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蘋果或者百度地圖的路痴們,可能不太清楚大航海時代水手們的苦。
比如,今天的我們打開一張五百年前的世界地圖,可能會冒出一大堆疑問:
南極怎麼沒有啊?美國怎麼只有一個角?南美洲是不是沒畫完?日本呢?竟然沒有中國?
如果說人類認識世界是一個過程,那麼地圖就是我們對所認識的世界的描述。而今天我們就要重點講一張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張地圖:
改變世界的坎迪諾平面地
坎迪諾地圖(Cantino planisphere),是現存最早的顯示葡萄牙在東方和西方的地理發現的地圖。它以費拉拉公爵的一個特工阿爾貝託·坎迪諾(Alberto Cantino)的名字命名,他於1502年成功從葡萄牙將其偷帶到義大利。
坎迪諾之前的世界地圖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從地圖的進化,看看人類對世界認識的過程。
託勒密地圖
古羅馬帝國時期,出生於埃及的天文及地理學家克洛狄斯·託勒密,以亞歷山大港為中心,匯集當時大部分航線的起始點信息,繪製了世界上最早的地圖。地中海世界比較完整,但紅海以外的印度洋和非洲阻擋了古人對外界的想像。
伊德裡斯世界地圖
這是12世紀出生於摩洛哥的伊斯蘭地理學家阿爾·伊德裡斯繪製的世界地圖。相比1000年前的託勒密地圖,伊德裡斯對於「大海環繞陸地」的表述只是一個猜想。比較可笑的是,整個歐亞大陸基本上位於北極的位置,而非洲大陸的尺寸則完全失真,並且莫名其妙向東延伸。
這是12世紀出生於摩洛哥的伊斯蘭地理學家阿爾·伊德裡斯繪製的世界地圖。相比1000年前的託勒密地圖,伊德裡斯對於「大海環繞陸地」的表述只是一個猜想。比較可笑的是,整個歐亞大陸基本上位於北極的位置,而非洲大陸的尺寸則完全失真,並且莫名其妙向東延伸。
歐洲中世紀地圖
和伊斯蘭世界伊德裡斯地圖同時期的歐洲中世紀地,則更像是一個藝術畫作。這種充滿了混沌模糊,糅合了地理、傳說、神話的古世界地圖,基本上沒有地圖的指向功能。
馬提勒斯地圖
1490年左右,由活躍在威尼斯的德國人馬提勒斯,根據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發現好望角的消息,繪製的世界地圖。達·伽馬這時候還沒有從裡斯本出發,所以這張海圖還看不出印度半島,阿拉伯半島波斯灣東側的亞洲海岸線基本都錯了。
波特蘭式航海圖
天主教的歐洲在14世紀初進入波特蘭式地圖時期。波特蘭一詞源自義大利語的形容詞Portolano,意思是「和港口或海灣相關」。大部分的波特蘭海圖會畫上放射狀的直線,這是以交會的中心點來表示劃分出的32個方位。一個重要原因是,羅盤是在十三世紀從阿拉伯引入歐洲的,所以波特蘭地圖的重要特徵,就是各種美麗的羅盤。
波特蘭地圖在細節和小範圍的描繪上非常精緻,圖中地中海沿岸和今天的谷歌地圖相比也相差不大。
坎迪諾平面地圖究竟改變了什麼
和今天的地圖像嗎?
(來源:藝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