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製造出來的「張衡地動儀」
原載《看歷史》雜誌2010年第11期大多數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地動儀的故事誕生的時間並沒有那麼久遠——直至1950年代,這個故事中的地動儀才被「製造」出來,並進入教科書中。直到數十年後,它被重新發現與「製造」。
-
方舟子稱張衡地動儀不管用 僅僅是個擺設(圖)
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發帖,稱歷史教科書中人所熟知的張衡地動儀其實是上世紀50年代的復原模型,1800年前的地動儀到底是啥模樣早已無據可查。科普作家方舟子則於昨日發文,稱張衡當年建造的地動儀「很可能和今人復原的那些模型一樣,僅僅是個擺設」。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馮銳昨天對此表示,2005年復原成功的地動儀模型確實可以監測地震。
-
張衡地動儀為何被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
你還記得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嗎?據報導,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第15課不再收錄張衡地動儀的相關內容。事實上,在2018版課本中,「兩漢的科技和文化」課程的「課後活動」欄目仍明確提到了「東漢張衡發明創製出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器地動儀。」只是刪除了正文介紹。
-
張衡地動儀復原初步工作完成有望重現於世
復原涉及原理復原、力學試驗和模型製造三個步驟,目前第一步的工作已經完成 本報訊 (記者 趙婷) 已失傳十幾個世紀的張衡地動儀,有望在國內地震學家和歷史學家的聯合攻關下重新展示在世人面前。近日,國家博物館古代科學研究專家李強透露,復原工作的第一步———原理復原已經完成。
-
張衡地動儀真偽:大家看到的是「假貨」,復原研究一直在進行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教師陳天嘉博士認為,張衡地動儀是存在的,而且具有地震監測的功能,但復原工作暫時還沒能完成。 地動儀長啥樣?你看到的那個是「假貨」 大家關於張衡地動儀的直觀印象大多來自於課本中一張形似酒樽,外側有龍珠、蟾蜍的圖片,實際上這個在歷史教科書中和科技館裡頻繁亮相的地動儀,只是20世紀50年代一位叫王振鐸的老先生製作的復原模型。由於存在原理性錯誤,這個復原模型並不能真正進行地震監測。 「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樽,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
《博物館奇妙夜》探尋真假地動儀
教科書裡的張衡地動儀 張衡地動儀,長期以來都是令國人驕傲的發明。很多介紹張衡地動儀的場合,都把它描述為「世界地震監測儀器的鼻祖,一直被視為中國人的驕傲」。張衡地動儀同樣出現在中學歷史教科書中,伴隨著一代代歷史教學,張衡地動儀和它的歷史地位已經深入人心。 然而,幾十年來張衡地動儀遭到了強烈的質疑和否定,有網友指出教科書的張衡地動儀為復原模型應予以刪除。 原來,張衡於132年製作的地動儀早已失傳。
-
新版初中歷史教材,為何刪除「張衡地動儀」?
新教材的變化短史記曾於2017年12月8日推送的文章《衛青、霍去病,從歷史教科書裡消失了》中,提及過此事:「舊人教版教材介紹了張衡和他的地動儀。課文稱:『科學家張衡製造了一種儀器,能測定地震方向,叫做地動儀。
-
地動儀被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地動儀無法真正預測地震
還有專家說,地動儀,還不如在房梁上掛一塊肉有用呢,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地動儀檢測地震大致的方式是,任意的8個方向上有8條含著銅珠的龍,而在龍頭的下面還有一隻對應的張著大嘴的蟾蜍,只要任何一個方向發生地震,那麼這個方向的銅珠就會從龍嘴裡掉出來,落到蟾蜍的嘴裡。
-
「張衡地動儀」被刪出教材?因為不科學?真相是…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在《後漢書張衡列傳》中,流傳下來的雖只有零星的文字記錄,但直到現在,其和製造人張衡一同,仍被視為中國古代偉大科技發明的典範,並且進入教科書之中,成為幾代中國人的集體記憶。1953年中國發行的「張衡地動儀」郵票。
-
打破僅能觀看純概念神話 中國要復原張衡地動儀
