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觀象臺遙望蒼穹,登航海船做氣象小主播!夜遊博物館讓孩子們...

2020-12-06 騰訊網

夜遊氣象博物館,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曾被譽為「遠東氣象第一臺」的徐家匯觀象臺,現已成為徐家匯源景區內的上海氣象博物館。9月18日與19日晚,「2020上海旅遊節·心醉夜色·博物館奇妙夜」 在這裡舉行。

昨晚首日開放,眾多市民遊客前來「夜觀天象」,在百年建築中遙望蒼穹夜幕在VR互動遊戲中穿越「冰天雪地」,留下難忘的夜遊體驗

在百年建築中遙望蒼穹夜幕

上海氣象博物館所在地是歷史上的徐家匯觀象臺舊址,初建於1873年,是中國沿海第一座觀象臺。

1872年12月1日啟動氣象觀測至今,100多年來從未間斷對上海的氣象觀測。

在上海氣象博物館內,幾個形狀獨特的風球模型尤其搶眼,這些模型的實物都曾被懸掛在「1908年外灘最高的建築物」——外灘信號塔上。

當時,外灘洋信號塔與徐家匯天文臺電話聯繫,確定每天所需懸掛的風球,向在黃浦江上往來的船隻進行氣象預告。形狀各異的風球各自代表著不同的氣象狀況,若有颱風來襲時,信號塔上會懸掛表示颱風強度、移動方向、經緯度等信息的旗幟或者風球作為預警。

揭示「雲朵的秘密」

博物館室內展廳裡的各色陳列品,見證了上海氣象博物館一路走來的歷史。

在這裡,孩子們細細聆聽著1872年至2019年的氣象發展歷史,與十九世紀歐洲古董氣象文物近距離接觸,了解現代最前沿的氣象科技進展。

為了豐富市民遊客的天文氣象相關知識,上海氣象博物館在活動中推出系列科普講座。

由上海氣象局宣傳科普教育中心副研究員徐明博士和上海市氣象局宣傳科普與教育中心工程師徐晨,詳解氣象災害及其防禦方法,揭示雲朵的秘密。兩位專家專業的演講,令在場觀眾獲益匪淺。

在虛擬世界裡穿越「冰天雪地」

為了讓觀眾感受一個奇妙的博物館之夜,主辦方精心為孩子們準備了一系列與氣候相關的互動項目。

在這裡,孩子們可以體驗到氣象博物館最新引進的VR滑雪體驗:《玩冬奧滑雪,學氣象知識》,在虛擬世界裡穿越「冰天雪地」,也可以登上館內的航海船,和小夥伴們站在搖擺的船身上,實景體驗天氣對航海技術的影響。

其中,VR滑雪體驗《玩冬奧滑雪,學氣象知識》項目,讓現場觀眾大呼過癮。

該項目採用國際雪聯和美國滑雪教練協會推薦冬奧滑雪職業運動員室內仿真訓練使用的SkyTech G-force水平對置雙阻尼滑軌式物理仿真動力架構設計,配合高清 VR 頭顯、智能環境風場模擬器、戶外運動安全防護套件等先進完備的裝備設計,帶來極致專業的冬奧滑雪體驗。

體驗當一回氣象小主播

除了VR滑雪體驗,「穿越颱風」「探秘南極」等不同類型的VR體驗,也深得現場小觀眾們的青睞,孩子們紛紛戴上VR眼鏡,或者一探颱風眼裡的寧靜,感受外圍帶來的「疾風驟雨」;或者跨越時間空間限制,探秘神奇的南極……生日天氣查詢、風雪雷電實景等多媒體展示也為孩子們深入了解氣象知識提供了絕佳機會。

活動當晚,博物館內廣受歡迎的互動項目——氣象預報演播體驗,也成為參觀者們的必打卡項目。

在互動氣象演播廳,大朋友和小觀眾爭相出鏡,化身天氣預報員和氣象小主播,站在綠幕前根據提示信息進行最真實的氣象播報。想像力豐富的小朋友還會自由組織語言進行常規播報。

