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地動儀這篇課文為何被刪除,專家說:它最初復原的原理是錯的

2020-11-29 歷史店

在華夏歷史上,有很多科技領域的偉大發明,除了眾所周知的「四大發明」之外,名氣最大的或許就是地動儀了,即一種能預測地震的儀器,由東漢科學家張衡所發明。但專家們經過多年的研究,卻發現地動儀的原理有些問題,這篇課文就從歷史教科書中被刪除了,故此也引起不小的爭議,那究竟是什麼原理出了問題呢?地動儀能不能預測地震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一一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關於張衡地動儀的話題,在2017年最為「火熱」,因為不少家長發現,在當年國家統編的中學歷史教科書中,竟然將張衡和地動儀的相關內容給刪除了。您要知道,地動儀在此前的歷史教科書中,一直都是重點教學內容,相信很多讀者至今都還記憶猶新,所以很多家長就疑惑了?難道是這裡面有什麼內幕嗎?

其實還真讓家長們猜對了,專家們經過研究和測試,發現原來所復原的張衡地動儀,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陷,那究竟是哪裡不對呢?答案還得從歷史文獻中尋找。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雖然對張衡地動儀器的記載很多,但可惜大都是一樣的內容,而且還都是用幾句話描述的。如《後漢書·張衡列傳》中記載,「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中有都柱……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意思就是說,張衡造了地動儀,裡面有都柱,外面有八龍,每條龍口含銅丸,一旦有地震發生,銅丸就會落到下面蟾蜍的口中。

史料中記載的文字就這麼多,專家們便據此展開了天馬行空的想像,並在1950年復原了張衡地動儀,同時還收錄到了教科書之中,甚至遠赴海外多個國家進行展示。一時間,張衡地動儀仿佛成了古代科學技術的頂尖代表,但可惜好景不長,國內外不少專家的各種質疑,就開始接踵而來……如果將問題歸納起來無非就一點,那就是《漢書》的「都柱」問題。因為在所有的史料中,都沒有對「都柱」進行過解釋,而它卻恰恰又是地動儀中最核心的部件,也是地動儀能預測地震的原理所在,所以問題就來了——「都柱」究竟是什麼呢?專家們研究發現,張衡在《西京賦》中記載過,他年輕時看過一種爬柱子的雜技,叫做「都盧尋橦」,即人爬上柱子來回晃動。因此專家們推測,「都盧尋橦」就是張衡發明地動儀的靈感,所以「都柱」或許就是木質的柱子。

我們再看1950年復原的地動儀,其中所用到也是「直立杆原理」,即地動儀內部有豎立的金屬柱,然後哪邊有地震它就倒向哪邊,一切看起來似乎都天衣無縫,但是專家卻違背了一個原理。因為按照史料中的記載來製造立柱,那起碼也有2米多長,而要穩定的豎立起2米長的柱子,其底部橫截面一定就要足夠的大,但橫截面大了之後它就又不容易倒了,它的靈敏度自然也就大打折扣,所以說直立杆原理用在地動儀上是自相矛盾的。