記者從國家地震局信息中心了解到,多年以來被國際學術界廣為關注的張衡地動儀的復原工作目前已經啟動。 張衡地動儀爭論一直未休 張衡在公元132年創製的候風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臺測震儀器,它同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司南———指南針,分別是人類在地震學和地磁學的首創儀器,在人類科學發展史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張衡地動儀不如房梁上的一塊肉?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
張衡生活在距今近2000年前的東漢時期,在那個科學尚屬懵懂,文化暗淡,思想束縛的年代,張衡能夠發明出地動儀,足以稱為不凡。張衡地動儀此前課本上的地動儀被認為就是張衡版地動儀,當然,即便當時這個模型出來時,遭來了很多人的質疑,但是其仍舊強勢登上了課本。
-
1800年前的地動儀真能預知地震?為何教科書將其刪除?原因太現實
但伴隨著戰亂,地動儀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留下的只有一百多個字的文字記載。它的樣子跟工作原理也沒有被留下來,於是就有人提出了質疑,古人都不知道地震是什麼原理,怎麼會探測出得動的方向?有網友才知道,歷史書中的張衡地動儀實際上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復原模型,1800年前的地動儀實際上早已無據可查。
-
張衡地動儀被刪出教科書?因測不出地震?專家:房梁吊塊肉比它強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聽到地動儀這個儀器的時候,都會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牛的東西。而且在歷史的漢順帝陽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公元134年12月13日),隴西(今甘肅省天水地區)發生過一起地震,而張衡的地動儀居然準確測到了,使得大家都稱讚張衡為天才。而張衡擅長機械,特別用心於天文、陰陽、歷算,所以他的發明還是非常多的。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科院院士:房梁上掉塊肉都比那個強
《論衡》於地動儀是東漢兩大創造,王充與張衡是東漢文化界的兩個偉人。」可見學者對於他是有一定的認可的,只是因為時間太過久遠,他的地動儀也早已消失在了歷史之中,沒有一件真品遺留至後世。此前,網上還有過一個帖子,說的是:「大家在教科書上看到的張衡地動儀,其實是上世紀50年代中國古代科技史學家王振鐸根據古籍復原出來的,應該稱為」王氏地動儀。「該帖子還指出張衡的地動儀就是偽科學,這種地動儀從科學層面上來講不可能準確地記錄地震。
-
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
為復原出更具科學性、更接近史籍記載中的候風地動儀,早在2003年,中國科學院教授馮銳就重啟了「張衡地動儀」探索證明之路。2009年9月20日,中國科技館新館開幕,新的地動儀模型與觀眾見面。目前,關於地動儀的探索復原工作一直在繼續。
-
張衡地動儀這篇課文為何被刪除,專家說:它最初復原的原理是錯的
其實還真讓家長們猜對了,專家們經過研究和測試,發現原來所復原的張衡地動儀,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陷,那究竟是哪裡不對呢?答案還得從歷史文獻中尋找。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雖然對張衡地動儀器的記載很多,但可惜大都是一樣的內容,而且還都是用幾句話描述的。
-
文物局花15年復原地動儀,卻被院士嘲笑: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強
自小就志高力行,頗有聖通的美名,成年後步入仕途為太史令,他無心官場浮沉,一心撲在天文、陰陽、歷算上,還擅長機械製造。地動儀的內部設計尤為精巧,有一個支柱,旁邊還有八道機關對應著八條口含銅珠的龍,龍頭下方是八條張著血盆大口的蟾蜍,有點像小牙套的裝置。
-
張衡地動儀遭質疑,被移出歷史教科書,真的不能預測地震嗎?
1934年,燕京大學歷史專業的研究生王振鐸產生了復原張衡地動儀的念頭,經研究史書記載,兩年後他畫出了一套復原模型圖稿。直到1951年,他才復原出一個地動儀模型。後來,王氏地動儀被擺入博物館,成了世人熟知的歷史教科書插圖。
-
新華社:中國復原歷史上第一臺驗震器——張衡地動儀
新華社鄭州6月16日電(記者單純剛)中國地震學家和考古學家宣布,失傳千年的東漢張衡地動儀的復原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實現了地動儀的科學復原,新的復原模型已具備驗震功能。 張衡地動儀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臺驗震器,在1700多年前神秘消失,它的外觀和原理長期成為人們心中的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