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美國藝術八十載」,先去看看這幅芝加哥美術館的鎮館之寶

2021-01-13 央廣網

  上海博物館在2018年下半年最重要的一場引進展覽《走向現代主義:美國藝術八十載,1865-1945》明天起將對外開放。包括愛德華·霍普《夜遊者》在內的80件名作,絕大多數作品都是首次出現在亞洲。上海博物館的青銅器館藏今年在芝加哥引起轟動,作為北美第二大藝術博物館的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投桃報李,這才將他們的「鎮館之寶」帶到了上海。明天起將正式對公眾開放。

  圖說:展覽海報 官方圖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美國藝術專家莎拉·凱莉·厄勒女士(Sarah Kelly Oehler)擔任本次展覽的策展人。展廳的前半部分偏學術,後半部分則更為精彩——伴隨著美國經濟的大蕭條、女權主義、二戰爆發,北美藝術變得更具有衝擊力,好像進入了聲色澎湃的藝術領地。莎拉偏愛的愛德華·霍普的《夜遊者》享受了明星待遇,作品出現在展覽尾部,策展人在這件長152公分、高84公分的「寬屏」畫框前,擺放上了一條長凳,供中國觀眾坐下慢慢欣賞。美方也有疑惑,霍普所言「可能不知不覺地描繪出了一座大城市的孤獨」,不知中國觀眾在今時今日是否會產生同感?

  圖說:愛德華·霍普的《夜遊者》 官方圖

  昨天下午,莎拉為記者在這件作品前講述了畫作的臺前幕後和她的體會。這件作品創作於二戰期間的1942年,美國遭遇了珍珠港事件並向日本宣戰,之後因為戰爭關係,城市商業並不景氣,霍普本人常常遊蕩在街道上。在主畫面裡的餐廳和觀眾隔著距離,觀眾能夠看見卻無法進入他們的環境,被玻璃隔離開了。觀眾所能做的就是猜想餐館中發生的人和事。誰都不知道,背對的男子在思考著什麼?紅衣女子和身邊的男人有沒有關係?只能靠我們的想像去猜測餐廳裡發生了什麼,還是什麼都沒發生。這件作品特殊的構圖、冷暖色的處理,在大半個世紀裡,確實擊中了觀眾心靈上的共鳴——藝術家捕捉到了都市生活裡茫茫人海中的孤獨感。儘管後來霍普並不承認自己在刻意追求什麼畫面的孤立感,他享受著「夜遊」帶來的快樂。

  圖說:愛德華·霍普的自畫像 資料圖

  談到霍普的構思的高妙,莎拉說:「顯然霍普知道在畫面裡要添加什麼,要抽去什麼。正常的餐館裡肯定有非常多的東西,比如說菜單食物杯子盤子,他全部抹去了,只是留下了結構和色彩。」這件作品和之前看到的美國19世紀的風俗畫完全不同了。風俗畫非常確定地講了一個故事,而這件作品裡的敘述是曖昧的,霍普讓觀眾若離若即地感到,自己好像是畫面的一員,擺脫不了,又身處其外的矛盾感。

  這件作品在展出當時立刻引起了轟動,大概是它的主題吸引到了觀眾。莎拉提到了一個小插曲,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用當時一件女性藝術家的非著名作品,從作者霍普手上直接換來了這件經典之作。談到這筆「交易」時,莎拉爽朗地笑了:「這實在是非常划算。」

  圖說:後來的藝術家把這幅名作和星球大戰結合在一起做了新的創作 資料圖

  明天起,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和泰瑞美國藝術基金會將聯合推出此次展出。繪畫全部來自這兩個著名的芝加哥博物館,展出80幅部分美國傑出大師的畫作和紙上作品,包括 溫斯洛·霍默,詹姆斯·阿博特·麥克尼爾·惠斯勒,瑪麗·卡薩特,約翰·馬林,喬治亞·歐姬芙,雷金納德·馬什,鮑福特·德萊尼,愛德華·霍普和傑克遜·波洛克。

  這一主題是按時間順序排列展覽的,揭示了在這段動蕩時期美國藝術通過參與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從而改變了日常生活的本質以及藝術創作的方式而走向現代。

  展覽持續到2019年1月6日。(新民晚報記者 樂夢融)