而在演播廳的大屏幕,則真實記錄了現場遊客在鏡頭中或羞澀或成熟的表現,讓不少孩子玩過之後還想二刷。

相關焦點

  • 徐匯記憶:走進徐家匯觀象臺的前世今生(一)
    近日,上海的天氣又開始反覆無常了,小編在這裡提醒大家出門前注意查看天氣預報噢~  逢此機會,小編帶大家一同走進「徐家匯觀象臺」……  上世紀在徐家匯周圍本地的田宅中,天主教建築密布,兀自成為一座獨立的城市。科學文化類建築屬徐家匯建築的一大主要建築類群,走過百年風雨歷程的徐家匯觀象臺便是其中之一。
  • #雲上逛氣象博物館# 59萬人次「雲上」打卡
    伴隨著氣象主播的講解,「彩虹之門」「仙人承露」「氣象名人園」「司南大勺」「雷電體驗館」等室內外景點逐一呈現。跟隨主播小姐姐的鏡頭,發現雕刻在石頭上的氣象古詩詞和諺語,給網友帶來尋寶般的驚喜。主播用通俗風趣的語言繪自然風貌,解氣象奧秘,收穫網友好評滿滿。
  • 北京南郊觀象臺:世界氣象日開放活動豐富多彩
    於新文在南郊觀象臺參加開放日活動  中國氣象報記者馮子晏報導 3月24日,北京市氣象局在南郊觀象臺舉行」世界氣象日開放活動,圍繞「智慧氣象」主題,開展了氣象科普展覽、氣象知識競賽、全國氣象科技周logo投票徵集等系列科普活動。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於新文在現場與公眾互動。
  • 《我是氣象小主播》第三期來啦!
    為了豐富孩子們的課餘生活,為了讓孩子們了解氣象、科普氣象和掌握一定的氣象知識。由浙江省氣象服務中心、FM104.5旅遊之聲《1045小陪伴》、FM93浙江交通之聲《93動態氣象直播室》攜手,共同打造《我是氣象小主播》氣象研學活動,一轉眼已經開展到第三期啦!今天參加第三期氣象研學活動的孩子們來到浙江省氣象服務中心,開啟了充滿知識和歡樂的一天。
  • 【青島記憶】消逝百年覓餘音,青島觀象臺報時球
    對於航海者來說,精密時鐘猶如生命線,沒有它便難於知道船隻的位置,就有觸礁的危險。 1896年7月23日,德國海軍「伊爾提斯」號炮艦由芝罘(今煙臺市)駛往上海途中,遭遇風暴襲擊沉沒,在遠東地區建立天文氣象觀測機構,成為德國海軍實施海外侵略擴張的要務。
  • 《我是氣象小主播》第二期完美落幕
    《我是氣象小主播》第二期完美落幕 2020-07-18 12: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抗疫英雄寶寶加盟《我是氣象小主播》第一期
    粽香飄飄的端午節,省氣象服務中心迎來了10位特殊的小嘉賓---抗疫英雄家庭的孩子們。《我是氣象小主播》第一期有了他們的到來顯得意義非凡。雖然下著大雨,但孩子們還是早早的抵達,臉上是藏不住的興奮和好奇。在氣象主播姐姐的指導下,孩子們在神秘的氣象演播室當了一回小主播,還學習到了梅雨等氣象科普知識,虛擬演播室的摳像技術讓孩子們玩起了隱形人的遊戲,現場歡聲笑語一度失控。
  •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夜遊者》首次在亞洲展出
    愛德華·霍普的《夜遊者》首次在亞洲展出。 張亨偉 攝「走向現代主義:美國藝術八十載」展覽在上海博物館展出。 張亨偉 攝中新網上海9月27日電 (張亨偉王笈)由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泰拉美國藝術基金會和上海博物館聯合舉辦的「走向現代主義:美國藝術八十載」展覽在上海博物館展出。展覽集中展示了80件美國藝術大師的經典繪畫和紙本作品,其中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鎮館之寶」愛德華·霍普的《夜遊者》是首次在亞洲展出。
  • 遊覽荷蘭著名博物館,了解荷蘭航海時代的知識
    今天小編一起參觀下荷蘭的博物館吧,看你來過哪個博物館!了解荷蘭航海時代知識的地方荷蘭海事博物館( Het Scheepvaarmuseum)說起這個博物館,它可是比較珍貴的博物館了,它的位置是在一座海軍舊庫房裡,是每個夢想成為航海家的人嚮往的地方
  • 多地推出「博物館奇妙夜」期待咱也能夜遊河南的博物館
    今年夏日,廣州、武漢、青島等多座城市探索延長博物館開放時間至夜晚,或者周末假日定期開放夜場,「博物館奇妙夜」正成為城市文化夜生活新時尚。夜遊河南的博物館有可能嗎?近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先後採訪了我省博物館的相關管理部門、博物館館長以及業內人士,就博物館夜晚開放的可行性進行探討,並邀請已經試點的城市相關部門負責人談經驗做法。
  • 國家海洋博物館開展主題研學活動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國家海洋博物館海洋天文廳將於本月底前與公眾見面,18日,在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國家海洋博物館接待了第一批研學團隊。
