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古地圖見證古人眼中的世界

2020-12-05 深海裡的螞蟻

德國製圖家Karl Spruner von Merz1865 年編制出版的古代地圖集中的世界地圖,這些地圖分別反映了古希臘時期荷馬、希羅多德、斯特拉波、託勒密等人的世界地理認知。

荷馬史詩中的世界

荷馬是約公元前9 世紀至前8 世紀時期的古希臘盲詩人,被冠名為荷馬史詩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是古希臘早期的經典文獻,作品以特洛伊戰爭和英雄返鄉為主題,其中也包含了很多地理、航海和星象知識。因此,這位傳說中的盲詩人也被稱為「地理學之父」。

義大利學者Francesco Constantino Marmocchi於1842年出版的地圖集中根據《荷馬史詩》的內容繪製的世界地圖。

荷馬想像的大陸是一個類似盾形的凸面圓盤, 在大陸四周環繞著一條大洋河。太陽每天從大洋河的東邊升起,沉沒於西方的河水中,所有的自然現象背後都有神的掌控。史詩中的世界主要局限在地中海東岸,史詩中明確提到的地名基本位於希臘、小亞細亞沿岸和埃及。此外的地區就屬於神話領域,比如作者認為西方是氣候溫和且富饒的「福地」( elysion),飲馬奶人(hippēmolgos)居於北方地區,南邊的衣索比亞則是眾神的居所。荷馬史詩中的地理範圍雖是局限的,卻反映了早期希臘人對世界的認知和想像。

法國地理學家Conrad Malte-Brun 於1837 年出版的地圖集中描述古希臘神話英雄人物阿爾戈英雄行跡的地圖。

「大殖民時代」的世界

公元前8至前6世紀,希臘城邦開始向黑海和地中海沿岸地區殖民,這一時期也稱「大殖民時代」。位於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米利都在這場運動中走在了前面,在海外建立了80多個希臘殖民地。往來各地的探險者和旅行家匯聚米利都城,使之成為一個活躍的經濟、文化和信息交流中心。因此,這座城市中湧現出了一批探索世界的先行者。

此中,米利都學者泰勒斯率先嘗試理性地解釋世界的形狀等問題。他認為世界如一塊木頭漂浮於水中,地震就是水的波動造成的。他的學生阿拉克西曼德則認為世界呈石柱形,其中一個平面為人類居住。據此,阿拉克西曼德繪製了一幅世界地圖。這幅地圖後來被帶到斯巴達,用於勸說斯巴達人參加對波斯的戰爭。同時代的另一位米利都人赫卡泰烏斯用文字介紹了大殖民時代以後地中海沿岸的地區和城市。在文字描述的基礎上,他為阿拉克西曼德的地圖添加了更多具體的內容。

這一時期的作家所描述的世界仍然是一個圓形平面,陸地被海洋環繞,希臘位於正中心。世界的範圍較荷馬時代稍有擴大,它西起地中海西岸的直布羅陀海峽,東到伊朗,南至埃及。在當時,希臘人可能對東方的印度河流域已經有所了解。他們還根據對不同地區和族群的認識,把世界劃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地中海北面的歐洲、東方的亞洲以及南方的埃及和利比亞。這一划分方法不僅體現了古希臘人最早的族群觀念,也引用了數學的對稱平衡思想。當然,古希臘人對上述地理範圍的界定仍局限於今地中海沿岸一帶,其地理描述仍然摻雜著對未知地區的想像。

古典時代的世界

到了古典時代(公元前5至前4世紀),貿易、戰爭和旅行繼續推動著地理知識的進步和擴大,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也體現出更多的地理信息,其中一位劃時代的人物是希羅多德。他的《歷史》一書主要講述了公元前5世紀希臘和波斯的戰爭。其內容包羅萬象,敘述了不同族群的奇特風俗,以及他通過旅行得來的地理學和人種學知識。希羅多德曾在小亞細亞的哈利卡那蘇斯(今土耳其的博德魯姆)、薩摩斯島、 雅典和義大利南部生活過,還到過黑海北岸、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等地。據《歷史》的前言所述,希羅多德進行長途旅行正是為了廣泛地開展調查和研究。儘管希羅多德不是地理學家,他對增進古希臘人世界知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英國人Robert Wilkinson於1819年出版的地圖集中的《希羅多德世界地圖》,該圖根據希羅多德的世界地理認知繪製而成。

希羅多德所描述的世界以印度為東部邊界,南邊大陸的盡頭在阿拉伯半島和衣索比亞,西北邊和東北邊的土地分別為凱爾特人和斯基泰人所佔據。他嘲笑之前的學者用對稱方式所描繪的圓形地圖,指出將歐、亞、非三大洲視作面積相當的三部分的觀點是錯誤的,並認為「歐洲的大小是亞洲和利比亞的總和」。他尤其強調材料的可靠性,並質疑「陸地被海洋環繞」這一傳統觀念。根據希羅多德的敘述,他把世界想像成一塊橢圓形的大陸。一定程度上,他對前人的批評體現了認知的進步,但他仍然無法完全擺脫用神話和傳說來理解世界的傳統。

