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眼中的世界什麼樣?答案就在這六幅老地圖裡

2021-01-07 澎湃新聞
古人眼中的世界什麼樣?也許最直觀的方式就是去看看他們繪製的地圖。那些石刻和羊皮卷上的紀錄,每一筆都是彌足珍貴的足跡,記載著人類探索世界的每一步。

倫敦大英博物館 巴比倫世界地圖

巴比倫地圖是現在最古老的世界地圖。  本文圖片均為資料圖(除署名外)

這幅繪製在一塊泥板上的地圖,誕生於公元前900年-600年之間,是現存最古老的世界地圖。地圖由兩個同心圓構成,最中間的圓點並沒有文字說明。有人認為它很可能是指尼普爾城(Nippur),因為這個城市曾被古代兩河流域的人們視為世界的肚臍眼(最中心)。圓點上方的長方形,便是古代巴比倫城,環繞在城市周圍的則是一片名為「苦澀的河」的海洋,海周圍的小三角代表不同島嶼。有趣的是,最北面的一個島嶼被命名為「不可視物之處」,在那裡黑夜連著黑夜,連太陽也看不見。考古學家們推測,或許古代巴比倫人已經知道北極有極夜的現象了。

大英博物館藏有多件兩河流域與古代埃及的文物。  TammyLi 圖

地圖的上方是一串楔形文字,主要敘述了神創造世界萬物的故事,還列舉了一些動物。這塊泥板的背面,也殘存著27行楔形文字,分別介紹了8個「荒遠之地」的地理特徵。從這塊地圖中我們得知,在古代巴比倫人的頭腦中,世界就像是一個浮在水面上的圓盤,四周都是海洋。他們把自己生活的幼發拉底河流域視為世界的中心,距離這個文明中心越遠的地方,就越是荒蠻。而且,在他們看來,世界其實並不大。就東方而言,伊朗高原已經是世界的邊緣了。稍稍向東,則是茫茫無際的「苦澀的河」以及未知的荒蕪之地。

www.britishmuseum.org

西安碑林博物館 禹跡圖

禹跡圖繪出了中國主要水道。

禹跡圖是中國最早使用格網的地圖,它雕刻於公元1136年,現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禹跡圖是一幅被雕刻在一塊1米高的石碑上的地圖,以相當大的精度描繪了當時中國的海岸線和縱橫交錯的河流,尤其是長江和黃河的位置。因此以大禹的典故命名為禹跡圖。

石碑的反面是一幅當時的世界地圖——華夷圖。圖中的華夏境內詳細地繪出了山脈、河流、湖泊、長城及各州、府名稱,其城市位置及名稱與宋朝時期的行政建制相符。對於中國以外的地域,《華夷圖》以文字記載了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名稱,其中包括安息、波斯(位於現今伊朗地區)、大食(位於現今西亞和北非)、大秦國(即東羅馬帝國)和條支國等,但並沒有標註出確切地理位置。據圖上文字描述:此圖有關國外的地域輪廓來源於公元9世紀賈耽繪製的《海內華夷圖》。

www.beilin-museum.com

義大利摩德納 坎迪諾平面球形圖

坎迪諾平面球形圖

美術館的油畫收藏也頗為豐富。  TammyLi 圖

在文藝復興光輝鋪天蓋地的義大利,北部工業重鎮摩德納不太會是遊人的第一選擇。它更為人熟知的是跑車文化——法拉利、瑪莎拉蒂和蘭博基尼的總部就在城市附近,此外,作為歌唱家帕瓦羅蒂的故鄉,它也吸引了一些歌劇的粉絲。

但如果你是古地圖的鐵粉,那一定抽出一些時間到摩德納一遊。這裡的埃斯特美術館(Galleria Estense)收藏了一幅繪製於1502年的世界地圖,名為坎迪諾平面球形圖。

地圖由居住在裡斯本的一位不知名繪製師手繪而成,之後落到了義大利費拉拉公爵的一名秘密特工阿爾貝託·坎迪諾手裡,他把地圖偷偷帶回了祖國。此後這幅地圖便以他為名。

沒有人知道坎迪諾當時是如何得到了這幅地圖,不過據說他為此付了12個杜卡特金幣,在當時是一大筆錢。後來地圖被保存在費拉拉公爵圖書館,後來又被教皇克雷芒八世轉移到摩德納的另一個宮殿。兩個多世紀後,1859年,宮殿遭到洗劫,地圖丟失。同一年,它被當時的埃斯特美術館館長朱塞佩·博尼在一家肉店裡發現。之後,這幅命運多舛的古地圖就一直安靜躺在埃斯特美術館的展櫃中了。

