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繪製在一塊泥板上的地圖,誕生於公元前900年-600年之間,是現存最古老的世界地圖。地圖由兩個同心圓構成,最中間的圓點並沒有文字說明。有人認為它很可能是指尼普爾城(Nippur),因為這個城市曾被古代兩河流域的人們視為世界的肚臍眼(最中心)。圓點上方的長方形,便是古代巴比倫城,環繞在城市周圍的則是一片名為「苦澀的河」的海洋,海周圍的小三角代表不同島嶼。有趣的是,最北面的一個島嶼被命名為「不可視物之處」,在那裡黑夜連著黑夜,連太陽也看不見。考古學家們推測,或許古代巴比倫人已經知道北極有極夜的現象了。
大英博物館藏有多件兩河流域與古代埃及的文物。 TammyLi 圖地圖的上方是一串楔形文字,主要敘述了神創造世界萬物的故事,還列舉了一些動物。這塊泥板的背面,也殘存著27行楔形文字,分別介紹了8個「荒遠之地」的地理特徵。從這塊地圖中我們得知,在古代巴比倫人的頭腦中,世界就像是一個浮在水面上的圓盤,四周都是海洋。他們把自己生活的幼發拉底河流域視為世界的中心,距離這個文明中心越遠的地方,就越是荒蠻。而且,在他們看來,世界其實並不大。就東方而言,伊朗高原已經是世界的邊緣了。稍稍向東,則是茫茫無際的「苦澀的河」以及未知的荒蕪之地。
www.britishmuseum.org西安碑林博物館 禹跡圖禹跡圖繪出了中國主要水道。禹跡圖是中國最早使用格網的地圖,它雕刻於公元1136年,現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禹跡圖是一幅被雕刻在一塊1米高的石碑上的地圖,以相當大的精度描繪了當時中國的海岸線和縱橫交錯的河流,尤其是長江和黃河的位置。因此以大禹的典故命名為禹跡圖。
石碑的反面是一幅當時的世界地圖——華夷圖。圖中的華夏境內詳細地繪出了山脈、河流、湖泊、長城及各州、府名稱,其城市位置及名稱與宋朝時期的行政建制相符。對於中國以外的地域,《華夷圖》以文字記載了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名稱,其中包括安息、波斯(位於現今伊朗地區)、大食(位於現今西亞和北非)、大秦國(即東羅馬帝國)和條支國等,但並沒有標註出確切地理位置。據圖上文字描述:此圖有關國外的地域輪廓來源於公元9世紀賈耽繪製的《海內華夷圖》。
www.beilin-museum.com義大利摩德納 坎迪諾平面球形圖坎迪諾平面球形圖美術館的油畫收藏也頗為豐富。 TammyLi 圖在文藝復興光輝鋪天蓋地的義大利,北部工業重鎮摩德納不太會是遊人的第一選擇。它更為人熟知的是跑車文化——法拉利、瑪莎拉蒂和蘭博基尼的總部就在城市附近,此外,作為歌唱家帕瓦羅蒂的故鄉,它也吸引了一些歌劇的粉絲。
但如果你是古地圖的鐵粉,那一定抽出一些時間到摩德納一遊。這裡的埃斯特美術館(Galleria Estense)收藏了一幅繪製於1502年的世界地圖,名為坎迪諾平面球形圖。
地圖由居住在裡斯本的一位不知名繪製師手繪而成,之後落到了義大利費拉拉公爵的一名秘密特工阿爾貝託·坎迪諾手裡,他把地圖偷偷帶回了祖國。此後這幅地圖便以他為名。
沒有人知道坎迪諾當時是如何得到了這幅地圖,不過據說他為此付了12個杜卡特金幣,在當時是一大筆錢。後來地圖被保存在費拉拉公爵圖書館,後來又被教皇克雷芒八世轉移到摩德納的另一個宮殿。兩個多世紀後,1859年,宮殿遭到洗劫,地圖丟失。同一年,它被當時的埃斯特美術館館長朱塞佩·博尼在一家肉店裡發現。之後,這幅命運多舛的古地圖就一直安靜躺在埃斯特美術館的展櫃中了。
儘管年代不算特別久遠,但坎迪諾平面球形圖最特別的幾點便是首度繪出了北極圈、赤道、熱帶和葡萄牙與西班牙的邊境線,最令人驚奇的是,它還描繪出了巴西海岸線的零碎狀況,這一區域由葡萄牙探險家佩德羅·阿爾瓦雷斯·卡布拉爾在1500年首度發現。
www.galleriaestense.it美國密爾沃基國家地理學會圖書館 世界地圖這幅世界地圖被認為是中世紀西半球世界地圖的典範十五世紀的威尼斯地理學家和宇宙學家喬瓦尼·利奧多留給這個世界的線索不多,只有他署名製作的三幅中世紀晚期世界地圖,其中他繪於1452年的一幅就珍藏在威斯康辛州的美國地理學會圖書館中,也一向被視為中世紀西半球世界地圖的典範。
這幅地圖繪製了中世紀晚期歐洲人熟知的地區,即歐洲、亞洲和非洲,而且如許多中世紀掛圖一樣,耶路撒冷顯示在地圖中央,東方朝上。阿徹·M·亨廷頓於1906年購得這幅地圖並贈予美國地理學會收藏,1952年,美國一家公司把這幅地圖繪作聖誕卡片發行。
americangeo.org維也納奧地利國家圖書館 波伊廷格古地圖波伊廷格古地圖被認為是一部古代公路地圖位於維也納中心的奧地利國家圖書館,是世界最著名的圖書館之一。它的前身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家圖書館,歷史可追溯至1575年。巴洛克風格的圖書館大廳於1726年建成,堪稱世界上最華麗的閱覽廳。
巴洛克風格的圖書館大廳至於說到圖書館的鎮館之寶,則非這幅長達7米的羊皮捲地圖莫屬了,它也入選了聯合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清單。
雖然地圖的手稿本身來自中世紀,但學者普遍認為這是一幅羅馬時代地圖的複本,其原本應當繪製於公元4至5世紀之間。這樣說的主要理由就是因為這幅地圖的中心是羅馬,繪著王冠的城市周圍伸展出多條道路,代表條條大路通羅馬。地圖上還顯示了羅馬軍事重城Aquileia, 這個城市在公元452年被蠻族摧毀。
學者們也認為,這幅地圖是古羅馬帝國的公路圖,地圖上繪出了從大西洋到現代斯裡蘭卡的所有主要道路,每條道路上都有許多間隔符號,每一段代表一天的路程。地圖上還標出了550座城市以及3500個有名字的地標。
www.onb.ac.at義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 都靈紙草 都靈紙草的精確度可以與現代的地質測繪工程相媲美這是世界第二大的埃及博物館,1842年由義大利國王卡洛·菲利斯下令創辦,現收藏了近3萬件珍貴文物,記載了古埃及自舊石器時代開始的文化和歷史。
作為鎮館之寶之一的都靈紙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圖之一,它是當時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四世遣人所作,目的是為了繪製出埃及哈馬馬特甘谷地區的全貌,特別是採石場、金礦和小鎮的地理位置。因為拉美西斯四世是個建築的狂熱愛好者,一生都致力於建造出能夠超越金字塔的宏偉巨作。要建造工程,就需要將無數巖石從沙漠中挖出並運往建築工地。在法老的重視(高壓)下,這幅地圖的精確度可以與現代的地質測繪工程相媲美。
www.museoegizio.org(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