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現在最流行的平面世界地圖為其下二種:
一、大西洋版世界地圖:
以大西洋為主,以倫敦0度經線(本初子午線)為中心,和時區劃分匹配。
美洲都是西經為主,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澳大利亞板塊等以東經為主,比如中國就是東八區。
也就是為什麼叫加拿大、美國等國家為西方國家,而稱我們自己中國為東方國家的原因之一了
二、太平洋版世界地圖
是不是很熟悉,沒錯,就是我們國內最常見到的世界地圖,以太平洋為主劃分,中國偏西,日本偏中,美國反而處於東邊。
當看到這熟悉的世界地圖時,是不是有人感嘆過,俄羅斯不愧是領土第一的國家,地圖看上去真大,感覺和非洲都差不多了?
俄羅斯VS非洲實際面積對比卻是:
俄羅斯面積:1709.82萬平方公裡
非洲面積:3020萬平方公裡
數據上的非洲都快有兩個俄羅斯大了,當我們把俄羅斯拖到非洲的位置才發現:
僅是一個北非就快抵上俄羅斯了(文科生,數字上就沒那麼嚴謹了,我們要用比喻修辭手法)
還有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是不是大的出奇,而我們的鄰國印度雖然人多,但是面積沒認知裡的大(面積世界第七大國-這數據就很嚴謹了)
再來個格陵蘭島VS印度的實際面積動圖比較
是不是發現眼睛也是會騙人的,簡直是顛覆三觀,違背眼見為實的基本常識了(證明照騙不光是美女的才騙人)
其實這關係到一個三維曲面轉換為二維曲面的投影法:
眾所周知(看,這成語又來了)地球是一個球體,地球球面是一個曲面
為了將三維曲面轉換到一個二維平面上,1569年,地理學家Gerhard Kremer提出了
「墨卡託投影法」(Mercator Projection),即「等角正切圓柱投影法」。
包括剛開始提到的二種地圖都屬於此類。
因為這種地圖為了讓所有地方的北邊朝上,必須將每一條緯線都拉得跟赤道一樣長,所以緯線長度基本都放大了
此外這種地圖的另一個特色是要維持方位的正確性,緯線放大,經線也要放大,才不會變形,於是,緯度愈高,放大倍數愈誇張,兩極最為明顯。
所以越靠近赤道就顯得越小,比如印度、澳大利亞、非洲這類
我知道你們很多人還是看不懂,或者覺得字多懶得看,我又去度娘了一個圖片給你們:
而且為了讓各位看官老爺更直觀,又搬了三維的立體地球儀來對比
最直觀的就是非洲比地圖看過去大了
以上地圖資料均來源於網絡。
是不是發現文科生的知識更適合作為聊天的話題?逼格立馬上來了不是。
什麼?方便泡妞?我們是這種人麼,這叫交流,也叫心靈的碰撞。
我在打幾個字湊個千字文吧。
歡迎關注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