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的「進化史」世界上第一幅地圖,是什麼時候被製作出來的?

2020-11-06 宇宙小百科

地圖是人們認識、理解和改造世界的必要工具。地圖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科技發展水平。在人類發明和使用的過程中,地圖反映了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學藝術、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傳遞著特殊的文化信息,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地圖的演變

地圖以其獨特的數學基礎、圖形符號和抽象的一般規律,展示了地球或其他行星自然表面上的世界現象,反映了人類文化現象的狀態、聯繫和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測繪手段的改進,地圖已逐漸成為我們改變世界的基本工具,並將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們規劃未來。

1. 早期的地圖

很難確定第一張地圖的繪製時間、目的和地點。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早期的映射出於各種目的,形式也是不同的。4500多年前刻在陶器上的巴比倫地圖是現在人們能找到的最早的地圖對象。據考證,這是古人用符號來記錄或解釋自己的生存環境,起到了確定方位、辨別方向的作用。

在希臘古代,許多哲學家和數學家在地圖製作的理論研究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為地圖製圖奠定了基礎。

例如,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提出世界是一個球體;埃拉託斯泰尼寫了兩本書《測量地球和地理的方法》,並首次將經緯線應用於地圖;

託勒密在《地理學導論》中闡述了製圖方法,提出了兩種地圖投影。今天,託勒密的地圖學理論仍然主導著地圖學,特別是地形圖和世界地圖的繪製。

中國已知最早的地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左右,但最早發現的地圖是公元前130年繪製的《地形圖》和《駐軍圖》。這說明,早在漢代,中國人就建立了一套以比例尺為中心的地圖體系。後來,西晉裴修創立了「製圖六體」,使東方地圖的可靠性得到了提升。

早期地圖由模型圖升級為平面圖後,逐漸衍生出世界地圖、航海圖等普通地圖,以及行政區劃圖、軍事方陣圖、海外地理圖等各種專題地圖,開始成為人類認識世界的工具世界。

2. 文藝復興後的地圖

持續了兩個半世紀的文藝復興,不僅弘揚了人類的崇高精神,而且極大地拓展了人類空間的概念。人們迫切需要更多地了解這個世界。測繪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測繪手段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

1569年,製圖師墨卡託用墨卡託投影法繪製了世界的柱面投影圖,標誌著現代地理學時代的開始。隨著三角測量法傳入歐洲,平板繪圖儀、經緯儀、星盤、航海手冊等測量導航儀器的重大革新,以及東方印刷術的引入,歐洲的地圖製作方法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地圖特徵開始被統一的符號所取代,製圖者也開始更加注重客觀世界的比例表達,使地圖更加一致和專業。17世紀以來,許多國家成立了測繪機構,負責國家基本地形圖的測繪工作,逐步形成了一系列不同比例尺、不同投影方式、不同畫幅、不同圖例符號、不同表示方法的地圖。

從17世紀下半葉起,地圖製作的主導地位從荷蘭轉移到法國。路易十四繪製了法國新地圖,實施了「歐洲勘測計劃」後,派人到世界各地進行實地考察,準確繪製了世界地圖。其中多名傳教士來到中國來華參加清政府組織的全國測繪製圖調查,推動西方地圖學傳入中國。測繪工作持續了10年。1718年,共完成黃禹圖和各省分圖32幅。然而,清政府將其隱藏在政府內部,未能發揮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取而代之的是,它被牧師帶回歐洲,這樣世界就可以重新認識中國,準確地繪製世界地圖。

3. 現代世界的地圖

20世紀,隨著航空攝影、衛星遙感、地圖資料庫等測繪新技術的出現和成熟應用,地圖製圖呈現出嶄新的面貌,地圖在改變世界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隨著照相機的出現,人們開始嘗試從氣球和飛機上拍攝地面照片來繪製地圖。1910年,航空攝影測量立體測圖儀研製成功。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裡,航空攝影測量從根本上改變了300多年來發展起來的測繪生產過程。航空攝影與航空遙感技術的結合,使大比例尺地形圖的製作成為可能。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開創了全球遙感測繪的新紀元。隨著航空航天遙感影像解析度的提高,為地圖更新和專題製圖提供了更高精度的源數據,改變了由大比例尺逐步縮小成圖的工藝流程。地圖資料庫和地理信息系統(GIS)的應用,使地形圖、專題圖和遙感信息在統一的地理坐標基礎上採集和存儲,改變了地圖的數據採集和處理、製作、分發和使用方式,使地圖製圖進入計算機輔助製圖的新階段。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測繪地理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形成了任何具有空間分布的事物和現象都可以用地圖來表示,大大增加了地圖上的信息量,從而能夠對世界變化進行實時統計、分析和預測,為提高管理決策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據。