儘管年代不算特別久遠,但坎迪諾平面球形圖最特別的幾點便是首度繪出了北極圈、赤道、熱帶和葡萄牙與西班牙的邊境線,最令人驚奇的是,它還描繪出了巴西海岸線的零碎狀況,這一區域由葡萄牙探險家佩德羅·阿爾瓦雷斯·卡布拉爾在1500年首度發現。

www.galleriaestense.it

美國密爾沃基國家地理學會圖書館 世界地圖

這幅世界地圖被認為是中世紀西半球世界地圖的典範

十五世紀的威尼斯地理學家和宇宙學家喬瓦尼·利奧多留給這個世界的線索不多,只有他署名製作的三幅中世紀晚期世界地圖,其中他繪於1452年的一幅就珍藏在威斯康辛州的美國地理學會圖書館中,也一向被視為中世紀西半球世界地圖的典範。

這幅地圖繪製了中世紀晚期歐洲人熟知的地區,即歐洲、亞洲和非洲,而且如許多中世紀掛圖一樣,耶路撒冷顯示在地圖中央,東方朝上。阿徹·M·亨廷頓於1906年購得這幅地圖並贈予美國地理學會收藏,1952年,美國一家公司把這幅地圖繪作聖誕卡片發行。

americangeo.org

維也納奧地利國家圖書館 波伊廷格古地圖

波伊廷格古地圖被認為是一部古代公路地圖

位於維也納中心的奧地利國家圖書館,是世界最著名的圖書館之一。它的前身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家圖書館,歷史可追溯至1575年。巴洛克風格的圖書館大廳於1726年建成,堪稱世界上最華麗的閱覽廳。

巴洛克風格的圖書館大廳

至於說到圖書館的鎮館之寶,則非這幅長達7米的羊皮捲地圖莫屬了,它也入選了聯合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清單。

雖然地圖的手稿本身來自中世紀,但學者普遍認為這是一幅羅馬時代地圖的複本,其原本應當繪製於公元4至5世紀之間。這樣說的主要理由就是因為這幅地圖的中心是羅馬,繪著王冠的城市周圍伸展出多條道路,代表條條大路通羅馬。地圖上還顯示了羅馬軍事重城Aquileia, 這個城市在公元452年被蠻族摧毀。

學者們也認為,這幅地圖是古羅馬帝國的公路圖,地圖上繪出了從大西洋到現代斯裡蘭卡的所有主要道路,每條道路上都有許多間隔符號,每一段代表一天的路程。地圖上還標出了550座城市以及3500個有名字的地標。

www.onb.ac.at

義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 都靈紙草

都靈紙草的精確度可以與現代的地質測繪工程相媲美

這是世界第二大的埃及博物館,1842年由義大利國王卡洛·菲利斯下令創辦,現收藏了近3萬件珍貴文物,記載了古埃及自舊石器時代開始的文化和歷史。

作為鎮館之寶之一的都靈紙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圖之一,它是當時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四世遣人所作,目的是為了繪製出埃及哈馬馬特甘谷地區的全貌,特別是採石場、金礦和小鎮的地理位置。因為拉美西斯四世是個建築的狂熱愛好者,一生都致力於建造出能夠超越金字塔的宏偉巨作。要建造工程,就需要將無數巖石從沙漠中挖出並運往建築工地。在法老的重視(高壓)下,這幅地圖的精確度可以與現代的地質測繪工程相媲美。

