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成都川菜博物館 鎮館之寶是個泡菜罈子

2020-12-08 人民網四川頻道

高清組圖>>>

  是寶貝,都稀奇;不能擁有,也要仰其名觀其形,是為博物館的存在之道。但是一大夥人圍著一個泡菜罈子轉悠,這在博物館界也是難見的景象。在成都川菜博物館,一個泡菜罈子就成了鎮館之寶。這個全國首個以單一菜係為主題的博物館,陳列著不少老四川、老成都的寶貝。泡菜、火鍋、郫縣豆瓣、宮保雞丁、麻婆豆腐……你知道這些美食都是怎麼來的嗎?快走進這個舌尖上的博物館,品味一番川菜的別樣味道。

  川菜·起源

  無所不泡的四川泡菜

  「這個清代的青花四開光山水人物泡菜罈子,代表了四川泡菜登峰造極的一刻。」博物館副館長張輝強說,在那個時候,四川泡菜就已經從民間走進主流,「我們也收藏了很多泡菜罈子,從陶的到瓷的都有,但是這個特別在哪裡?就在於這是官窯,用官窯的瓷器做泡菜罈子,說明當時泡菜已經不是普通百姓的專利,已經成為一道主流的小菜了。」

  張輝強說,四川泡菜的真正起源還未考據清楚,不過有文史記載的就有1400多年,「如果真要追溯,早在兩漢時期,人們就開始用罈子裝菜,用水密封,這也可以算作泡菜了。」張輝強介紹,四川泡菜最有特色的地方,在於它的泡製方法和種類,「一方面是泡,不管韓國泡菜還是其他泡菜,都不是真正的泡,只是醃製;另一方面,四川泡菜可以說是無所不泡,可以說只要能吃的東西,都可以做成泡菜,鯽魚、毛肚、黃喉都可以泡!」

  在泡製的過程中,需要對溼度、溫度、通風等條件有比較嚴格的要求,一壇小小的泡菜,是大自然外力相互作用最豐盛的結果。

  去年底,韓國泡菜申遺成功在國內引起不小轟動,張輝強也期待有一天四川泡菜能夠申遺,「在四川,泡菜隨處可見,但對文化的傳承意識,我們是缺少的,這一點還要努力。」

  逐漸崛起的四川火鍋

  同泡菜一樣,火鍋也是深深根植於川菜文化土壤的又一碩果,火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現在的火鍋代表著一種飲食類別,而最早的「火鍋」是指食物到從一個器皿到一個器皿中加熱的烹調方式。

  張輝強說,火鍋是漁民為了驅寒祛溼而發明的一種食物烹飪方法,隨後才越來越講究。從博物館裡收藏的的「鍋們」可以看出來當時人們製作火鍋的器皿非常豐富,有耐受熱的瓷器、傳熱快的銅器以及保溫好的石器等。

  「現在想到火鍋,可能就會直接想到辣椒,但是要知道,海椒漂洋過海來到四川,是湖廣填四川之後的事情,在那之後,才有了如今四川火鍋的雛形。」張輝強說,在清代,火鍋是官宦人家聚會宴客的一道好菜。清末民初,火鍋進入了尋常百姓家,但是也只是一家人在家吃。在建國之後,成都才漸漸有了專門的火鍋店。

  不同於重慶火鍋,出現在川地的火鍋口感柔和,沒有重慶火鍋的火爆勁兒,最早出現在成都地區的火鍋店菜品單一,僅有毛肚以及少許蔬菜。發展到今天的四川火鍋,由於川人對於舌尖文化的不斷更新和改進,在傳統火鍋的基礎上已經演變出了串串、冷鍋、連鍋湯等不同分支的體系,逐漸變得豐富和多樣。

  宮保雞丁:在四川擔任總督的丁寶楨,每遇宴客都讓家廚用花生米、幹辣椒和嫩雞肉炒制雞丁,很受客人歡迎。因其大興水利,百姓感其德,獻其喜食的炒雞丁,後因丁寶楨官封太子,一般稱為宮保,「宮保雞丁」的名字也就慢慢被人們傳開。

  麻婆豆腐:清朝同治初年,成都市北郊萬福橋有一陳姓店主之妻劉氏經常為來往的腳夫製作豆腐,其做的豆腐色香味俱全,因其面部有麻點,所以大家都把她製作的豆腐叫作「陳麻婆豆腐」。

  郫縣豆瓣:當年湖廣填四川時移民們將蠶豆負於背上,一位叫陳逸仙的移民偶然發現發黴的豆瓣拌鮮辣椒吃味道鮮美,豆瓣醬也就隨之傳播開來。傳統的豆瓣醬製作要經過翻、曬、露三個過程,也被稱為「川菜之魂」。