  馬上評|啟示錄背後

  圖說:明天起,展覽正式啟幕 官方圖

  美國藝術以波洛克、德庫寧以及安迪·沃霍爾等人的抽象和波普藝術聞名於世,而在這一場展覽裡,抽象表現主義大師傑克遜·波洛克還是跟著畢卡索學步的小弟弟。倚靠著當年這批當代藝術的先驅,二戰後的美國將「世界藝術中心」的光環從歐洲的巴黎倫敦掠到紐約芝加哥。

  這場在上海博物館的美國藝術展橫跨了1913年這一重要的時間分野,軍械庫藝術展舉辦,野獸派、立體派和未來派藝術給予了習慣了現實主義畫作的美國民眾極大震撼,美國的藝術發展從此走上快車道,30年後冒出了《夜遊者》等佳作擊中人心,用的是美式繪畫語言描繪美國的社會場景。

  如果將1913年之於美國藝術的意義,等同於改革開放後之於中國藝術的意義。1980年起中國藝術界看到了紛繁的世界藝術流派,從摹仿到自立,從對話到探索,陸陸續續地也走過了30多年,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藝術,觀眾對中國藝術藝術語言描繪中國時代場景的當代傑作,盼望之情更為迫切。

  正如上海博物館楊志剛館長所述,任何文化現象都非無本之木,美國藝術的發展也並非一蹴而就。這一場展覽,用展品講述的安迪·沃霍爾等藝術傳奇的「前傳」,有心的觀眾亦可從美國南北內戰後到二戰爆發期間的美國藝術嬗變的軌跡裡,發現若干條藝術規律,這部80年美國藝術探索的啟示錄的背後,暗藏著藝術發展的原理。(樂夢融)