改變生活的新型地圖

1. 電子地圖


電子地圖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對地圖進行數位化存儲和查詢的一種地圖。其基本特點是在計算機屏幕上實現地圖的可視化。原始電子地圖是指安裝在計算機、導航儀、手機等各種終端上的數字地圖。它是物理地圖的數位化,通常用於定位、導航、測距等。這種數字地圖可以非常方便地將任何形式的元素組合和拼接成一幅新的地圖。它還可以用於映射任何比例和範圍內的輸出。

2. 三維地圖

三維地圖是傳統的二維三維地圖,通過直觀的地理模擬外部地理環境。這種地圖是以三維電子地圖資料庫為基礎,以一定比例描述現實世界的三維狀態。3D地圖具有全新的人性化界面,提供地圖查詢、旅遊導航等地圖檢索功能。同時,整合生活信息、電子政務、電子商務、虛擬社區等一系列信息,為人們的日常生活、網上商務、網上娛樂提供便捷服務。

三維地圖包括虛擬三維和現實世界三維,可以在網際網路上生動真實地再現數字城市,讓人們真正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信息化社會中。

3. 影像地圖

影像地圖是利用航空或衛星遙感影像直接反映地表狀況的地圖。這類地圖是利用航空照片或衛星遙感影像,通過幾何校正、投影變換和比例尺縮小,利用一定的地圖符號和注釋,直接反映出測繪對象的地理特徵和空間分布的地圖。圖像地圖具有獨特的可視化效果,可以用豐富的圖像細節來顯示該區域的地理面貌,並用簡單的線符號和注釋來顯示不能顯示或需要計算的要素。

影像地圖包括電子圖像地圖、多媒體圖像地圖、三維全息圖像地圖等。

4. 網際網路地圖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衛星導航數據與電子地圖技術相結合產生了網際網路地圖。網際網路地圖是指基於伺服器地理信息資料庫,在網際網路上發布或通過網際網路發送,具有實時生成、交互控制、數據查詢和屬性標註等特點的電子地圖。它可以提供搜索、定位、信息標註、地圖下載和複製服務、地圖發送和參考服務。

目前各大地圖公司都是網際網路地圖,它們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變化和改善,甚至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這些網際網路地圖通過矢量、圖像、三維、街景等多種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世界。通過搜索目的地,他們可以方便地查詢旅遊線路等生活信息,並提供餐飲、購物、住宿、旅遊等分類搜索。一些網際網路地圖網站還提供求職、旅遊信息和預訂服務;有些網站經常推出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專題地圖,以及圍繞熱點問題和重大社會事件立即製作的新地圖。

規劃未來的四維地圖

用地圖語言表達地理信息比其他語言、文字和代碼更直觀。然而,過去的地圖大多只關注空間變量,而忽略了時間變量。隨著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將時間維度引入地圖的想法終於可以成為現實。由三維時空維度構成的四維地圖,將為每一事物在一定時間內的生命軌跡提供最好的描述,對現實世界的索引將更加有效。