www.museoegizio.org


更多前沿旅行內容和互動,請關注本欄目微信公眾號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500年前古人眼中的世界形態:精美的古代世界地圖
    1、這幅「標有實際風向的世界地圖」是讓·庫辛於1570 年在法國北部的迪耶普繪製完成的,是他現存於世的唯一一幅地圖作品。庫辛是一名水道測量員,在當時以擅長繪製海圖而聞名。該圖採用的是「正弦投影法」,他是繼格拉爾杜斯·墨卡託之後,唯一一位採用這種複雜投影法的製圖師。
  • 古人眼中的動物長什麼樣?來這個「故宮裡的神獸世界」尋找答案吧
    去年在全國多個城市巡展的「故宮裡的海洋世界」展覽引發熱議,掀起中國傳統文化IP與多媒體技術的跨界風潮。昨天,由故宮博物院出品,「故宮裡的神獸世界——多媒體綜合展」在上海西岸藝島開幕。圖說:故宮裡的神獸影像圖表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攝 下同2020年正逢紫禁城建成600年,由故宮博物院主辦的「故宮裡的神獸世界」展覽,以故宮博物院館藏清代御製《獸譜》為藍本,精選出數十種古代神獸,製成數位化「再創作」的多媒體互動作品。
  • 11幅地圖改變你對世界的看法?
    世界上最感到「被別人深愛」的是哪國人?最喜歡速溶咖啡的人來自哪裡?大數據時代,這些奇葩問題的答案5分鐘內就能統統告訴你。美國《時代》雜誌8日刊發了一組地圖,看完這11幅地圖,你對世界各個國家(或地區)的看法或許會不一樣哦。(註: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
  • 《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如何通過地圖加深對世界的了解?
    在繪製這幅「世界文學地圖」之前,他已經繪製了「網際網路地圖」、「氣候變化地圖」、「政治地圖」和「國家的刻板印象地圖」等等。「世界文學地圖」最特別的地方,在於Martin的自定義分類。整幅地圖由不同國家的文學流派、作品類型和文學家三大板塊構成。連考試用書,勵志雞湯和暢銷書的銷量也包含在內。
  • 珍稀古地圖見證古人眼中的世界
    德國製圖家Karl Spruner von Merz1865 年編制出版的古代地圖集中的世界地圖,這些地圖分別反映了古希臘時期荷馬、希羅多德、斯特拉波、託勒密等人的世界地理認知。法國地理學家Conrad Malte-Brun 於1837 年出版的地圖集中描述古希臘神話英雄人物阿爾戈英雄行跡的地圖。「大殖民時代」的世界公元前8至前6世紀,希臘城邦開始向黑海和地中海沿岸地區殖民,這一時期也稱「大殖民時代」。
  • 這17張世界地圖幫你重新認識世界
    首先是古人的智慧系列:1. 公元43年由古羅馬學者旁波尼烏斯·梅拉繪製。為方便閱讀,小編將其順時針轉了90°。1570年,奧特柳斯出版了第一本現代意義上的地圖集《世界概貌》。1596年,他提出了最初的「大陸漂移學說」。4. 公元1569年由佛蘭德人傑拉杜斯·麥卡託繪製的世界地圖。這是世界首幅以麥卡託投影法繪製的地圖。
  • 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沒有高科技手段,古人是如何繪製來的?
    1986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的放馬灘秦墓出土了7幅地圖,經過文物考古專家的研究確定這些地圖是迄今為止中國最早的地圖。中國國家測繪局證實,它們比中國經實測保存至今的最早的地圖——西安碑林中的《華夷圖》和《禹跡圖》早1300多年,比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圖》約早300年。沒有高科技手段的幫助,那我們的古人又是怎麼繪製出這些地圖的呢?
  • 在古地圖裡 探尋「廣州與世界」
    雖然技術的進步,令地圖已經可以輕鬆地裝入手機,但其重要性卻隨著我們走得更遠,而愈加增強。每年有無數的遊客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來到廣州。這不禁令我們好奇,在更早的歷史中,我們所居住、生活、熟知的這座廣州城,在地圖裡,是什麼樣子?12月16日,「全球地圖中的廣州」展覽在廣州圖書館開幕。
  • 沒有衛星的年代,古人還能描繪出世界地圖,會是史前文明的證據嗎
    但這期間卻發生了一件極其離奇的事件,幾千年前,土耳其人在沒有衛星的幫助下就描繪了世界地圖,並且,這塊地圖中還多出了一塊大陸。隨著陸地板塊的移動,地球的陸地被劃分為7片,分別是亞洲、歐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大洋州以及南極州,然而,有學者認為,2億年前還有一塊大陸,因為板塊移動被沉到了海洋下方,而這塊大陸就恰好出現在了一張羊皮地圖裡。
  • 古人眼中的太空世界原來是這樣……