後來又有專家經過改良,將「立柱」變成「懸柱」,即將「都柱」製造成懸掛的狀態,就類似於老式鐘錶的鐘擺一樣。於是,專家們經過多年的研究,終於在2009年成功複製了另一種地動儀,雖然和原先地動儀的外觀類似,但內部的結構和原理卻截然不同。當年9月在國家科技館中,專家們正式對外展出了新的地動儀,並且還當著觀眾的面進行了地震預測的演示。結果表明,新的地動儀能成功預測不同強度的地震波,但不過只有形成橫波(地震中的以曲線形式傳播的地震波)的時候,地動儀才會有反應,即銅丸落入到蟾蜍的口中,而當傳來縱波(地震中的以直線形式傳播的地震波)的時候,地動儀就沒有任何的反應。雖然新的地動儀仍有不足,但相對於之前教科書中地動儀,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和進步,故此,在新編寫的教科書中,也就將老的地動儀刪掉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專家們很多的科學構想也都被慢慢地證實,因此也小編也堅信,在專家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之下,假以時日就一定能100%復原出偉大的張衡地動儀。而到那時,或許再更新教科書的時候,我們還能看到張衡地動儀這篇課文,這篇課文必將以更科學的面目「登場」。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相關焦點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言地震?為何被課本刪除,專家:它的原理錯了
    九零後在念中學時會學習到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地動儀,老師甚至會生動形象的講解,但在近年的中學教材中,卻發現張衡的地動儀知識不見了,為何地動儀會被刪除?專家:它的原理錯了。上世紀50年代復原出來的張衡地動儀由於存在原理性的錯誤,珠子是掉不下的,現代科學家根據《後漢書》的記載,復原地動儀時遇到了不少的問題,「都柱」作為地動儀最主要的部分專家們也沒有弄明白它究竟是個什麼結構。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言地震?為何被課本刪除,專家:它原理是錯的
    九零後在念中學時會學習到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地動儀,老師甚至會生動形象的講解,但在近年的中學教材中,卻發現張衡的地動儀知識不見了,為何地動儀會被刪除?專家:它原理是錯的。
  • 張衡地動儀為何被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
    原歷史課本內容張衡地動儀為何被從教科書刪除?課文稱:「科學家張衡製造了一種儀器,能測定地震方向,叫做地動儀。這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方舟子就曾對此提出質疑,認為現代復原地動儀並不科學,古代地動儀的故事更是編造的。而早在宋朝,江少虞一文《宋朝事實類苑》提出質疑:「如嶺表兼海中洲渚頻動,居人以為常也。此儀可驗,則揚州之分,日日時時落丸也。」
  • 張衡發明地動儀的課文被刪除,是什麼原因?
    張衡是地動儀的發明者,地動儀因為能夠預測地震,因此讓人們敬佩,地動儀也廣為人知。筆者最早了解到地動儀,是從小學課文裡學到的。這也使我對張衡有了一種敬佩之情。 張衡是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 張衡的地動儀,為何要從教材中刪除?專家: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強
    小時候學完這篇歷史課文這段描寫長期以來不斷出現在教科書、電視、郵票、博物館裡,人們已經爛熟於心,然而也僅僅只有這一次記載。此後它便消失在歷史的深壑裡,再也沒有任何信息留下來,地動儀是否真的存在過還是個謎。
  • 新版初中歷史教材,為何刪除「張衡地動儀」?
    1893年地震儀問世以後,地震學家又對照地震記錄來複查過直立竿原理,進一步明確了它的不可行性。因此,流傳甚廣的卵狀復原模型飽受國內外學界垢病,不被歷史、物理、地震諸學界接受,也從來不在嚴肅的學術刊物和科學論著中引用。中國地震學的幾位奠基人李善邦、傅承義、秦馨菱,生前多年講解過地動儀的懸垂擺工作原理,並在1976年直言不諱地當面告訴王振鐸直立竿的原理性失誤。」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測地震嗎?它為何被移出了教科書?
    可是疑問也隨之而來:既然「地動儀」對於監測地震非常靈敏,為何如今沒有被普及?反倒是這段關於地動儀的內容,被悄然從教科書中刪除了。這不禁引起了我們的疑問:地動儀,真的能準確預測地震嗎? 張衡與地動儀: 教科書中的地動儀裝置,外表像個酒罈。那酒罈上附有八條龍,每條龍嘴裡含著一顆珠子。
  • 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
    復原工作再啟動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王振鐸所復原的地動儀模型原理。1953年中國發行的「張衡地動儀」郵票。張衡。2003年,河南博物院決定張榜招賢,讓張衡地動儀能夠真正的「動起來」,不僅找到了馮銳,更是在2004年8月,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籤訂了合作協議,組成了課題小組,共同復原「張衡地動儀」。在這樣的情景之下,文史專家加入了馮銳的團隊,在《後漢書·張衡列傳》僅196字的記載中,又找到了《續漢書》、《後漢紀》等七部典籍,均有對張衡地動儀的記載,196字擴展為238字。
  • 為什麼專家要把張衡的地動儀從歷史書中刪除?看完明白其用意
    他們的「父親」是赫赫有名的東漢張衡。這對「雙胞胎」就是渾天儀和地動儀。他們雖然是同胞兄弟,境遇卻大大的不同,渾天儀被韓國印在了紙幣上;地動儀卻要被我們移出歷史教材。同樣是驚世駭俗的儀器,同一人發明,境遇為何相差甚遠?為什麼張衡發明的地震儀從歷史教科書中刪除了?究竟是什麼原因?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測地震嗎?為何被移出了教科書?
