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上「張衡地動儀」只是擺設?中科院教授:根本就沒有實際作用!
地震作為一個自然災害,帶給了我們很多慘重的損失和教訓,我們的防震演習從沒停止過,探測地震的儀器也越來越先進。但即使這樣,地震真正來臨的時候誰也無法抵擋。不只是現在,在古代就已經有了預測地震的儀器,就是張衡的地動儀。但由於地震儀早已經不存在,我們現在對於地震儀的作用是否真實提出了質疑。
歷史是通過先人記載的,很多我們只能夠通過推敲來辨別真假,即使這樣,難免歷史的撰寫者會帶有主觀色彩和被客觀因素影響,我們也無法進行百分百正確的科學考證。張衡和他的地動儀被編寫進入中小學生教科書再被刪除,我們可以看出國家教育局對於他態度的轉變。張衡的地動儀最初被大家熱烈的追捧並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但隨著方舟子在評價中打假說到,根據歷史記錄製造出的張衡地動儀根本就沒有作用,只是一個擺設罷了。甚者,連中科院的教授都說相比於相信張衡地動儀還不如在房梁上掛肉。這都是對張衡地動儀不小的打擊。但是不可否認,複製出來的地動儀真的沒有什麼實際的用處。
這樣一個極具爭議的歷史從我們的教科書中被刪除了。對於歷史,我們需要辯證地去看待,我們也無法忽略歷史記載錯誤這種情況,可能性太多我們不能夠把一個東西看得太絕對了。歷史有正史和野史,正史雖然是官方給出的答案,但是也終究是為皇帝服務的,我們會看到一些和歷史不相符合的東西,這時野史就更加自由,說不定會有答案。
雖然地動儀可能為假。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人從古代開始就科學思想不錯,也具有實踐能力,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更是聞名中外,沒有一項不是改變世界的科學發明。正是因為造紙術和印刷術,西方的文藝復興運動才能夠如此的大範圍,不然這場運動還可能推遲十幾年。指南針也為一位又一位偉大的航海家們提供了便利,不久終於有人完成了環球航行。火藥更是為以後的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雖然戰爭我們是不提倡的,但是這也能看出中國科技的強大。
然而近代,中國被迫打開了國門,成為了一個弱國被他人凌虐著,這是我們需要反思的,弱國無外交,想要強大,首先要做的就是開放、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