    如今,中國航天事業取得了豐碩成果,「嫦娥號」奔月讓靈藥不再神秘;「玉兔號」在月球上尋蟾折桂;「天宮對接」讓世人得知「天上宮闕」……太空已漸漸揭開神秘的面紗,在古人眼中,它又有著怎樣浪漫的幻想?嫦娥奔月的神話嫦娥奔月的故事,寄託著先民對太空最初的幻想,蟾宮、玉兔、搗藥、伐桂,種種經典意象進入詩詞中,抒發了文人深沉的慨嘆……這是北京飛控中心大屏幕上顯示「玉兔」號月球車上的全景相機拍攝的嫦娥三號著陸器照片。
  • 地圖的「進化史」世界上第一幅地圖,是什麼時候被製作出來的?
    4500多年前刻在陶器上的巴比倫地圖是現在人們能找到的最早的地圖對象。據考證,這是古人用符號來記錄或解釋自己的生存環境,起到了確定方位、辨別方向的作用。這說明,早在漢代,中國人就建立了一套以比例尺為中心的地圖體系。後來,西晉裴修創立了「製圖六體」,使東方地圖的可靠性得到了提升。
  • 江蘇發現明代「世界地圖」,描繪了七大洲,古人早就到過南極洲?
    很多人將清朝的這種現象歸於閉關鎖國政策,確實,閉關鎖國將清朝人民關在一座圍牆裡,外面的人虎視眈眈,而牆內的人以為這就是世界,並沾沾自喜。 顯然,這是一份世界地圖,當時歐洲已經開展了大航海運動,很多人已經乘著船,完成了對世界的探索,也繪製出了早期的世界地圖。
  • 69幅老地圖,看盡北京城市歷史變遷
    地圖是富含信息的文獻類型,它的神奇之處就在於,用簡潔的符號和文字,將複雜的自然和人文要素映像到時空的大背景下,任由讀者從不同角度、通過不同渠道研讀,獲取各自所需的養分和樂趣。小編今天就從百餘幅老地圖中選出69幅比較有代表性的介紹給大家,今後還將陸續更新,如需大圖請留言。
  • 神秘的遠古文明——是誰繪製了最早的古地圖
    世界的七大洲中,南極洲是最晚被人們認識的大洲。並且因為南極洲終年風暴雪,氣候條件十分惡劣,鮮有人類居住在南極洲。可是,一幅古地圖的發現卻打破了人們這固有的觀念,這幅古地圖說明了早在幾千年前,人類就已經開始了對南極的探險,並且繪製了最早的地圖,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令人驚訝不已又令人高度興奮。最早的古地圖是皮瑞雷亞斯的地圖,它不是任何的騙局,而是公元1513年在君士坦丁堡繪製成的。
  • 4組圖片告訴你:色盲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
    色盲症無法分辨出顏色,這會給生活中帶來許多不便。首先過馬路就是個問題,無法分辨出什麼時候是綠燈,什麼時候是紅燈。所以,色盲症者是不允許開車的。除了考駕照,色盲症患者在求學,甚至工作都會有所限制。人的視網膜上有一種感光細胞——錐細胞,它有紅、綠、藍3種感光色素。如果這三原色其中一種缺乏,就會產生對此種顏色的感覺障礙,表現為色盲或色弱。
  • 古人是怎樣繪製地圖的?拉著「機器人」全國跑,繪製方法了不起
    目前考古發現中國最早的地圖繪製於戰國時期,1986年在甘肅天水放馬灘秦墓出土,共有7幅,但這7幅地圖繪製的主要是秦國境內山川水系,目前存世的最早的全國地圖主要是《禹跡圖》和《華夷圖》。《禹跡圖》和《華夷圖》參考唐代的《海內華夷圖》,宋朝時繪製,經過不斷地完善,和今天我們看到的全國地圖已經非常接近,特別是境內的長江、黃河等水系的輪廓十分接近當下,看完讓人驚訝古人的智慧。
  • 這幅430年前手繪的世界地圖,開啟你的時間之旅
    如果不去打擾他們,他們可以拿著一幅放大鏡,盯著一張地圖看一下午。 千真萬確這件事從未發生在我身上過,但是卻越來越能理解他們對這種紙質信息的著迷了。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人們已經不需要隨身攜帶紙質地圖了,因為Google Earth 就可以讓我們足不出戶看世界。
  • 古人眼中的「天氣」是什麼樣子的?十句詩詞告訴你
    現在,空閒時間,仍然閱讀古詩詞,仍然為古人精妙的遣詞造句技藝所拜服,春夏秋冬、陰晴霧雨,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天氣狀況,在詩人筆下卻有不一樣的味道,當我們形容天氣「好熱」、「凍成狗」、「雨下的真大」……古人眼中的「天氣」是什麼樣子的?十句詩詞告訴你。1、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 古代沒有衛星和無人機如何繪製最早的「世界地圖」?
    ——喬萬尼奧裡(意)文章類型|歷史文化字數|684,閱讀約2分鐘1986年,天水市放馬灘秦墓公之於眾。在這座墓葬中發現了7幅距今2400多年的地圖。這也是我國最早的地圖,比《禹跡圖》提前1300多年。1602年,明代地理學家李之藻和傳教士利瑪竇共同繪製了一幅世界地圖,起名字叫《坤輿萬國全圖》。
  • 古代中國人是如何繪製地圖的?
    「輿」指的是車輛,古人繪製地圖時就是駕著一種叫做「記裡鼓車」的馬車丈量世界,馬車行到哪裡,地圖便畫到哪裡。至於地圖之外的世界,不是一片蠻荒,就是與己無關。在古代中國,只有統治階級才有能力組織大規模的地圖測繪,也只有作為知識分子精英的士大夫才掌握著繪製地圖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