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後,引來一片質疑,難道張衡地動儀不存在

2020-11-29 格子道歷史

提起張衡,大家都會想到張衡所發明的地動儀。地動儀作為我國第一件探測地震的儀器,不僅是人類文明的象徵,更是古代科學技術的體現。

眾所周知,張衡作為南陽五聖之一,又是東漢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地理學家。他對於東漢王朝的貢獻我們有目共睹,尤其是他發明的地動儀。

何為地動儀,其實就是大地發生震動後,地動儀會做出一定的顯示。這個儀器看起來簡單,但是它的構造卻是極其複雜,它毫無保留的向世人宣揚著東漢時期的科技水平。

然而,如此一件代表著科學技術的儀器,卻被移出了教科書,更有中科院院士稱:在房子上掛一塊肉都比它強。

究竟是怎麼回事?其實還要從地動儀的來源前來了解。

一、張衡的地動儀

據《後漢書·張衡傳》記載:「地動儀用精銅鑄成,圓徑八尺,頂蓋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龜鳥獸的形象裝飾。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關閉發動之機。」

相傳,張衡地動儀共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一條口含銅珠的龍,在每條龍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銅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在公元132年時,張衡在太史令任上發明了最早的地動儀,被後世之人稱為候風地動儀。從張衡地動儀發明出來以後,便不斷測算出哪個方位地震,關於一次地震,史料有專門的記載。

當時,地動儀上曾經一龍機發,但是人們完全感覺不到地動,所以,雒陽學者都覺得地動儀不足為信。然而幾天過去後,有人前來送信,果不其然,在隴西地界發生地震。從那以後,眾人都對地動儀的巨大作用深信不疑,並且完全依賴於地動儀預測地震。

然而,如此神奇的地動儀隨著歷史的發展,卻消失在歷史舞臺之上,取而代之的是王振鐸所做出的地動儀。

二、有關於地動儀的所有「聲音」

讓人感到無比遺憾的是,張衡所發明的地動儀在公元200年的時候就已經徹底消失,距今仍不知道它身處何方。因為地動儀的消失,也讓人們質疑它的真實性。一直以來,無數人發出質疑:張衡地動儀是否真的存在?

答案是肯定的,張衡地動儀的確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並且作為當時的先進科學技術。但是,畢竟因為它的消失,導致人們對它的猜想層出不窮。

然而,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原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王振鐸經過一年多設計和十五年製作出來的「仿製品」,被人稱為「王氏地動儀」。

正是這個「王氏地動儀」成功取代張衡地動儀在教科書的位置,與此同時,也意味著張衡地動儀被移出了教科書。不僅如此,因為「王氏地動儀」的一些操作,也讓世人對張衡地動儀產生了一些質疑。

雖然王振鐸做出的復原地動儀像極了張衡的地動儀,但是它畢竟是個紡織品,是否真的可以發揮作用。經過一番實驗,「王氏地動儀」的作用似乎並沒有發揮出來。與此同時,關於地動儀的各種質疑也層出不窮。

當時,科普作家方舟子對此特意發文:「張衡當年建造的地動儀,或許和今天復原的那些模型一樣,它並沒有傳聞中的那麼厲害,很有可能就只是一個個擺設」。

之後,在科普作家方舟子質疑的基礎上,質疑聲也是越來越大,甚至有人直接斷定地動儀並沒有任何作用。尤其是中科院院士傅承義,在一次極其重要的座談會中,直接評價出他對地動儀的認知:「房梁吊塊肉都比那模型強。」

不得不說,中科院院士傅承義對於地動儀的評價的確有些殘酷了。畢竟張衡地動儀作為東漢時期的一項科學技術,它的存在一定有其存在的意義。或許它的作用沒有傳聞中的那麼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一定具有作用。

與此同時,也有一些知名學者公開討論張衡地動儀,並且給出他們自己的想法。他們肯定張衡地動儀存在的價值,以及它自身所具備的作用。他們對張衡地動儀稱讚萬分,並且表示支持。