相關焦點

  • 一壇泡菜引發的猜想:成都美食文化怎麼借「國際語言」出海
    日前,一則「世界首個泡菜標準出爐,由中國主導制定」的消息迅速在微博微信裡傳播開來,引發網友熱議。記者隨後從「微眉山」得到證實:11月24日,一項由中國主導制定、四川省眉山市牽頭負責的泡菜行業國際標準正式誕生,這也是我國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框架下制定的第6個食品標準。眉山方面興奮地表示:這將極大提高「東坡泡菜」在世界市場上的影響力。
  • 做好泡菜的第一點就是要有一個好罈子哪裡有好罈子賣?·都市快報
    昨日6:56,熊先生來電:我想買個泡菜罈子,質量好點的,我要請師傅做泡菜。上次我買過一個罈子,質量太差了。  85100000熱線魏思夢:熊先生56歲,湖北人,在杭州20年了,現在在一家商品展櫃加工廠工作。廠裡有個工友是四川綿陽人,姓羅,四十五六歲,和熊先生很要好,常常趁著中午休息時間用電飯鍋燒一些正宗的川菜給他吃。
  • 成都值得一看的博物館有哪些?
    成都比較出名的博物館有四川省博物院、成都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成都川菜博物館、永陵博物館等。1.四川省博物院說道成都的博物館,當然首推四川博物院,這是四川省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國家首批一級博物館。川博藏品豐富,包含書畫、陶瓷、青銅器、民族文物、工藝美術、漢代畫像石、張大千書畫等等。
  • 山東博物館有一隻「小豬佩奇」,還是鎮館之寶!
    #禮遇中國濟南行#山東博物館有一隻「小豬佩奇」,還是鎮館之寶!穀子山東博物館這幾年因館名書法被調侃而增加了太多的關注流量,這也許是個好事,畢竟有太多人來濟南有了到山東博物館打卡的動力。「山東博物館」五個字原來是郭沫若的手書,那是上世紀60年代的事。
  • 細數山東六個國家一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下)
    山東一共6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上篇文章談了前3家的鎮館之寶,今天我們來看看另外的3家。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一為東平漢墓壁畫2007年發現於山東泰安東平縣,是山東地區迄今發現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藝術水平最高的壁畫,填補了我省漢代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國早期繪畫作品中的精品之作,在全國極為罕見。
  •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至今已遊歷五大洲近五十個國家,可以在全球各主要博物館內進行現場講解,把普及博物館通識 提高大家對藝術品的欣賞視為畢生追求。在此列出世界最知名的五十家博物館,和每家博物館的一件鎮館之寶(自然歷史博物館和科學技術博物館不在列表之內),隨後在「姜松評寶」中用一句話告訴您選取這一件國寶的原因。為了便於進一步了解,也將各博物館的官網一併奉上(以英文為主)。  首先列舉各個文明古國的博物館,以收藏各自國家古代文物為主,較少收藏其他國家及地區的藏品。
  • 天津博物館建館百年 三大鎮館之寶齊亮相
    新華社天津6月1日電(記者 周潤健)天津博物館1日迎來建館100周年。為慶祝百年華誕,天津博物館推出四大展覽,其中,西周太保鼎、宋範寬雪景寒林圖軸、清乾隆款琺瑯彩芍藥雉雞玉壺春瓶這三大鎮館之寶真跡真品齊亮相。
  •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聚先秦文明之精華」
    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太多的文明印記。依託如此豐厚的歷史資源,山東博物館所藏文物,包羅萬千,陶器、青銅、竹簡、書畫等等不一而足。八角星紋彩陶豆(大汶口文化)2011年的時候,山東博物館進行了一次「鎮館之寶」的評選活動
  • 夏天為啥泡菜罈子容易生花?為啥咕嚕咕嚕響?媽媽1招3天花沒了
    舌尖尋味,一起品味。大家好這裡是美食吧。夏天為啥泡菜罈子容易生花,為啥有時候裡面還會咕嚕咕嚕的響,生花後的泡菜還能吃嗎,教你1招3天花就沒了。最近天氣炎熱,更是少不了清爽解膩又美味的泡菜,乾燥炎熱的早上沒有胃口,吃點泡菜,包子油條,不用在廚房中熱的一身汗,吃起來還很酸爽,是夏天最好不過的食物了。夏天有很多時令蔬菜都很適合做泡菜,有些地方更是每天都吃泡菜,對他們來說沒有了泡菜,吃飯就沒了靈魂,但是有時候做了一大壇泡菜,眼瞅著生花了,難道就只能扔掉嗎?
  • 中國人的泡菜罈子裡醃的不是菜,是生活
