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再放豪言:地動儀根本沒有意義 專家駁斥

2020-11-29 搜狐網

地動儀(資料圖)

  中廣網北京12月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張衡的地動儀是人們想像出來的假貨嗎?小時候教科書裡那張地動儀的漂亮圖片只是一個擺設嗎?有「打假衛士」之稱的方舟子近日再放豪言,認為地動儀的存在根本沒有意義,檢測不出任何的地震,更不用說復原品的價值。事實究竟怎樣?中國之聲為此專訪了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2005年版地動儀模型復原課題組組長馮銳。請聽報導:  

專家:真品與復原品絕對都能測出地震

  在「打假衛士」方舟子看來,沒有任何記載能夠證明在張衡之後,他發明的地動儀起過作用。消息一出,立刻將這個歷史坐標一樣的國寶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而對它進行復原的當年研究地動儀的科學家馮銳更是遭到了質疑。馮銳在與記者進行對話時,首先對張衡的地動儀的地位進行了堅決的捍衛,他表示:不論是地動儀真品還是2005年的復原品都絕對能測出地震。

  馮銳:如果有地震肯定檢測得到,檢測工作是分兩步的,第一步是實驗室進行試驗,用1:1的原臺結構在地震臺進行試驗,這個震動臺並不是我們原來一般所想像簡單手敲一敲拍一拍,不是這樣的,震動臺完全是靠液壓系統靠計算機來控制的,它怎麼動,實際上是控制的,不是隨便動的,它怎麼動的呢?我們在野外可以觀測到一次地震了,用數位化記錄下來了,這個數字記錄地震下來以後又通過計算機系統控制這個震動臺,把你記錄的地面運動全部重新完完整整的的復現了一遍,這個地面的震動,也就是說完全可以復現出來,出來以後看它的反應,如果它能很好的反應,那就能證明它就可以起到驗的作用了。  

專家:現代檢震器基於張衡地動儀基礎上得出

  不僅如此,現代檢震器正是基於張衡地動儀基礎上得出的。

  馮銳:測震儀發展是有兩個階段的,在1883年之前,人類歷史上各個國家都是驗震器,地震來了它動了就是地震了,現在地震儀它檢測信號的核心內容跟張衡是一樣的,是利用物體的慣性,第一個就是張衡做的,現在地震在研究發明之前7、8年,只有因此張衡的地動儀,他是怎麼回事?從他受到啟發以後才發明了現代的地震儀,這兩個關係是非常緊密的。

(責任編輯:馬濤)

