀。這是一種專門用來檢測地震的儀器,根據《後漢書·張衡傳》中記載:地動儀用精銅組成,外表雕琢有精美的圖畫和文字,其形狀就像酒樽一樣。在其內部還有一根支柱,旁邊有八道機關,為典型的牙套裝置,只要發生地震便可檢測出來!
  • 張衡的地動儀,為何要從教材中刪除?專家: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強
    ,皆都不信,甚至嗤笑張衡,然而數日後果然有人快馬趕來報信,隴西發生地震,大家都對張衡心服口服。年的複製品」這段描述,於是,幾代人都被誤導,都以為教科書上的圖片就是真正的地動儀。,地震學家馮銳表示,能感應到千裡之外的地震,儀器的靈敏度要非常高,裡面的「都柱」高度和直徑比1225:1才可能達到那個效果,然而這麼細的柱子根本沒有足夠的能量觸發巨龍吐丸。
  • 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移除?中科院院士: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要強
    如今的科技已經能夠進行地震的預測,而古時的人們也用他們的智慧來完成了這些操作,張衡的地動儀就是其中的一個。可是,最近張衡地動儀居然被移除出了教科書,中科院士還說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強,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張衡出生於公元78年,是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數學家。自小博覽群書,受到祖父的影響,16歲就獨自一人離開家鄉四處遊學。
  • 張衡地動儀是「偽科學」?地震專家: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模型準
    這裡有必要說明一下,我們在教科書中看到的張衡地動儀,其實只是一個「贗品。」歷史上,張衡製作的地動儀早已不知所蹤,我們在教材中看到的地動儀,其實是上世紀50年代我國古代科技史學家王振鐸根據文章開頭的古籍記載復原出來的。
  • 我國院士:房梁上吊一塊肉,都比地動儀強,張衡地動儀被移出課本
    2017年,在新編的七年級上冊歷史教科書中,一個被國人廣為熟悉的身影消失了,它就是張衡的地動儀,它來自東漢時期,距今已經近2000年。張衡發明的地動儀一直以來都被國人津津樂道,在那個對科學懵懂的時代,受到時代限制和思想束縛的中國人,破天荒地發明了這樣一個能夠預測地震的充滿神奇色彩的科學物品,讓今天的人們充滿了好奇和崇敬。根據記載,張衡曾經在京師洛陽成功預測了一次地震。
  • 為何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說到張衡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畢竟,這是一位被寫進歷史書中的傳奇人物,他發明了聞名遐邇的地動儀。實際上,張衡不僅發明了地震儀,他還發明了許多科學儀器,但張衡的地震儀是最著名的,而且曾經寫在中學教科書中,供學生閱讀,學生無不佩服張衡的偉大發明。但是,中科院院士卻說: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 張衡地動儀從教科書中刪除,中科院院士:梁下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
    巧合的是,2018年,有媒體報導稱,在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刪除了有關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其中包括廣為人知的照片。一石激起千層浪。難道中國人從小就熟悉的張衡地動儀是假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