他們覺得「王氏地動儀」是一千多年以後的仿製品,和當年的張衡地動儀可能有很多不一樣。所以說,不能用王氏地動儀的實驗結果來評判張衡地動儀,對於張衡地動儀而言,這也是極其不公平的。

不管是質疑張衡地動儀也好,還是堅信張衡地動儀也罷,這兩種觀點都是對張衡地動儀最為真實的看法。作為一件存在於東漢時期的的科學儀器,這是它應該享瘦待遇。

三、張衡地動儀所存在的價值

其實,對於現在的人們而言,張衡地動儀是否真的具備預測地震的作用已經不重要了。張衡地動儀作為東漢時期的科技產物,它的價值已經超出它本身所具備的作用。對於後人而言,它所存在的價值更多在於它身上所蘊藏的屬於那個時代的特徵,而並非它是否真的可以檢測出地震。

簡單的說,張衡地動儀所具備的價值遠遠超出它的作用。不管它是否可以真實的檢測出地震,都無法肯定它對東漢時期的一個重要作用。可以說,張衡的地動儀更多的意義在於它象徵著一個時代,更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優秀文明的見證。

雖然我們無比好奇張衡地動儀是否可以真正發揮作用,但我們從不會質疑它的作用,即使它真的沒有任何作用,或者只是一個擺設而已,但我們仍然願意相信它是真實存在著巨大作用的。也可以說,我們所信賴的不僅僅是地動儀,更是地動儀所處的那個時代。

即使我們會對地動儀發出一些質疑,但是我們卻無比堅信屬於那個時期的智慧。尤其是古人的智慧,它讓後世之人不得不服。不管地動儀是否真的存在過,但人們都會堅信它曾出現在中華大地上,並且發揮著極大的作用。

對此,我們只有堅信考古工作者的進一步探索研究。只有等到張衡地動儀真正出現以後,我們才可以通過它進而研究。或許只有到了那一天,我們才可以真正的感受到張衡地動儀的強大魅力。

結語:

客觀的說,張衡地動儀是我國東漢時期的一件科技產物,不管到了什麼時候,這都不會改變。然而,因為地動儀的消失,讓人們對於它的存在和作用發生了質疑。加上王氏地動儀形像張衡地動儀,又沒有發揮作用,也讓人們不由自主的覺得張衡地動儀也沒有作用。

其實,關於這些質疑,我們也可以理解。畢竟後世之人只是從歷史資料中了解過張衡地動儀,並沒有感受過地動儀的作用。相信總有一天,張衡地動儀會再次問世,等到那時,所有的質疑聲便會不復存在。

不過話又說回來,關於張衡地動儀有些質疑聲也是好的。只有質疑聲越來越大,越能體現有關歷史的極大魅力。如今,我們如同在迷霧中砥礪前行,等到真相大白的時候,那種來自心底的滿足和民族自豪感真的很讓人舒服。

