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博物館鎮館之寶」到「新展最期待畫作」 《夜遊者》首次亮相亞洲

2021-01-13 東方網

圖片說明:觀眾在觀看《夜遊者》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劉曉晶9月27日報導:2018年9月28日至2019年1月6日,「走向現代主義:美國藝術八十載(1865-1945)」展覽將在上博展出,展覽集中展示了80件美國藝術大師的經典繪畫和紙本作品,講述了在時代洪流中,美國藝術如何受到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的互相影響,完成了向當代風格的轉變。其中愛德華·霍普的《夜遊者》是首次在亞洲展出。

圖片說明: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由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泰拉美國藝術基金會和上海博物館聯合舉辦。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告訴記者,展覽以時間為序,分為「南北戰爭之後」「現代西部」「東方元素」「世界主義」「都市生活」「激進派的探索」「美國景象」「自畫像」和「新的探索」9個板塊,並特別設置了「聚焦惠斯勒」與「聚焦霍普」兩個專題,使觀眾既能以寬闊的視野博覽美國藝術的成就,又能以聚焦的目光洞徹美國藝術的特性。

  美國歷史上頗為動蕩的80年藝術反映生活

圖片說明:瑪麗·卡薩特《夏日》

  1865-1945年,是美國歷史上頗為動蕩的時期。這80年間美國完成了從農業社會向工業化國家的轉變,也在這期間,美國經歷了19世紀60年代的內戰和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國家擴張、技術創新徹底轉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藝術創作方式,從藝術家的創作中我們可以窺見美國社會的觀念。

圖片說明:多麗絲·李《感恩節》

  如1935年多麗絲·李在芝加哥第一次展出這幅《感恩節》轟動全國,這幅婦女為準備感恩節家庭聚餐而忙碌的場景已成為一個代表美國傳統的符號。四個女人在廚房裡忙碌著,查看烤箱裡的火雞,擀平做餡餅的麵團,搬動蔬菜,並準備上菜的盤子。第五個女人大概是一位從城市來訪的親戚,當她脫下那頂優雅的帽子時,仍穿著毛皮鑲邊的外套。這些形象略顯僵硬,面部特徵模糊、誇張,有點像卡通人物。這類特徵常常使她的藝術被貼上「原始」的標籤。

  世界經典名作亮相《夜遊者》亞洲首展

圖片說明:喬治亞·歐姬芙《牛頭骨與白玫瑰》

  據悉在此次展覽中,愛德華·霍普《夜遊者》、詹姆斯·麥克尼爾·惠斯勒《藍色與金色的夜曲》(南安普頓的水面)、阿瑟·德夫《出航的船》、喬治亞·歐姬芙《牛頭骨與白玫瑰》、瑪麗·卡薩特《夏日》、阿奇博爾德·莫特利《自畫像》等經典名作也將出現在展覽現場。

圖片說明:霍普的《夜遊者》

  其中,特別設置了「聚焦惠斯勒」與「聚焦霍普」兩個專題。霍普的《夜遊者》是20世紀認知度最高、最受人們歡迎喜愛的畫作之一。畫中描繪了一個通宵的餐館,坐著三位各懷心事的顧客。一個男人形影相弔,背對著觀眾。他右邊的櫃檯上有一隻空酒杯,暗示這個座位是剛剛空出的。在櫃檯的另一邊坐著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他們沒有互相對視,但他們的手幾乎觸碰到了對方。畫中第四個人物是餐廳侍者,他的嘴微張,似乎正在發問。霍普筆下的人物永遠相隔而坐,表現出一種純粹的美國式孤獨,孑然與深沉。

  展覽期間上博推多場教育講座

  本次展覽是繼上博2007年舉辦的「美國藝術300年:適應與革新」展覽後,泰拉基金會與其的第二次合作。特展開幕前夕,上海博物館官方微博與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官方微博共同發起了「走向現代主義——名作搶鮮看」評選活動,講述十二件重點展品的背後故事,從中徵集觀眾最感興趣的一件展品。最終,愛德華·霍普《夜遊者》不負眾望,以41.6%的得票率當選觀眾最期待的珍品,從「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鎮館之寶」到「上博新展最期待的畫作」,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滋生出的共情,正是源於藝術這一無聲而至美至妙的語言,這也是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與上海博物館在文博藝術領域打破隔閡、加強交流的又一次成功合作。

  展覽期間,上海博物館將推出多場公眾教育講座。來自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的美國藝術策展人莎拉·凱利·奧勒(SarahKellyOehler)在講座「走向現代:1865-1945年間美國藝術的發展」中,將帶領觀眾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美國現代主義的發展情況;泰拉美國藝術基金會策展人彼得·約翰·布朗利(PeterJohnBrownlee)在講座「從過去到未來:1865年到1945年美國藝術與文化的現代化」中,將關注溫斯洛·霍默等藝術家,並討論美國獨立戰爭、西部擴張的文化影響、城市空間的現代化等。以上教育活動將通過上海博物館官方微博(@上海博物館)、微信公眾號(SH-museum)、網站(www.shanghaimuseum.net)提前發布,並接受預約報名。