相關焦點

  •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夜遊者》首次在亞洲展出
    張亨偉 攝「走向現代主義:美國藝術八十載」展覽在上海博物館展出。 張亨偉 攝中新網上海9月27日電 (張亨偉王笈)由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泰拉美國藝術基金會和上海博物館聯合舉辦的「走向現代主義:美國藝術八十載」展覽在上海博物館展出。展覽集中展示了80件美國藝術大師的經典繪畫和紙本作品,其中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鎮館之寶」愛德華·霍普的《夜遊者》是首次在亞洲展出。
  •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文/姜松  [題記]有許多人每到一地,一定要去到當地的博物館看看。而有的博物館。那我們為什麼要逛博物館呢?  官網:  https://www.mauritshuis.nl/en/  30.梵谷博物館(Van Gogh Museum)  1973年,與梵谷同名的侄子將其作品捐獻給荷蘭政府,並成立了這座國立博物館。共收藏了凡高的畫200幅和素描500幅,還有凡高寫給西奧的信850多封,加上他友人以及當代畫家的精選作品,形成了美術館中出色的收藏。
  • 畢卡索 莫奈 梵谷…他們是怎麼進的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歡迎關注微信眾號號:肆藝空間SiyiArt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創建於1891年,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美術展覽館之一,也是當今美國三大美術館之一。其中,格蘭特伍德的成名作《美國哥德式》,絕對是鎮館之寶,也是象徵美國的文化符號之一。
  • 從《臥室》到《夜鷹》,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與名作互動
    圖/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供圖其中,有一些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不可錯過的。比如古斯塔夫·凱耶博特的《下雨天的巴黎街道》,他在這幅將近十英尺寬的畫布上表現了印象派的經典主題——城市背景下的現代生活。古斯塔夫·凱耶博特以行人的眼光細膩地描繪了巴黎的街景。
  • 南京博物院鎮館之寶《坤輿萬國全圖》亮相浙江美術館
    這是國內現存最早的、唯一一幅據刻本摹繪的世界地圖,被歐洲人稱之為「不可能的黑鬱金香」,也是南京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一直以來,這張地圖從未外借過,據說每次公開亮相後,都需要至少休整三年才能再展。昨天,縱168釐米、橫382釐米的《坤輿萬國全圖》首次走出南京博物院,在浙江美術館館慶10周年首個特展「心相·萬象——大航海時代的浙江精神」中重磅亮相。
  • 從「博物館鎮館之寶」到「新展最期待畫作」 《夜遊者》首次亮相亞洲
    圖片說明:觀眾在觀看《夜遊者》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劉曉晶9月27日報導:2018年9月28日至2019年1月6日,「走向現代主義:美國藝術八十載(1865-1945)」展覽將在上博展出,展覽集中展示了80件美國藝術大師的經典繪畫和紙本作品
  • 芝加哥之旅參觀了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迎面而來的是滿滿的藝術氣息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以收藏了大量的印象派作品著稱。蘇小妹及我都對印象派的作品有特殊偏好,尤其喜歡莫內。一跨進展覽廳,迎面便是31歲即英年早逝的藝術家秀拉作品──傑克島的星期天午後。以前在書上看過這幅畫我便念念不忘,今天能夠看到真跡,我的心情有一點激動,立即轉頭問廳內的保全人員,可以拍照嗎?保全人員禮貌地謝謝我事先詢問,回答我,可以拍照但不要用閃光燈。
  • 莫奈花園的晚鐘,實拍芝加哥博物館鎮館之寶《睡蓮》
    同時,莫奈還在池塘區域種植了大量域外及本土的綠色植物加以點綴,這當中自然包括他人生與藝術中最為鍾愛的睡蓮。這座花園我個人將它命名為「莫奈花園的晚鐘」。也許你會對這個提法感到突兀,但是,如果你了解莫奈、印象派、以及這座花園為何能成為其餘生最重要的棲息地,那你就不會有異議根據西方美術歷史和《莫奈傳》等歷史人物專輯記載,莫奈在1893年建造這座花園的時候,莫奈已經開始創作著名的《睡蓮》系列,並且連續完成了18幅睡蓮作品。如今這幅收藏於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的《睡蓮》是在1900創作的,屬於「睡蓮」系列的晚期作品。
  • 倫敦國家畫廊的鎮館之寶,梵谷的向日葵,線條和色彩自身的表現力
    倫敦國家畫廊的鎮館之寶,梵谷的向日葵,線條和色彩自身的表現力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一聊凡·高的向日葵博物館是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的文化名片,也是這個民族心態與思想的真實反映。這一點在英國倫敦的博物館設置上體現得格外鮮眀。英國人一方面向外看(尤其是在大英帝國的鼎盛時期),廣泛關注世界各大文明遺蹟,一方面又自認為西歐文化圈的一員,對自文藝復興以來的西歐藝術更為讚賞。
  • 芝加哥,藝術博覽會以及它的藝術基因