簡單地說,關於歷史的探索,其實也是一種對質疑聲的探索,只有真正答案的出現,質疑聲才會漸漸消失。所以說,想要真正的了解歷史,勢必不能滿足於現狀。

參考資料:《後漢書·張衡傳》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為什麼?
    說起張衡,你應該不陌生。張衡地動儀的發明讓很多學生崇拜,曾經出現在課本裡的張衡地動儀卻被移出了教科書。更有院士稱,它模型簡陋粗糙,對地震的敏感度低於居民。這是怎麼回事?這一切還要從學生時代的課文說起。我記得小時候看到地動儀的照片的時候,真的覺得張衡這個人很厲害,幾千年前就能檢測到地震。但其實,張衡製造的地動儀並沒有流傳下來,而且張衡的地動儀並不是預測地震的。因為古代通訊非常落後,地動儀其實是獲知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的。
  • 張衡地動儀不如房梁上的一塊肉?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
    不簡單的是,這種情緒又被上升到了民族精神、文化脊梁等方面上,引起情緒地震也就不足為奇。如取消文天祥、嶽飛的民族英雄身份,刪除霍去病、衛青的戰神形象等,都是這種情緒爆發的導火索和催化劑。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那就是張衡地動儀被移出了課本。
  • 張衡地動儀被貶「一文不值?」已經移出教科書?
    卻沒想到,某日,一群官員圍著地動儀研究的時候,突然對應著西面的龍吐出了銅珠,但是並沒有任何地震消息傳過來。城內百姓得到消息,議論紛紛,依然質疑地動儀。但沒過幾天便傳來甘肅地震的消息,所有人瞬間想起來,之前官員研究地動儀時,朝西的龍曾吐出過銅珠,不僅由質疑變成了震驚和敬佩。看來地動儀真的能預測地震。
  • 張衡地動儀遭質疑,被移出歷史教科書,真的不能預測地震嗎?
    很遺憾,事實證明教科書上那個地動儀確實不能,甚至有中科院院士道: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有關張衡地動儀的內容也被移除歷史教科書了。張衡地動儀or王氏地動儀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著名的發明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他在很多領域都有著出色的表現和傑出的貢獻,更被稱作「南陽五聖之一」。
  • 張衡地動儀頻遭質疑,關於地動儀的介紹,已被撤出教科書
    ——《後漢書·張衡列傳》本是很平靜的一天,但在都城洛陽的百姓卻吵成一團。因為都城洛陽的一個機器發生了異常情況,這個機器就是張衡發明的侯風地動儀,這個機器上的西北方向掉出一顆銅球,銅球不偏不倚落在了地動儀下方的額銅蛤蟆口中,人們都在說這個破機器沒什麼用。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國院士稱:房梁上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
    在王振鐸經歷了一此次的失敗後最終總結出經驗,設計出1:10的木質地動儀,幾經修改完善,最終在1951年復原成功地動儀。但地動儀復原工作並沒有因此而結束。  2004年河南博物院找到了馮銳並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籤訂了合作協議,組成了課題小組,共同復原"張衡地動儀",想要百分之百的復原張衡候風地動儀。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科院院士:房梁上掉塊肉都比那個強
    2018年有媒體報導稱,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了,包括那張廣為人知的照片,一代人的回憶至此也消失在了課本之上,因此不少人你發出疑問,難道中國人所熟悉的「張衡地動儀」是假的嗎?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科院院士稱:房梁上吊塊肉都比那個強
    即便是不熟悉他的這些名頭的人,都應該知道他發明過的一樣東西——地動儀。這是一種專門用來檢測地震的儀器,根據《後漢書·張衡傳》中記載:地動儀用精銅組成,外表雕琢有精美的圖畫和文字,其形狀就像酒樽一樣。在其內部還有一根支柱,旁邊有八道機關,為典型的牙套裝置,只要發生地震便可檢測出來!
  • 為何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吊塊肉都比這強
    曾幾何時,張衡的地動儀驚為天人,大家都感慨老祖宗的智慧,而在幾年之前網絡上流傳著一個質疑張衡地動儀的帖子。在這個帖子當中,有網友直言不諱的表示:以往大家所了解到的張衡地動儀並不是出自張衡之手,我們所了解的張衡地動儀應該更名為王氏地動儀,因為這個地動儀出自王振鐸之手。
  • 張衡地動儀移出教科書,為何說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它強?
    張衡地動儀移出教科書,為何說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它強?其實我們在中小學的課本上可能都學過一篇文章,就是關於張衡和地動儀的故事,這讓無數的中小學生了解到了在我國東漢時期就有了已經可以預測地震的儀器。但是近年來,張衡和他所發明的地動儀卻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後來也證實了在中小學教材上出現的地動儀的模型並不是真正的地動儀,而是一個名叫王振鐸的考古學家根據史書等相關資料復原出來的,這一消息顛覆了很多人的常識。在課本中我們了解到地動儀的工作原理就是在哪個方向上發生了地震,這個方向上的龍頭裡含的小球就會掉落在下方對應的蛤蟆嘴裡。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測地震嗎?為何被移出了教科書?
