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地動儀被質疑 《博物館奇妙夜》赴河南揭秘

2020-11-29 搜狐網

  張衡地動儀被認為世界上最早的檢驗出地震的科學儀器,歐洲直到1880年才製成與此類似的儀器,比起張衡的發明足足晚了一千七百多年。 一直以來,地動儀和它的發明者張衡,都被認作是我國古代科技文明的象徵。

  然而,自從公元132年張衡造出了地動儀,僅在公元134年記錄了一次隴西地震後,「地動儀」就仿佛一陣煙塵般,消失在歷史的深壑中。如今,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擺放著1800年前消失的張衡地動儀的復原品。

  原來,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們所熟知的張衡地動儀是上世紀50年代才造出來的「古董」,王振鐸根據《後漢書•張衡傳》記載的196個字,並借鑑日本地震學者原尊禮的「直立杆原理」,設計還原了張衡地動儀。並將該地動儀選編進中學歷史教科書,使得一代代學生以為該地動儀就是1800年前的張衡地動儀。

  而在學術界和科學界遭到了強烈的質疑。相傳,1988年在日本奈良舉行「中國古代科技展」上展出的該地動儀時,由於沒有合理的內部結構,龍口中的銅丸無法吐下來,中方解說在向日本觀眾講解地震儀工作狀況時,手持一根木棍,木棍捅一下,龍口中的銅丸才會掉到下面青蛙口中。由於1950年複製的地動儀只是模型,並不能工作,眾多海外專家對於當年的張衡地動儀提出了質疑。

  幾十年來,國內外地震學界對王振鐸模型的否定意見一直沒有停。更有近現代西方學者認為張衡地動儀之所以失傳,是因為它沒有達到科學的要求,它不是個科學的東西。其中,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奧地利學者雷立柏就是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張衡地動儀沒有給後人什麼啟發和思想,張衡之後歐洲各國的地動儀跟張衡毫無關係,因此在歷史上有張衡沒張衡,都是一樣的,完全否定了張衡的歷史作用。

  面對眾多質疑,帶著重重疑點,偵探小組成員趕赴河南,通過多方走訪與採證對揭秘地動儀真假。敬請收看,10月26日24:00湖南衛視《博物館奇妙夜》。

    上搜狐微博 與明星對話

(責任編輯:孟祥菊)

