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刪除的張衡和地動儀,是外國的質疑?還是對自我文化的不自信

2020-11-29 老呂說文史

2100年前,中國出現了一位偉大的發明家,他就是張衡。曾經,張衡和他的地動儀是我們歷史課本上的必將知識,但是只因為一些所謂的外國學者的質疑,我們的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從此就消失在了我們的歷史課本上。

張衡是東漢人,是南陽五聖之一,他學識廣博,天文地理、諸子百家,兼蓄包容,自成一家。

他是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文學家,發明家。在文學上,他的代表作《二京賦》一直被世人所尊崇,在《二京賦》中,張衡批評了當時的統治階級為了追求享樂,腐敗奢侈,對百姓如豬狗牛羊一樣予取予求,他主張統治階級應該提倡節儉,愛護百姓。

在數學方面,他寫下了著名的《算法論》,把圓周率算到了精確的3.1632,更是發明了一種計算圓周率的簡單方法:「圓周率等於10的平方根。」

在天文學上,他發明了著名的「渾天儀」,在西方國家還沒有宇宙這個概念的時候,張衡已經提出了他的學說:宇宙如同一個雞蛋一樣,其中的天體就像是雞蛋中的蛋黃,而天和地的關係就像是雞蛋殼裡包著蛋黃一樣。在理論上證明了地球和其他星球與宇宙之間的關係。

張衡的渾天說比西方社會的地心說早了1300年,是中國古代科學家中最傑出的代表人物。

東漢時期,地震比較頻繁,百姓因為地震而流離失所,苦不堪言。為了能夠精確的預測地震的發生,方便救災,張衡經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加上常年研究,終於在公元132年,製作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地動儀,被史書上稱為「候風地動儀」。

候風地動儀按照中國的八卦原理,將大地分為八個方向,每個方向各置一個龍頭,龍口含珠。龍頭下有一隻張嘴蹲坐的蟾蜍,一旦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龍口中的珠子就會掉入蟾蜍口中。

公元前134年的12月13日,地動儀的一個龍口中的珠子突然掉落,但是身在洛陽的人們卻沒有感覺到震動,都認為地動儀不靈。幾天後隴西那邊發生地震的消息傳到了洛陽,人們才對地動儀真正的信服了。

相距洛陽一千多裡的隴西地震都能夠被候風地動儀所偵測到,說明張衡所發明的地動儀的靈敏性是非常之高的。

在我們曾經的歷史課本裡,張衡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天文學家曾經被大書特書。但是在2010年的人教版歷史教科書中,「張衡地動儀」卻被刪除了,甚至在2016年,關於張衡的所有資料也全部被刪除了。

由於中國的戰亂頻繁,在1700年前神秘地消失了。因為沒有地動儀的原件,中國的考古學家王振澤根據西晉的一篇短文,經過多年的研究,終於製作出了地動儀的復原模型「張衡直杆地動儀」。

這個模型一經復原,就被認定為國寶,被印在了教科樹上,並且發行了郵票,被國內外的專家認為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發明。

但是由於這個復原的地動儀在各國學者的驗震中都沒有成功,1969年起,各國就對張衡地動儀提出了質疑和批評,認為對張衡地動儀的迷戀,導致了華夏科學的停滯。

而我國教育部對這些質疑,不但沒有認真對待,進行更深度的研究和探索,反而在這種質疑中因為自己的不自信,直接刪除了歷史教科書中關於張衡和地動儀的所有內容。

這種不自信的表現,首先就反應出了教育部的這些人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缺乏理解。甚至是本著外國人說錯誤就是錯誤的心態。因為不能夠驗震成功就否定了張衡和他的地動儀,這是對中國的科技文化極端不負責任的做法。

要知道,能夠被記錄在史書之中後,又被歷代學者所廣泛承認的事情,我們應該做的不是因為別人說不行就去快速地否認,而是應該先去進行深度的考證和研究。

面對國外的質疑,河南博物館找到了地震專家馮銳,希望他能夠復原真正的地動儀。2005年,馮銳終於用懸掛式理論複製出了地動儀的新模型,經過7天的測試,新模型完美的展現出了張衡地動儀的所有功能,沒有一次誤觸發,得到了中外各界的一致認可。

2013年,中國科學院的胡寧生先生,更是在不改變王振澤所製作的地動儀模型的情況下,成功地實現了直杆式地動儀的驗震。

2016年11月,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召集各大院校和國內外相關人士對胡宇寧所改造的「候風地動儀」進行測試,並現場出具了正式的鑑定書,終於為《後漢書》中記載的「候風地動儀」進行了正名。

