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地動儀為啥被踢出課本?專家: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2020-08-27 二小書法

文/王呈祥

張衡地動儀為啥被踢出課本?專家: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一塊肉的功效可以超過地動儀,專家說得忒神奇了!然而,如今的課本中的確沒有了張衡地動儀,它不再是小學生的必學課文。今後若再向小孩問及張衡是誰、地動儀是啥玩意的時候,他們的腦袋會搖的和撥浪鼓似的回答你:「我不知道!」或是:「王者農藥裡沒出這個角色哦!」

那麼,這僅有的一篇關於地動儀的課文為何要踢出呢?我又不是參與課文修訂的專家,你問我,我怎麼能知道!不過,最近我向法海禪師學了點技能,說不定可以窺見其中端倪,待我默念咒語:大威天龍,世尊地藏,般若諸佛,般若巴麻空!別瞎扯,趕緊說。

資料顯示,早在公元200年的時候地動儀就下落不明,有人說在戰亂中損毀,有人說被某皇帝帶進了地下,反正就是沒了。張衡生於公元78年,卒於公元139年,在他去世60年後地動儀就不知去向,這樣的國之重器說沒就沒,你信嗎?要是你非說信,它就是毀了!它就是沒了!我也不和你抬槓。

唯一介紹地動儀的資料是《後漢書·張衡傳》,但也只有百餘字的說明。原文直譯:地動儀用精銅組成,外表雕琢有精美的圖畫和文字,其形狀就像酒樽一樣。在其內部還有一根支柱,旁邊有八道機關,為典型的牙套裝置,只要發生地震便可檢測出來。

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裡的地動儀,也就是課本中的地動儀,乃原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王振鐸仿製的模型,而所有的參考都源於這百餘字的說明。而《後漢書》則是由南朝劉宋範曄所寫。

史料記載,元嘉九年(432年),範曄因得罪司徒劉義康,被貶為宣城太守,之後開始撰寫《後漢書》。

那麼問題來了,從張衡去世到範曄編撰中間足足隔了293年,後人寫前人,其中是否有杜撰的成分?近現代學者對這部書的評價是:「作者根據東漢一代歷史的具體特點,則又有所創新和變動。」顯然是有質疑的。

再者,地動儀僅有的一次使用,乃出於民間野史。據傳,公元134年地動儀的一個龍機突然發動,吐出了銅球,掉進了正下方的那個個蟾蜍嘴裡。沒過幾天,隴西地區有人快馬來報,證實那裡前幾天確實發生了地震。正史都被質疑,何況野史乎?

還有,王振鐸仿製的地動儀多年來從未有過動靜,就連5·12汶川特大地震都沒聽說它哆嗦一下。我想,但凡有一面的球掉落且證實一方確有地震,專家的質疑也會打消不少,張衡地動儀也不會這麼快被踢出,可它就是一動不動。對此,中科院院士傅承義在一次講話中談到地動儀,他調侃道:「房梁吊塊肉都比那模型強。」

另外,在人類能登上月球的今天,科學家利用現代科技都沒研究出很好的檢測儀器,更何況一千九百多年前的冷兵器時代,那時有什麼,無外乎鐵劍長矛,張衡怎麼可能研究出這麼先進的儀器?

也許是出於這些原因,專家才質疑地動儀未必真實存在過,就像王羲之《蘭亭序》一樣,存世沒有真跡,有些專家便質疑它是否真的存在,有些專家則直接認為王羲之根本沒寫過。既然質疑都指向地動儀不存在,又何必再出現於課本中呢?刪。

值得一提的是,《後漢書》的說明是否準確?仿製的地動儀又是否技術過關?

公元200年時地動儀就消失了,範曄是不可能見過的,記載只是他聽說或從某些書上看來的罷了,誤差有多大沒人知道;古人說「差之毫厘謬以千裡」,在沒有任何參照物的情況下,依靠有問題的圖紙(說明)製造出來的產品,要說技術能過關,鬼都不信。因此,不能斷定地動儀沒有存在過。

自古以來,偉大的產物都是飽受爭議的,既然地動儀受爭議,那說明它足夠偉大。當然了,它是否存在過,它是否具備檢測地震的功能,這些仍需進一步考證和檢驗才能得出結論。張衡地動儀被提出課本,也許只是由於模型存在錯誤導致的,即便是這樣,我們也不能輕易否定張衡地動儀的價值,因為古人的智慧是無法想像的。大家覺得呢?