相關焦點

  • 《博物館奇妙夜》探尋真假地動儀
    張衡地動儀同樣出現在中學歷史教科書中,伴隨著一代代歷史教學,張衡地動儀和它的歷史地位已經深入人心。  然而,幾十年來張衡地動儀遭到了強烈的質疑和否定,有網友指出教科書的張衡地動儀為復原模型應予以刪除。  原來,張衡於132年製作的地動儀早已失傳。
  • 張衡地動儀頻遭質疑,關於地動儀的介紹,已被撤出教科書
    ——《後漢書·張衡列傳》本是很平靜的一天,但在都城洛陽的百姓卻吵成一團。因為都城洛陽的一個機器發生了異常情況,這個機器就是張衡發明的侯風地動儀,這個機器上的西北方向掉出一顆銅球,銅球不偏不倚落在了地動儀下方的額銅蛤蟆口中,人們都在說這個破機器沒什麼用。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後,引來一片質疑,難道張衡地動儀不存在
    一直以來,無數人發出質疑:張衡地動儀是否真的存在?答案是肯定的,張衡地動儀的確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並且作為當時的先進科學技術。但是,畢竟因為它的消失,導致人們對它的猜想層出不窮。然而,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原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王振鐸經過一年多設計和十五年製作出來的「仿製品」,被人稱為「王氏地動儀」。
  • 被刪除的張衡和地動儀,是外國的質疑?還是對自我文化的不自信
    2100年前,中國出現了一位偉大的發明家,他就是張衡。曾經,張衡和他的地動儀是我們歷史課本上的必將知識,但是只因為一些所謂的外國學者的質疑,我們的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從此就消失在了我們的歷史課本上。張衡是東漢人,是南陽五聖之一,他學識廣博,天文地理、諸子百家,兼蓄包容,自成一家。
  • 張衡地動儀不如房梁上的一塊肉?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那就是張衡地動儀被移出了課本。張衡的地動儀為何被移出課本?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此前的仿造模型不具有張衡地動儀的預測功能,而張衡的地動儀又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因此真正的張衡地動儀究竟能否預測地震,就成了疑問,最終課本將其剔除。
  • 張衡地動儀遭質疑,被移出歷史教科書,真的不能預測地震嗎?
    1934年,燕京大學歷史專業的研究生王振鐸產生了復原張衡地動儀的念頭,經研究史書記載,兩年後他畫出了一套復原模型圖稿。直到1951年,他才復原出一個地動儀模型。後來,王氏地動儀被擺入博物館,成了世人熟知的歷史教科書插圖。
  • 張衡地動儀被貶「一文不值?」已經移出教科書?
    大家都學過歷史課本中一篇文章,是被老師重點強調的,關於張衡地動儀。張衡是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發明家,科學家。就今來說,算河南南陽人。而張衡一生最傑出的發明就是能夠預測地震的候風地動儀。相信不少小夥伴還記得歷史課本中紙張與墨的香氣,以及那一頁泛著古色的候風地動儀圖片。候風地動儀外表精細,華麗,內部結構複雜,有一根支柱和八道機關。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為什麼?
    說起張衡,你應該不陌生。張衡地動儀的發明讓很多學生崇拜,曾經出現在課本裡的張衡地動儀卻被移出了教科書。更有院士稱,它模型簡陋粗糙,對地震的敏感度低於居民。這是怎麼回事?這一切還要從學生時代的課文說起。我記得小時候看到地動儀的照片的時候,真的覺得張衡這個人很厲害,幾千年前就能檢測到地震。但其實,張衡製造的地動儀並沒有流傳下來,而且張衡的地動儀並不是預測地震的。因為古代通訊非常落後,地動儀其實是獲知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的。
  • 「張衡地動儀」被刪出教材?因為不科學?真相是…
    不過沒關係,說到他的名字,你肯定會很熟悉,他就是東漢時期的科學家——張衡。而說起張衡的成就,其中最突出的無疑就是候風地動儀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王振鐸被任命為原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在那個時代,他接到了一項特別的任務:復原一批代表古代文明的器物作陳列、宣傳之用,其中就包括候風地動儀。王振鐸復原的地動儀模型原理。
  • 張衡地動儀被撤出課本?專家發聲:仿製模型還不如房梁上吊的肉
    提起張衡,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會是地動儀。其實我們原來從課本上所看到的地動儀的圖片,只是後人仿製復原的,並不是張衡所發明的地動儀的原貌。最近有消息稱,張衡所發明的地動儀將被從小學課本裡面移除。正是因為這只是個模型,而非張衡所發明的地動儀本身。
  • 張衡地動儀從教科書中「消失」
    張衡地動儀記載,「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中有都柱……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在2010年以前的人教版教材中,曾經介紹了張衡和他的地動儀。
  • 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
    復原工作再啟動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王振鐸所復原的地動儀模型原理。1953年中國發行的「張衡地動儀」郵票。張衡。教材中的張衡地動儀。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參觀中國歷史博物館,專門參觀張衡地動儀。馮銳在「王氏地動儀」前。馮銳及團隊所復原的地動儀。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語文教材,老教授:房梁上吊塊肉都比他的那個強
    張衡,河南南陽人,他跟姜子牙、範蠡、張仲景、諸葛亮並稱為「南陽五聖」,張衡家族世代都是大家,祖父徵戰匈奴有功,官拜漁陽太守場。張衡也同祖父一樣,刻苦向學,16歲就四處遊歷,精通算術、天文、地理和機械製造。公元132年,遷升太史令。
  • 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模型強,中科院院士質疑,張衡地動儀被移除
    上面這句話來自《後漢書·張衡傳》,其描述的是東漢地理學家張衡所發明的候風地動儀,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張衡地動儀。張衡地動儀是人類最早能用來觀測地震的儀器,其曾準確地觀測到發生在公元138年的那場隴西地震,但之後,卻不知去向了,後人認為最有可能是毀於戰火之中。我們能在教科書中看到的張衡地動儀,其實只是複製品。
  • 方舟子質疑張衡地動儀是個擺設 馮銳教授正面回應
    中廣網北京12月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科普作家方舟子一向以學術打假著稱,最近更是把質疑的目光投向了1800年前的一位古人,我國漢代著名科學家張衡。事情源於一條微博:一位網友發微博稱,「國寶級的張衡地動儀,是上世紀50年代才造出來的『古董』,並不是1800年前的原物。」
  • 多地推出「博物館奇妙夜」期待咱也能夜遊河南的博物館
    河南博物院2016年舉辦的「首屆中原國際陶瓷雙年展」把開幕時間放在了晚上(資料圖片)河南省地質博物館今年推出了「奇妙夜」活動(資料圖片)□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叢博夜幕初降,華燈初上,月上柳梢頭,一起和博物館約在黃昏後,咋樣?
  • 一個「急剎車」讓張衡發明了地動儀
    ,一個是渾天儀,另一個就是地動儀了。小編在前一篇文章中給大家介紹了渾天儀的誕生,我的這一篇文章給朋友們講講張衡發明地動儀的故事。張衡發明地動儀既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在必然性中,張衡的科學素養(長期研究觀察天象和地理),工作崗位(太史令),社會痛點(張衡生活的時代地震特別多)都是重要因素,但偶然性因素卻與一次「急剎車」有關——當然這個「車」是馬車。
  • 張衡的地動儀是歷史上最大的騙局
    地動儀仿製品東漢陽嘉元年(132年),張衡發明了候風地動儀,但他的地動儀早在公元200年左右的時候就已經失傳了,我們在教課書中看到的地動儀是上個世紀我國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王振鐸設計出來的「仿製品」,很多人感慨被這個假文物騙了幾十年。
  • 張衡是如何發明地動儀的?
    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張衡與地動儀的故事 揭秘歷史上是如何測試地震的 中國官方對自然現象的研究,歷史悠久,類似「欽天監」的機構,早在秦、漢就已出現,雖說是主掌觀察天象,推算節氣,制定曆法,但像地震這樣嚴重的自然災異,也在關注其中,並有重大「科研成果」。
  • 科學手段復原張衡地動儀 千年地動儀之謎被破解
    人類第一臺驗震器——東漢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當時放在洛陽,曾觀測到隴西地震,時人「皆服其妙」。     1700多年前,地動儀神秘消失,它的模樣和工作原理成為千古謎團。     去年8月,河南博物院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組成課題組,聯合研究張衡地動儀新的復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