在這一時期,作家們的文字表達為理論化的世界認知奠定了基礎。在公元前5 世紀早期,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提出人類居住的世界不是平面的而是球體的推論,這在當時的哲學家中引發了討論。其時的另一位希臘學者巴門尼德接受了球體的設想,並將世界分成5 個氣候帶。到公元前4 世紀,希臘著名學者亞里斯多德嘗試通過實際觀察來證實地球是球體的觀念。他引用的證據有:月食的時候,地球的影子穿過月亮,地球影子的邊緣是弧形的;當船隻向北航行時,北極星的高度會不斷增加。此外,亞里斯多德延續人類居住的世界被大洋包圍的思想,並指出靠近大洋的分別是赫拉克勒斯之柱(今直布羅陀海峽)、衣索比亞、印度和梅奧提斯湖(今亞速海)。

亞歷山大大帝東徵與世界認知的擴展

法國地理學家Conrad Malte-Brun於1837年出版的地圖集中的《亞歷山大帝國地圖》。

公元前334 年至前323 年亞歷山大大帝向東方的徵服戰爭,不僅改變了歷史的進程,也改變了以往將地中海視作世界中心的觀念。亞歷山大大帝的足跡從馬其頓、希臘、埃及、波斯一直延伸至印度河流域,其隨行人員包括自然科學家、測量學家、歷史學家、藝術家和哲學家等。歷時11 年的東徵行動帶來了沿途的距離、地形、民俗、動植物等信息,促進了對東徵所經過地區的深入了解,由此帶來了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人地理知識的大發展。

亞歷山大大帝去世後,他的繼承者建立的託勒密王朝呈現出文化繁榮的局面,亞歷山大城取代雅典成為學術的中心。亞歷山大圖書館的館長埃拉託斯特尼是地理學發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最重要的成就是用科學的手段測量出地球的周長,其得出的結論相當接近於現代測量數據。他還繪製了一幅長方形的世界地圖,其寬度超過長度的一倍以上。在地圖上,埃拉託斯特尼標註了幾條主要的經線和緯線,以用來確定重要地區的方位。他的著作中去除了希臘作家慣於引用的神話和傳說知識, 不再以歷史敘述為載體,而是系統地討論世界的大小、形狀、氣候帶的劃分等問題,並首次將這門探索世界的學科命名為「地理學」,該詞的希臘文原意為「對大地的描述( geōgraphia)」,埃拉託斯特尼也因此被稱為「數理地理學的創始人」。

羅馬的統治與古代世界的聚合

公元前2 世紀,羅馬逐漸戰勝希臘化王國而成為地中海的霸主,原來獨立自由的希臘城邦相繼淪為羅馬的行省。軍隊從羅馬向整個地中海世界發起徵服戰爭。公元前31 年,羅馬元首制確立,羅馬的行政機構相繼出現在各行省,負責管理和調查等統治工作;羅馬的道路形成一個四通八達的交通網,連接羅馬城與羅馬帝國的各個角落;地區之間的商貿往來更加頻繁,羅馬使節甚至同遙遠的中國實現了互動…… 戰爭、政治和貿易等活動帶來的信息最終匯聚於羅馬城。這些信息為慕名到訪的希臘學者所接受,他們據此更新了當時的世界認知。

1901 年出版的地圖集中的《斯特拉波世界地圖年》。

羅馬統治時期,希臘學者的突出特點是開始創作總結性的作品,將幾個世紀以來人們探索世界的知識寫進書中,系統地描述人類居住的世界。其中一位集大成者是生活於公元前後的斯特拉波。他創作的作品《地理志》詳細介紹了歐洲西北部、義大利、希臘、小亞細亞、黑海沿岸、中亞、印度、阿拉伯半島、埃及和利比亞等地的地理、歷史和風土人情,反映了自希臘人海外殖民、亞歷山大大帝東徵和羅馬擴張以來人們對世界的探索成果。其突出貢獻是第一次將羅馬徵服以來的世界面貌呈現給讀者,並系統地總結了此前希臘學者提出的理論問題。他接受了地球是球體的觀念,也把世界劃分為三大洲和五個氣候帶,將人類居住的世界描繪成一個類似於希臘男子披風形狀的不規則四邊形,並指出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世界存在。