相關焦點

  • 老版「地動儀」只是一個復原品 在上世紀50年代製造
    地動儀(資料圖片)  中廣網北京12月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張衡的地動儀是人們想像出來的假貨嗎?有打假衛士之稱的方舟子近日再放豪言,認為地動儀的存在根本沒有意義,檢測不出任何的地震,更不用說復原品的價值。事實究竟怎樣?中國之聲為此專訪了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2005年版地動儀模型復原課題組組長馮銳。實際上,馮銳復原的張衡地動儀是第二版,在歷史教科書中人所熟知的那張張衡地動儀的圖片其實是上世紀50年代的復原模型。那麼,為何馮銳要進行二次復原?1800年前的地動儀到底是哪般模樣?
  • 方舟子稱張衡地動儀不管用 僅僅是個擺設(圖)
    網上波瀾未平,科普作家方舟子又在媒體發飆。他於昨天發文,對張衡地動儀是否管用提出質疑。「地動儀早已失傳,它是否具有監測地震的作用,也成了一個謎。」方舟子說,國內外不少專家根據《後漢書·張衡傳》的簡單描述,力圖復原地動儀,但所有這些復原模型沒有一個能夠真正用於監測地震,不過是「藝術品」。
  • 方舟子質疑張衡地動儀是個擺設 馮銳教授正面回應
    中廣網北京12月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科普作家方舟子一向以學術打假著稱,最近更是把質疑的目光投向了1800年前的一位古人,我國漢代著名科學家張衡。事情源於一條微博:一位網友發微博稱,「國寶級的張衡地動儀,是上世紀50年代才造出來的『古董』,並不是1800年前的原物。」
  • 張衡的地動儀被從教材中刪除,專家說沒有用,不如把肉掛在梁上
    其中,張衡的地動儀是發明之一。地動儀之所以被很多人所熟悉,是因為它一直出現在教科書中,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後來地動儀被從教科書中刪除,因為專家說它沒有用,不如在房梁上掛一塊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張衡是中國兩漢時期的科學家。他那個時代地震頻繁,於是他研製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第一臺地震儀。
  • 方舟子:我就是對真相有潔癖
    「總統獎女孩造假」,這是剛剛過去的周末方舟子放出來的又一個重型炸彈,要知道,這個「總統獎女孩」可是上過中央電視臺的,方舟子質疑她的話正是該節目正式播出中的內容。就在此時,他跟周立波論戰、聲稱「地動儀造假」等事件還沒有完全平息。
  • 張衡地動儀才69歲被方舟子說是擺設,中科院院士說不如房梁吊塊肉
    文/麥穗小魚說起張衡,最為大家津津樂道就是地動儀。張衡所處的漢朝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 張衡地動儀才69歲被方舟子說是擺設,中科院院士說不如房梁吊塊肉
    文/麥穗小魚說起張衡,最為大家津津樂道就是地動儀。張衡所處的漢朝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 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專家稱其無用,還不如房梁上吊塊肉
    在這之中也有著不少的發明,其中張衡的地動儀就是之一。地動儀對於不少人來說都很熟悉,因為它一直在課本上,給我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但是後來地動儀卻被教科書刪除了,只因專家稱其無用,還不如在房梁上吊塊肉。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如今不在教科書?專家:還不如房梁吊肉管用
    直到2016年時,課本的正文、課後活動及知識拓展部分仍然沒有張衡與地動儀的出現。這樣的情況直到2018年時才有所改善,課本中提到了張衡與地動儀,卻刪除了其中的正文介紹。如今大家所熟知的地動儀,是王振鐸先生參考《後漢書》記錄的那200字,通過直立杆原理來構建完成的。由於他並非地震領域專家,因此他認為,地動儀預測地震的原理是這樣的:每當有地震發生時,內部的都柱便會倒向其他方向,從而觸發機關,完成地震預警。但是,這樣的說法未免太過粗糙,畢竟預測地震是一件極其精密的事,如果按照這套說法來做。
  • 方舟子:再說張衡的地動儀是否管用
    《張衡的地動儀管用嗎?》發表後,有記者詢問主持2005年地動儀新復原模型的地震局研究人員的看法,答曰:「方舟子對地震這個領域並不了解。」
  • 張衡地動儀不如房梁上的一塊肉?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
    那麼,張衡本人的地動儀是什麼樣子呢?沒有具體實物,也沒有古代結構圖,有的只是零散的史書記載,其中尤其以《後漢書·張衡列傳》記載最為重要和翔實。以精銅鑄成,圓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