相關焦點

  • 《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如何通過地圖加深對世界的了解?
    定位,也是地圖最主要的功能。事實上,比柏拉圖更早的時候,人類就已經通過繪圖來思考自我定位了。我們的祖先用不同的符號或圖形,在木頭和石塊上記錄自己曾去過的地方。同部落的人,根據這些約定俗成的標識,來找到目的地和通往目的地的路線。
  • 世界地圖誕生的奧秘
    地圖的繪製,其實是人類記錄自己對世界的認知過程。現在我們的地圖可以精確到每棟房子甚至每一棵樹,可是早期世界地圖描繪的範圍可不像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這樣。那麼世界地圖是如何像拼圖一樣被拼湊起來的呢?請隨我們一起去探索其中的奧秘吧!巴比倫世界地圖您能猜得出來這畫滿奇妙圖案的石板是什麼嗎?沒錯,這就是古代巴比倫人製作的世界地圖。
  • 從58幅地圖看人類歷史的變遷
    希望這本包羅萬象的地圖之書,以及這些地圖誕生的故事,能夠闡明製圖文化與其視覺表徵之間千變萬化的二元關係。本書還構不成一部完整的地圖史,也並非一部寫給專業人士的學術作品,但它收錄的地圖,卻能點燃人們對未知世界的憧憬與嚮往。
  • 地圖上的中國:帶你看看中國古代地圖製作的歷史
    裴秀是河東縣聞喜(今山西運城)人曹魏時期,裴秀在宮中佔有重要地位,從西晉到石空,裴秀開始專心於地圖測繪。《晉書·裴秀傳》載:「作《禹貢地域圖》十八篇,藏於秘府。」,文獻有明確記載,裴秀曾製作了《禹貢地域圖》,經過上奏而「藏於秘府」,而這種地圖只有文臣或者帝王貴族們才有機會閱覽。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這部《禹貢地域圖》也已經不復存在了。
  • 科普丨世界地圖誕生的奧秘
    地圖的繪製,其實是人類記錄自己對世界的認知過程。現在我們的地圖可以精確到每棟房子甚至每一棵樹,可是早期世界地圖描繪的範圍可不像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這樣。那麼世界地圖是如何像拼圖一樣被拼湊起來的呢?請隨我們一起去探索其中的奧秘吧!
  • 世界最神秘的地圖, 誕生於500年前, 地圖上出現了不該出現的畫面!
    地圖是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為了研究世界環境而製作出來的一種圖像,地圖上記載的是不同時代和地區人們對世界真實面貌的描述,不同地方的人們在地圖的製作上也有所差異
  • 西洋人繪製的第一幅中國分省地圖
    由葡萄牙耶穌會士、傑出的地理學家巴布達(LUIZ JORGE DE BARBUDA)1584年繪製的西方世界第一幅單張的、並以中國命名的中國分省地圖,最近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發現。  在這幅地圖上,巴布達概括了自16世紀以來葡萄牙的航海探險者、商人、國家公使、耶穌會士傳教士等在中國的發現和觀察。
  • 地圖作為世界的圖像——歐洲人繪製的世界地圖的千年之旅
    字母O描繪了環繞世界的環形海洋(原文為拉丁文mare oceanum)。這幅1472年的T-O地圖是世界上已知的第一幅印刷地圖。德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分校。)本書介紹了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時期的歐洲人如何在地圖上描繪世界;歐洲人的世界地圖在這一千年中如何變化和發展;誰製作了世界地圖,他們製作地圖有什麼用途;他們為誰製作地圖,他們又是如何製作的。
  • 藏書票中的雙瓣心形世界地圖
    ,這也是第一幅採用美洲來稱呼北美大陸和南美洲,並且將南北美洲區分成兩個獨立大陸的地圖。費恩這幅地圖中的南方大陸與南極洲在某種程度上很相似。如今,人們已經走遍了這個世界的各個角落,將現在的大陸位置和形狀表達在雙心形投影地圖上,與16世紀的心形地圖相比,是否有很大變化呢?
  • 《地圖上的寧波》首發 300幅地圖全方位展示寧波前世今生
    (寧波地區現存最早的地圖《寶慶四明志》。寧波市檔案館供圖)  今天下午,一本匯集了300幅與寧波有關地圖的新書《地圖上的寧波》在寧波市檔案館首發。  《地圖上的寧波》一書匯集了300幅與寧波有關的各種地圖,包括古舊地圖和現代地圖,跨越了宋、元、明、清及近現代700多年歷史。
  • 葛兆光:古地圖與思想史