1669年出版的地圖集中的《羅馬帝國地圖》。

希臘人以神話和史詩的形式開始了對世界的想像和描繪,好奇心促使他們通過旅行和航海等途徑拓展視野,探索未知的世界。而「希臘大殖民運動」、亞歷山大大帝東徵和羅馬的徵服戰爭等重大歷史事件,極大地推動了他們對世界的認知,將原來用神話描述的角落帶進人們的認知領域。與此同時,直觀的世界逐漸轉換為具象的科學討論——神話傳說的成分日益減少,以科學觀察解釋世界的方式得以確立。在這個過程中,還形成了用文字和地圖記錄認知成果的不同傳統,兩者的統一促成了地理科學的萌芽。

到公元前後,地域遼闊的羅馬帝國的建立為地理科學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希臘學者運用全新的地理學的思考方法,總結並發展了對世界的認知,描繪出一個以羅馬城為中心的古代世界。

相關焦點

  • 古人眼中的世界什麼樣?答案就在這六幅老地圖裡
    古人眼中的世界什麼樣?也許最直觀的方式就是去看看他們繪製的地圖。那些石刻和羊皮卷上的紀錄,每一筆都是彌足珍貴的足跡,記載著人類探索世界的每一步。倫敦大英博物館 巴比倫世界地圖巴比倫地圖是現在最古老的世界地圖。
  • 在古地圖裡 探尋「廣州與世界」
    80多件古地圖,為我們解開這個問題的答案。80餘件珍貴古地圖中,有60多件來自於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的「全球地圖中的澳門」古地圖收藏。主辦方介紹,展覽通過豐富的古地圖,以全新的視角來詮釋廣州的歷史,突顯廣州在中西交通、貿易、文化交流以及早期全球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反映出廣州與澳門之間「相生相伴」的密切聯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廣東通志初稿》成書。
  • 神秘的遠古文明——是誰繪製了最早的古地圖
    世界的七大洲中,南極洲是最晚被人們認識的大洲。並且因為南極洲終年風暴雪,氣候條件十分惡劣,鮮有人類居住在南極洲。可是,一幅古地圖的發現卻打破了人們這固有的觀念,這幅古地圖說明了早在幾千年前,人類就已經開始了對南極的探險,並且繪製了最早的地圖,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令人驚訝不已又令人高度興奮。最早的古地圖是皮瑞雷亞斯的地圖,它不是任何的騙局,而是公元1513年在君士坦丁堡繪製成的。
  • 這17張世界地圖幫你重新認識世界
    首先是古人的智慧系列:1. 公元43年由古羅馬學者旁波尼烏斯·梅拉繪製。為方便閱讀,小編將其順時針轉了90°。距離古羅馬時期已過去1100多年,人類地理知識提高程度似乎有限。不過伊德裡西好歹知道了杭州的玻璃泉州的絲是最棒噠。3. 公元1564年由佛蘭德人亞伯拉罕·奧特柳斯繪製的世界地圖。
  • 500年前古人眼中的世界形態:精美的古代世界地圖
    1、這幅「標有實際風向的世界地圖」是讓·庫辛於1570 年在法國北部的迪耶普繪製完成的,是他現存於世的唯一一幅地圖作品。庫辛是一名水道測量員,在當時以擅長繪製海圖而聞名。該圖採用的是「正弦投影法」,他是繼格拉爾杜斯·墨卡託之後,唯一一位採用這種複雜投影法的製圖師。
  • 17張不一樣的世界地圖 幫你重新認識世界
    上圖為1898年重繪版本2. 公元1154年由阿拉伯地理學家穆罕默德·伊德裡西繪製。原圖上南下北,小編將其轉了180°。距離古羅馬時期已過去1100多年,人類地理知識提高程度似乎有限。不過伊德裡西好歹知道了杭州的玻璃泉州的絲是最棒噠。 3. 公
  • 《山海經》古世界地圖高清復原,與現代世界驚人吻合!
    《山海經》除了各種奇異怪獸,還有古世界地理圖,內容十分豐富,從《山海經》古世界地圖高清復原圖來看,與現代世界驚人吻合。
  • 古人眼中的太空世界原來是這樣……
    如今,中國航天事業取得了豐碩成果,「嫦娥號」奔月讓靈藥不再神秘;「玉兔號」在月球上尋蟾折桂;「天宮對接」讓世人得知「天上宮闕」……太空已漸漸揭開神秘的面紗,在古人眼中,它又有著怎樣浪漫的幻想?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嫦娥》李商隱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吳融落盡紅芳春意闌,綠蕪空鎖闢疆園。嫦娥斷影霜輪冷,帝子無蹤淚竹繁。
  • 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沒有高科技手段,古人是如何繪製來的?
    1986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的放馬灘秦墓出土了7幅地圖,經過文物考古專家的研究確定這些地圖是迄今為止中國最早的地圖。中國國家測繪局證實,它們比中國經實測保存至今的最早的地圖——西安碑林中的《華夷圖》和《禹跡圖》早1300多年,比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圖》約早300年。沒有高科技手段的幫助,那我們的古人又是怎麼繪製出這些地圖的呢?
  • 世界上古老的地圖是怎麼繪製的?