    {"title":"中國人的泡菜罈子裡醃的不是菜,是生活", "url":"https://www.cqcb.com/manxinwen/manxinwen/2020-11-20/3303827.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d/file/manxinwen
  • 想吃到好吃的泡菜嘛?泡菜罈子很重要,看完此文就知道
    沒錯就是泡菜,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屋裡都有一罈子泡菜,那你知道什麼樣的泡菜罈子泡出來的泡菜最好吃嗎?在現在的市場上的泡菜罈子也是各種材質的都有比如說玻璃泡菜罈子,陶瓷泡菜罈子。那你知道這兩種泡菜罈子那種泡的菜更好吃嗎?
  • 泡菜罈子哪種好?挑選泡菜罈,這幾點你一定要知道
    喜歡吃泡菜的人非常多,吃泡菜的朋友也都知道泡菜罈子的材質主要有土陶、玻璃、陶瓷三種。泡菜罈子哪種好?不同材質的泡菜罈醃製出的泡菜口感會不一樣,最適合製作泡菜的還是陶瓷和土陶材質的泡菜罈子。因為土陶與陶瓷泡菜罈子能避光,越用味道越好。
  • 在著名的山東博物館,你知道第一「鎮館之寶」是什麼嗎
    山東作為孔孟之鄉,曾見證了無數文明的興盛與衰落,文藝瑰寶、歷史古典乃至人文盛景,興起於斯,流傳於此,山東博物館便是集大成者。現如今,各種省級市級的博物館不在少數,但要說像山東博物館這樣歷史悠久、藏品豐富的,還真是不多見。
  • 醃製泡菜罈子總「生花」?避開這「3個」原因,口感清脆又爽口
    醃製泡菜罈子總「生花」?小的時候媽媽經常在家裡面用我們自家種出來的蔬菜做成醃製菜,一次性醃上一大罈子,就可以讓我們吃上很多天,因為那個時候吃的東西特別的少,這個醃製菜也是我們小時候每家每戶最經常做到的一種蔬菜,吃飯的時候搭配著,也是感覺到特別的可口又下飯。
  • 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全球僅有3件,其中一件流落日本
    近期逛了逛山東博物館,趕緊補上斷更許久的「博物館鎮館之寶」系列文章,本期跟大家要聊的是山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西周裸人青銅方奩[lián]!在西遊記中,孫悟空騙取了妖怪的法寶後經常會說一句:「你的寶貝是雌的,我的是雄的!
  • 放到罈子裡的泡菜發生了什麼變化 泡菜裡隱藏了哪些化學秘密?
    放到罈子裡的泡菜發生了什麼變化 泡菜裡隱藏了哪些化學秘密?時間:2018-12-06 15:46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放到罈子裡的泡菜發生了什麼變化 泡菜裡隱藏了哪些化學秘密? 很多人喜歡吃泡菜,很多人也會自己動手製作泡菜。
  • 中國各地博物館鎮館之寶!讓你一次看個夠!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各地博物館中的珍貴藏品數不勝數。那麼這些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都是什麼,你了解嗎?大開眼界的國寶揭秘,趕緊收藏!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
  • 你只知道韓國泡菜嗎?其實四川泡菜最適合中國人的胃
    四川泡菜又叫泡酸菜,傳統特色菜餚,屬川菜系。味道鹹酸,口感脆生,色澤鮮亮,香味撲鼻,開胃提神,醒酒去膩,老少適宜,一年四季都可以製作,但製作時氣候環境十分講究,是居家過日子常備的小菜,是中國四川家喻戶曉的一種佐餐菜餚。
  • 泡菜罈子容易「發黴」,這是常事,做好這幾點就不犯愁
    泡菜罈子容易「發黴」,這是常事,做好這幾點就不犯愁全文簡介:對於很多老人來說,泡菜是生活必不可少的味道。泡菜口感豐富,比起新鮮的蔬菜更加有滋有味,而且吃起來非常方便,只要取出來就能食用。製作泡菜的時候需要將菜罈子放在避光的地方,保持15度左右才能製作成功,一旦溫度高了就會讓裡面的食材腐敗。陰暗的角落有利於乳酸菌的形成,從而會讓泡菜風味更佳。但是這樣的環境卻容易讓泡菜罈子發黴生花,到時反而影響泡菜的味道。其實製作泡菜是需要花心思的,尤其是對於罈子的保養,它直接關係到泡菜的味道和營養。
  • 來看這些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你有沒有被震撼到?
    如果還沒有也沒關係,今天,小新就帶你看看,這些精美的「鎮館之寶」:  中國國家博物館  四羊方尊  朝代:商  大小:上口最大徑44.4釐米、高58.6釐米、重34.6千克四羊方尊。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網站  四羊方尊在現存商代青銅方尊之中體型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