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專家否定地動儀存在,給出證據言之鑿鑿,中國專家不自信了

2020-11-29 司過境遷

東漢時期有很多改良的科學技術得到了提高,而在此期間也有很多科技實物被記錄在歷史書籍中。其中,後人引以為豪的地動儀,就是在宋朝發明的。但現在國外卻有一則說法,想要推翻中國古代地動儀的存在,給出證據並且號稱言之鑿鑿。

懷疑地動儀不存在的證據

19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國外關於中國張衡地動儀的否定說法掀起了狂潮。在日本有一位專家名字叫做野熊,他通過數學理論依據計算張衡地動儀存在的可能性,並發表了國際論文,而這一研究也得到了更多其他國際地動學者的認可。

上個世紀末,美國的地動學者也拿中國張衡地動儀開刀稱:雖然張衡地動儀在歷史學中具有一定地位,但是將其原理再現,會發現它的原理模糊,前後理論不搭,即便是做出來了模型,也會發現它簡單粗糙,完全會因為機械摩擦而降低使用時的靈敏度,因此誰都有理由可以質疑它的存在。

隨著國際地震學者紛紛站出來質疑張衡地動儀的說辭之後,中國專家們也開始不自信了。

有不少當代中國地動學者按照張衡給出的原理和圖解,進行了地動儀模型重作,但是不僅沒有拿出可信的實際效果,甚至逐年來也不斷自我懷疑。

最終中國相關學者傅承義也發表了這樣一則言論說:咱們先別說其他國家的學者不信了,我們這幾年經過幾次試驗,搞得我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就拿重做的模型效果來說,就是你們普通人自己在房簷上掉塊肉,效果都會比張衡地動儀的模型效果要好。

緊接著中國歷史相關教科書中也逐漸刪除了關於張衡地動儀的相關說辭,甚至是那張讓大家記憶猶新的八龍圖,也將逐漸退出歷史教科書的影壇。

大家對地動儀的看法

其實在中國相關學者站出來發表否認言辭之前,中國網友們之前就已經表示過自我懷疑的說詞,曾經有一張帖子上就有很多網友點讚《張衡地動儀就是種偽科學》,在這張帖子中著重強調了地動儀的存在價值意義不大,可以說對百姓沒啥實際用途。

大家可以回顧一下關於曾經歷史相關教科書當中描述張衡地動儀的說法,大家可以發現關於這則地動儀並不是說它能夠準確推算出地震將發生在某地,將呈現出多少級程度?它有一個標籤叫做獲知,意思也就是說它不是事前就能夠判斷出哪個地方能夠發生地震,而是說在地震發生之後,它能夠知道哪裡發生了地震。

由此可見多年來,大家對於張衡地動儀的記錄或許存在一定的誤解。難怪在當今國內外學者不斷懷疑其存在的價值。

有一位筆者叫做範曄,他曾經著作過文著《後漢書,張衡傳》,在這篇文獻當中,張恆自然是主角,而筆者關於張衡地動儀原理的說法也有了初步的見解,其中為人樂道的是關於張衡地動儀在之前記錄過隴西的一次地震,但是在公元138年之後,再想追逐張衡的下落就誰也無功而返了。

當然後來的地動學者也有不少站出來替張恆表示委屈。因為隨著時代的推移,時間畢竟過去太久了,關於歷史當中地動儀的真實原理很有可能會失傳,所以在沒有掌握其精髓之後,去重作地動儀的成功率自然會被降低很多。