相關焦點

  •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夜遊者》首次在亞洲展出
    愛德華·霍普的《夜遊者》首次在亞洲展出。 張亨偉 攝「走向現代主義:美國藝術八十載」展覽在上海博物館展出。 張亨偉 攝中新網上海9月27日電 (張亨偉王笈)由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泰拉美國藝術基金會和上海博物館聯合舉辦的「走向現代主義:美國藝術八十載」展覽在上海博物館展出。展覽集中展示了80件美國藝術大師的經典繪畫和紙本作品,其中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鎮館之寶」愛德華·霍普的《夜遊者》是首次在亞洲展出。
  • 細數山東六個國家一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下)
    山東一共6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上篇文章談了前3家的鎮館之寶,今天我們來看看另外的3家。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一為東平漢墓壁畫2007年發現於山東泰安東平縣,是山東地區迄今發現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藝術水平最高的壁畫,填補了我省漢代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國早期繪畫作品中的精品之作,在全國極為罕見。
  •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文/姜松  [題記]有許多人每到一地,一定要去到當地的博物館看看。而有的博物館。那我們為什麼要逛博物館呢?  鎮館之寶:溪山行旅圖  姜松評寶:最知名的古代山水畫。隱藏的作者題名,證實了畫作真實度。  官網:  https://www.npm.gov.tw/  14.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設有十一個專館,三個展覽廳,陳列面積2,800平方米。
  • 天津博物館建館百年 三大鎮館之寶齊亮相
    新華社天津6月1日電(記者 周潤健)天津博物館1日迎來建館100周年。為慶祝百年華誕,天津博物館推出四大展覽,其中,西周太保鼎、宋範寬雪景寒林圖軸、清乾隆款琺瑯彩芍藥雉雞玉壺春瓶這三大鎮館之寶真跡真品齊亮相。
  • 想了解「美國藝術八十載」,先去看看這幅芝加哥美術館的鎮館之寶
    上海博物館在2018年下半年最重要的一場引進展覽《走向現代主義:美國藝術八十載,1865-1945》明天起將對外開放。包括愛德華·霍普《夜遊者》在內的80件名作,絕大多數作品都是首次出現在亞洲。
  • 山東博物館有一隻「小豬佩奇」,還是鎮館之寶!
    #禮遇中國濟南行#山東博物館有一隻「小豬佩奇」,還是鎮館之寶!穀子山東博物館這幾年因館名書法被調侃而增加了太多的關注流量,這也許是個好事,畢竟有太多人來濟南有了到山東博物館打卡的動力。「山東博物館」五個字原來是郭沫若的手書,那是上世紀60年代的事。
  • 來看這些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你有沒有被震撼到?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18日(任思雨)每年的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如果說文物是歷史文明與人類智慧的見證,那博物館就是儲藏歷史記憶的基因寶庫。  你最喜歡去的博物館是哪一家?你最喜歡的文物是哪一件?
  • 在著名的山東博物館,你知道第一「鎮館之寶」是什麼嗎
    山東作為孔孟之鄉,曾見證了無數文明的興盛與衰落,文藝瑰寶、歷史古典乃至人文盛景,興起於斯,流傳於此,山東博物館便是集大成者。現如今,各種省級市級的博物館不在少數,但要說像山東博物館這樣歷史悠久、藏品豐富的,還真是不多見。
  •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聚先秦文明之精華」
    八角星紋彩陶豆(大汶口文化)2011年的時候,山東博物館進行了一次「鎮館之寶」的評選活動,從當時館藏的150餘萬件藏品中,通過層層的評選,最終確定了10件文物作為「鎮館之寶」。這十大「鎮館之寶」,絕大多數都屬於先秦時期。其餘的四件,是兩漢、明清的文物。這六件精美的先秦古物,有彩陶、青銅、玉器等等,反映了這裡曾經存在的久遠而古老的文明。
  • 南京博物院鎮館之寶《坤輿萬國全圖》亮相浙江美術館
    這是國內現存最早的、唯一一幅據刻本摹繪的世界地圖,被歐洲人稱之為「不可能的黑鬱金香」,也是南京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一直以來,這張地圖從未外借過,據說每次公開亮相後,都需要至少休整三年才能再展。昨天,縱168釐米、橫382釐米的《坤輿萬國全圖》首次走出南京博物院,在浙江美術館館慶10周年首個特展「心相·萬象——大航海時代的浙江精神」中重磅亮相。