「候風地動儀」是我國古代科學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張衡更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的「候風地動儀」比西方的科技先進了1800年這個是不可爭辯的事實。

雖然在近代,它一度遭到了外國學者的質疑和批評,但那並不是因為它本身,而是我們這些後人沒有真正的去用心鑽研和復原。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而我們這些後人卻不能在先人的基礎上去繼承和發展,反而僅僅是因為別人的一些質疑,就把自己引以為豪的文化從教科書上刪除,這是對自己的文化的一種極端的不自信,是對自己的民族的一種極端的不自信。

張衡地動儀經過三次的驗震成功,徹底的將那些外國專家對我們的質疑態度打壓了下去。我覺得,既然我們已經用事實正名了那些外國學者們所謂的質疑,是否應該給張衡和他的地動儀進行正名?教育部是否應該再次修改歷史教科書,讓我們2000年的老祖宗不再蒙受不白之冤呢?

我們的文化能夠傲立在世界上五千年,必然有他存在的原因。希望某些用屁股想事情的人們,在自己的文化被質疑之前,先不要想著怎麼去掩蓋,而是應該先想想自己到底有沒有真正地了解到自己的文化有多麼廣博和偉大。

相關焦點

  • 刪除「張衡地動儀」是對科學和歷史的尊重
    原標題:刪除「張衡地動儀」是對科學和歷史的尊重 2017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那個被印在教材上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由王振鐸復原、以「直立杆」為理論基礎製作的地動儀模型,開始淡出當代青少年的視野。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後,引來一片質疑,難道張衡地動儀不存在
    一直以來,無數人發出質疑:張衡地動儀是否真的存在?答案是肯定的,張衡地動儀的確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並且作為當時的先進科學技術。但是,畢竟因為它的消失,導致人們對它的猜想層出不窮。然而,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原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王振鐸經過一年多設計和十五年製作出來的「仿製品」,被人稱為「王氏地動儀」。
  • 外國專家說張衡的地動儀是假的,不科學,你怎麼看?
    所以,後世對這件神秘的儀器充滿了好奇,當然,好奇之後就有了眾多的質疑聲,認為用這樣的機械裝置來預報地震不科學,沒有實用性,所以它才失傳了。觀點最為尖銳的是奧地利人雷立柏教授,他曾撰寫《張衡:宗教與科學》,認為中國人對張衡地動儀的情緒是一種宗教式的崇拜,「對張衡地動儀的迷戀正是華夏科學停滯特點的典型表現」。
  • 為何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吊塊肉都比這強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需要我們去細心呵護和澆灌的,他們所汲取的知識也必須是真實的,是適合他們的。曾幾何時,張衡的地動儀驚為天人,大家都感慨老祖宗的智慧,而在幾年之前網絡上流傳著一個質疑張衡地動儀的帖子。該名網友還指出張衡地動儀根本就是偽科學而已,這種所謂的地動儀根本就沒有辦法記錄地震。因為爭議很大,在2018年的時候張衡地動儀被移出了教科書。這一系列的操作,讓很多人都開始懷疑,難道我們從小所熟悉的張衡地動儀真的是造假的嗎?畢竟教材是用於學生學習的,連教材都把給刪除了,難道不是打臉張衡嗎?
  • 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強
    在這其中,東漢的張衡便是其中傑出代表。他曾經創造過許多超越時代的儀器,其中就有名聲大噪的地動儀。而地動儀自復原便爭議不斷,現今,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傅承義回應: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模型強。此言一出,無疑引起諸多質疑。
  • 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
    2017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那個被印在教材上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由王振鐸復原、以「直立杆」為理論基礎製作的地動儀模型,開始淡出當代青少年的視野。實際上,近年來,王振鐸所造的地動儀模型一直非議不斷。
  • 教科書刪除了地動儀?外國專家:中國地動儀是假的,根本沒用
    很多人都對上學時,在歷史課本書中出現的地動儀記憶猶新。作為中國古代的科技發明代表,它似乎和四大發明一樣,都是我們曾經的驕傲。伴隨著地動儀,還有一個歷史故事。 《後漢書·張衡傳》有記載「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鹹怪其無徵,後數日以至,果地震隴西,於是皆服其妙」。
  • 張衡地動儀為何被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
    你還記得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嗎?據報導,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第15課不再收錄張衡地動儀的相關內容。事實上,在2018版課本中,「兩漢的科技和文化」課程的「課後活動」欄目仍明確提到了「東漢張衡發明創製出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器地動儀。」只是刪除了正文介紹。