    在18 世紀初,在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託普卡比宮,發現了幾張古代地圖,其中有的是古人複製、臨摹的。
  • 古地圖上的方向
    上述3種古地圖中,有兩種的方向是上南下北的,而後世製作的古地圖的方向大多也是上南下北的,如南宋程大昌《雍錄十卷》有地圖32幅,其中29幅的方向為上南下北。元代李好文繪製的《長安志圖》有地圖22幅,其中上南下北的僅佔27%,上北下南的卻佔73%。但也有許多古地圖的方向上西下東的。可見,古地圖方向上南下北也不一定是固定的模式。    為什麼多數古地圖的方向採用上南下北呢?
  • 江蘇發現明代「世界地圖」,描繪了七大洲,古人早就到過南極洲?
    可早在明朝時期,就已經有西方先進的知識傳進中國,甚至已經有了較為完整的世界地圖。後人根據史料上記載的,明朝時期的世界地圖傳播範圍還是挺廣泛的,影響也很大,在明末的不少著作中,作者都展現出自己看過世界地圖,且還知道葡萄牙、荷蘭等地。然時間不過過去了幾百年的時間,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反而倒退了,若是有哪怕一點的了解,我國也不會陷入差點亡國的境地。
  • 日本古地圖密碼:東京在哪裡?
    不過可能更讓你意外的是,雖然東京成為日本首都才不過100多年,但日本的古代世界地圖中,其實早就有了東京,而且東京並不在日本。那麼日本古地圖中的東京,到底在什麼地方呢?比如會不會在中國?喜愛中國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我國洛陽、開封等城市,在古代都曾經被稱為「東京」。
  • 珍稀,珍惜!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科普系列直播邀你關注……
    即將到來的4月8日是國際珍稀動物動物保護日讓我們的目光聚焦於這些珍貴的朋友國際珍稀動物動物保護日珍稀動物(rare animal)是在自然界較為稀有和珍貴的動物。國際上各個國家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珍稀動物滅絕的問題。為此,國際上將每年的4月8日定為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
  • 明代的「世界地圖」,記載的7大洲完全正確,古人到過南極洲?
    雖然如此,但是其實西方的先進知識在明朝時就已傳入我國了,據史料記載,明代已經有了完整的「世界地圖」了,並且從明朝末期的一些著作中可知,當時很多人都已經看過世界地圖了,知道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存在,但不知為何,到了清朝,這朵開眼看世界的嫩芽就被掐斷了,反而更加無知閉塞。
  • 五百年前的世界地圖裡為什麼沒有中國
    如果說人類認識世界是一個過程,那麼地圖就是我們對所認識的世界的描述。而今天我們就要重點講一張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張地圖:改變世界的坎迪諾平面地坎迪諾地圖(Cantino planisphere),是現存最早的顯示葡萄牙在東方和西方的地理發現的地圖。
  • 地圖迷們,「全球地圖中的廣州」古地圖展覽在廣州圖書館舉辦!
    古地圖更能讓看圖的人跨越時空,窺探鮮活生動的歷史原貌。該圖實際上是當時中國人繪製的世界地圖,圖中不僅記載了明代全國山川地貌、府州縣治和各地古今人物的情況,同時還繪製和註記了歐洲、非洲、美洲許多國名,展現出明清之際中國人對世界的認知和理解。
  • 歐洲千年古地圖之旅
    作者:林子夏  「地圖不僅能開啟世界的真實面貌,還有助於人們想像未知的世界。地圖上那些形形色色的點、線和空間都描繪著希望與恐懼,激發人們的好奇心和想像力。」英國作家約翰·O.E.克拉克這樣評價地圖對於人類認知的開拓功能。
  • 世界五大珍稀動物,國寶上榜!
    世界五大珍稀動物,國寶上榜!你喜歡動物嗎?你想了解一些有關珍稀動物的知識嗎?本文盤點了世界上這五大珍稀動物,最後一個真的是聽都沒聽過!那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朱䴉性較孤僻而沉靜朱䴉,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曾廣泛分布於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後經人工繁殖,種群數量增加,䴉的分布地域已經從陝西南部擴大到河南、浙江等地。
  • 葛兆光:古地圖與思想史
    圖像表述空間,而空間其實是很有意思的東西,在科學世界中,空間主要只是"物理空間"(space),在政治世界中,空間主要只是一個和領屬關係相關的地域(domain)--在傳統的地圖上落實的,常常也是這兩者--但是,就算是加上現代的交通圖、物產圖、地形圖、植被圖等等,實際上"空間"的內容也並不止此,而且,這個"空間"也絕不等於是一個實際存在的空間的客觀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