    難道地動儀是「不靈」了嗎?▲教科書中王振鐸復原的地動儀模型,原理有誤。在西奇妹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段史料中關於地動儀的描述(太長可不看,直接看小妹的總結)。《後漢書張衡傳》:「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測地震嗎?為何會被移出教科書?
    從古至今地震都是破壞性極大的天災,古人對於地震也是束手無策,直到張衡發明了地動儀,這預示著古人對於科學和地理也有很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張衡研究的地動儀能夠精準預測地震發生的方位比西方先進了近千年,但是為何如今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沒有在現代地震預測中普及,而且教科書中還移除了關於張衡地動儀的介紹。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測地震嗎?它為何被移出了教科書?
    在2010年以前的人教版教材中,曾經介紹了張衡和他的地動儀。課文中是這樣寫的: 科學家張衡製造了一種儀器,能測定地震方向,叫做地動儀。這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可是在2016年的部編本教材和2017年的統編本教材中,關於張衡和地動儀的這段介紹卻被悄然移除了。難道地動儀是「不靈」了嗎?
  • 我國院士:房梁上吊一塊肉,都比地動儀強,張衡地動儀被移出課本
    2017年,在新編的七年級上冊歷史教科書中,一個被國人廣為熟悉的身影消失了,它就是張衡的地動儀,它來自東漢時期,距今已經近2000年。《後漢書·張衡列傳》記載的原文是「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真的能預測地震嗎?為何它被移出教科書?
    ——《後漢書·列傳·張衡列傳 》這是《後漢書》中對張衡的評價。而地動儀作用如此巨大,為何現在還沒有被普遍使用呢?又為何被移出了教科書呢?張衡是東漢時期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文學家,他在我國的天文學、地震學方面都做出巨大貢獻。張衡的祖父就是當地大儒,漢光武帝登基後,張衡的祖父張堪就被漢光武帝提拔為蜀郡太守。在蜀郡內,張堪清正廉潔,備受百姓愛戴。
  • 張衡地動儀2017年從教科書中移除,1972年就被證明原理不成立
    該帖子還指出,張衡地動儀根本就是偽科學,這種地動儀根本就不可能記錄地震。無獨有偶,2018年有媒體報導稱,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包括那張廣為人知的照片。一石激起千層浪,難道中國人從小就是熟悉的「張衡地動儀」是造假的?
  • 張衡地動儀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
    引言:說到地動儀,百分之九十的人會想到張衡。因為這是從課本上學到的,但是在2017年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居然從課本中被刪除了,難道地動儀是假的?01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張衡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地震學家。
  • 漢代古人發明的「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專家:明顯是偽造的
    今天我們來看看東漢時期的一種科學儀器,它被稱為地動儀,相信讀者對教科書上的地動儀都極為熟悉。然而,後來有人質疑地動儀的有效性。既然地動儀如此強大,為什麼現代人不能預測地震?其實,科學家們曾試圖仿造過地動儀以此來測試它預測地震的能力,但是關於張衡地動儀的歷史記錄實在太少,而且大多數古代文獻都非常模糊,畢竟當時的科學記載能力還是非常薄弱的,史書文獻只能從歷史的角度簡單作介紹。
  • 被刪除的張衡和地動儀,是外國的質疑?還是對自我文化的不自信
    但是由於這個復原的地動儀在各國學者的驗震中都沒有成功,1969年起,各國就對張衡地動儀提出了質疑和批評,認為對張衡地動儀的迷戀,導致了華夏科學的停滯。而我國教育部對這些質疑,不但沒有認真對待,進行更深度的研究和探索,反而在這種質疑中因為自己的不自信,直接刪除了歷史教科書中關於張衡和地動儀的所有內容。
  • 張衡的地動儀真的存在嗎?
    《新京報》認為,「求真」才是對張衡最大尊重。張衡張衡地動儀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有許多網友提出了疑問。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鹹怪其無徵,後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於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後,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這就是關於地動儀的記載。一千多年前,張衡是否有能力造出如此高科技的地動儀?檢驗地動儀神奇的「隴西地震」是否屬實?一直以來,各方學者爭議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