所以當下誰也不能說張衡的地動儀存在的價值毫無意義,只能說隨著時間的推移之後張衡的地動儀很有可能會被新科技所取代。

相關焦點

  • 被刪除的張衡和地動儀,是外國的質疑?還是對自我文化的不自信
    但是在2010年的人教版歷史教科書中,「張衡地動儀」卻被刪除了,甚至在2016年,關於張衡的所有資料也全部被刪除了。由於中國的戰亂頻繁,在1700年前神秘地消失了。因為沒有地動儀的原件,中國的考古學家王振澤根據西晉的一篇短文,經過多年的研究,終於製作出了地動儀的復原模型「張衡直杆地動儀」。
  • 張衡地動儀是「偽科學」?地震專家: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模型準
    2018年有媒體報導,我國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刪除了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這則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人們的熱議,有人提出張衡的地動儀本來就是一門偽科學,這種地動儀根本就不可能記錄到地震。這種說法是真是假呢?
  • 教科書刪除了地動儀?外國專家:中國地動儀是假的,根本沒用
    很多人都對上學時,在歷史課本書中出現的地動儀記憶猶新。作為中國古代的科技發明代表,它似乎和四大發明一樣,都是我們曾經的驕傲。伴隨著地動儀,還有一個歷史故事。 《後漢書·張衡傳》有記載「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鹹怪其無徵,後數日以至,果地震隴西,於是皆服其妙」。
  • 張衡地動儀被移除教科書,中科院專家:你在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強
    人們懷疑的理由也充分,第一張衡所處的時代是中國東漢時期,那時候的人們對於天文地理知識還停留在「天圓地方」的假說中,不了解地殼運動,而且那時候的機械靈敏度也是非常粗糙的,這就根本不可能研製出地動儀來,因為完全沒有足夠的科學地理知識來支持。
  • 張衡地動儀為啥被踢出課本?專家: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然而,如今的課本中的確沒有了張衡地動儀,它不再是小學生的必學課文。今後若再向小孩問及張衡是誰、地動儀是啥玩意的時候,他們的腦袋會搖的和撥浪鼓似的回答你:「我不知道!」或是:「王者農藥裡沒出這個角色哦!」
  • 韓國說渾天儀是他的還印在紙幣上,專家說地動儀不存在要移出課本
    韓國說渾天儀是他的還印在紙幣上,專家說地動儀不存在要移出課本渾天儀和地動儀都是中國古代璀璨奪目的發明,雖然沒有四大發明的印象深、傳播遠,可是在我看來這種成就是不可忽視的。這兩個發明就像是孿生兄弟一樣,都是出自漢朝張衡之手,不過這兩個發明的「下場」卻不太一樣,渾天儀在韓國簡直是捧出天際,甚至印在紙幣上,而地動儀卻是被移除了歷史課本。
  • 有關張衡地動儀,你為什麼覺得被教科書騙了?
    同年,英國礦物學家米爾恩(John Milne)受邀前往日本任教,在到達日本前途經中國多個城市,了解了中國文化,也知道了日本學者的地動儀復原。後來米爾恩從地質礦物研究轉向了地震研究,並嘗試復原張衡地動儀。米爾恩指出張衡地動儀是一種驗震器(Seismoscope),是指只對地震有反應的儀器,而非對一般振動都有反應的報警器。這讓地動儀有了非凡的意義。
  • 老專家高度「還原」張衡地動儀(圖)
    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的專家在南京對該復原模型進行論證,認為該模型是目前對原文記載還原度最高、未用到古人完全無法企及的現代技術,且原理也很科學的復原方案。  現有模型遭遇瓶頸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擺放著一件神秘的古代候風地動儀的復原模型。據史書記載,候風地動儀為漢代著名科學家張衡所制。
  • 方舟子稱張衡地動儀不管用 僅僅是個擺設(圖)
    由於選進了教材,國人都以為是東漢貨色,事實上,那珠子掉不出來」。此言一出,立即在網上引發熱議。截至昨天下午,該帖被轉發1.5萬次,評論近5000條。很多網友稱,他們之前並不知道,在歷史教科書中和科技館裡頻繁亮相的地動儀,原來只是一個「年僅59歲」的復原模型。他們更不知道,由於存在原理性錯誤,這個復原模型不能正常工作,一直受到中外科學家的質疑和否定。
  • 外國專家說張衡的地動儀是假的,不科學,你怎麼看?
    所以,後世對這件神秘的儀器充滿了好奇,當然,好奇之後就有了眾多的質疑聲,認為用這樣的機械裝置來預報地震不科學,沒有實用性,所以它才失傳了。觀點最為尖銳的是奧地利人雷立柏教授,他曾撰寫《張衡:宗教與科學》,認為中國人對張衡地動儀的情緒是一種宗教式的崇拜,「對張衡地動儀的迷戀正是華夏科學停滯特點的典型表現」。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如今不在教科書?專家:還不如房梁吊肉管用