  • 教科書上「張衡地動儀」只是擺設?中科院教授:就沒有實際作用!
    教科書上「張衡地動儀」只是擺設?中科院教授:根本就沒有實際作用!地震作為一個自然災害,帶給了我們很多慘重的損失和教訓,我們的防震演習從沒停止過,探測地震的儀器也越來越先進。不只是現在,在古代就已經有了預測地震的儀器,就是張衡的地動儀。但由於地震儀早已經不存在,我們現在對於地震儀的作用是否真實提出了質疑。歷史是通過先人記載的,很多我們只能夠通過推敲來辨別真假,即使這樣,難免歷史的撰寫者會帶有主觀色彩和被客觀因素影響,我們也無法進行百分百正確的科學考證。
  • 地動儀惹了誰?千年後遇「輿論震動」
    1951年復原的地動儀模型廣為人知。圖/CFP方舟子質疑張衡地動儀不管用 專家稱可監測地震「地動儀根本無法預測地震,國民自信轟然倒塌變笑話」、「國寶級發明被證明是騙局」、「教科書騙了我幾十年」……這幾天,那隻寄寓先民智慧的地動儀,在千年後遭遇了一場「輿論震動」。筆者20多年前上小學,課文中並未說地動儀能預測地震,而是地震發生後,能及時判斷方位。
  • 地動儀被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地動儀無法真正預測地震
    還有專家說,地動儀,還不如在房梁上掛一塊肉有用呢,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地動儀檢測地震大致的方式是,任意的8個方向上有8條含著銅珠的龍,而在龍頭的下面還有一隻對應的張著大嘴的蟾蜍,只要任何一個方向發生地震,那麼這個方向的銅珠就會從龍嘴裡掉出來,落到蟾蜍的嘴裡。
  • 1800年前的地動儀真能預知地震?為何教科書將其刪除?原因太現實
    關於地動儀的記載有不少,但它不能夠預測震級。其實從它能夠記錄地震來看,就比西方第一臺地震儀早了1700多年,那臺地震儀在1856年被製作出來。但伴隨著戰亂,地動儀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留下的只有一百多個字的文字記載。它的樣子跟工作原理也沒有被留下來,於是就有人提出了質疑,古人都不知道地震是什麼原理,怎麼會探測出得動的方向?
  • 張衡地動儀被移除教科書,中科院專家:你在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強
    真實的張衡地動儀無論是其具體的模樣,還是機動的原理都無從查起了,既沒有考古實物出來,又沒有詳細的原理記載,只有《後漢書》中短短196字粗略的表述,其中最具有「科學」價值的關於地動儀內部構造及原理的描述,更是只有「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這12個字意義隱晦,粗淺的記述。這就讓我們現代人復原張衡地動儀變得幾乎不可能了。
  • 張衡地動儀遭質疑,被移出歷史教科書,真的不能預測地震嗎?
    張衡地動儀發明後,準確地報告了金城、隴西一帶的大地震,使得地動儀一時間被傳為神異。可惜其發明距今已有1800多年,此後漢代不存,張衡地動儀也因戰亂消失了。有關於地動儀,只有史書中寥寥幾言留存於世,也並沒有什麼結構圖紙。中國幅員遼闊,地震向來沒有脫離過人們的生活,因著張衡地動儀的神異,後世一直沒放棄過對它的研究。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後,引來一片質疑,難道張衡地動儀不存在
    正是這個「王氏地動儀」成功取代張衡地動儀在教科書的位置,與此同時,也意味著張衡地動儀被移出了教科書。不僅如此,因為「王氏地動儀」的一些操作,也讓世人對張衡地動儀產生了一些質疑。雖然王振鐸做出的復原地動儀像極了張衡的地動儀,但是它畢竟是個紡織品,是否真的可以發揮作用。經過一番實驗,「王氏地動儀」的作用似乎並沒有發揮出來。
  • 教科書刪除了地動儀?外國專家:中國地動儀是假的,根本沒用
    很多人都對上學時,在歷史課本書中出現的地動儀記憶猶新。作為中國古代的科技發明代表,它似乎和四大發明一樣,都是我們曾經的驕傲。伴隨著地動儀,還有一個歷史故事。 《後漢書·張衡傳》有記載「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鹹怪其無徵,後數日以至,果地震隴西,於是皆服其妙」。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言地震?為何被教科書移除?專家發現了不對
    根據《後漢書》的記載,候風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家測驗地震的儀器,由張衡在公元132年發明,候風地動儀用精銅製作而成,員徑八尺,漢八尺約合當今之一米八-九的樣子,其外形像一個酒樽。地動儀裡面有精巧的結構,主要為中間的都柱和它周圍的八套牙機裝置。而在外面,則有八個龍首,對應八個蟾蜍,如果哪裡有地震,龍口變回張開,小銅珠就會落到蟾蜍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