  • 張衡地動儀頻遭質疑,關於地動儀的介紹,已被撤出教科書
    我們對於地動儀應該不陌生,因為在中學課本我們就都接觸過這個故事,張衡能製作出這臺地動儀和他親眼目睹過地震有著很大的關係,張衡經過多年的研究,終於做出了這臺機器,張衡做出的這臺地動儀之所以能讓世人記住,是因為當初成功的測出了隴西的那場地震。
  • 失傳的張衡地動儀:我身世複雜,但不是假的
    不過,遺憾的是,所展覽的這個景泰藍張衡地動儀和其他地動儀一樣並非真品,僅僅只是專家們根據古書記載的圖樣和文字而還原的複製品,真品早在張衡去世以後就失傳了。 由於不止一位外國學者發表這樣措辭嚴厲的學術文章或質疑或批評張衡地動儀,網絡也大範圍地散布了張衡地動儀並不能立柱測震的謠言
  • 日本專家否定地動儀存在,給出證據言之鑿鑿,中國專家不自信了
    其中,後人引以為豪的地動儀,就是在宋朝發明的。但現在國外卻有一則說法,想要推翻中國古代地動儀的存在,給出證據並且號稱言之鑿鑿。懷疑地動儀不存在的證據19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國外關於中國張衡地動儀的否定說法掀起了狂潮。
  • 歷史課本刪除張衡地動儀?人教社回應
    記者昨日採訪專業人士了解到,張衡地動儀實物和圖樣早已失傳,目前的複製品並不能正常監測地震。有教育專家指出,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張衡地動儀出現在教材當中仍有其意義與價值。媒體稱張衡地動儀被刪因模型存疑10月9日,多家媒體報導稱,2017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據報導,張衡地動儀被刪除,是因為有專家認為其模型一直存有疑問,並向相關教育部門進行反映。
  • 張衡的地動儀被從教材中刪除,專家說沒有用,不如把肉掛在梁上
    簡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有著長達五千年的文化底蘊。其中,張衡的地動儀是發明之一。地動儀之所以被很多人所熟悉,是因為它一直出現在教科書中,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後來地動儀被從教科書中刪除,因為專家說它沒有用,不如在房梁上掛一塊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人教社否認歷史課本 刪除張衡地動儀內容
    人教社否認歷史課本 刪除張衡地動儀內容  稱教材中對張衡及地動儀有專門介紹;專家稱張衡地動儀寫入教材,旨在學習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圖/視覺中國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昨日,記者從人教社獲悉,統編教材中對張衡及其發明的地動儀有專門介紹。  新京報記者昨日採訪專業人士了解到,張衡地動儀實物和圖樣早已失傳,目前的複製品並不能正常監測地震。
  • 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專家稱其無用,還不如房梁上吊塊肉
    導語: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在這之中也有著不少的發明,其中張衡的地動儀就是之一。地動儀對於不少人來說都很熟悉,因為它一直在課本上,給我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但是後來地動儀卻被教科書刪除了,只因專家稱其無用,還不如在房梁上吊塊肉。
  • 張衡地動儀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
    引言:說到地動儀,百分之九十的人會想到張衡。因為這是從課本上學到的,但是在2017年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居然從課本中被刪除了,難道地動儀是假的?01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張衡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地震學家。
  • 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人教社:教材中對張衡及地動儀有專門介紹
    新京報快訊 (記者王俊)近日,有媒體報導稱,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
  • 新版初中歷史教材,為何刪除「張衡地動儀」?
    回應稱:「屈原、張衡等大量古代科技文化名人在國家統編三科教材中有專門介紹。曾來華訪學的奧地利人雷立柏,在其以中文寫成的著作《張衡:科學與宗教》中,甚至如此尖銳地評價了張衡和他的地動儀:「許多漢語書籍、科學性的和非科學性的刊物都讚揚張衡的『地動儀』,而在北京的歷史博物館裡能找到該地動儀的一個巨大的複製的模型。張衡成為華夏科學創造力的模範和象徵,主要是因為他的地動儀被視為『國寶』和『國粹』。
  • 張衡地動儀不如房梁上的一塊肉?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
    不簡單的是,這種情緒又被上升到了民族精神、文化脊梁等方面上,引起情緒地震也就不足為奇。如取消文天祥、嶽飛的民族英雄身份,刪除霍去病、衛青的戰神形象等,都是這種情緒爆發的導火索和催化劑。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那就是張衡地動儀被移出了課本。
  • 張衡的地動儀,為什麼會從歷史課本上刪除?原因很簡單真實!
    地動儀便是由他發明的。談及地動儀,不得不說是項非常偉大的發明,在那個時代,科技技術落後再加上封建思想的束縛,地動儀的出現實在讓人眼前一新,甚至是外國科學家都為之驚嘆。 而張衡的故事也曾經出現在教科書上,但現在卻被刪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