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2016年舉辦的「首屆中原國際陶瓷雙年展」把開幕時間放在了晚上(資料圖片)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今年推出了「奇妙夜」活動(資料圖片)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叢博
夜幕初降,華燈初上,月上柳梢頭,一起和博物館約在黃昏後,咋樣?今年夏日,廣州、武漢、青島等多座城市探索延長博物館開放時間至夜晚,或者周末假日定期開放夜場,「博物館奇妙夜」正成為城市文化夜生活新時尚。
夜遊河南的博物館有可能嗎?近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先後採訪了我省博物館的相關管理部門、博物館館長以及業內人士,就博物館夜晚開放的可行性進行探討,並邀請已經試點的城市相關部門負責人談經驗做法。
多地推出「博物館奇妙夜」
8月1日起,廣州11家博物館(紀念館)實行夜間開放,打造內容豐富的「博物館之夜」,助力打造「廣州之夜」品牌。
8月10日起,成都市文廣旅局直屬博物館結合觀眾需求自主調節延時服務時間,成都博物館夏季時段延時開放至晚上8點半。
8月17日起,武漢4家公共文化場館迎來夜場開放首秀,每周六、周日以及重要時間節點、法定節假日,延長開放至晚上9時(晚上8時停止入館),持續至10月31日。
8月23日起,青島市博物館每周五將閉館時間從17:00延長至20:30,還配合推出了講座、演出、答題、小型音樂會等多種互動參與項目。
即將過去的8月,全國多座城市接連推出博物館夜晚開放服務,一時間攪動文博領域,讓「博物館奇妙夜」成為熱詞。
事實上,博物館開放夜場,在世界博物館界並不算新鮮事。1997年,第一個博物館之夜在柏林舉辦,並開始風靡歐洲。如今,在每年5月18日的國際博物館日,歐洲博物館大多開放到午夜時分,成為年度文化盛宴。
一些河南網友在羨慕的同時也不禁好奇:夜遊河南的博物館還會遠嗎?也有網友建議,正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鄭州,可率先在河南探索。
有益嘗試是否常態化須謹慎
省文物局博物館處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說:「文物安全是第一位的,大部分博物館是全年開放,本來運轉就比較緊張,夜晚還要留下設備檢修維護的時間。如果夜晚延長開放時間,多數城市是藉助某個大型活動和節日來搞的。」
「博物館夜晚開放,以後肯定會嘗試。」上述負責人說,比如鄭州如果將來舉辦博物館主題的大型活動時,「博物館之夜」活動便會在考慮之內。
對於博物館夜晚開放可否常態化,其態度謹慎,「不一定能做到,如果常態化夜間開放,人力成本和運營成本都會大大增加」。
「博物館夜間開放是個有益嘗試,為實現博物館全面融入社會生活、拓展服務邁出了新的一步,應謹慎支持。」鄭州市大河村遺址博物館館長胡繼忠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胡繼忠結合工作經驗,提出了自己的三點思考:應因地制宜,需充分考慮地區、硬軟體、可持續等因素,不可盲目跟風;應循序漸進,包括總體開放博物館的數量和博物館內部的開放區域,試點進行;須確保安全,萬無一失。
關於博物館夜間開放的可能,記者向鄭州市文物局博物館處詢問,對方表示,目前暫時沒有這項計劃,未來如果嘗試的話,會先進行充分的調研。
河南「試水」:有博物館曾「嘗鮮」
其實,關於博物館夜間開放,河南已進行過「試水」。2016年12月河南博物院舉辦的「首屆中原國際陶瓷雙年展」,便是在當晚舉行的開幕式。夜幕下,河南博物院主體建築身著五彩斑斕的新裝,主展館內燈火輝煌、絲竹繞梁,觀眾夜賞展覽,厚重的文化與時尚的表達相互碰撞。