相關焦點

  • 地動儀真能預言地震?為何被移出課本?專家: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我國漢朝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出來的傳世傑作——地動儀,其內容就慘遭到了被移除課本的命運,由於有關地動儀的記載並不是很多,今日出現的地動儀其實是後世研究後的復原圖,從而引發了許多的質疑,那麼地動儀真能預言地震嗎?有位專家表示:「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 為何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所長:房梁吊塊肉都比這個強
    張衡是東漢時期的人物,在歷史課本上描述他發明地動儀的動機是因為當時的交通很不方便,如果哪個地方發生了地震,即使經過快馬加鞭,也很難將消息即使傳遞給皇帝以及相關的官員。 但是,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那個歷史課本上的地動儀,其實不是從東漢就流傳下來的樣圖。 那個課本中的圖,是一個名叫王振鐸的古代科技史學家通過史書上的記載進行復原的,但是,這個問題就出現了。
  • 為何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說到張衡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畢竟,這是一位被寫進歷史書中的傳奇人物,他發明了聞名遐邇的地動儀。實際上,張衡不僅發明了地震儀,他還發明了許多科學儀器,但張衡的地震儀是最著名的,而且曾經寫在中學教科書中,供學生閱讀,學生無不佩服張衡的偉大發明。但是,中科院院士卻說: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 我國院士:房梁上吊一塊肉,都比地動儀強,張衡地動儀被移出課本
    2017年,在新編的七年級上冊歷史教科書中,一個被國人廣為熟悉的身影消失了,它就是張衡的地動儀,它來自東漢時期,距今已經近2000年。地震發生在今天的甘肅天水一帶,身在洛陽的張衡成功預測了一千多公裡外的地震,震動了國人。張衡是東漢人,不僅是一個科學發明家,他還是一個天文學家、數學家、地理學家以及文學家,標籤多,能力強,是當時的「五聖之一」,可見張衡絕非凡人。張衡的地動儀是在公元132年發明的。這個地動儀是什麼樣子的呢?
  • 張衡地動儀被刪出教科書?因測不出地震?專家:房梁吊塊肉比它強
    張衡地動儀被刪出教科書?因測不出地震?專家: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說到張衡,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我們在上歷史課的時候,一定有聽老師講過這方面的知識。而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不過談起張衡的話,大家印象最深的應該是他發明的地動儀了吧。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 張衡地動儀才69歲被方舟子說是擺設,中科院院士說不如房梁吊塊肉
    文/麥穗小魚說起張衡,最為大家津津樂道就是地動儀。張衡所處的漢朝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 張衡地動儀才69歲被方舟子說是擺設,中科院院士說不如房梁吊塊肉
    文/麥穗小魚說起張衡,最為大家津津樂道就是地動儀。張衡所處的漢朝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 張衡發明地動儀被移出新歷史教材,院士稱: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強
    相信東漢時期著名的發明家張衡大家都不陌生,他發明了專門檢測地震的儀器——地動儀。據史料記載當時朝廷就是倚靠這個儀器來確定哪個方位發生地震而安排時間採取救援行動的。很多人第一次認識到他與他的發明是在學生時代的課本上,當時感覺這個人實在是太厲害了。書中描述的地動儀是用精銅組成,而且外表雕琢有精美的圖畫和文字,形狀就像酒樽一樣。
  • 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移除?中科院院士: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要強
    如今的科技已經能夠進行地震的預測,而古時的人們也用他們的智慧來完成了這些操作,張衡的地動儀就是其中的一個。可是,最近張衡地動儀居然被移除出了教科書,中科院士還說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強,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張衡出生於公元78年,是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數學家。自小博覽群書,受到祖父的影響,16歲就獨自一人離開家鄉四處遊學。
  • 為何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吊塊肉都比這強
    曾幾何時,張衡的地動儀驚為天人,大家都感慨老祖宗的智慧,而在幾年之前網絡上流傳著一個質疑張衡地動儀的帖子。在這個帖子當中,有網友直言不諱的表示:以往大家所了解到的張衡地動儀並不是出自張衡之手,我們所了解的張衡地動儀應該更名為王氏地動儀,因為這個地動儀出自王振鐸之手。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材,專家回應:在房梁上吊一塊肉都比它強
    "地動儀"引起了多方質疑,最終從課本中刪除實際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地動儀"的存在有一定的虛假性,面對眾人的質疑,甚至有專家回應:"在房梁上掛塊肉都比地動儀有用。