    古代奇蹟地動儀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古人用智慧與汗水,創造了無數經典傳世的作品及偉大的發明,它們的存在影響了中國歷史,改變了世界格局,更令後人自嘆弗如。說起其中代表的發明,有造紙術、印刷術、火藥及指南針等。
  • 張衡地動儀被刪出教科書?因測不出地震?專家:房梁吊塊肉比它強
    張衡地動儀被刪出教科書?因測不出地震?專家: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說到張衡,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我們在上歷史課的時候,一定有聽老師講過這方面的知識。而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不過談起張衡的話,大家印象最深的應該是他發明的地動儀了吧。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 方舟子再放豪言:地動儀根本沒有意義 專家駁斥
    地動儀(資料圖)  中廣網北京12月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張衡的地動儀是人們想像出來的假貨嗎?小時候教科書裡那張地動儀的漂亮圖片只是一個擺設嗎?有「打假衛士」之稱的方舟子近日再放豪言,認為地動儀的存在根本沒有意義,檢測不出任何的地震,更不用說復原品的價值。事實究竟怎樣?中國之聲為此專訪了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2005年版地動儀模型復原課題組組長馮銳。請聽報導:  專家:真品與復原品絕對都能測出地震  在「打假衛士」方舟子看來,沒有任何記載能夠證明在張衡之後,他發明的地動儀起過作用。
  • 《博物館奇妙夜》探尋真假地動儀
    教科書裡的張衡地動儀  張衡地動儀,長期以來都是令國人驕傲的發明。很多介紹張衡地動儀的場合,都把它描述為「世界地震監測儀器的鼻祖,一直被視為中國人的驕傲」。張衡地動儀同樣出現在中學歷史教科書中,伴隨著一代代歷史教學,張衡地動儀和它的歷史地位已經深入人心。  然而,幾十年來張衡地動儀遭到了強烈的質疑和否定,有網友指出教科書的張衡地動儀為復原模型應予以刪除。  原來,張衡於132年製作的地動儀早已失傳。
  • 失傳的張衡地動儀:我身世複雜,但不是假的
    也就是如此,世界上第一臺地震儀"候風地動儀"於公元132年誕生了。 這臺候風地動儀並非擺設,在公元134年12月13日,龍機吐出銅球,成功地在洛陽預報了西部隴西地區的地震。兩地相隔一千多裡,可見張衡地動儀的測震靈敏度極高。
  • 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專家稱其無用,還不如房梁上吊塊肉
    在這之中也有著不少的發明,其中張衡的地動儀就是之一。地動儀對於不少人來說都很熟悉,因為它一直在課本上,給我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但是後來地動儀卻被教科書刪除了,只因專家稱其無用,還不如在房梁上吊塊肉。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張衡地動儀被質疑 《博物館奇妙夜》赴河南揭秘
    張衡地動儀被認為世界上最早的檢驗出地震的科學儀器,歐洲直到1880年才製成與此類似的儀器,比起張衡的發明足足晚了一千七百多年。 一直以來,地動儀和它的發明者張衡,都被認作是我國古代科技文明的象徵。
  • 張衡地動儀到底長啥樣?
    關於地動儀長相的N個猜測由於史料中的記載文字頗為簡練,且至今未發現存世的地動儀圖片,這為後世的復原工作帶來了不小難度。也正因此,對於已復原出的地動儀來說,從不缺少爭議。按王振鐸的考證,近代復原地動儀最早的是日本人服部一三。
  • 張衡地動儀為何被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
    早在2010年11月28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發帖,稱:「我直到昨天才知道,那個國寶級的張衡地動儀,是上世紀50年代才造出來的,王振鐸(考古學家)根據古書描寫的196個字,結合英國科學家的地震理論,設計並發明了這個張衡地動儀。由於選進了教材,國人都以為是東漢貨色,事實上,那珠子掉不出來」。
  • 張衡的地動儀被從教材中刪除,專家說沒有用,不如把肉掛在梁上
    其中,張衡的地動儀是發明之一。地動儀之所以被很多人所熟悉,是因為它一直出現在教科書中,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後來地動儀被從教科書中刪除,因為專家說它沒有用,不如在房梁上掛一塊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張衡是中國兩漢時期的科學家。他那個時代地震頻繁,於是他研製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第一臺地震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