採訪中,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發現,從今年5月開始,河南省地質博物館推出了「博物館奇妙夜」項目。項目每周六一期,至今已舉辦20多場,有數百人參與,活動內容是讓小朋友們真的在博物館裡度過完整的一夜。
「許多孩子喜歡恐龍,但是白天參觀並不能滿足孩子們的各種好奇,如果能和恐龍相處一晚肯定是難得的經歷。晚上安靜人少,通過夜遊博物館、製作恐龍浮雕、恐龍密室尋寶等趣味活動,可以起到科普作用。」活動負責人於先生表示,類似博物館奇妙夜活動在北京等一線城市已較為成熟。
不過,和人們所知的延遲夜晚開放不同,該項目是延伸服務的收費項目,需要提前預約,並嚴格限制人數。負責人解釋說:「奇妙夜活動涉及水電費、運營費用,還有科普和生活服務老師的人力成本,為了安全每期必須限制名額。」
武漢經驗:選擇夜生活豐富的區域
不難看出,博物館實現夜間開放並非晚關門那麼簡單,而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妨聽聽走在前邊的城市積累的經驗。
談到夜間開放的原因,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博物館處相關負責人江先生告訴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廣州、上海都嘗試過夜間開放,今年年初故宮的首次夜間亮燈開放也影響很大。在市民建議下,我們也進行了研究探討,考慮到許多文物場館是文物保護單位,最後決定先搞幾家試點。」
試點的場館經過精挑細選。在江先生看來,武漢文博場館夜間開放的主要目的是推動夜經濟發展,為此他們選擇的試點場館是較為繁華、夜生活豐富的區域。同時,博物館本身要針對夜間開放策劃相應的配套活動,找到吸引人們參與的閃光點,比如美術館就推出了講座。
夜間開放有哪些需要克服的難題?他表示,最主要的是需要市財政支持,因為人員、設備的經費都不在正常的運營經費中,如果延遲開放,對博物館來說壓力很大,他們的做法是將增加的開支統一匯報到市裡申請經費扶持。
「目前看,試點的效果還是不錯的,晚上開放到8點,而正常情況是到下午4點,相當於延長了4個小時,試點場館的人流量在過去基礎上均增加了千人以上。」江先生說。
對於常態化夜晚開放,江先生的態度同樣是謹慎,「周末晚上開放,是相應滿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但最高人流主要集中在夏天,冬天晚上開放意義不大,所以我們的試點選擇在暑假和秋季」。
網友建議:
借博物館推動夜遊經濟
今年,鄭州提出打造「三大博物館群」「八大博物館體系」,計劃用三年時間在全市謀劃建設各類博物館100家以上,擬建成城市文化地標和精神標識。
對此,鄭州文博愛好者陳波就暢想:「如果能依託上百家博物館,尤其是博物館群落,打造夜遊博物館項目,很可能會成為鄭州文藝夜生活的熱門『打卡』地,吸引更多居民和國內外遊客前來休閒、旅遊,進而推動文化消費市場。」
古城洛陽也提出要打造「博物館之都」,不少博物館獨具特色,當地還發布過一些「博物館之都遊」精品線路。有網友說,作為文化旅遊熱門城市,晚上的休閒文娛項目卻供給不足,洛陽可否藉助博物館夜晚開放,推動夜遊經濟發展?
隨著「博物館奇妙夜」的熱度增加,也需要警惕盲目跟風。有業內人士指出,延長開放時間需要付出其他方面的諸多努力,文物安全需要額外關注,相關的夜間服務都需要配套,也需要城市交通等部門的聯動。
當然,博物館人也需要打開思路,真正讓博物館之夜「奇妙」起來。一些城市的經驗或許能帶來啟發。上海14家文博場館今年同時在周五開放「夜場」,通過集合效應促進周邊的餐飲、演出等市場。北京把博物館的夜場與節日文化整合,今年「七夕」有17家博物館同時開放夜場,營造浪漫的博物館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