  • 倫敦國家畫廊的鎮館之寶,梵谷的向日葵,線條和色彩自身的表現力
    轉年,英國議會購買的J·J·奧傑斯坦的大批收藏成為新博物館的基礎。從1833年起建設新博物館並最終於1838年對公眾開放。經過170年的建設,倫敦國家畫廊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西歐油畫藏品質量和規模都數一數二的博物館,館內從拉斐爾到凡·高、塞尚等大師的作品俯拾皆是。相對於大多數倫敦訪客必至的大英博物館,倫敦國家畫廊往往成為專業美術愛好者的首選。
  • 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全球僅有3件,其中一件流落日本
    近期逛了逛山東博物館,趕緊補上斷更許久的「博物館鎮館之寶」系列文章,本期跟大家要聊的是山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西周裸人青銅方奩[lián]!在西遊記中,孫悟空騙取了妖怪的法寶後經常會說一句:「你的寶貝是雌的,我的是雄的!
  • 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古琴絕品,大唐雷威親斫之天風海濤琴!
    圖註:《聽琴圖》,宋徽宗;畫中撫琴者為徽宗本人,穿紅袍者是奸相蔡京在中國歷史上,有四大名琴的說法,分別是齊桓公的「號鍾」琴、楚莊王的「繞梁」琴、司馬相如的「綠綺」琴和蔡邕的「焦尾」琴。到了唐代,蜀中雷氏家族達到了當時制琴的巔峰,其中又以雷威最為有名,經過雷威親自製作的琴無一例外都成為絕世名品而被皇室貴族收藏。
  • 大英博物館上淘寶直播「開館」 羅塞塔石碑等館藏文物將亮相
    【TechWeb】6月30日消息,今天下午4點,備受期待的大英博物館,將聯合飛豬在淘寶直播進行官方全球首播。據悉,這是大英博物館因疫情閉館100多天後,首次對公眾亮相,包括羅塞塔石碑、木乃伊在內的眾多館藏文物都將在淘寶直播間裡一一亮相。
  • 地大逸夫博物館「鎮館之寶」:距今2.3億年海百合化石
    1月8日,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獲悉,該館展出的一塊產自貴州關嶺的海百合化石,距今2.3億年,是其「鎮館之寶」之一。走進地大逸夫博物館二樓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迎面就可看到:一座15.7平方米的化石上,數十朵綻放的百合花栩栩如生,根、莖、冠全都清晰可辨,整個造型如花似畫。
  • 中國各地博物館鎮館之寶!讓你一次看個夠!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各地博物館中的珍貴藏品數不勝數。那麼這些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都是什麼,你了解嗎?大開眼界的國寶揭秘,趕緊收藏!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
  • 走進全球最受歡迎的五大博物館!用文物的前世今生喚醒我們對歷史的...
    大家喜歡逛博物館嗎?博物館可是記錄著世界歷史的種種片段,通過它可以最快了解人類文明前世今生。進入不同的博物館,仿佛穿越到不同的時空,千年前的時代產物就在眼前。而這些頂級博物館,鎮館之寶又都有哪些藏品呢?
  • 舌尖上的成都川菜博物館 鎮館之寶是個泡菜罈子
    但是一大夥人圍著一個泡菜罈子轉悠,這在博物館界也是難見的景象。在成都川菜博物館,一個泡菜罈子就成了鎮館之寶。這個全國首個以單一菜係為主題的博物館,陳列著不少老四川、老成都的寶貝。泡菜、火鍋、郫縣豆瓣、宮保雞丁、麻婆豆腐……你知道這些美食都是怎麼來的嗎?快走進這個舌尖上的博物館,品味一番川菜的別樣味道。
  • 三疊紀魚龍化石新年擬在青亮相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齊春贊 2021年1月1日,《地球生命演化特展——宇宙的奇蹟·地球與生命》將,亮相青島市博物館,其中,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全長6.7米的三疊紀魚龍化石將亮相。地球何時形成?生命如何演化?
  • 他用75兩銀子,從敦煌「買」到了哈佛大學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哈佛大學福格博物館不久華爾納就成為哈佛大學福格博物館準備搜集中國文物的隊長,他到了甘肅,便無意之中在宮山山腳下發現了一個石窟這個華爾納還去了他的前輩到過的地方哈拉浩特——也是一個從中國盜走大批文物的,名叫斯坦因。華爾納沿著古城牆到處尋找寶物,但是寶物已經被他的眾多「前輩」盜的一件也不剩了。但是,這個華爾納不死心,兩個星期後還是在城牆半腰處發現了一個洞穴,裡面有一幅壁畫還有一些泥塑。包括他還在一所寺廟內發現了一個銅鏡,這便是後來的鳥獸葡萄銅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