    智利藝術家Iván Navarro的作品在半島酒店展出 本文圖均為 芝加哥藝術博覽會 提供作品旁小小的銘牌說明這是一件當代藝術展品,來自一位智利藝術家Iván Navarro。同時,它也是正在芝加哥同期舉行的藝術博覽會的一部分,今年也已經是酒店第五次以舉辦當代藝術展的方式配合芝加哥藝術博覽會,也與城裡另一盛事——芝加哥建築雙年展——相互呼應。酒店總經理Maria Razumich-Zec在展覽開幕式上說,「過去五年來的每個秋天,我們都得以和卓越的藝術家、收藏家以及畫廊合作,重新裝扮我們的大堂,鼓勵客人們去停下腳步、留意並欣賞藝術作品。」
  • 跟我一起參觀芝加哥的博物館
    本想一天時間看完博物館camp裡的三個博物館。但走馬觀花的看了兩個就到關門時間了。美國的博物館幾乎都是這樣巍峨的門面。正好趕上博物館以中國為主題的展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兒子被皮影戲吸引,經典的《三打白骨精》,兒子只知道是關於猴子和豬的故事。孩他爹感嘆,他小時候愛看的皮影戲居然都進了歷史博物館。是時間過的太快還是這世界變化快。清明上河圖,畫卷裡演繹出市井百態,通過先進的觸控螢幕的展示,兒子看的津津有味。每次在海外的博物館看見老祖宗留下的珍寶都有一種心痛。
  • 細數山東六個國家一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下)
    山東一共6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上篇文章談了前3家的鎮館之寶,今天我們來看看另外的3家。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一為東平漢墓壁畫2007年發現於山東泰安東平縣,是山東地區迄今發現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藝術水平最高的壁畫,填補了我省漢代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國早期繪畫作品中的精品之作,在全國極為罕見。
  • 答案就在這六幅老地圖裡
    也許最直觀的方式就是去看看他們繪製的地圖。那些石刻和羊皮卷上的紀錄,每一筆都是彌足珍貴的足跡,記載著人類探索世界的每一步。倫敦大英博物館 巴比倫世界地圖巴比倫地圖是現在最古老的世界地圖。  本文圖片均為資料圖(除署名外)這幅繪製在一塊泥板上的地圖,誕生於公元前900年-600年之間,是現存最古老的世界地圖。
  • 山東博物館有一隻「小豬佩奇」,還是鎮館之寶!
    #禮遇中國濟南行#山東博物館有一隻「小豬佩奇」,還是鎮館之寶!2010年開館後沒幾年,有關「山東情婦館」、「山東情婦報」及「心系情婦坡」等調侃成為民間網絡一段趣彈,官方並未理之,而山東博物館除了領銜全國省級博物館中「規模最大」,選鎮館之寶也是被眾博物館羨慕不已——這一選就是「十大鎮館之寶」!今日隨禮·遇中國文化交流活動各位專家進館參觀,在細觀這「十大鎮館之寶」之後,惟對排名第二的紅陶獸形壺喜愛有加。
  • 中國美術館陳鈞德畫展:他用文人性情接續三十年代的油畫傳統
    80歲的陳鈞德在畫展開幕上簡短地說:「畫畫其實是燃燒生命,這輩子就想做好教育與畫畫,沒有想其他。理想還在,我和大家一起繼續努力!」出生於1937年的陳鈞德是中國當代重要的油畫家、美術教育家,在相當長的時期,他卻自甘邊緣與淡泊,潛心於油畫之路的探索,或許可算得上是一位隱士畫家。
  • 他用75兩銀子,從敦煌「買」到了哈佛大學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這其中湧現出太多的盜賊,打著文化交流的旗號,奪走寶物。其中有一位,簡直就是真正的強盜。因為他的目的就是來中國盜取文物。這個人名字叫蘭登·華爾納,是一位美國人,畢業院校是哈佛大學。這個華爾納就是看到了伯希和等人從中國西北偷盜的敦煌文物而對於考古發生了興趣,而且對於中國西北的文物有著特殊的興趣。
  • 北滘這個鎮,會成為下一個增長極嗎?
    但說起美術館……包括城城在內,應該不少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到北京和上海。這是兩個匯集了很多藝術資源的城市。但如果你生活在一個小地方或者是非一線城市,那些頂級的藝術與文化資源,很有可能與你無緣了。因為在現實層面而言,特地去到另一個城市看一場展覽,終究不是多數人的選擇。
  • 故宮的珍寶館裡的鎮館之寶,不是那些珠寶首飾,而是這兩座山
    對於故宮,我們都知道是曾經的皇帝和他的家人住的地方,那麼這個地方肯定有許多的值錢的金銀首飾一類的,而且清朝有這麼長的歷史,那麼在位的這麼長的期間,肯定有許多的寶物,除了自己發現探索的寶物,一定還有著別人所進貢的寶物,而且就看看清朝當時的貪官和珅的屋子的屋裡堂皇的程度,都足以令人咂舌,就連地板磚都是用的金器所打造
  •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和佛羅倫斯學院美術館
    佛羅倫斯學院美術館(Galleria dell'Accademia),因佛羅倫斯國立美術學院而得名。地理位置上美術館緊鄰學院。圖中最左側黃色建築為美術學院,緊挨著的就是學院美術館,你很難看出這世界級的美術學院和美術館與周圍的普通建築有什麼不同。
  • 怎樣走進美術館:《蒙娜麗莎》只能留住觀眾15秒?
    美術館正確的「打開方式」究竟應該是什麼樣?最近,人們視野中出現的一批圖書如《如何參觀美術館》《我們去美術館吧!》《美術館十講》,不約而同討論的是:怎樣走進美術館。欣賞一件藝術品有規定時長嗎看一部電影、觀一臺話劇、聽一場交響樂,時長都是固定的。欣賞一件藝術品又需要多久呢?對此,美術館鮮有提示。這也的確是因人而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