  • 國際航海日:氣象條件是確定航線和制定航海計劃的重要依據
    網上流行的小禮物——「天氣瓶」竟然是氣象學家船長為航海發明的傑作。雷暴、大霧、颱風、寒潮等氣象條件與海浪、海冰等的多年特徵成為確定航線和制定航海計劃的重要依據。今天(3月17日)是國際航海日,小編為您介紹航海與氣象這對親密的小夥伴吧。
  • 從「博物館鎮館之寶」到「新展最期待畫作」 《夜遊者》首次亮相亞洲
    圖片說明: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由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泰拉美國藝術基金會和上海博物館聯合舉辦。四個女人在廚房裡忙碌著,查看烤箱裡的火雞,擀平做餡餅的麵團,搬動蔬菜,並準備上菜的盤子。第五個女人大概是一位從城市來訪的親戚,當她脫下那頂優雅的帽子時,仍穿著毛皮鑲邊的外套。這些形象略顯僵硬,面部特徵模糊、誇張,有點像卡通人物。這類特徵常常使她的藝術被貼上「原始」的標籤。  世界經典名作亮相《夜遊者》亞洲首展
  • 呼和浩特:2019我是氣象小主播大賽落幕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任柏合 記者餘亞慶報導 10月27日,2019年呼和浩特市「我是氣象小主播」大賽圓滿落幕。此次大賽由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氣象局、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呼和浩特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氣象報內蒙古記者站、北方新報、新浪內蒙古、呼和浩特晚報、呼和浩特日報、呼和浩特新聞網協辦。
  • 百年記憶|載入世界航海發展史冊的「第一人」
    20世紀航海業迅猛發展,船越造越大、越來越專業化,航線也越走越遠,對船長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要做就做到最好,其餘的沒有多想。 2017 年2 月18 日,高正捍駕駛「亞洲第一船」之稱的新型半潛船「新光華」輪創造了我國半潛船隊歷史以來裝運單件貨物噸位最重、圓筒型貨物體積最大的雙紀錄,這個案例被稱為新時代「中國製造」+「中國運輸」的典範。 2017 年8 月,高正捍船長再次帶領船員,創造了單件貨物運輸價值最高的紀錄。
  • 南寧市「氣象小主播」大賽獲嘉獎啦
    其中,由南寧市氣象局聯合南寧晚報等單位舉辦的「南寧市第二屆『氣象小主播』大賽」獲評2020年「八桂科普大行動」優秀特色活動。  結合今年疫情防控形勢,南寧市氣象局圍繞「廣泛動員全民參與提升公民科學素質」主題,精心策劃、研發平臺,聯合南寧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南寧市科學技術協會、南寧市青秀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南寧晚報、南寧市科技館、南寧市青少年科技中心、南寧市濱湖路小學山語城校區等單位,成功舉辦了南寧市第二屆「氣象小主播」大賽,初賽採用網絡選拔形式進行,共吸引了400多名少年兒童參與。
  • 青島觀象山的歷史記憶:穹臺窺象風雲百年(圖)
    這裡高聳的7層「石頭樓」,曾是德佔時期的觀象臺。1931年,中國第一座自行建造的圓頂天文臺又在此誕生,併入選當時的青島十景之一「穹臺窺象」。而這座幽靜的小山不僅是中國氣象學會的誕生地,還有青島人熟知的「望火樓」。也許您不知道,其實珠峰的海拔也是由此測得,青島的城市坐標也設在山巔,而山下蜿蜒的兩條小路上還有眾多的名人故居。下面,讓我們穿越百年風雲,走進這座氣象萬千的小山。
  • 大航海WEB之萬聖節幽靈船來襲!!!
    航海始終是種冒險,事故頻繁人所共知,所以沒有人特別留意曾出現的一些奇怪事件。1872年在世界航海史上發生了一起轟動歐美的「瑪麗亞.謝列斯塔」號謎案。為了追蹤事件的發展,歐美的傳謀時不時地掀起一次次的報導高潮,持續數十年之久。
  • 小粉絲集體登上古觀象臺繪製古星圖 古老渾儀測算星空坐標
    美麗的古星圖又是什麼模樣……上周六,本報教育微信公眾號「教學大缸」的小粉絲們與博物館通票參訪團的小朋友一道來到了北京古觀象臺,用古代「天官」的視角仰望了這座城市的天空。 五百年城磚落款清晰可見 不一會兒,周老師帶小朋友們來到氣勢宏偉的古觀象臺腳下。「小朋友們,好好看看這城磚上有什麼呀?」孩子們當真趴在城牆上一塊一塊磚石仔細找了起來。「找到啦!這塊磚石上有刻字!」周老師帶著同學們認真辨認了起來,這塊城磚上刻著「窯戶楊項造」的落款。
  • 各地氣象部門積極開展世界氣象日紀念活動
    市民們從室外展區依山而上,參觀古代歷史人物群雕、竺可楨銅像、觀象臺塔樓,感受氣象人物、氣象文化,步入博物館室內展廳後,一步步領略從古至今的氣象變遷,感悟氣象科技的飛速發展。南京國際學校、《南京晨報》小記者團、解放軍理工大學等組團前來參觀。