    一  思想史特別是中國思想史的研究者,常常顧不上關心圖像的資料,僅僅是文字文獻,再加上新出土的文字材料,就已經足夠對思想史加以製作和詮釋了。至於邊界,更是地理上沒有而只是出現在地圖上的線條,那麼這種邊界鉤勒的版圖形狀,會不會引起另類的政治聯想。  說到地圖的方向,我曾經有一次深刻的經驗,當一個朋友拿著一張繪製了某個海岸線的地圖給我辨認的時候,我實在不能看出它是什麼地方的海岸,但是當朋友大笑著把地圖顛倒的時候,我發現它就是我們特別熟悉的中國東海沿岸,這只不過是一張上南下北、東西相反的地圖。
  • 南海飛象生態園製作超大的世界地圖,要申請金氏世界紀錄
    佛山南海飛象生態園歷時三年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就是在地表上,用草地、綠色的遮陰網等材料製作了一個面積11萬多平方米的巨無霸地圖,園區正準備為地圖申報世界吉尼斯紀錄。世界地圖是指描繪整個地球表面的地圖,一般畫有地形、經緯線等,並標註有地名等數據,使用者可以利用經緯線在世界地圖上找出各個地方的具體位置,從而了解世界的全貌。
  • 這幅430年前手繪的世界地圖,開啟你的時間之旅
    史丹福大學的歷史學家、地圖收藏家 David Rumse和他的團隊將古董地圖冊上每一頁圖像都進行了掃描並電子化,最後完成它歷史上第一次完整拼接。 ■ 60張小地圖可分為5個同心環,拼接時從北極圈開始,4張、12張、24張、42張、60張一圈圈向外接起來。不得不說,這個過程呈現非常美。 ■ 藉助科技力量,將蒙特地圖製作成可用在 Google Earth 上查看的版本。
  • 人類對世界認識的深入:古老的世界地圖
    ,製作於公元前6世紀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時代,被認為是目前最古老的世界地圖之一。賈耽少時便關注地理,安史之亂後,懷著訂正謬誤,完整描繪華夏世界的宏願,賈耽組織畫工,耗費17年完成了這幅巨大的中國全圖。《海內華夷圖》遵照裴秀的「製圖六體」,圖上的一寸,對應現實中的百裡,整幅地圖幅面約10平方丈,以黑色標註古代郡國,以紅色標註當代州縣,同時也參考各種資料,描繪了海外數百國的地理方位。
  • 11幅地圖改變你對世界的看法?
    世界上最感到「被別人深愛」的是哪國人?最喜歡速溶咖啡的人來自哪裡?大數據時代,這些奇葩問題的答案5分鐘內就能統統告訴你。美國《時代》雜誌8日刊發了一組地圖,看完這11幅地圖,你對世界各個國家(或地區)的看法或許會不一樣哦。(註: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
  • 古人眼中的世界什麼樣?答案就在這六幅老地圖裡
    古人眼中的世界什麼樣?也許最直觀的方式就是去看看他們繪製的地圖。那些石刻和羊皮卷上的紀錄,每一筆都是彌足珍貴的足跡,記載著人類探索世界的每一步。倫敦大英博物館 巴比倫世界地圖巴比倫地圖是現在最古老的世界地圖。
  • 幾幅英文版的中國歷史地圖,看看和中國人畫的區別在哪裡
    英文版的中國歷史地圖有很多,各個版本之間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由於西方人對中國的歷史、地理情況不是那麼熟悉,在製作地圖方面也會出現較大的誤差。另外,由於觀念不同,中國人和西方人在畫歷史地圖方面也會出現偏差。
  • 明朝繪製的第一幅世界地圖,不愧是海洋強國 : 那時南海全是中國的...
    原標題:明朝繪製的第一幅世界地圖,不愧是海洋強國 : 那時南海全是中國的 連菲律賓都是附屬國 這個圖是地圖,叫《坤輿萬國全圖》,這是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1608年,明神宗下詔摹繪12份,以傳於後世。 鴉片戰爭爆發後,滿清朝廷沒有一個人知道英國在哪裡。更可悲的是,明朝已經繪製出較為準確的世界全圖,卻被乾隆下令銷毀、導致在中國失傳。 坤輿萬國全圖,傳教士利瑪竇主編,明朝官員李之藻發行。
  • 掌上地圖館 | 西方近代地圖發展(上)
    整個展館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展出近1500件展品,主要內容包括五大部分,分別是「地圖之用」「地圖之史」「地圖之學」「地圖之工」「地圖之光」,介紹了地圖的作用、起源、發展和技藝,匯聚了各個歷史時期最重要的地圖精品和複製品。一起跟著「掌上地圖館」欄目去逛一逛「神秘的」中國地圖文化館吧!
  • 十八世紀的古老世界地圖,朝鮮人繪製的地圖中國是世界中心
    出版於1795 年,它是根據歐龍斯費恩1534 年版心形世界地圖改編而成。這幅心形地圖看起來非常神秘,非專業人士不容易看懂。3、這幅世界地圖是由紐倫堡的菲利普斯.艾克波特完成的,出版日期為1630 年,是應天文學家約翰尼斯克卜勒(1571-1630 年)的要求,為體現其基於行星觀測得出的新經度與緯度計算方法而繪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