    翻開我們五千年的地震歷史,站在C位的那個人,叫「張衡」。他與他發明的「地動儀」,似乎是許多孩子對於地震知識的啟蒙。可是疑問也隨之而來:既然「地動儀」對於監測地震非常靈敏,為何如今沒有被普及?反倒是這段關於地動儀的內容,被悄然從教科書中刪除了。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精準預測地震?為何教科書將其刪除?莫非怕洩密
    張衡地動儀真能準確預報地震嗎?教材為什麼把它刪掉了?你怕洩露嗎?張衡之所以能被稱為聖人,是因為他達到了中國古代科學領域的高峰,最大的證明就是他發明了候風地動儀。有人說,"地動儀"應該是地震儀、地動儀,但更普遍的說法是,這是地震儀,也就是用來預報地震的儀器。前綴"候風"指的是如何預測地震的具體方法。
  • 歷史課本刪除張衡地動儀?人教社回應
    媒體稱張衡地動儀被刪因模型存疑10月9日,多家媒體報導稱,2017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據報導,張衡地動儀被刪除,是因為有專家認為其模型一直存有疑問,並向相關教育部門進行反映。
  • 人教社否認歷史課本 刪除張衡地動儀內容
    有教育專家指出,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張衡地動儀出現在教材當中仍有其意義與價值。  媒體稱張衡地動儀被刪因模型存疑  10月9日,多家媒體報導稱,2017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
  • 張衡地動儀移出教科書,為何說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它強?
    張衡地動儀移出教科書,為何說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它強?其實我們在中小學的課本上可能都學過一篇文章,就是關於張衡和地動儀的故事,這讓無數的中小學生了解到了在我國東漢時期就有了已經可以預測地震的儀器。但是近年來,張衡和他所發明的地動儀卻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後來也證實了在中小學教材上出現的地動儀的模型並不是真正的地動儀,而是一個名叫王振鐸的考古學家根據史書等相關資料復原出來的,這一消息顛覆了很多人的常識。在課本中我們了解到地動儀的工作原理就是在哪個方向上發生了地震,這個方向上的龍頭裡含的小球就會掉落在下方對應的蛤蟆嘴裡。
  • 為何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所長:房梁吊塊肉都比這個強
    不過,也有一些曾經出現在我們的歷史課本上,但隨後,又因為各種原因而被刪除的歷史人物及其事件。其中就有這麼一個古代科學儀器,因為其真實性和實際效果存疑,已經被歷史課本給刪除了。如果說他設計的地動儀真的有效,相信其中的原理,絕對不是單單靠研究歷史就可以將其復原的。 而且關於張衡的地動儀,因為史書對其的描述太籠統,因此,就需要進行後世在史書上那隻言片語的描寫上將其進行原理復原。
  • 張衡的地動儀真有效嗎?為何初中教科書要刪除其內容,原因很意外
    張衡的地動儀真有效嗎?為何初中教科書要刪除其內容,原因很意外在小時候的課本中,司馬光砸缸、鑿壁偷光、渾天儀、地動儀等都是非常經典的故事,讓同學們感嘆古人的智慧高超。以此判斷哪個方向將會發生地震,這原本是古人的智慧結晶,但近年來,有不少專家跳出來質疑地動儀的真實性。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張衡地動儀從來就沒有出土過,課本上的照片只是考古學者王振鐸(1912-1992年)於1951年設計的模型,設計所依據的是僅僅是《後漢書·張衡傳》中196個字的描述。現在的課本已經增加了「模型」兩字,可當年我們是當了真的啊。
  • 地動儀被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地動儀無法真正預測地震
    中華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在中國古代就有許多發明,這其中張衡的地動儀就是發明之一,相信有許多人知道地動儀還是因為他出現在教科書中,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後來地動儀因為真實性存疑的問題被教科書刪除了。
  • 為何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說到張衡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畢竟,這是一位被寫進歷史書中的傳奇人物,他發明了聞名遐邇的地動儀。實際上,張衡不僅發明了地震儀,他還發明了許多科學儀器,但張衡的地震儀是最著名的,而且曾經寫在中學教科書中,供學生閱讀,學生無不佩服張衡的偉大發明。但是,中科院院士卻說: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 張衡的地動儀被從教材中刪除,專家說沒有用,不如把肉掛在梁上
    其中,張衡的地動儀是發明之一。地動儀之所以被很多人所熟悉,是因為它一直出現在教科書中,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後來地動儀被從教科書中刪除,因為專家說它沒有用,不如在房梁上掛一塊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張衡是中國兩漢時期的科學家。他那個時代地震頻繁,於是他研製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第一臺地震儀。
  • 中國科學家宣布:復原張衡地動儀 破解千年謎
    中新網4月23日電 史書記載人類第一臺測震器,東漢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曾在洛陽測到隴西地震,但於1700多年前無端消失後,它的模樣和原理相對成謎。中國地震學術單位合力研究後,近日宣布已經破解這項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