  • 張衡地動儀為何被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
    你還記得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嗎?據報導,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第15課不再收錄張衡地動儀的相關內容。事實上,在2018版課本中,「兩漢的科技和文化」課程的「課後活動」欄目仍明確提到了「東漢張衡發明創製出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器地動儀。」只是刪除了正文介紹。
  • 張衡地動儀移出教科書,為何說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它強?
    張衡地動儀移出教科書,為何說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它強?其實我們在中小學的課本上可能都學過一篇文章,就是關於張衡和地動儀的故事,這讓無數的中小學生了解到了在我國東漢時期就有了已經可以預測地震的儀器。但是近年來,張衡和他所發明的地動儀卻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後來也證實了在中小學教材上出現的地動儀的模型並不是真正的地動儀,而是一個名叫王振鐸的考古學家根據史書等相關資料復原出來的,這一消息顛覆了很多人的常識。在課本中我們了解到地動儀的工作原理就是在哪個方向上發生了地震,這個方向上的龍頭裡含的小球就會掉落在下方對應的蛤蟆嘴裡。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科院院士稱:房梁上吊塊肉都比那個強
    即便是不熟悉他的這些名頭的人,都應該知道他發明過的一樣東西——地動儀。這是一種專門用來檢測地震的儀器,根據《後漢書·張衡傳》中記載:地動儀用精銅組成,外表雕琢有精美的圖畫和文字,其形狀就像酒樽一樣。在其內部還有一根支柱,旁邊有八道機關,為典型的牙套裝置,只要發生地震便可檢測出來!
  • 張衡地動儀不如房梁上的一塊肉?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
    如取消文天祥、嶽飛的民族英雄身份,刪除霍去病、衛青的戰神形象等,都是這種情緒爆發的導火索和催化劑。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那就是張衡地動儀被移出了課本。張衡的地動儀為何被移出課本?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此前的仿造模型不具有張衡地動儀的預測功能,而張衡的地動儀又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因此真正的張衡地動儀究竟能否預測地震,就成了疑問,最終課本將其剔除。值得說一句的是,中科院院士傅承義就公開表示:「房梁上吊一塊肉都比那模型強」。
  • 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強
    在這其中,東漢的張衡便是其中傑出代表。他曾經創造過許多超越時代的儀器,其中就有名聲大噪的地動儀。而地動儀自復原便爭議不斷,現今,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傅承義回應: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模型強。此言一出,無疑引起諸多質疑。
  • 張衡地動儀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
    引言:說到地動儀,百分之九十的人會想到張衡。因為這是從課本上學到的,但是在2017年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居然從課本中被刪除了,難道地動儀是假的?01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張衡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地震學家。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國院士稱:房梁上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
    其實教科書裡的地動儀模型應該稱為"王氏地動儀",是原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王振鐸耗時一年多時間設計出1:10比例的木質"張衡地動儀"。  由王振鐸復原的地動儀的消息一出,震驚中國,全國中小學生教科書馬上編入,就連中國地震局也用這部模型做標誌。耗時一年時間鑽心研究,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不僅成果顯著,就連世人都大加讚嘆。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科院院士:房梁上掉塊肉都比那個強
    張衡的地動儀很多人都應該不陌生,畢竟作為曾經課本上的經典圖像被許多人所熟知,而且還有不少地方將課本上的圖片做成了實物,供人們所欣賞,但真正的效果如何,卻很難評估,畢竟這只是個複製品,是否真的達到了古代這個物件的功能。
  • 張衡地動儀被撤出課本?專家發聲:仿製模型還不如房梁上吊的肉
    提起張衡,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會是地動儀。其實我們原來從課本上所看到的地動儀的圖片,只是後人仿製復原的,並不是張衡所發明的地動儀的原貌。最近有消息稱,張衡所發明的地動儀將被從小學課本裡面移除。正是因為這只是個模型,而非張衡所發明的地動儀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